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罪-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关于军国大事,皇帝如果难以决断,就听取天后武则天的意见。
二、关于军国大事,皇帝决断时,要听取天后武则天的意见,方能裁决。
这就像今天的合同公文,漏洞总是有的,文字总是可以解释的。解释权在谁手上呢?答案很明显,在武则天手上。武则天早已在不断积聚和壮大自己的势力。对宰相班子的调整,对中央禁军的控制,对地方的控制,方方面面都在慢慢掌握中。李显算什么呢?明明是儿子,过的日子却是天天装孙子,好不容易继承帝位,遗诏里又写这么一句。父皇是怎么想的啊?
李治的想法不外乎有两个。第一,李显在监国期间,荒于正事,让李治大伤脑筋,所以,李治信不过李显的能力和头脑,担心他控制不了朝廷的局面。第二,对武则天能力信任的同时,也有些担心她独揽政权。以为加上这么一句话,可以让武则天作为李显的顾问,互相又有所牵制。
遗诏,准确地说,不单单包含了一个皇帝临终前的诏令。还有他的愿望。而愿望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李治以为,遗诏所言只给武则天保留了一部分权力,却没想到,他的这种保留会让武则天将整个大权独揽于手。
李显登基真相—(唐)(7)
服丧期满。27天后,27岁的李显登基亲政。改年号为“嗣圣”。是为唐中宗。
可坐上皇位的李显有些找不着北。这就像一个穷困已久,长期混迹社会底层受压抑的人,忽而拾到一笔巨款,侥幸登入上流社会,狂喜中难免有些掩饰不住的张狂。
先前说过,李显温顺的性情一半儿是给武则天吓的。事实上,他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温顺的另一面就是任性。他被立为太子后,最爱干的只是骑马打猎。这一点正是他任性的体现。正月初一这天,他坐上皇位,立刻着手干了三件事。第一件,迫不及待地立他的太子妃韦氏为皇后;第二件,把韦氏的父亲韦玄贞提拔为豫州刺史;第三件,让韦氏的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直接当了宰相。
说起来韦氏家族也出身贵族,可早已经没落了。家族官员的级别都比较低,如此硬行提拔,肯定是难以服众的。要说李显这么干没经过大脑倒也不是,他是怎么想的呢?他想啊,武则天有自己的势力和心腹,那么现如今我登基了,也应当有我的一班人马,于是行动。
这个傻小子也不先看看老娘武则天是怎么干的,武则天执政都先要安抚李唐宗室,什么事儿都得有个过程,李显不管,先干了再说。对此,武则天以静制动,观察李显下一步的行动。李显呢,不仅没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和无知,反而变本加厉,他还要进一步提拔岳父韦玄贞为侍中。更荒唐的是,他还要授给乳母的儿子五品高官。头脑发热到极点。
这时候,受高宗李治遗命辅政的宰相裴炎看不下去了,出面干预、争执。认为这两个提拔不妥。
李显很愤怒,你瞧清楚,我现在不是太子了,我是天子,天子无戏言,一言九鼎,天下都是我的,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于是,他拍案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把天下让给韦玄贞都可以,给他个侍中有什么可惜的!”
这话把裴炎噎得够戗,你也知道天子无戏言,可你这话真把人心肝吓得扑通扑通地跳。
感到恐惧的裴炎马上就把这件事向武则天作了汇报。武则天听了什么反应呢?她是既气愤又失望。认为这个儿子的所作所为根本不配当一国之君,如此下去,天下迟早要毁在他手里。
于是,武则天就和裴炎密谋,打算废黜中宗李显改立皇帝。
李显啊李显,脱口讲了这么一句不经大脑的负气话,大难飞快就临头了。他的任性将让他付出沉重的代价。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初六,武则天在洛阳宫乾元殿召集文武百官议事。李显则高坐殿上,等候百官朝拜。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还未议事,裴炎就和中书侍郎刘之、羽林将军程务挺等人带羽林军士兵进到殿内,一副杀气腾腾的架势,进来就宣读废黜他的诏令。这个诏令当然是武则天的旨意。左右侍臣听了以后,只得遵从,将李显扶下殿。
对李显来说,这显然是当头一棒。惊慌的他根本没意识到自个儿错在哪里,傻在何处?他很不服气地问武则天:“我有何罪?”
武则天反问:“你想把天下让给韦玄贞,怎么能说无罪?”
李显这才明白自己失言。其实失言也不要紧,关键看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如果是一介平民,失言就是玩笑。对于一个皇帝,那就不是玩笑,是完蛋。
李显就完蛋了。才当了一个多月皇帝,就被赶下台来。这正常吗?其实很正常,凭李显这个初出茅庐,一步错步步错的小子,怎敌得过老谋深算的武则天。老娘兵不血刃就把你废了。什么是宫廷政变的顶峰境界?这就是了。打打杀杀算什么,智取才叫一个高明。
李显登基真相—(唐)(8)
李显下台后,是为庐陵王。他的弟弟李旦接任他做了皇帝。这是一个具有学者气质的孩子,在武则天看来,也就是一傀儡。
被废黜的李显可比傀儡的境遇糟糕多了。他先是被发配到今天湖北房县,也就是当时的房州。刚到那儿5天,又被发配到均州,就是今天的湖北均县西面地界儿。隔年三月,李显又被迁回房州。这样反复搬迁是武则天刻意安排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可以防止李显长居一地,集聚发展自己的势力来对抗朝廷和自己的权威。李显对此自然是毫无办法,他活像一只塑料跳棋,任由武则天拇指食指一捏,想放哪里放哪里,想叫你怎么跳,你就得怎么跳。
几年下来,李显的锐气被武则天折磨得消失殆尽。这时,武则天才让他长久居住在房州。一住就是15年。
这15年中,朝廷巨变。发生的大事儿一件比一件骇人。首先他的弟弟李旦主动上表逊位,武则天把听政的垂帘扯去,自己称帝,成为一代女皇,疯狂杀戮李唐宗室子弟。李显这边则是既庆幸又害怕。庆幸的是,幸亏自己没继续当皇帝,当了迟早也得被废,说不定命都难保。害怕的是,那么多李唐宗室子弟都被杀了,自己还不跟个臭虫一样,哪天老娘不爽,说踩死就踩死,逃也没处逃,跑也没处跑。老娘那边没动静,他这厢心里更打鼓,说不准哪天武则天就来一杀招。这么提心吊胆,还不如死了省心,这就叫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期间,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兵变。不久后,李唐宗室的琅琊王冲、越王贞等人遥相呼应,相继起兵。既然是兵变,就得有个说法,打仗造反历来都得有个说法,讲求一个出师有名,显得自己很正义,以求民心支持。徐敬业等人打的旗号是反对武则天,匡复庐陵王。实际上,徐敬业起兵,根本算不得什么正义。武则天称帝后,提拔的大多是武氏子弟。这就让一些没被提拔的政客很失落。他们聚在一起就嘀咕、哀叹,心理很不平衡。典型的运气背怨社会,命苦就怪政府。徐敬业是其中之一,他原本担任眉州刺史,因为失职被贬为柳州司马。被贬官后的他很郁闷,就出去溜达散心,他和他的兄弟一起到了扬州。在扬州,徐敬业结识了因为贪污从长安主簿贬官为临海丞的骆宾王,以及从监察御史被贬为县尉的魏思温,还有一些失意的文人。失意的文人政客和降职官员混在一块能干什么?文人政客有理论有谋略,降职官员有勇气有力量,加在一起跟化学反应似的,很快生出一个词:造反。
对,造反。造反这个词不是名词,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动词。可所有的造反行动都是赌博,赌赢了,你改写历史;赌输了,历史改写你。这里头不是有文人吗,这种行动文人最好干的事儿就是撰写檄文,制造社会舆论。檄文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历数对方的罪恶,先骂你,把你骂崩溃。这一点做得很好的是三国时代的陈琳,让曹操全方位认识了自己的爹和祖父。二是说明自己这方领袖是谁,他的出身多么高贵,他有多么伟大,因此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三是笼络天下人,受苦受难的都起来吧,跟着我们干,加入我们的队伍,你们将拥有美好的未来和前程,你们未来不是梦!
骆宾王挥毫写的一篇檄文就叫《代徐敬业传檄天下人》。列举武则天的三大罪状:一是武则天与高宗父子*,跟这个睡完跟那个睡,还*王皇后;二是杀姐姐,害哥哥,弄死高宗,毒死母亲;三是囚禁皇帝李旦,为了自己当皇帝,从而拼命提拔自己的娘家人。此三大罪状,极其万恶,人人得而诛之。
李显登基真相—(唐)(9)
老实说,这篇文采斐然的檄文一半是实话,一半是诽谤。但无论如何,舆论是有了。还有口号呢。就是“打倒武则天,匡复庐陵王”。就差拉一横幅,脑门儿上扎一头巾上疏“绝食”二字上街*了。
这么一来,可把庐陵王李显吓得不轻。他不仅没看到希望,而且心里更加忧虑恐惧。人家拿他当了旗号,对武则天来说,他就是一祸害。除掉他好比拔掉对方的军旗。到时候,根本不会讲什么母子之情。
可怜的李显,吓得晚上睡不着觉,常被噩梦惊醒,抑郁恐惧中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
然而,事情并不像他担心的那样。武则天就是武则天,每临大事有静气,她看了骆宾王写的诏书以后,对裴炎说了一句话:这样的人才,怎么早没发现!瞧瞧武则天这度量,这气概,完全帝王风范。阵脚一点儿不乱,只用了7天时间,就调集了30万大军浩浩荡荡去平定叛乱。统帅是高宗的堂叔李孝逸。怎么用这个人呢?武则天是有考虑的。这个李孝逸打仗很牛,而且,在李唐宗室里,此人辈分高,威望高。你徐敬业不是号称匡扶李唐吗?那好,我就叫李唐宗室的老辈打你。不仅打服你,还打服天下人。这是一层意思。还有一层意思,但凡有脑子的人都该清楚,我用李孝逸做将领,已经表明了我的态度,我和李唐宗室是一家人,担忧的别担忧了,挑拨的别挑拨了。这就叫政治正义性,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说实在的,武则天确实具有帝王的资质。作为帝王,得有一个起码的素质,就是知人善任。武则天平叛徐敬业之乱。胜得有章法,胜得有智慧。政治优势、军事优势、用人优势,民心所向,无不具备。怎能不胜?你徐敬业、骆宾王几条小泥鳅能掀起什么大浪,充其量是浪花一朵,唾沫星子再多其实也淹不死人,还得靠实力。
很快,一场叛乱被武则天*了。这是李显没有想到的。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三月,武则天突然发来一道诏书。这份诏书的内容很奇怪,上面说庐陵王患病,需来神都治疗。着其即刻起程。神都就是洛阳,武周时期的都城。武则天怎么突然叫李显迁移到洛阳呢?李显真的得病了?
李显没病。武则天的这道诏书,也并不是要折腾李显。而是她老人家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作出了最终的选择。在称帝后的七八年里,这是一个困惑或者说折磨武则天已久的问题。立武氏还是将皇位还给儿子?她是左右摇摆,传武氏,她的“大周”国号可以延续下去,但武氏里没有她的亲生儿子,将来她的子孙将面临怎样的祸福,这个她心里没底。如果还给儿子,“大周”国号却又无法延续。
武则天这一犹豫不要紧。李武两姓的储位斗争可就打得头破血流了,且愈演愈烈。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承嗣秘密指使洛阳人王庆之给武则天上疏,请武则天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不仅接受,而且很高兴。有人跳出来反对,当即就被诛杀。这两个牺牲者就是岑长倩和格辅元。
这说明,在立储君的问题上,一开始武则天是倾向于武姓的。
另外有一个事情,也说明了这一点——长寿二年,公元693年1月,大臣裴匪躬和内常侍范云仙等人,偷偷去拜见李旦。不久,便有人诬告李旦想谋反。武则天先将裴匪躬、范云仙等人处死,又命令酷吏来俊臣审查李旦身边的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李显登基真相—(唐)(10)
来俊臣是个相当凶险的人,他的父亲就不是一只好鸟,名字就很*,叫来操。
来操是个赌徒,与蔡本的老婆私通,后来赢了蔡本一大笔钱,蔡本以亲抵债,来操娶了已怀孕的老情人,进门没多久就生下了来俊臣。
有其父必有其子,来俊臣在地方上无恶不作,后来,来俊臣见胡人索元礼告密有功,迅速被提拔去管理“制狱”,心里十分羡慕,于是也学着开始罗织罪名,诬告亲王大臣。武则天认为他很忠心,就授予他侍御史的职务。之后,来俊臣接替了索元礼,管理“制狱”。他的残暴远胜于前任索元礼,对李旦身边的人进行非人的折磨。那些人甚至以剖腹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并无反心,这才免于一死。就这样武则天还不放心,最后软禁了李旦。
由于武则天一开始倾向于武姓。武承嗣有恃无恐,联合酷吏一同*李唐宗室。李唐宗室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仍有不少朝廷大臣支持。这些大臣将相效忠武则天,实际上是效忠唐高祖、唐太宗开创的大唐事业,心里绝不愿意让武氏的侄子继位。
这些大臣里面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宰相李昭德,一个是宰相狄仁杰。
在武李二姓斗争到几乎喋血宫门的时候,先前受武承嗣指使的洛阳人王庆之,再次向武则天上疏,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宰相李昭德当机立断,假借圣名,把王庆之杖杀了。典型的先斩后奏,踩死了这只臭虫,李昭德才跟武则天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是,高宗皇帝是武则天的丈夫,李旦是武则天的儿子,是皇嗣。道理是,理应将基业传于子孙,怎么能以侄为嗣,传给武承嗣呢?这样的话,不仅辜负了先帝,先帝也不血食,断了奉祀!
“先帝也不血食,断了奉祀!”这话顶厉害。什么叫血食?血食就是杀牲祭祀。供养已故死者。如果不血食,这死了的人就会成饿死鬼。李昭德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