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搅局者 >

第28部分

三国之搅局者-第28部分

小说: 三国之搅局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至新野,邓展已经如期归队,他把家里的房子委托族人照看,带上了母亲,准备去武陵定居了。



  王叡安排赵丑、王垚等将带领大军先行往武陵进发,而他还是亲率那一千精锐与自己的一众掾属跟刘焉等人一起去章陵,祭拜帝陵之后再追上大军,一起回武陵。



  这一路上,王衡都在饶有兴趣的观察着这几位在历史上留下大名的名人,将观察到的东西与史书中的记载相印证。



  刘焉平时非常注重仪表,不苟言笑,总是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说起话来也是言必称汉帝,对阉宦误国也是深恶痛绝,所以他也深得他人敬重,让王衡很难将他与历史上那个野心勃勃的益州牧联系起来,让他不得不感慨,有的时候真的是大奸若忠啊。



  钟繇则是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总是保持着名士的风度,喜怒不形于色,让人看不清他内心真实的想法,非常有城府,这倒与历史上他的形象比较接近。



  袁绍则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他身材高大,仪表堂堂,性格豪爽,非常有亲和力,就算他现在还不是日后那个一代枭雄,他已经表现出了那种礼贤下士的特质了,很难想象他日后会变得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刚愎自用,不过一个人在登上巅峰之后过于膨胀,也有可能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对王衡倒是一种警醒。



  就在王叡一行人行至蔡阳的时候,又一队人追上了王叡,这队人中为首的一个王叡倒也认识,他便是大将军何进的主簿陈琳。



  陈琳,广陵郡射阳人,今年三十岁出头,是日后的建安七子之一,文才出众,甚得何进信任。



  对于陈琳,刘焉、钟繇、袁绍当然都非常熟悉了,他们见陈琳行色匆匆,快马而来,知道恐怕是朝中又有什么变故了,不过陈琳没来得及跟他们说话,只是匆匆与他们见礼,然后便对王叡道:“王君侯,大将军让我带来了口信。”



  王叡与陈琳寒喧过后,陈琳便将何进的口信告诉了王叡,原来王叡那封弹劾曹寅的奏折送至朝廷之后,汉帝刘宏对曹寅的横行不法大为震怒,何进趁机在旁边敲起了边鼓,刘宏立刻便下了一道旨意,着有司将曹寅父子抓捕至雒阳受审,并在何进的建议下,任命北海名士张逸为新任武陵太守。



  现在,何进的另外一名亲信心腹,侍御史郑泰已经带着这道旨意快马赶赴汉寿,抓捕曹寅父子。



  在郑泰赶赴汉寿的同时,何进也派出了自己的主簿陈琳追赶王叡一行,将此事告诉王叡,让他早做准备。



  王叡听了陈琳的话,稍一沉吟,马上便叫来了张逸,让他马上赶赴汉寿接任武陵太守,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武陵郡的局势,并点了几十名精锐骑兵护送张逸去武陵。



  王叡当初没有委派张逸具体职位,就是等着今天让他担任武陵太守的,现在果然等到了这一天。



  王衡让张逸稍等片刻,然后对王叡道:“阿父,不如让我和黄将军也一起回汉寿吧?此次圣上下旨如此之快,是因为十常侍对此事措手不及,来不及对圣上进谗言,大将军才能让圣上立刻下旨,造成了既成事实。不过等十常侍反应过来之后,他们很有可能会从中作梗,破坏这件事情。我和黄将军一起回去的话,可助张使君掌控局面。”



  王衡之所以要提醒王叡,是因为他知道曹寅此人的行事风格,他绝对不是那种肯坐以待毙的人,在真实的历史上,曹寅预感到王叡要对他下手了,便伪造了钦差的檄文,交给了孙坚,骗孙坚害死了王叡,因此,曹寅称得上是一个胆大妄为之人。



  这一次如果没有事先准备好,光凭一个郑泰的一封圣旨,只怕很难让曹寅束手就擒,他反抗的可能性相当大,毕竟他手上还有几千郡兵。



  听了王衡的话,王叡马上意识到了自己刚才有些考虑不周。



  现在武陵郡中,自己这边够分量的人除了桓阶之外,全数来了南阳,没有主持大局之人,张逸虽然被任命为武陵太守,可是他是个北海人,在武陵郡毫无根基,曹寅在武陵却是根深蒂固,别说十常侍可能派人作梗,就算是曹寅自己也不是没有狗急跳墙的可能性。



  万一曹寅不肯坐以待毙,拥兵作乱的话,张逸和桓阶能够凭借几千新招的州兵力挽狂澜吗?别说他们有没有这个魄力,就说他们有魄力,他们在州兵中的影响力也不够,想要力压曹寅是很难的。



  王叡一想到曹寅可能的反应,身上顿时就出了一身冷汗,那真是不堪设想啊,自己一家人,还有郑玄和他的弟子们都在汉寿,必定难逃毒手,如果真的发生了那种事情,那自己真是追悔莫及啊!



  幸好儿子考虑周到,而且能够当机立断,给了自己一个最佳的建议。现在自己要去章陵祭拜帝陵,是肯定不能回汉寿的,也只有王衡和黄忠回去最让自己放心,也最合适了。



  王衡是自己的儿子,完全可以代表自己,而且他现在在武陵有着巨大的声望,可以在曹寅就擒之后迅速稳定武陵局势。



  而黄忠在州兵中有着巨大的威望,他的能力在这一次南阳平乱中也展露无疑,是一员值得信赖的大将,曹寅必定不是他的对手。



  王叡点头称是,正在下令让王衡、黄忠陪同张逸回武陵的时候,陈琳微笑着开口了:“这位可就是衡公子?”



  王衡连忙施礼道:“小子便是王衡,陈主簿唤我叔平即可!”



  陈琳笑道:“琳近来在雒阳屡屡听闻叔平之大名,已经是如雷贯耳了,本以为叔平只是文采出众,没想到还有如此大智大勇,可敬可佩!”



  王衡连忙自谦了几句。



  陈琳也知道现在时间已经比较紧了,他对王衡道:“此事事关重大,我就不耽误叔平了!”



  王衡向陈琳又施了一礼,然后辞过刘焉、钟繇、袁绍三人,蒯越对王叡道:“君侯,我也随衡公子去吧,我与郑公业熟识,若在路上遇见,不致产生误会。”



  蒯越曾受何进征辟,因此与郑泰相熟,他的建议也确实有道理,这一行数十人皆是精锐,快马而来,如果没有熟人,确实很难采信于郑泰,王叡欣然点头应允。



  王衡便与张逸、黄忠、蒯越一起,点了邓展、姚纲等数十名精锐亲卫,韩暨也沉默的跟在了后面,一行人快马而去了。



  王衡知道时间紧迫,因此打马甚急,晚上也只在野外扎营歇息几个时辰,天蒙蒙亮又上路出发,第二天他们便在襄阳以南追上了赵丑、王垚率领的大队人马,他们跟赵丑换了一批马,一人二马,以保持马力,然后让赵丑他们加快行军速度,便又向南疾驰而去。



  第三天上午,王衡一行在孱陵县南,离汉寿县城已经没有多远的地方追上了郑泰一行,有蒯越这个郑泰的旧识在,郑泰对王衡十分热情。



  听了王衡对武陵势态的分析,郑泰也觉得情况紧急,于是两队人便合为一队,加快了速度,向汉寿县城而去。



  来到汉寿县城北门,王衡发现守门郡兵还是一副很松散的状态,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看样子他们回得还很及时。



  一行人稍稍放慢了马速,冲进了汉寿北门,守门郡兵认出了王衡、黄忠,又认出了郑泰的朝臣服色,虽然心中奇怪,不是州兵还没回吗?怎么刺史公子就先回了?



  郡兵们不敢拦阻,还帮着维持了一下秩序,让城门处的道路更加通畅。



  等王衡一行人过去之后,为首的伍长摇头道:“今天怎么这么多雒阳来的人?”



  如果王衡听见了这句话,一定会提高警惕,不过他此时只顾赶路,却是没听见。



  汉寿城中还很平静,王衡的心又放下来了一些,他让黄忠护送郑泰先去了州兵军营,要先把数千州兵控制在手中,有了枪杆子,才能不慌嘛。



  随后王衡带着邓展等人回了刺史府,刺史府一带也还很平静,他这才彻底放下了一颗心,他分别拜见了母亲和郑玄,并没有对他们说什么,只是说自己先回了,父亲和大军还在后面。



  出了府门,黄忠已经派了一名军侯率领五百士卒来护卫刺史府了。



  王衡带着邓展等人迅速赶赴了州兵军营,与黄忠会合,这个时候,余下近七千州兵已经全都是全副武装,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了。



  看到王衡等人来到,黄忠点了点头,继续发号施令,他让几名军官分别各带百人去控制四座城门,几名军官领命去了。



  黄忠又让赵虎带领五千人去监视郡兵的军营,不许任何人出营,如果郡兵有异动,可以格杀勿论。赵虎也答应一声,点了五千人去了,他留在汉寿,一直觉得自己亏了,因为没捞到仗打,没想到今天黄忠一回,他可能就捞得到仗打了。



  黄忠的命令下得有条不紊,显出了他的大将之风,在这个时候,果断是最重要的,不能有妇人之仁,如若不然,让郡兵中曹寅的亲信闹将起来,会造成更大的动乱。



  最后,黄忠点起了余下的一千人,护送着郑泰去曹寅的郡守府传旨了,如果曹寅反抗,他就准备强攻了。
31 疯犬负隅犹顽抗 猛虎摧锋如破竹
  此时,曹寅正在自己府中会客,与他相对而坐的是一名中年人,这名中年人道:“曹使君,你还是速速弃官而走吧,郑泰他们就快要到了,我晨间在孱陵看到了他。等过几年,张常侍还会再推荐你做官的。”



  这名中年人是中常侍张让府中管家,名叫张应,曹寅与他也是熟识。



  在得知汉帝下令捉拿曹寅父子归案的时候,张让与赵忠等其他几位常侍一商量,因为曹寅犯法的证据太确凿,他们虽然已经没有办法劝汉帝收回成命,但是也要从中作梗,不让何进太得意,于是张让便派出了自己的管家张应,提前给曹寅报信。



  张应轻骑简从,一路狂奔,终于后发而先至,赶在了郑泰之前半个时辰赶到了汉寿,见到了曹寅。



  张应给曹寅出的弃官而走的主意,就是张让之意。



  弃官是汉朝的一种独特现象,比如上官对下官不好,不够礼贤下士,下官便可以弃官,以示抗议;官员对朝政不满,也可以弃官归隐;官员家中有父母,欲回家侍奉,也有弃官之举。



  这几种弃官的理由往往会被传为佳话。



  还有一种弃官的理由便是官员犯了罪,他也可以弃官,以逃避罪责,比如西汉大儒戴圣曾任九江太守,任内多有不法之事,可是当时的扬州刺史因为戴圣是大儒,就听之任之,后来何武当了扬州刺史,这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戴圣因为惧怕何武弹劾他,便弃官而去了。



  说起来,最后一种原因之所以能够逃避罪责,也是因为前几种原因的弃官往往会在舆论上占据制高点,被传为佳话,导致弃官这种本来是违法的行为不但不受到惩罚,还会令弃官之人得到很大的名声,让因为逃避罪责而弃官的人也跟着有了畸形的名声,让人认为他的弃官就已经等于是受到了惩罚,不应该再受到其它惩罚了。



  而弃官之人除了逃避罪责之外,还获得了名声,过几年之后,往往会被再次征辟起用。



  可以说,张让给曹寅出的这个主意是非常好的,也是很有操作性的,只要曹寅换掉自己的官服,将自己的太守印绶挂在府衙门口,便可以安然离去了,不会有人破坏这约定俗成的规矩抓他。



  可是曹寅听了张应的话,却犹豫不决起来,这也怪不得他优柔寡断,因为他奋斗多年,好不容易当上了这二千石的太守,挣下了偌大的家产,可是这一挂冠而去,官位肯定是没了,按照张应所说,郑泰旋将到来,那他的财产肯定也都不能带走,一定会被郑泰查封,这就等于说他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张让虽然说以后会再推荐他做官,可是没有了这些财产,他不能给张让送礼了,谁知道张让会不会兑现他的承诺?就算张让依言推荐他,起点也会比现在的官位要低得多,他曹寅年龄已经不小,还能在有生之年达到现在的成就吗?这就更别说他还一直想要得意于朝堂了,那更加是可望不可即的梦想了。



  张应见曹寅脸色阴晴不定,心急如焚,他大声道:“请张使君早做决断,不然郑泰就要进城了!”



  曹寅恍若未闻,他想起了王叡、王衡父子俩,如果不是他们来了,现在自己还是悠哉游哉的当着自己的土皇帝吧?他们一来自己就倒霉事不断,几次被侮辱,现在还被王叡弹劾,实在太可恨了!



  一想到这里,曹寅便是恶向胆边生,弃什么官?杀了郑泰,反了便是,自己还有四五千郡兵在手,府衙内还有几百勇悍宾客,杀了郑泰,马上吞并了那数千州兵,自己也有一万多人马了,然后再杀了王叡全家和郑玄那个老匹夫,先出一口恶气再说。



  反正这武陵郡是山高皇帝远,朝廷派军来也不易,王叡带出去的兵也只有几千人,南阳平乱肯定会消耗一部分,兵比自己少,到时候自己再联络荆南四郡那些蠢蠢欲动的蛮子,说不定还得打出一片天地来呢。



  曹寅越想越兴奋,那边张应心急如焚,他见曹寅的脸上忽忧忽喜,又大声催了一句:“曹使君,早做打算啊!”



  这一句音量十分大,把曹寅从美梦中惊醒,曹寅不耐烦的对张应道:“闭嘴!”



  张应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以为曹寅是失心疯了,自己千里迢迢一路快马赶过来,就是为了救他一命,他居然对自己这种态度?想他张应是张常侍府中管家,就算是朝中高官看到自己也得客客气气的。



  张应当即勃然大怒,拂袖而起,就准备自行离开,不再管曹寅的死活了,就在这时,曹寅府中一个仆人连滚带爬的冲进堂中喊道:“老爷,大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