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新汉艳史 >

第30部分

新汉艳史-第30部分

小说: 新汉艳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只有逃命了。

  这下问题马上出来了,马车上不但有刘邦个这肥肥胖胖(泡妞泡的,肚子不大都不行),再加一双儿女,马车的载重能力已是严重超标啊。

  如果放在平时慢慢走自然并无大碍。此时是后有追兵,要赶紧逃命啊。

  赶马车的夏侯婴这下充分发挥了其高超的赶马技术,以一百码以上的速度前进。这个速度有多快,你开着摩托车打到最高档试试就知道了。

  一百码的速度是很快了,但追来的楚军的速度却有一百二十码以上。

  “刘邦小儿,哪里逃!”

  “刘邦,纳命来吧。”

  “刘邦,束手受擒吧。”

  越追越近的楚军呼喊声此起彼伏,汉王真恨不得长了一双隐形的翅膀飞到天空中去,可惜就算他是赤龙出身,也长不出翅膀来。倒时此时身边还多了两个托他后脚的儿女。

  刘邦就是刘邦,为了赶快摆脱楚军的“感情纠缠”,使马车开的更快,充分发挥流氓最本质的“狠、辣、毒”的作风。

  “扑通”一声,后来被称为金枝玉叶的一对儿女被刘邦用“化骨绵掌”推下了马车。只是可惜当时刘邦的“化骨绵掌”还刚刚入门,否则只怕一对儿女被他推下马车后,就算没被摔死,早就被他的掌力打死了。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刘邦为了活命,此时只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对儿女滚的越远越好。

  关键时候,夏侯婴表现出了一个军人所具有的独特素质来,而他苦练了多年的绝世轻功“陆地飞云”终于有显露的时候了。

  只见他飞身下马,一手一个抱起两个孩子夹在腋下,然后脚踩三星步,象一只大鸟一样稳稳地坐到了马车上,这一连贯的动作当真可以跟武侠小说中的大侠相比了。

  刘邦仿佛有意再看夏侯婴的绝世轻功,夏侯婴刚把两个孩子塞回马车呈,他的“化骨绵掌”又开始出手了。

  孩子掉下马车后,夏侯婴只得又重新做了一次秀。

  此时的刘邦偏生想借此机会把化骨绵掌练好了一样,你捡回来我就发掌,你捡回来我就发掌。

  夏侯婴的轻功再俊也会到枯竭的时候吧。没折了,最后他咬咬牙,带着两个小孩弃了刘邦上了一匹白马去了。

  现在我们城里的公交车为了方便和节省人力物力,大都施行了“无人售票”。

  而当时刘邦的车马在无形中却创造了另一个奇迹。

  在夏侯婴愤而离去,刘邦的马车陷入了“无人驾驶”的状态。

  也不知是刘邦福大命大还是道路宽广直畅,总之,这架无人驾驶的马车非但没停,反而奔出了飞一般的感觉。

  不过最关键时候刘邦总离不开老天的帮忙,这回也不例外,这时天又黑了,(靠,这日子真够短的啊,故事情节还没展开又到天黑了)。

  追刘邦的楚军见天黑了,也就不敢再追了。这样黑灯瞎火的去追人,怕是人还

  没追到,自己反而送了性命。

  只是如果楚军的将领季布如果知道等第二来天亮再追,已经永远错过了好机会时,他一定会后悔的。

  事实上,刘邦哪里还敢再去哪个深山野林去寻什么艳遇泡什么妞,连夜就赶到了下邑。

  这时刘邦的妻兄吕泽做为下邑的守将着实风光了一回。

  此时此地,这里成了刘邦残兵败将的收容所。

  直到这时,刘邦一颗提着的心才总算落下,他终于逃出项羽的盘,回到了自己的地盘。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等待刘邦的又是什么样的大福大贵呢?这个等他当上皇帝的那一天,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第十七章:总结大会
(5) 总结大会

  九死一生的刘邦到了下邑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两件很头疼的事又摆在了他的面前。

  第一件事是他兵败如山倒后,原来投降到他的手下的殷王司马仰、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又重新回到了项羽的怀抱。什么叫“见风使舵”这下见识了吧。

  还有一件事就是刘邦的老爹和结发妻子在避难的过程中都成了项羽的阶下囚。

  相对于第一件事来说,这件事更令他头疼。刘邦知道有了他们两个做人质,日后在战场上和项羽争天下时,人家手里又多了一道把柄。

  这道把柄是致命。就算不把刘邦本人刺的鲜血淋漓,也会把他的心刺的鲜血淋漓。

  因为他们两个是他在这个世上最亲最爱的人啊。

  这为他日后是选择事业(和项羽争天下)还是选择亲情(投降,以换取老爹和老婆的性命)埋下了隐患。

  只是当时刘邦并没有太多时间来思索这些“左右为难”的事,如何走出失败的阴影,重整士气才是当务之急。

  于是,刘邦在下邑召开了“彭城之战失败的总结大会”。

  会议主持:吕泽(张良光荣的地下岗)

  会议发言:刘邦(这个没得选了)

  吕泽宣布会议开始后,刘邦便开始了长篇大论了。

  会议第一项议程:检讨。

  首先刘邦以身做责,把这次失利的全部责任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事实上也是完全如此的,如果他到了彭城不是整天陶醉在脂粉堆里,及时的做好抵御项羽回援的准备,也就不会导致彭城的一败涂地了。

  话虽如此,做为一个唐唐的汉王,刘邦在众将士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至少态度是诚恳是令人敬佩的。

  当时在场上的众将士哪里能让刘邦一人独自背上失败的“黑锅”,都争先恐后开始了自我捡讨。

  张良:世事变幻无常,人生潮起潮落,我只是打了一个盹,这下天下就变了。

  樊哙:我恳求过他(项羽)下手轻点,再轻点,偏生他天生神力,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我技不如人,败的心服口服。

  夏侯婴:如果当了大王泡妞这么易容,下辈子我也想当大王。

  韩信红着脸,最后一个站出来发言:这次我经过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胯下之辱了。

  众人不解,都疑惑看着他。

  韩信接着说道:“在逃跑的乱军,我情急之下钻到了一匹马的肚子底下,这才逃了一命,这不是第二次胯下之辱么?”

  眼看众文武大将的认识错误的态度都还不错,刘邦满意的点了点头,接下来进行第二项议程:估计。

  刘邦此时手里拿着一份由评估小组专门收集而来的详细调查表,表格很详细,就象我们现在遭到洪灾一样,有多少人死了,有多少房屋倒塌了,有多少生猪被冲了等等。

  当然,这一战死伤太大,直接说结果只怕对大家的打击太大,于是刘邦换了一种方式说了。

  “彭城一战,我军并没有全军覆灭,据不完全统计(要是完全统计才怪),尚有十来万人马流落在外,(不知道这个数字当时是怎么统计来的。)信使已出各路,相信他们马上就会聚集而来。”

  这样的评估对大家来说是很高兴的,也是振奋人心的。有十多万人马,再加上各大将领谋士的都无伤亡,也就是说彭城一战之后,汉军并没有到绝境中啊,还可以东山再起呗。

  刘邦的估计报告宣读完毕后,众将领又开始发言了。

  张良:世事变幻无常,人生潮起潮落,我再打盹的时候,这下天下肯定早就是汉王的了。

  樊哙:周勃那FC,下次再战项羽,一定还得再找个一个厉害一点的人做帮手。居然把“三英战吕布”的记录留到三国去了,我完全可以搞个“三吕战项羽”嘛。

  夏侯婴:拿出你泡妞的风采来,霸王岂是你的对手。

  韩信:不经历胯下之辱,哪里能见到处女红。

  众人大惊,好几幅眼镜摔碎于地。

  韩信脸象烧饼:“刚才纯属口误,不是处女红……是彩虹。”

  刘邦很是满意的点点头,心道:这小子学东西倒是蛮快嘛,这么快就出口成脏了。

  接下进行第三项议程:方针

  这是一项自由讨论议程,也就是商量刘氏集团下一步该怎么走。

  还是张良最为勇跃,在这个时候樊哙、夏侯婴、韩信都选择了沉默的情况下,

  他开始发言了,他说汉王要想东山再起和项羽再争天下,当务之急就必须多拉拢一些叱咤风云的大将来相助。

  接下来他提出了三步走的计划。

  第一步:搞定韩信。

  这步计划已经早就实现了。

  第二步:搞定彭越。

  彭越想必大家也不陌生,这个就是最开始追随齐国的田荣反项羽的豪杰之士。这人和项羽既然是死对头,搞定他也就不在话下了。

  第三步:搞定英布

  九江王英布算是项羽的死党了,要搞定他就得费功夫了,这也是三步走中的重中之重。

  张良就是张良,在失败的阴影下,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他说这三人是能叱咤沙场助汉王成大事必不可少的英雄豪杰。

  他的意思很明确,刘邦要想得到天下就必须先得到这三人。

  刘邦很赞同张良的三步走计划。

  关于搞定英布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去强攻猛打肯定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去说服他归降。

  刘邦在确定人选时,以大家举手的快慢,随何有幸成了说服英布归降这项任务的光荣使者。

  全计最后一项议程:吕泽宣布“彭城之战失败总结大会”圆满毕会。

第十八章:做说客的技巧
十八、东山再起

  (1) 做说客的技巧

  随何和萧何只差一字,两人的地位和身份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然而正是刘邦在选说服英布人选时,他挺身而出,使得这个原本被埋没的演说家有了一展自我才华的机会。

  他说服英布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引为后人典范。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随何这次九江之行吧。

  随何兴匆匆来到九江后,英布命太宰(古代一般指大臣,在秦汉时指专管膳食和宴会的官员)招待他,自己避而不见。

  一连三天过去了,随何再也等不住了,他对负责接待他的太宰说话了。

  他说我来这里已经三天了,大王连见都不肯见我,他心里分明是认为楚强汉弱,心里很矛盾,不能做最后的决断。但我既然来到了这里,好歹也得见上一面吧,谈的拢就谈,谈不拢就拉倒,这样托着总不是办法吧。

  太宰只好向英布去请示,英布想想也有道理,既然如此,那就见面吧,在自己的地盘上,还怕谁不成?

  于是,英布接见了汉朝特派使臣随何一行,并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进行了面对面的会唔。

  这次会唔充分展示了随何“演讲师”的风采,请大家注意随何说话的技巧,堪称精典。

  “汉王派我到此,想看看大王近来贵体安康?”随何的语气很柔和,必要的客套还是要的。

  “我一直好好的。”英布没料到他已经在下套了,实话实说。

  “那为什么我到了大王这里,大王却托故不见呢?”随何单刀直入。

  “我最近很忙。”英布一脸难色。

  “忙着与楚王亲近?顺便问一句,大王只与楚王亲近,却不与汉王亲近这是为何?”随何咄咄逼人。

  “本王曾是楚王部下,这九江王亦是他分封于我的,我怎能不跟他亲近?”英布的脸色有点凝重,却并没有动怒。

  “你亲近是假,想找个依托是真吧。”随何说话太不“随何”了。

  “呃,那个……”英布张大了嘴。

  “但具在下所知,你并不甘心真正实意归于他。”随何开始发威了。

  随后,他指出了英布对楚王不真心的两点理由:

  1、 当初项王亲自带兵去齐地“剿匪”时,按理说你应该亲自带兵去当先锋,但当时你却只拨了四千人马就算把这件事打发了。

  2、 不久前汉王带领众联军向彭城进发时,项王在齐地远水解不了近渴,你离彭城最近,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彭城被破,而不发兵去救援呢?

  这两点“不相信的理由”说和英布无言以对。

  随何知道自己的话已击中了敌人的最软处,继续往下攻。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你的不忠心,项羽自然会心中有数,一旦他迁怒于你,派兵来声讨你,到时候你只怕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英布此时已彻底变成了哑巴,随何的话句句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但要彻底说服他,还得使出最猛烈的药。

  随何知道最后要攻掉的也就是要消除英布潜意识里的“楚强汉弱”观点,让他放心大胆的归降汉王。于是,接着进行“个人表演”。

  他说楚军的强大只是暂时的,而汉军虽然较弱却可以在楚汉相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他的话粗粗一看,似乎有点违背逻辑,汉军为什么能在劣势中处于不败之地呢?

  随何随后便进行了解释。

  第一、汉王所占的地里位置很有利,汉中关中无不是易守难攻的交通要道,现屯兵荥阳占据军事要点,可以很轻松就阻止楚军的西进。而楚军攻汉势必劳师动众,一旦失利又没有险峻的交勇要道可守。从这里来看,汉王几乎已立于不败之地了。

  第二、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楚军能打下汉军的军事重地荥阳,向西挺进,但其它各路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不得不联合起来对付项羽,这样他胜利了反而是祸害。

  这两点一分析后,他的精彩演说也接近了尾声,最后他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你是把自己托护给必胜的汉王,还是把自己托护给必败的项王呢?

  随何演说一结束,英布抱以了热烈的掌声,他终于说话了:“我选择,我喜欢!必胜的汉王。”

  就在英布对汉王心动,正要采取实际行动时,这个时候事情突然峰回路转,项羽也派使者来了。

  他的目标很明确,催促九江王英布助楚军去攻汉。

  这样以来,在小小的九江,刘邦和项羽展开了人才争夺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充满了火药味。

  只是这场人才争夺战还没有打,项羽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