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国十年"文革"分析与反思:回首"文革" >

第4部分

中国十年"文革"分析与反思:回首"文革"-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关锋,许立群说,毛主席也是宽,说,关锋的文章他看过,写篇把杂文讽刺一下也可以嘛。这样的问题,三年以后再说。
  许立群还告诉我,毛主席对《汇报提纲》只有两点意见。一个是关于两个月以后做政治结论,毛主席说,两个月以后也做不了结论。一个是关于不要批评郭老和范老,毛主席说,他们两个还要在学术界工作,表示一点主动,做一点自我批评好。
  许立群说,这好办,把提纲里面的这两句话删掉就是的。
  他随即拿起笔来,把这两句话删了,还做了一点文字处理。
  他说,学术批判的问题已经解决,大家注意力不在这里了。带来的材料不必发了(我带了关于报刊发表批判文章的统计),也没有什么材料要整理了,在这里休息几天,再回北京。他要我给北京他的秘书打个电话,告诉姚溱一句话:《汇报提纲》顺利通过。他显出一副非常轻松、潇洒的样子。在###机关里,很多同志都知道,许立群在工作中,格外认真,细致,爱紧张。这一段时间,我看他更是处在精神负担很重的高度紧张状态。现在,向毛主席汇报过了,处理那一系列犯难的问题,心中有底了。我看他一下子松弛开来,把精神负担卸脱了。
  

东湖之行:悠闲的话题(1)
在东湖的这几天,饭前饭后,三三两两,沿着湖边散步,顺着话头漫谈,海阔天空,无边无际。谁也没有再为《海瑞罢官》批判的事情操心。
  逛过旧书店,转过珞珈山。湖北的同志,还请陆定一又去看了一次八七会议的旧址。陆是八七会议的参加者,八七会议的旧址大体已经认定,还有些争议,还有些情况不清楚,要陆再去看看。我们一些人也跟着去了。陆到了那里,边看边忆,记忆不很清晰,房子的内外格局也多有变化,但还是可以确认就是这个地方。
  漫谈的话题,有这么两件,是我至今记得的。
  一件是一首误传的毛主席诗词。我在《读书》杂志上写的《大书小识》专栏文章《传抄诗稿种种》中,记下了这件事,是这样写的:1966年初,又传开了一首据说是毛泽东的词,是一首《水调歌头》:〃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蜇龙飞起,扑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这首词写得确有气派,艺术上也是高水准的,说是毛泽东的词,似也可信。然而,从词的含义上说,又很难说是毛泽东的口吻。这一年的2月8日,在武汉,向毛泽东汇报那个后来被称为《二月提纲》〃修正主义〃纲领的文件。那个时候,〃文化大革命〃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狂风虽已刮起,也有暂时似乎平息的瞬间。而在风口的人们,有时竟以为这瞬间就意味着风暴的平息,所以心情倒也闲适起来。于是有人向毛泽东提问,这首《水调歌头》是不是他写的。毛泽东一笑,说,词是写得不错,不知道是哪个知识分子写的。这首词的鉴别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不久又查明,这首词是山东大学老教授高亨写的,是他读毛泽东那些〃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的诗词而写的一首词。这样,词作者清楚了,词意也完全清楚了。为了澄清传抄中的误会,2月18日《人民日报》特地在八版重新发表了这首词(原来发表在山东大学的《文史哲》上),署名高亨。
  这向毛泽东提问的〃有人〃是谁,记不清楚了,反正是我在东湖之旁散步的时候听到他们谈起的。
  另一件是田家英谈《高祖还乡》。(我过去没有多少机会同田家英接触。这次有机会闲谈,他同我谈到50年代初,曾想选一个学自然科学的青年到毛主席身边的秘书室工作,大约是因为看到我在报上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就打算调我去。一查问,知道我在###,但患慢性肾炎,腿脸浮肿,饮食忌盐,就作罢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带了(或者找来了)一部《缀白裘》,还翻出了《高祖还乡》这套散曲,说,要说骂皇帝,这才真是骂皇帝!这套散曲,作者叫睢景臣。从一个与刘邦过去有过瓜葛的乡民眼中,看那〃威加海内兮还故乡〃的〃汉高祖〃,可谓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先是描绘那风光的场面,继而描绘那人物的威仪。然后,急转直下: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耙扶锄。
   。 想看书来

东湖之行:悠闲的话题(2)
春采了俺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涂处?明标着册历,现放着文书。
  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HTXXL〗脁〖HT5K〗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那时批《海瑞罢官》已发展到关锋、戚本禹文章的批一〃骂〃一〃罢〃,一〃罢〃是指《海瑞罢官》,一〃骂〃是指吴晗在那之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署名刘勉之的《海瑞骂皇帝》。许立群一直为是否同意发表他两人的这两篇文章,在政治分寸的把握上发愁。田家英说《高祖还乡》才真是骂皇帝,似乎对于吴晗的《海瑞骂皇帝》不甚以为意。这恐怕是我们的漫谈中,唯一多少涉及批判《海瑞罢官》的地方。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东湖之行:整理毛泽东文稿
说休息,说闲聊,其实在武汉这几天,这些人也没有闲得住,大家花了不少时间来集体整理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稿。
  整理毛泽东文稿这样的事,在田家英、胡绳、许立群他们那里,是〃司空见惯浑常事〃,在我则是〃破题儿第一遭〃。
  我们那时候知道,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公开出版之后不很久,《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已经编出了一个待审的本子,但是毛泽东自己不同意出。他希望经过更长时间的实践的考验之后,再来编定他在建国以后的著作的选集。后来,经不住人们的一再建议,他同意先把若干篇最重要的著作,一篇一篇在党内较大范围印发。这样,就有了1965年年底发下来的党内文件《论十大关系》。毛泽东1956年的这篇讲话,当时有一个整理稿,在党内较小范围印发过。1965年年底,刘少奇建议把它印发给县、团以上各级党委学习。毛泽东看了这个整理稿后,于12月18日写了以下的批语:〃送交小平、彭真同志照少奇同志意见办理。〃〃此件看了,不大满意,发下去征求意见,以为将来修改之助。此意请写入中央批语中。〃不久,这篇讲话,加上中央批语,就在党内印发了。
  在武汉,在1966年2月3日(凑巧也就是五人小组扩大会讨论和产生《二月提纲》的那一天),毛泽东把他1962年1月30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稿送给王任重阅读,并提出:〃请考虑加以修改。〃王阅后,从文字方面提了一些修改意见,于2月4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建议把这个讲话〃重新印发给县委一级,由县委组织公社党委书记以上的领导干部学习〃。2月6日(也就是五人小组向中央常委汇报的后一天、向毛泽东汇报的前两天),毛泽东在王任重的信上写了一个批语给彭真:〃请商在京常委及康生、定一、伯达诸同志修改一遍,并考虑是否应中南局的要求印发给县团级同志看(只发中南局,作为试点,别地不发)。看来此问题很大,真要实现民主集中制,是要经过认真的教育、试点和推广,并且经过长期反复进行,才能实现的,否则在大多数同志当中,始终不过是一句空话。王任重同志的修改是好的。〃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彭真就地在武汉,找康生、定一,还有王任重、田家英、吴、胡、许,一起来做这〃修改一遍〃的工作。逄先知过去常跟田一起参加这样的工作,我则是顺便被吸收参加的。现在想来,田家英并不是五人小组扩大会的参加者,他同机来武汉,也许就与整理毛主席文稿有关。现在知道,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最初就是田家英整理的。当时,毛泽东对整理稿不大满意。1962年2月24日毛在田送来的整理稿上写了一个批语:〃田家英同志:我看还是我的那个原始讲话好。请你即刻通知北京,叫机要室再送一份我的讲话来,我和你每人有一本,两人对照一起修改,有两天就改好了。〃两天后,毛又在整理稿上写了一个批语:〃田家英同志:改好了(初步地),请你看一遍,看还有什么错误没有。〃彭真主持会。大家对于〃只发中南局〃,觉得不好理解,不好办理,认为像这样的文件,还是发全党。对于讲话稿连同王的修改意见,大家边读边议边改,主要是文字,也涉及内容。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议和改,很新鲜,也很积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七千人大会讲话:霸王别姬
现在回忆,在整理毛泽东文稿中,有这样几件事情,印象还很深。
  一是田家英讲的毛泽东博闻强记、令人佩服的一件事。
  七千人大会讲话中,毛讲了那个著名的〃霸王别姬〃的故事,批评我们有些领导同志不爱听不同意见,有点像西楚霸王的样子,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同时,讲了刘邦见郦食其的故事,讲得很生动:〃另外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个知识分子名叫郦食其,去见刘邦。初一报,说是读书人,孔夫子这一派的。回答说,现在军事时期,不见儒生。这个郦食其就发了火,他向管门房的人说,你给我滚进去报告,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管门房的人进去照样报告了一遍。好,请。请了进去,刘邦正在洗脚,连忙起来欢迎。郦食其因为刘邦不见儒生的事,心中还有火,批评了刘邦一顿。他说,你究竟要不要取天下,你为什么轻视长者!这时候,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了,刘邦比他年轻,所以他自称长者。刘邦一听,向他道歉,立即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意见。〃田家英说,他当时想查一查书,核对一下史实。查了《高祖本纪》,没有这样的记载。查了《郦生陆贾列传》,一开头就是郦生见刘邦的故事,但是没有怒叱门房,〃老子是高阳酒徒〃之类的情节。那么,这些情节哪里来的呢?正准备另外去查找的时候,毛来了,说:就在朱建传的后头。田家英再一查,果然。《郦生陆贾列传》在讲完郦生、讲完陆贾之后,附带讲了朱建,而在讲完朱建之后,又记叙了郦生见刘邦的故事,是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把它当作〃后人补缀的文字〃,低两个字排。)按这个版本:郦生上谒(名帖)求见,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HTXXL〗睼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曰:〃客,天下壮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谒。曰:'走!复入言,而公高阳酒徒也。'〃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所讲的故事情节,简直是这段文字的传神的白话译本。现在时兴古书今译,在我看来,标点、注释是必要的,全文今译大多属于多此一举。但如能有毛泽东这样的译笔,那我倒是双手赞成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七千人大会讲话:毛泽东的自我批评
另一件是彭真在斟酌文稿中的政治思考。
  是他,建议加上了〃我们的态度是:坚持真理,随时纠正错误〃这样一句,说〃这是毛主席在延安时常说的话〃。这次《汇报提纲》中也写了这句话。我已经多次听彭真讲过这个意见,特别是1965年纠正北京大学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过火斗争,要求在运动中斗人和被斗的双方都要作自我批评的时候。他还强调,错误大家都犯,大小性质不同。也是为了劝说不肯作自我批评的同志,要承认自己也有错误。
  是他,建议把原稿中的团结〃百分之九十以上〃,改为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说,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后十条,已经明确现在应该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为什么增加了百分之五?主要因为地主富农的子女应该划出来,列到团结的范围。
  原稿中毛泽东在要求省委书记下去蹲点的时候,说到自己在去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过保证,一定得下去蹲点,但是到今天还没有实行,今年大概有机会实行,今年没有机会,明年总会有吧。有人提出,这段话恐怕删去为好,人家会问,后来毛主席蹲了点没有?彭真同意了这个意见,但是他又说,毛主席是亲自派了调查组下去为他作调查的。原稿中有一段话:〃去年六月十二日,在中央北京工作会议的最后一天,我讲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说,请同志们传达到各省、各地方去。事后知道,许多地方没有传达。似乎我的错误就可以隐瞒,而且应当隐瞒。同志们,不能隐瞒。〃我在议论时提出,毛主席那次讲了自己的哪些缺点和错误?要不要在这里简单说明?不然干部看了会说,毛主席都讲了不应当隐瞒,可是现在还是没有告诉我们。彭真看了看我,沉吟了一下说,就是讲高指标、高征购那些。对于我的建议,没有置理,大家也没有置理。
  显然,只有我这样的生手,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七千人大会讲话:自由和必然(1)
还有一件是胡绳在推敲理论表述中的学者风度。
  讲话中有一句话:〃自由是被认识了的必然。〃刚好,在两年前,1964年8月18日,我和几个搞哲学的在北戴河听了毛泽东一篇谈话。我作了详细的记录,并由我给彭真、陆定一、###和红旗杂志的一些同志作过传达。在那篇关于哲学的谈话里,毛泽东批评了这个提法。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