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搅局者 >

第30部分

三国之搅局者-第30部分

小说: 三国之搅局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晚上王衡来到黄忠家的后院时,黄忠看出王衡的心结尽去,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其实对于黄忠来说,他也不是一个嗜杀之人,今日王衡的表现也显示出他心中的仁恕之道,正符合黄忠的价值观。



  王衡今天一开始站桩,黄忠便感觉他的状态有些与平时不同,隐隐有一种要突破的迹象,黄忠不由得又生出了一种期待,本来他预计以王衡的资质,应该至少要七八个月才会有所突破,达到小成阶段的,没想到现在这么快就达到突破边缘了,要知道从王衡跟着黄忠练武以来,满打满算还不到半年。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王衡资质出色,练习刻苦,近两个月来又连续经历了两场战斗,黄忠的武学本来就是沙场武学,越是经历沙场,越是容易突破,王衡是初次经历战阵,积累更厚,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了。



  在黄忠期待的眼神注视之下,王衡终于完成了突破,这是一次质的突破,他的真气不但变得像铅笔芯般粗细,而且质量上也更加凝炼,在他的经脉中流动着,如水般汩汩作响,强化着他的经脉和肉体,还有他的五感。



  王衡睁开眼睛,他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在微弱的星光下看清一百多步之外的香头了,他这才知道为什么黄忠能够练成如此神箭了,如此目力,要想射中目标自然比别人要容易得多了。



  他也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又上了一个层次,浑身都充满了用不完的力气。



  而在黄忠眼中,王衡的气质也有了质的变化,他的肌肤上都似乎有一层荧光,而且更加沉稳内敛。



  黄忠微笑着给王衡递过去一张两石弓,王衡试着拉了一下,以前自己需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拉开的两石弓,现在已经可以比较轻松的拉开了。



  王衡不由得大喜过望,这证明他的真气已经有了小成了,果然,黄忠含笑道:“叔平,你的进步出乎为师意料啊!你已经有了小成了!”



  王衡恭恭敬敬的向黄忠施了一礼道:“多谢师父成全!”



  他确实要谢黄忠,从他跟着黄忠学武的第一天起,黄忠便每天晚上陪着他,纠正他的姿势,替他按摩劳累过度的筋骨,替他引正流动方向出了问题的真气,保证他能够全心全意的习武,不出岔子,这样的师父还能找到第二个吗?



  如果不是黄忠,王衡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进步速度的。



  黄忠欣喜的看着这个徒弟,他对王衡确实寄予了巨大的期望,而王衡的表现也让他满意极了。



  不过黄忠的欣喜和满意都只在他的眼神里,他的话音还是很严厉:“从今天开始,你的刀要换成五十斤的,你的弓要换成一石五斗的。”



  王衡恭敬的道:“是!”



  黄忠又道:“你的真气既然已经有所小成,有些话我也可以对你说了。我黄家真气境界分为五层,你现在达到的就是第一层,后面还有四层境界。若要达到第二层境界,要比你达到第一层的时间要多上一倍,往后每一层境界都要比前一层境界多花上一倍时间。”



  王衡一听便是挢舌不下,他粗略计算了一下,按照黄忠当初说的,凭自己的天赋,可在一年之内小成,也就是晋级第一层,需要一年,那么第二层就要两年,第三层四年,第四层八年,第五层要十六年,总共就需要三十一年之久,到那时候自己都四十多岁了。



  而据黄忠所说,自己的天赋已经是万中无一的了,那么那些天赋不好的岂不是一辈子也难以达到四层以上?



  黄忠继续道:“你现在达到了一层,已经可以与一般普通武将相比了,达到两层以上,大多数普通武将已经不是你的对手了,达到三层,便可称为大将,达到四层,便是万人敌,若是达到五层……”



  说到这里,黄忠摇了摇头:“五层的境界我也没见过,据说创立这门武学的祖师达到过,那时候他已经是无敌于天下了!”



  说到这里,黄忠脸上露出了神往之色,仿佛在缅怀先人的神威。



  王衡不由得问道:“师父,那你如今是何境界?”



  黄忠道:“为师如今已是四层中期,不过如果想要晋级五层,也是可望不可即,不仅是时间的积累,还需要一些机遇和悟性。”



  说到这里,黄忠傲然道:“便是四层中期,当今天下,能与为师匹敌者,想必只寥寥数人而已。”



  王衡点了点头,以他所知,当今天下在武力上能与黄忠相提并论者,恐怕也只有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许禇、典韦、孙策等寥寥数人了,而在黄忠壮年的巅峰期,他更是不惧世间任何武将了。



  想到这里,王衡不由得庆幸不已,他能够在黄忠的壮年期就得到他的效忠,更能得传他的绝艺,是多么幸运啊!



  黄忠其实还有一句话没说,他对王衡有着最高的期许,他希望王衡能够成为自创立这门武学的祖师之后又一位达到五层境界的人,在他看来,以王衡的资质,是最有希望达到这一目标的人了。当然,他不会直接对王衡说,以免王衡产生太多杂念。



  接下来,黄忠对王衡道:“叔平,从今天开始,为师便可以教你刀法,你也可以开始射箭了。”



  听了黄忠的话,王衡大喜过望,虽然他对于每天挥刀、开弓并无怨言,可是这毕竟也太枯燥无味了,而且他也实在是太想学黄忠的刀法和箭法了。



  王衡喜孜孜的道:“谢谢师父!”



  黄忠看着王衡满脸的喜色,他一向不苟言笑的脸上不禁也露出了一丝微不可察的笑容。



  **********



  王衡回到武陵的时候,郑玄的书院已经办起来了,这是在桓阶的协助下办起来的,地点便在汉寿城内的文庙内。



  文庙位于县城北部,离刺史府不远,位于一处矮山上,是一片宏大的建筑,相传是西汉一位武陵籍大儒所建,用来祭祀孔子,他也曾在这里教授过学生,后来曾经成为武陵的郡学所在,只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人在这里教书,只是单纯的发挥孔庙的功能了。



  现在,郑玄既然来了这里,这片地方自然要被充分利用起来了,他便在这里办起了书院,名曰汉寿书院。



  郑玄的名望何等高,他的书院刚刚办起来,就有不少士子、童子慕名而来,要拜郑玄为师,郑玄本着圣人有教无类的训言,不拒绝任何一个拜师的人,不过绝大部分新收的弟子郑玄都不会亲自授课,都是让自己的弟子来授课,除非是天赋特别出色的,他才会亲自授课,不过目前可以让他亲自授课的新弟子寥寥无几。



  郑玄这样做也不是装腔作势,毕竟他已年过六旬,精力有限,还要著书立说,不可能给那么多弟子亲自授课,而且他也会定期给所有弟子讲学,也就是上大课。



  王衡回来之后,郑玄检查了他走之前自己给他布置的功课,结果王衡完成得非常出色,这让郑玄非常满意,王衡这个弟子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都太好了,像他这个年纪的弟子,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的郑玄还是平生仅见。



  王衡问郑玄,这段时间可有收到天赋出众的弟子,郑玄摇头道:“像你这样的弟子可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不过有一个童子天赋还算很不错,由我亲自教授。”



  王衡问道:“这个童子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郑玄道:“就是本县人,名叫潘濬,今年六七岁年纪,已经读过论语了。”



  “潘濬?”王衡觉得这个名字比较熟悉,似乎后来吴国重臣中有这么一号人,不过他并不知道是哪里人,难道就是这个潘濬吗?



  不过王衡很快也就不纠结了,只要他确实是个人才,那不管他是不是那个潘濬,又有什么关系呢?



  说到这里,王衡想起了庞统,他笑着对郑玄道:“此次出征路上,弟子在襄阳倒是遇见了一个天赋出色的童子。”



  郑玄一听得有个天赋出色的童子,立时来了兴趣,他问道:“这个童子姓甚名谁?年方几岁?跟谁读书?”



  王衡道:“这个童子是襄阳庞德公的族侄,名叫庞统,今年八岁。我们在庞德公家里见到了他,他问我那道僧人数目的算学题。”



  郑玄追问道:“你告诉他了吗?”



  王衡道:“我只给他讲了一遍,他就全懂了,后来还反过来给他的弟弟庞林和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讲解呢。”



  郑玄是清楚的知道那道算学题的难度的,一个七八岁的童子,能够只听一遍就懂了,那真的可以称得上天才了。他又问道:“此子可否读书?你觉得他的天赋比你如何?”



  王衡道:“庞统随庞德公读书,已经读完了不少书了,此次我去襄阳,他还质疑我,问印刷术究竟是否为我所创,问我是否抢了他人功劳呢!”



  郑玄不喜欢死读书的弟子,他自己就是一个做学问不拘一格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打破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门户之见,创立出将各种学派融汇于一炉的郑学了,一听得庞统的事,他就喜欢上了这个童子。



  郑玄惋惜的道:“可惜啊,他已经随庞德公读书了,不过庞德公亦是名士,想必不会耽误他了。”



  王衡明白郑玄的心情,但凡教书育人者,都想要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听闻如此一个天赋出色的童子却不能收在门下,那种惆怅可想而知。



  王衡安慰道:“老师,以后想必还有更多天赋出众的弟子投到老师门下的。”



  郑玄也知道这是王衡安慰自己的话,他点头笑道:“但愿如此!”



  郑玄不知道的是,王衡说的是真话,至少再过几年,诸葛亮便很有可能会到荆州来,那个时候,诸葛亮投到郑玄门下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事情了,而他的天赋至少不会逊色于庞统。



  郑玄又问起了这一次王叡南阳平乱的具体情况,王衡一一讲给他听了,听到快意处,郑玄不禁拍案叫好:“这些乱臣贼子,杀得好!”



  郑玄虽然终生不仕,但是对于汉朝的统治还是很认同的,因此最为痛恨的便是赵慈这样的叛逆,听到赵慈被邓展一刀枭首,他自然高兴了。



  王衡倒是汗颜不止,以后如果自己也成了不遵朝廷号令的“乱臣贼子”,不知道老先生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了。



  不过郑玄也不是那种迂腐的人,过几年,天下大乱,他自然也看得出汉朝气数已尽,只要自己把荆州治理得好,他想必也不会太抵触吧!



  当郑玄又听到朝廷对王叡的封赏,王叡以光复帝乡之军功封侯的时候,也很是为王叡高兴,在这个时代,封侯便是大多数士人的终极目标了,而王叡如今已经封侯,可以说已经是光大了王氏门楣。



  更让人欣喜的是,王叡还有一个比他更出色的儿子王衡,在郑玄看来,王衡今后的成就一定会比王叡更高,他已经开始憧憬王氏一门二侯的盛况了。



  当师徒二人谈到这一次攻灭曹寅一役时,郑玄对王衡的当机立断,千里奔袭也是激赏不已,他认为,王衡在这一役中表现出来的眼光、决断,已经可以与世之名将相提并论了,他意味深长的道:“汝家已有一临沂侯,日后只怕还要出一冠军侯啊!”
33 虎贲来投叔平喜 高才请辞刺史惊
  曹寅一家畏罪自杀,张逸就任了武陵郡守,消息传至武陵全郡,十日之内,武陵辖下各县便有五名县令弃官而走,其余官员,如县丞、县尉等弃官而走的也不少。



  张让劝曹寅弃官,曹寅未从,结果他辖下的这些县中的官员,倒是不等人劝便纷纷弃官了,这也成了一大奇景。



  这些人不弃官也是不行,他们以前在曹寅辖下,曹寅立身不正,他们自然上行下效,个个手中都是劣迹斑斑,现在连曹寅都死了,他们自然也都害怕被新任郡守清算,所以干脆一走了之,逃避罪责了。



  县令虽然是郡守的下官,不过这是正宗的六百石官吏,需要朝廷直接任命,郡守是不能任命的,因此张逸上书朝廷,说明了武陵郡的情况,请朝廷下派五名县令。



  而张逸也派人到这几个县里从剩下的县吏中择其优者暂时主持县里的事务。



  张逸还打开府库对武陵郡的贫民进行了赈济,并筹划发布政策鼓励生产、鼓励生育、减轻赋税。



  除此之外,张逸还发布了政策严厉打击杀婴、弃婴行为,以增加人口。杀婴和弃婴行为是秦汉两朝比较普遍的现象,由于黔首百姓生活贫困,或者是由于其它原因,往往把自己刚出生的婴儿杀掉或者丢弃掉。



  这种行为当然是极其残忍的,可是往往百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不然谁会忍心杀掉自己的骨肉呢?



  汉朝的人头税有算赋和口赋两种,算赋是对十五岁到五十余岁的成年人征收的,每人每年一百多钱,而口赋是对十四岁以下的儿童征收的,汉初定为每人二十钱,从七岁开始征收。



  可是这个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随意更改。



  汉武帝时,由于连年对外作战,赋税不够用,汉武帝便下旨将口赋的征收年龄降到了三岁,后来虽然又改回过七岁,可是每当有兵灾的时候,皇帝便又下旨降低起征年龄,到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赋税又是严重不足,口赋的起征年龄甚至改到了一岁,而口赋的征收数量也增加了数十钱,比如武陵郡,曹寅便将口赋增加到了五十钱。



  这样,一家多养一个婴儿,每年就要多出五十钱,可别小看这五十钱,对于贫苦百姓来说,等于是百上加斤,算得上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了。



  所以在武陵郡,杀婴、弃婴之风盛行,王衡对此也是颇为了解,于是他才建议张逸减轻赋税,发展生产,增加百姓收入,减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