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 >

第7部分

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第7部分

小说: 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西方记者促成了斯大林态度的改变(4)
毛泽东回答说:“发表了,是用胡乔木的名义发表的。”
  当得知胡乔木的头衔是新闻总署署长后,斯大林说道:任何新闻记者都可以对任何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话或者评论,但他们的一切议论并不代表官方的立场。所以,以个人身份发表的声明,“那是一文不值”。
  莫洛托夫也对此表示了极为不满,他说,我们原来商定的是希望中国发表一项官方的正式声明,也就是那种具有权威性的声明,新闻总署不是权威机关,代表不了政府。他责怪中方没有按约定的那样去做,“违背了我们的协议”。
  斯大林还说,这么一来,我们的步调就乱了。各行其是,减弱了我们的力量。“我们应该信守诺言,紧密配合,步调一致,这样才会更有力量。”
  由于不懂什么是“官方”声明,才招致了这样的麻烦。俄国人认为,在外交场合“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做”,就会“给敌人留了可钻的空子”。好在斯大林没有过多地计较,他希望中方吸取教训,“加强今后的合作”。从克里姆林宫出来后,斯大林还特意邀请毛泽东与自己同坐一辆车。一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语”。师哲试图打破僵局,就问斯大林:“你不是答应过要到我们代表团的住处做客吗?”斯大林回答说,我是说过,现在也没有放弃这个愿望。
  毛泽东见他俩谈话,就问道:你和他谈什么?不要请他到我们那里做客。毛泽东要师哲把话收回来,“不请他了”。①
  从1月22日开始,双方经过多次会谈,于2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等文件。至此,毛泽东访问苏联的目的基本达到。
  2月17日,毛泽东离开莫斯科。
  毛泽东自1947年以来一直渴望的访苏就这样结束了。中苏两党本来就有隔阂,毛泽东的访苏不仅没有化解这种隔阂,反而因为苏联的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而有所增加,这是毛泽东对他第一次访苏耿耿于怀的原因。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斯大林和毛泽东意见相左(1)
1。斯大林的估计过于乐观,毛泽东则认为战争将长期化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40分,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部队迅速越过三八线,向南推进。28日,朝鲜人民军占领汉城。
  不久,美国就介入了朝鲜战争。6月2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全然不顾联合国宪章关于不得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事务的原则规定,要求联合国成员国“援助”李承晚集团。当天上午,杜鲁门宣布,美国海军和空军应支持南朝鲜军队。这天夜里,美国第一批飞机抵达朝鲜上空。次日,又有大批美军飞机蜂拥而至,对三八线以南地区狂轰滥炸。7月1日,美军首批参战的“史密斯特遣队”在釜山登陆。
  然而,对于美国的介入,斯大林并不在乎,他甚至认为,北朝鲜的部队“必须坚决地继续进攻”。南朝鲜解放得越快,美国“武装干涉的机会就越少”。就在美军抵达南朝鲜的当天,斯大林电告苏联驻北朝鲜大使什特科夫,要他报告朝鲜领导人如何看待美国空军对北朝鲜地区的袭击,“他们是否被吓坏了,还是在顽强地继续坚守?”①斯大林表示,莫斯科于7月10日前完全满足朝鲜人关于供应弹药和其他军需品的请求。
  相比之下,毛泽东对美国的干涉却显得较为慎重,他认为,北朝鲜的部队必须注意防御。7月2日,受毛泽东委托,周恩来约见了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并转告说,战争爆发前,毛泽东同志就预见到美国很有可能出兵,但是没有引起朝鲜同志的足够重视。现在美军已进入朝鲜,人民军能否挫败美国的武装干涉顺利解放南朝鲜实在令人担心。毛泽东希望朝鲜同志应该加强对仁川一带的防御,因为美国人可能在那里或其他地方登陆,对人民军实行分割包围。周恩来还告诉罗申,为了以防万一,中国政府准备在中朝边境集结9个师的兵力。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军队将进行抵抗。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希望听取斯大林的意见,同时希望在这种情况发生时,苏联能够出动空军对中国部队给予空中掩护。
  罗申很快将中共准备在东北集结军队的想法告诉了莫斯科,斯大林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他让罗申转告周恩来:在敌人越过三八线的时候,集中9个师的兵力,以志愿军的名义入朝作战,这是正确的。他表示,苏联“将尽力提供空中掩护”。
  7月7日,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成立所谓“联合国军”。同一天,周恩来主持召开国防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保卫东北边防的问题,并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准备抽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的第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和在齐齐哈尔从事农垦的第四十二军,以及炮兵第一、第二、第八师等部队,共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保卫中国东北边防,在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但是,斯大林的乐观态度并没有维持多久。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人民军虽然顽强奋战,从北纬38度线一直打到北纬35度线。然而,随着战线不断向南推移,补给线也在延伸,长达300公里,海岸线的防御任务逐渐加重。除此以外,人民军还要顶住敌人的空中压力,保证军需品的供应。特别是美国的武装干涉逐步升级,美军派往朝鲜的军队不断增加,双方力量的对比逐渐发生变化,战争开始形成胶着状态。
  7月23日,即人民军发起第四次战役的第三天,麦克阿瑟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递交了一份登陆计划,准备以陆、海、空三军配合,于9月在人民军后方实施登陆。8月28日,五角大楼批准了这一计划。
  可是,就在当天,斯大林还让什特科夫转告金日成,“不要因为和外国干涉者的战争中没有取得连续的胜利而不安,胜利有时也会伴随着一些挫折,甚至局部的失利。”他相信:“外国干涉者很快地可被赶出朝鲜。”他还安慰金日成,“现在朝鲜并不孤立,他有现在和将来都将援助他的盟友。”①另外,他还就如何作战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斯大林和毛泽东意见相左(2)
朝鲜战局的发展,明显地影响了中国领导人对参战紧迫性的估计。8月5日,毛泽东在给高岗的电报中说,8月内可能没有作战任务,但“应准备于9月上旬能作战”,他要求各部于8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命出动作战”。②8月15日,毛泽东指示高岗,要他加紧督促,“务在9月30日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到了8月底,毛泽东对事态的判断越来越严重了,他建议在原来4个军的基础上再增加8个军,达到12个军。
  9月15日拂晓6时30分,美军第一陆战师所属的第五陆战团首先在朝鲜半岛蜂腰部仁川月尾岛登陆。到夜晚,已有18000名美国军人登陆仁川。
  美军在仁川登陆成功后,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汉城。此时,人民军的主力还远在洛东江,从仁川到汉城一线,人民军的兵力,包括汉城守备部队在内不足2万人,而美军在仁川登陆的部队有7万余人,形势对人民军极为不利。斯大林看出了这一点,于9月18日电告什特科夫,让金日成立即从洛东江前线抽调4个师回防汉城。另外,莫斯科还向北朝鲜派去了以苏军副总参谋长扎哈罗夫为首的特别代表团,并再次要求金日成将部队从洛东江调回。可惜,斯大林的这些努力并没有改变人民军的被动局面。9月28日,美军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完全占领汉城。
  汉城被美军攻占后,人民军南北联系受阻,尤其是在美军占领咸昌后,人民军后方的主要交通线被截断。在此情况下,被迫转入退却。
  9月30日,什特科夫向莫斯科报告了朝鲜的局势:敌人已经完全切断第一方面军的6个师和两个旅,第二方面军的7个师。汉城已经陷落,能开赴三八线抵御敌人的部队已经没有了。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扎哈罗夫甚至建议向中国求援。
   。 想看书来

金日成向苏联和中国求援(1)
2。敌人越过了三八线,金日成只好向苏联和中国求援
  在汉城失守后的第二天晚上,金日成询问什特科夫,敌人是否会真的越过三八线,如果敌人真的越过三八线,北朝鲜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抵抗强大的美国人了。
  金日成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10月1日,敌人越过了三八线。不过不是美国人,而是南朝鲜的一个师。但当时的情报显示,美军正在做越过三八线的准备,并且有可能直趋平壤。在此情况下,金日成只好向苏联和中国求援。
  10月1日凌晨,金日成的求援信由什特科夫转给了斯大林。求援信说,本来敌人已经被赶到南朝鲜的最南端了,我们极有可能在最后的决定性战役中取得胜利。但是,美国动员了太平洋地区所有的陆、海、空军,于1950年9月16日在仁川登陆。随后,敌人同我们在汉城展开巷战。金日成诚恳地说,如果敌人加快向北朝鲜实行进攻,我们将无力用自己的力量阻止他们。因此,我们不得不向您请求特别帮助。“也就是说,当敌军越过三八线时,我们非常需要苏联的直接军事援助。”但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组建国际志愿部队,为我们的斗争提供军事支援。”①
  10月1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常委、内务相朴一禹携带金日成、朴宪永联合签名的求援信来到北京,亲手交给毛泽东。信中虽然表示,北朝鲜一定要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为争取朝鲜人民的独立解放而斗争到底。但又说,如果敌人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靠我们自己的方量,是难以克服此种危急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中国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两封求援信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向北部地区发动进攻时,希望苏联和中国直接出动武装力量给予援助。
  但是,莫斯科不可能直接出兵。在接到求援信的当天,斯大林回信金日成,鼓励说,不要低估了朝鲜在组织防御方面的实力和能力,“北朝鲜有极大可动员的潜力和资源”,所以,“我们认为,北朝鲜不能在三八线及以北地区进行抵抗的观点是错误的”,莫斯科相信,“朝鲜政府有足够的力量,所需要的只是把所有的力量组织起来并尽其所能地进行战斗”。至于提供直接军事援助的问题,斯大林表示,“我们认为更可以接受的形式是组织人民志愿军。关于这一点,我们必须首先与中国同志商量。”
  同一天,斯大林在给罗申的电报中对朝鲜局势的估计就没有那么乐观了。他要罗申尽快转告毛泽东或周恩来:“朝鲜同志的情况变得令人绝望。”根据眼下的形势,“你们如果认为能用部队给朝鲜人以帮助,那么至少应该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师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当然,仍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但斯大林表示,关于此事,“我没有也不打算透露给我们的朝鲜朋友,但我相信,当他们得知这一消息时,无疑感到高兴。”①
  斯大林这样说,无疑把出兵援助朝鲜的责任推给了中国,而且使他的中国盟友陷入无法拒绝的境地。10月2日,毛泽东就派遣军队入朝作战一事草拟了一封致斯大林的电报。毛泽东表示,中国决定用志愿军的名义派一部分军队到朝鲜境内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一旦出动中国军队到朝鲜同美国人作战,就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第二,准备同美国进入战争状态,还要准备美国可能使用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用海军攻击沿海地带。①
  

金日成向苏联和中国求援(2)
这两个问题当中,首要的问题是中国军队“能否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有效地解决朝鲜问题”。只要中国军队能歼灭美军,主要的是歼灭其第八军,形势就会变得于革命阵营和中国都有利。如果这样的话,战争的规模不会很大,时间也不会很长。但毛泽东担心的是出现最为不利的情况,即:“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国军队,两军相持成为僵局,而美国又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使中国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遭到破坏,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一部分人民对我们不满。”②毛泽东考虑,在目前情况下,中国决定将预先调至东北的12个师于10月15日开始出动,位于北朝鲜的适当地区(不一定到三八线),一面同敢于进攻三八线以北的敌人作战;一面等候苏联武器到达,并将中国军队装备起来,然后配合朝鲜同志进行反攻,歼灭美国侵略军。
  毛泽东在电报中分析说,美国一个军,包括坦克炮及高射炮在内,共有7公分至24公分口径的各种炮1500门,而中国的一个军只有36门这样的炮。敌人掌握着制空权,而中国训练的空军最早也要到1951年2月才有300多架飞机可用于作战。因此,“我们目前尚无一次歼灭美国一个军的把握。”毛泽东甚至想到,一次可以集中四个军对付美军一个军,用2200门至3000门口径为7公分的各种大炮对付美军的1500门大炮,以便“有把握地干净地彻底地歼灭敌人的一个军”。但是,美国军队毕竟不同于国民党的军队,毛泽东的这一设想后来在朝鲜根本实现不了。别说每次消灭美军一个军,就连美军的一个团也难以一次歼灭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