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新汉艳史 >

第32部分

新汉艳史-第32部分

小说: 新汉艳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他的部将个个都得到了嘉奖,而唯有“二进宫”的魏豹及家人还被进行了游行示众,最后落得个“废官为奴”,没砍他的脑袋,这样的惩罚算是很轻的了。

  这个小动着看似小,其次却很大,魏王对刘邦和项羽来说是“此消彼长”的分水岭。他的平定极大削弱了项羽的力量。

  这里还有一个小疑问:项羽发兵攻叛变归降汉王的英布时,人家刘邦派兵又派将,最后为了英布的安危,直接叫他连夜逃到了他的根据地荥阳,总算保住了这个不 可多得的人才。

  而已主动归降项羽的魏王,在韩信对他动武的这段期间,却没有发一兵一卒来相助。难道项羽也恼怒魏王的出尔反尔?抑或是他根本就对刘邦的这些“小动作”不屑一顾?

  不管怎么样,项羽在楚汉之争的第二阶段的备战期,他的迟钝和傲慢使得自己的实力开始滑落,让原本彻底倾向他的天平开始趋于平衡,这也让他的最终失利埋下了恶果。

  
  (4) 相逢一笑抿恩仇

  
  得饶人处且饶人,怨怨相报何时了,相逢一笑抿恩仇。这是我们在武侠小说中经常看到的对个人恩怨的一种释解。

  张耳和陈余的事前面已说过了。他们两个自从巨鹿之战反目成仇后,便水火不相融,从原本最亲密的两兄弟一下子变成了最仇恨的两个死对头。

  当初陈余辞去兵权时,张耳没等赵王点头,他就自作主张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这是陈余和张耳决裂的开始。

  后来项羽在“英雄大会”分封各大王时,唯劳苦功高的陈余(写信劝降章邯出了不少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分封,后来经人提醒项羽才给了陈余南皮三县来敷衍他。

  而他的死对头张耳却被项羽封为常山王,这让他极为不平衡,于是在第一个扯反叛大旗田荣的主动友好的“秋波”暗示下,两人结为百年“秦晋”之交。

  有了田荣的帮助,陈余开始发泄自己的不满了。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对付令他仇恨的张耳。

  那张耳眼见事情不妙,赶紧脚底抹油,选择了逃跑这条路,并且选择了刘邦做为自己的保护伞。

  从此,张耳恼怒陈余夺了他的地盘,这样一来,两人的个人恩怨进一步升级。

  后来刘邦西进抵达洛阳,向各英雄发出《发使告诸侯书》时,声讨项羽逆杀义帝,陈余自然也免费收到一本书了。

  当时陈余说叫他出兵相助是可以,但必须有一个条件。 那就是杀了张耳。

  人家信任自己而投靠到自己这里来,刘邦又怎么愿意杀了张耳呢?但为了陈余能发兵相助,刘邦捉磨来捉磨去,最后终于捉磨出一个好主意。为张耳找个替身。

  送了一颗血肉模糊的假人头给张耳后,张耳信以为真,以为汉王杀了张耳,于是派了一部兵马随汉王攻去打彭城。

  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陈余的部下在和刘邦部下亲密接触时,知道了张耳假死的事,这样他盛怒之下彻底和汉王决裂了。

  顺便还要说一句,赵王赵歇一直是个昏庸无能的人,只要自己能当大王就行,对于张耳和陈余谁做自己的大臣,他满不在乎。张耳在时,赵国的一切权力都交给张耳,当张耳被陈余赶走赵地后,他便拜陈余为成安君,把一切生杀大权给了陈余。

  张耳和刘邦决裂后。刘邦就不干了,他想,和我做对的魏王魏豹那么嚣张都自食其苦果了,你小子不服我是吧,那好,我就让你尝尝被彻底征服的滋味。

  征服的事此次也离不开大将军韩信。

  他此次又是率曹参、灌婴两员猛将出发了,一到赵地,首先便用“诱敌深入”之计将赵的大将(也是陈余最倚重的大将)夏说引入自己设好的包围圈内,全歼了他的部队。

  首战告捷后,这下赵王急了,他令陈余全权负责前方的战事,调兵遣将的事可以自作主张不用请奏了。

  当时赵国兵马也有二十多万,对前来进攻的汉军来说多很多。但问题是赵国只有陈余一个人支撑着。冲锋陷阵出谋划策都是他一个,打个不好听的比喻,陈余就是既当爹又当妈。这样的军队怎么能跟谋士大将数不胜数的汉军相比呢?

  更何况陈余文没有超人之文,武又没有过人之武。

  由此可见陈余虽然拥军二十万之众,却也是乌合之众,因此面对韩信的大兵压境,陈余很是犯愁起来。

  正在这时,一个叫李左车的奇人异士出现在陈余面前,你不是愁手下没有好谋士吗?眼前这个便是啊。

  李左车出场后,他首先分析了两军的形势:我军现在扎住的井陉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汉军要想来攻,就必须通过进井陉口前这条很狭窄的山路,这条山路车队不能通行,人马不能并行,行起军来肯定会连绵几百里,这样一来他们的粮草肯定会落在大部队后面,这便是他们的唯一破绽,这个破绽却是致命的。

  然后,李左车也不再拐弯抹角了,直接向陈余提出了精密的破敌之策,四个字:断粮、坚守。

  
  断粮很简单,就是派人去切断汉军的粮草,让他们军队没有饭吃。(这一招很绝,人是铁饭是钢,没有吃的意味着什么?)

  坚持也很简单,就是坚清壁野,守在城里不出战。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汉军进退无路,不攻自败。

  应该说李左车的计划相当完美,堪称精典。然而当时陈余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我陈余光明磊落正直不阿,怎么能象刘邦那样使用这样的阴谋诡计呢?”

  自古兵场兵无厌诈,想不到陈余竟这样CJ,这真是令人费解。

  李左车只得含笑退了。

  就这样,陈余错过了一举歼灭敌人的大好机会。

  你错过了机会的同时,人家韩信可没有闲着,他先派一万余人的先头部队渡过了佛水,陈余见敌兵甚少,对自己说道:先等等。

  等韩信的第二批万余人的部队过河来时,他还是说道:还等等。

  等韩信的第三批万余人的部队过河来时,他仍然说道:再等等。

  其实我们也不能太责备CJ的陈余了,他此时已产生了YD的想法:要全歼韩信的大军。

  等韩信的军队全部过河来时,陈余终于下手了,他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他率军倾巢出动,和韩信、张耳在井陉关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韩信带着汉军边战边退,退至佛水河边时,他下达了反击的命令。汉军眼见身后已无路可退,身处绝境中他们便个个向前杀去。

  光脚的哪怕穿鞋的,汉军个个血红着双眼,以一敌十,拚命向前,这样一来陈余的大军顿时感到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袭来,陈平一看架式不妙啊,赶紧下令收兵回城。

  可当他回到城下一看,顿时惊呆了,城上居然插满了汉军的旗帜。城头换大旗,这意味着什么?

  他手下的士兵开始溃逃了。陈余又是呼喊又是砍人,就是不能阻止自己一方的兵败如山倒。

  原来韩信在和陈余交战之前,命最先渡河的先头部队先埋伏了几千人在城边的隐蔽处,他们不参与和陈余的交战,等韩信把陈余引到佛水河边时,他们就悄悄到敌人营中换上了汉军的大旗,以至于陈余手下的士兵以为井陉关已被汉军成功拿下了。

  根据各大战史经验,到了这个时候一般是无力回天了。陈余也是这样,士兵溃逃时,他也陷入了汉军的重重包围中。

  正在这个时候张耳出现了,两人好久没有这么面对面的近距离交流了,两人就这样深情地对视几秒钟后,张耳不再迟疑,一刀就把陈余的头颅给砍下来了。

  至此,陈余和张耳之间的恩怨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句话,只是这样血腥的结局多少有点令人唏嘘。

  都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张耳却以这种“血债血还”的方式结束了两人这间的恩怨。他在挥刀的那一刹那,是否想过两人在参加革命前相知相伴纵马江湖的纯情时代呢?

  陈余一死,赵王也随及被抓住,随及被处死。

  就这样,赵国算是完完全全搞定了。

  值得一提的李左车这个人,陈余不肯听他的计谋是导致自己最终兵败的原因。因此,韩信听说陈余手下有这样的奇人异士后,在收拾战利品时,特地命人把他带来见他。

  当捆的严严实实的李左车被带上来时,大家请注意韩信的一举一动吧。他迅速下座,替他松了绑,然后请他上坐,热茶招待后,便开始说一些 “久仰”之类的客套话,并给他了很高的评价,说如果陈耳采用他的计谋,现在身为阶下囚的人便是他了。

  这个时候谁都会感动的,更何况是一个是阶下囚呢?李左车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当韩信向他求教下一步是该“北上攻打燕国,还是东下伐齐国”时,李左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居然给韩信上了一节生动的政治课。

  列位看官也许通过韩信平魏定赵,可以看出他在行军打仗出谋划策等方面的超人才华。

  问题是你的计用的再好,仗打的再好,终究还是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啊。

  这个时候李左车对韩信献的计谋很简单也很实惠:不战而屈人。

  他说如果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叛王都派兵去征讨的话,苦了广大百姓不说,士兵也会累的够呛。你这支军队已在短短的二三个月时间里连征服了两大王,这样密集的军事行动使得士兵们已是在超负荷运转了。如果再去征讨其它地方,势必会给士兵们造成“审美疲劳”,到时候这样一只疲劳之师只怕很难攻下燕国和齐国。一旦和他们耗下去,最终得利的是以逸待劳的楚国啊。

  他还说在接连平定两大藩王的大好局面下,对燕国和齐国表面上做出架式要攻,暗地里派能说会道的人去说服他们归降。先礼后兵,事半功倍,何乐而不违呢?

  看来果然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连胸藏百万兵韬的韩信此时也忍不住对他赞叹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后来,事情果然不出李左车所料,汉军大造声势后,在形势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下,燕王臧荼最终选择投降了汉王。

  致此天下几大对刘邦不服的诸侯国都被刘邦搞定了。

  九江王英布和燕王臧荼归降刘邦,魏王魏豹成了阶下囚,赵王赵歇被处死。

  除了三个反复无常的殷王司马?、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归项羽外,刘邦和项羽在这一系列人才拉据战中,刘邦大获全胜。

  因为这一系列战役中,刘邦得到了两个死心塌地的九江王英布和燕王臧荼。而项羽只得到了名义上归附于他的殷王司马?、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三王。鉴于上述三人一贯的变幻无常作风,哪边一强又会投靠哪边,项羽实际上只是得到了一个空壳子而已。

  人才拉据战期间,项羽和刘邦之间真正的硬对硬很少,粗粗一看楚汉之间已日趋平静嘛,但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就象黎明前那一段黑暗一样,迎接他们的将是怎样的暴风骤雨呢? 。 想看书来

第十八章:刘邦的待人之道
(2) 刘邦的待人之道

  英布杀楚使归降汉王的事,项羽很快就知道了。一怒之下,派出了手下项声和龙且两员猛将带三万大军去兴师问罪。

  值得一提的项声也是项氏家族的人,和项庄、项它一样都是威不可挡的猛将。项氏家族里只有项伯免强称得上谋士,其它包括项羽在类都是“重武派”的。

  请注意项羽此番调给项声和龙且的兵马,不多不少,又是三万大军。三万对项羽来说是超吉利的数据,曾几何时,他率三万精兵一夜之间打败了刘邦的几十万大军,一举刷新了以少胜多人数对比的历史记录,并且这项记录后人一直没有人能打破。

  也正是因为这样,英布一听说项声和龙且带了三万精兵来了,吓的四肢无力腿脚发软,吃饭饭不香喝茶茶不凉,连夜只带了几个亲信就逃向了刘邦所在的根据地——荥阳。

  到了荥阳后,英布首先要去见他的新主子了。

  为了给新主子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英布还象姑娘相亲一样,描眉画眼打扮的花枝招展,这才去汉王府。

  汉王接见他的地点不是大厅,而是在内室里。

  选择内室来见客,这在当时是很没礼貌的事,粗粗一看,MS这似乎不符合表面功夫一流的刘邦的“礼贤下士”的风格啊。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刘邦已经喝醉酒了。

  醉了酒,失态也就难免。

  英布见到汉王时,他此时正红着脸吹着酒气让一位妙龄少女给他洗脚呢?(晕,又是洗脚,当年郦食其求见刘邦时也是在洗脚。看来这刘邦“泡脚”领路人啊。)

  这样怠慢的待客之道,英布自然感到不爽了,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爽归不爽,他还是很恭敬的向刘邦请了安。

  刘邦在酒精的帮助下,随便问了他几句常长话,然后手一挥,叫随何安排他去歇息。

  出了内室,英布不干了,对当初逼他上贼船的随何一阵吹胡子瞪眼,嘴里唠叨着说“汉王怎么能这么对他”之类的话,然而便要拔剑自刎,幸好随何及时阻拦,才免去一场血光之灾。

  接下来,随何充分发挥三寸不烂之舌的特长,对刘邦的“罪刑”进行了滔滔不绝的解释和辨论。

  事实上随何的“废话连篇”这个时候为留住英布起到了“延时”的重要作用。

  要知道当时英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九江王的身份,但对刘邦和项羽任何一方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法码,甚至可以说他将决定楚汉之争最终走向。

  英布的重要性,醉酒后的刘邦给忘了,因此他即将面临这个举足轻重人物流失的严重问题,如果真是这样,煮熟的鸭子又将飞了,张良宏伟的三步走计划最重要的一步“搞定英布”将功亏一箦,楚汉之争胜利的天公将完全倾向项羽那边去。

  关键时候,还是得看张良的。张良是三步走计划的策划人,英布的重要性明摆着嘛,他自然不会让到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