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国书生意气-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胤离开家乡时,刘知远已经去世,皇位传给了儿子刘承佑。
赵匡胤的家就在当时的都城开封。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便是后汉朝廷的一名禁军将校。
在那样王朝更替司空见惯、战乱之中民众朝不保夕的年代,倒是军人的家庭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有充足的军饷。相比被任意蹂躏抢掠的平头百姓,军人的生命和生活反而是最有保障的。因此,当时有出息的男子都去从军,而有眼光的女子则希望能够嫁给一位强壮的年轻军官。
赵弘殷年轻时也曾走投无路,四处游荡。后来来到洛阳郊外的杜家庄,遭遇大雪,赵弘殷躲在杜家庄门前。杜家庄庄主平日豪侠好客,因此仆人见到一位壮汉落难杜家庄,便请他进屋,好生招待。不久杜家庄庄主看中了赵弘殷,就把一个女儿嫁给了他。赵弘殷因此成了杜家的第四个女婿,后来与杜小姐生下三男三女。长子赵匡济夭折,另外两个儿子就是赵匡胤和赵匡义,宋朝的太祖和太宗。
据说杜家庄前曾经有一个小池塘叫做双龙潭,预示着两位皇帝的降临。
赵匡胤出生在这样一个军官之家,所以后人很难理解他为什么要在21岁时离开父母,四处游荡。
有人认为,当时赵弘殷事业不济,很难帮儿子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或许根据多年的经验,赵弘殷深知,如果让儿子在禁军中从普通士卒起步,将来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与其如此,不如让儿子去拜访各路军阀,机遇凑巧的话,或许能得到一份更加适合的差使。
不过有一篇叫《赵太祖飞龙记》的话本小说却告诉我们,赵匡胤是一个难以管教的淘气鬼,一点也不听父母的话。父母让赵匡胤进私塾读书,赵匡胤却不用心学习。他混迹于街头那些不务正业的不良少年中,经常做出越轨的举动,甚至发生触犯刑律的事件,最后发展到赵弘殷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的程度。
这虽然是话本小说的记载,但非常符合离家出走的常理,就像《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大都是被逼杀人“犯罪”后闯荡江湖的。
与赵匡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他总是像大人一样一本正经,如父母亲期待的那样认真学习,刻苦读书。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千里送京娘
赵匡胤体格魁梧,身体强壮,为人豁达大度,气概非凡。更重要的是,武艺高强。
自从赵匡胤离开家乡四处闯荡,江湖上便多了一位侠客。他的故事一直在江湖上流传,很多事迹和传说在当时被编为说话(话本)和戏曲。
《赵太祖飞龙记》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部。
宋朝的开封、杭州等都市中,有一些叫做瓦子的娱乐场所。在那里,并排建造着许多大大小小专供演戏、说唱的小屋,表演说话(讲故事)、舞蹈、歌曲、戏剧等等,一天到晚,热闹非凡。
从北宋中期起,说话的内容除了《三国志》、五代风土人情之外,还表演名人故事。到了南宋,又出现了有关婚姻爱情、神仙鬼怪、公案传奇、英雄豪杰等各类说话。这些说话的底本,以后就发展、扩充成《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流传到今天的宋元时期话本还有不少,《新编五代史平话》、《京本通俗小说》等就是其中几种著名的话本集。
可惜的是,当时讲述赵匡胤传奇故事的《赵太祖飞龙记》已经失传。其实《赵太祖飞龙记》在当时很受老百姓欢迎,明代初期有一本写朝鲜人的汉语教科书叫做《朴通事谚解》,书中就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去部前买书去了(部前是大都的地名)。
买了什么书?
买了《赵太祖飞龙记》和《唐三藏西游记》。
除了《赵太祖飞龙记》之外,还有一部讲述赵匡胤行侠仗义的短篇话本,叫做《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话说青年赵匡胤,力敌万人,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好管闲事的侠客。由于在开封闯下大祸,触犯王法,被迫从都城远逃他乡。
一路上赵匡胤继续惩治各地恶棍。当他来到山西太原时,遇到了叔叔赵景清。当时赵景清在本地一座叫清油观的道观中出家当道士,于是赵匡胤在那里停留下来。一次偶然看见道观中一座紧闭着的殿房里,有一个美丽的少女。一打听,原来这位少女是蒲州人,被强盗抢到这里。侠义心肠的赵匡胤听了这位少女的悲惨遭遇,毅然决定把她送还家里。途中遭到抢夺姑娘的那伙强盗的袭击,但大侠赵匡胤将之一一击退,最后终于平安地将姑娘送回家乡。
姑娘的父母亲喜出望外,热情地款待了赵匡胤,希望他长久地留在那里,并表示要把女儿嫁给他。但赵匡胤毅然拒绝,当即离开。姑娘的父母亲未能如愿,十分纳闷:一个少男与一个少女同行千余里,两人的关系理应十分密切,可这个青年却抛弃自己的女儿,自顾自地走了,这是一个多么无情无义的人!于是责问女儿,要她如实说出和这个青年的关系。女儿反复说明赵匡胤是一个正直纯洁的青年,属于柳下惠式的正人君子,父母却始终不肯相信。姑娘感到十分悲痛,为了表示她与赵匡胤之间的关系洁白无瑕,便投井自杀了。有一位日本的学者认为,这篇话本的中心意思是说明,宋朝虽然在很多方面不及汉、唐,但其君主在不贪女色这一点上却大大胜过汉、唐。
小说、戏曲中出现的青年赵匡胤,是手持棍棒、叱咤风云的一代豪杰,常常与一帮出身高贵却又市井无赖的人结义为兄弟。一般人会认为这或许只是曲艺作家虚构的艺术形象。但出乎意料的是,有历史学家研究认为,赵匡胤的真实形象可能和这些话本描绘的相距不远。因为即使在当了皇帝以后,赵匡胤仍然保留了很多游侠特有的豪爽习性,比如经常是大碗喝酒,喜欢在酒宴上决定国家大事,并且特别喜爱独自一人微服私行。
3.军官生涯(1)
不管赵匡胤离开家乡四处游荡的岁月里有没有打抱不平、行侠仗义,他离开父母的真正目的是拜访各地军阀,希望找到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一个安身立命的处所。
赵匡胤曾沿着黄河溯流而上,走到陕西一带。传说当时他流落到长安(今陕西西安)街头,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为馍太干了咬不动,正在发愁,恰好看见路边一家羊肉铺在煮羊肉,便走上前去恳求店家给他一碗羊肉汤,希望能把干馍泡软了再吃。店家看他可怜,就让他将馍掰碎放到碗里,浇了一勺正在翻滚的羊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馍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直吃得身上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精神倍增。吃罢,向店主连连道谢,继续登程。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长安市人得知当今天子曾在此店里吃过羊肉汤泡馍,于是纷纷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长安市中一道独特的风味食品——羊肉泡馍,一直流传至今。
除了留下一道地方小吃之外,赵匡胤在陕西一事无成。后来赵匡胤又在东京洛阳游荡了一段日子,然后向南谋求出路。赵匡胤曾去复州(今湖北天门)投奔其父旧友防御使王彦超,可是王彦超只给了他一些银两,将他拒之门外。
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在一次宴会上问王彦超:你以前在复州时,朕来投靠,你为什么不接纳?
王彦超连忙退席叩头回答说:我当时只是一个刺史,一勺水哪里能容下一条龙呢?如果我当时接纳了陛下,陛下可能就当不成皇帝了。
赵匡胤听了哈哈大笑。
在王彦超那里吃了闭门羹后,赵匡胤只好去投靠隋州(今属湖北)的军阀董宗本。但在董宗本手下赵匡胤感到很憋屈,不久便离开了。
有笔记小说记载,在洛阳,一位擅长占卜相面的老僧见到赵匡胤,就赠与一笔丰厚的礼物,并指点赵匡胤向北而去,说是能找到安身立命、大展宏图的处所。于是赵匡胤折返北上,并在途中遇到当时的后汉枢密使,也就是后来的后周太祖郭威。
郭威当时正忙于*一场叛乱,急需用人,赵匡胤于是应募进入郭威帐成为一名小校。不久后周建立(951),赵匡胤本来被郭威从一般将校提拔为驻守滑州(今属河南)军队的副指挥使。但在出发去滑州任职前,赵匡胤结识了郭威的内侄、当时的开封府尹柴荣,于是被任命为开封府所属的马直军使(骑军指挥官),从而留在了京城。
就这样,赵匡胤终于成了中央禁军的一员将领,一名职业军官,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军事生涯。
郭威是一名十分节俭的皇帝,不过他在位只有三年。郭威死后,他的内侄、养子柴荣继承了帝位,这就是后周世宗。
新皇帝周世宗34岁,正是精力充沛的年龄,但在大臣和军队中的威望还不够高。后周建立时,并没有占据原来后汉所有的地盘,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镇守晋阳(今太原)的河东节度使称帝,以延汉祚,史称北汉。偏偏这时北汉刘崇看准后周帝位交接这一政局不安定的时机,在辽(契丹)的援助之下,率领军队大举入侵后周。
消息传来,周世宗打算亲征。但朝廷中多数大臣认为,敌人来势凶猛,应该持慎重态度,反对世宗亲自出征,其中四朝*冯道的态度最为坚决。
大臣们反对的理由是,皇帝年轻,缺少战争经验,而北汉、契丹的军队又是联合行动,后周形势十分不利。然而临阵畏敌对于血气方刚的周世宗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新皇帝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御驾亲征。。 最好的txt下载网
3.军官生涯(2)
在周世宗的督促、激励下,后周军队迅速向北行进,在高平(今山西高平)与北汉军队遭遇。后周军队分左、中、右三路分列布阵。但战争一开始,右路军一触即溃,指挥员樊爱能、何徽带领骑兵望风而逃,步兵则丢弃武器投降北汉。情况非常危急,失败的阴影笼罩着后周军队。危急关头,周世宗率领侍卫部队亲自上阵督战,“跃马突入敌阵”。
周世宗身先士卒,将士们自然奋不顾身,争先恐后地冲进北汉军队的阵营。作为禁军殿前军的一名将校、负责护卫周世宗的赵匡胤,也大喊“国家安危,在此一举”,跃入敌阵,奋力拼杀,把敌军阵营冲得七零八落。战争形势顿时大变,后周军队士气大振,奋勇向前,北汉军队全面崩溃,刘崇慌忙逃回晋阳,契丹军队则不战而退。此次战役,历史上称为“高平之战”。
高平之战后,周世宗的威望大大提高,雄心勃勃的周世宗下一个目标就是要统一中国。不过通过高平之战,周世宗发现他的军队中有很多老弱病残,而且纪律松散,这对统一事业非常不利,于是开始整顿禁军,罢免淘汰年老体弱之人,把各地勇壮之士招募到都城,选择其中最优秀者编成一军,称为殿前诸班,统领指挥这支军队的将领叫殿前都点检。
而负责这次选拔殿前诸班兵士的,就是在高平之战中建立功勋、升任为殿前都虞候的赵匡胤。
通过整编,后周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周世宗立即着手统一天下的活动。955年,在夺取了后蜀的秦、凤(以上今属陕西省)、成、阶(以上今属甘肃省)四州后,周世宗再次御驾亲征,*南唐,势如破竹地攻取了淮南、江北要地。
南唐军队惊慌失措,一下子乱了阵脚。这时赵匡胤率领殿前军勇往直前,从淮南的涡口一直攻到清流关,占领了军事要冲滁州,活捉南唐大将皇甫晖等。在进攻六合时,赵匡胤又与南唐军队反复激战,斩敌首级一万多。因战功卓著,赵匡胤由殿前都虞候升任为殿前都指挥使、匡国军节度使。赵匡胤的父亲、时为马军副都指挥使的赵弘殷却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因病去世。
后周军队很快深入南唐腹地,但由于这一带多河川湖泊,精锐的骑兵无法发挥其高度的机动能力,结果就被南唐强大的水军所击败。返回开封,周世宗吸取教训,利用南唐的俘虏训练水军,组建了强大的后周水军。
957年,周世宗再次亲自领兵出征南唐,一举攻陷重要据点寿州,在江北的南唐军队被后周全部消灭。
同年十月周世宗第三次亲征,一举攻至长江岸边,南唐精疲力竭,把江北十四州全部割让给后周,两国以长江为界,南唐被迫将“大唐”的国号改为“江南”。
在对南唐的军事行动中,赵匡胤屡建功勋,深得周世宗的信任和重用,成为屈指可数的禁军最高级将领之一,在通往皇帝宝座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
4.出门靠朋友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当年赵匡胤所投靠的郭威,就是靠着一帮结拜兄弟发动兵变当上皇帝的,日后赵匡胤则依样画葫芦建立了宋朝。
郭威早年,曾同一班情投意合的中下级军官结为生死兄弟,号称“十军主”。他们中有一个叫李琼的人,认定郭威将来一定大富大贵,因此找了一个机会与郭威等人刺臂盟誓:“凡我十人,龙蛇混合,异日富贵无相忘,苟渝此言,神降之罚。”用现在的大白话讲就是我们十个人,能耐、出息各不相同,有的人将来可能会当皇帝(龙),有些人也就能当个将军(蛇),但无论谁发达了,都不要忘了共享富贵。后来郭威正是依靠“十军主”的支持和拥戴,一举登上皇帝宝座。
21岁就离家闯荡的赵匡胤,深知结交朋友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经营,赵匡胤身边终于有了一帮铁哥们,号称“义社十兄弟”,他们是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等人。这些人大都是后汉初投入郭威麾下的,后来渐渐成为赵匡胤生死相交、患难与共的铁哥们。
经过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到后周末期,由于赵匡胤晋升最快、官职最高,很自然地成了义社兄弟的首领。而这时,赵匡胤的这些义社兄弟都已成为禁军的中高级将领,如石守信和王审琦分别为殿前都指挥使和殿前都虞候;韩重赟则是殿前司骑兵主力控鹤军都指挥使;李继勋在高平之战后升任殿前都虞候;刘廷让任至侍卫司龙捷右厢都指挥使;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