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机遇与抉择 >

第2部分

机遇与抉择-第2部分

小说: 机遇与抉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环境管理部门别无选择地要面对最复杂的局面、承担最庄严的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强烈要求我们必须将解决好环境问题放在首位。
  思想上要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是战略性、方向性、历史性的转变。按照实现历史性转变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环保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十六届六中全会充分肯定了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现在的关键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时期推进发展的主要任务。“科学发展看环保,和谐社会看民生”要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
  政策上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切入解决环境问题。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要抓紧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应当采取总体制度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到位的办法,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充分融合。在发展布局上,要遵循自然规律,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要进一步优化重化工工业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在发展规划上做大文章。
  措施上要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制度。在环境问题上,我国面临的挑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都要紧迫。因此,要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受到严惩。最严厉的制度,包括严格的法律制度、环境标准、训练有素的执法队伍、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等。核心要求是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要让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和单位补偿环境损失。决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埋单的情况一再出现。
  行动上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千军万马齐心协力保护环境的局面。一是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提高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将环境保护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青少年环境基础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二是加强部门协作。环保部门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设计部”,其他有关部门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共同建设者;要加强环保部门的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体制。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者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四是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决策机制。针对现阶段的环境污染形势和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愿望,要不断加大全球性、区域性、流域性等前瞻性重大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演化趋势的研究,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监控、预警技术体系,带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发挥“两委”的决策咨询作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理性地借鉴国际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性、区域性环境保护活动。五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搭建平台,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六是加强基层社会单元的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社区、村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环保工作,使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前  言(3)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的特殊背景,历史地成了中国环境历史性转变的载体。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证实了人们对环境问题严峻性的判断,通过具体化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关注,进而扩展到对发展问题的思考。经过广泛讨论,人们对中国环境问题取得共识,又在共识的基础上形成改善环境的愿望和基本诉求。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特普费尔指出:“人类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人类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天所做的抉择将决定自己和子孙后代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面对环境,我们永远不能说也不需说的一句话,就是“太迟了!”如果真是到了那一天,才产生解决环境问题的勇气和魄力,那才真是“太迟了!”
  

党中央:高度关注,正确领导(1)
爆炸产生的污染团顺江而下,给松花江沿江两岸特别是大中城市的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并极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国际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对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高度关注。###总书记、###总理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地方党委、政府及国务院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事件也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切和重视。国内媒体对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并配以广泛深入评论。对事件产生的影响,媒体报道:“据介绍,哈尔滨市饮用水日需求量万吨。为保证市民生活用水,哈尔滨市从省内各市(县)调水,由各区对口接收省内各市(县)的送水。截至22日8时,哈尔滨市已从省内其他城市调入瓶装水、桶装水550吨。从辽宁省沈阳市送来的十车皮1338吨纯净水也已到达……全市各大商店、超市、社区商店都已摆上了新到的饮用水。此外,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在对哈尔滨市区386口备用水源井进行污染指标检测。如果符合有关用水标准,那么哈尔滨市将启用自备水井的水源。22日一天,哈尔滨市新打55眼新井,出水四万吨,经检验水质合格,向市民供应。另外,黑龙江省还紧急从大庆调集石油打井队前往哈尔滨支援打井。”
  国际媒体也对此事件作出了及时反映。11月24日,俄罗斯多家媒体的头条都聚焦在受污染的江水流经俄罗斯时,是否会给当地带来危害。《 国际先驱论坛报 》网站24日发表文章说:水污染令中国城市不安!政府决定切断哈尔滨市有可能受到了污染的供水,这充分说明中国各地工业污染对公众健康和经济发展构成的威胁。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提醒人们,在经济蓬勃发展之际,中国正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快速工业化、人口众多和集约型农业结合在一起,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淡水匮乏和土壤退化。路透社24日报道说,哈尔滨受到化学毒素污染的河中漂浮着死鱼,等候领取安全用水的居民排成长龙。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当获知松花江发生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时,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当防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时,给予充分肯定、亲切勉励;当提出重大措施建议时,及时研究、作出批示;当防控遇到矛盾和困难时,体察实情、协力推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防控取得成功的最根本保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
  时间真实地记录了这一过程:
  2005年11月15日,曾培炎副总理在国家环保总局报送的值班信息中批示,要求国网公司采取措施,加大放水流量,稀释污染物,并要求环保部门加强松花江水质监测,确保居民、单位用水安全。
  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的陪同下,亲赴哈尔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总书记看望广大群众,并亲临现场察看松花江水体污染情况,了解群众生活用水供应。###视察了水厂和打井工地,慰问了小区居民,听取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汇报。对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为保证居民饮水安全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严密监测水污染情况、保证群众饮水需要和水质安全、切实做好水污染的善后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调查事故原因、加强与俄罗斯方面的联系、加强宣传引导等七项要求。
  12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 关于处理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情况通
  报 》,对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的情况进行了通报,对处理好这起事件提出了明确要求。
  12月3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到国家环保总局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在听取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最新情况的简要汇报后,华建敏同志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测算出污染物到达黑龙江同江市的时间、浓度,并充分论证实施工程措施的可行性。提出在实施工程措施时,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绝对不能造成冰坝、凌汛等新的自然灾害;二是在处理过程中要确保安全,绝对不能造成人员伤亡和新的财产损失;三是充分加强与地方的沟通,采取的各项措施要征得地方政府的同意才能施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党中央:高度关注,正确领导(2)
12月4日,###总理就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致信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总理在信中强调,中俄两国人民同饮一江水,保护跨界水资源,对两国人民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总理介绍了中方已经并正在采取的措施,表示中方对此次污染持负责任的态度。重申愿与俄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消除灾害后果。
  12月8日,国家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政府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谈到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时,###主席表示,中国政府一定会本着对两国和两国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处理此事,采取一切必要和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程度,减少这一事件给俄方造成的损害。愿与俄方加强沟通和协商,提供协助,开展合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下,相信有关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俄罗斯政府的密切接触,使松花江水污染防控工作得到了俄方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化解了可能产生的国际矛盾,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
  2006年2月8日,###总书记在松花江流域水污染事件处置工作协调小组上报的阶段性小结报告上批示:前一阶段工作做的是好的,取得了良好效果。后一阶段任务依然繁重,要继续大力协同,周密细致,妥善处理。总书记的批示,既肯定了前一阶段的工作,又对后一阶段的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也两次集体批阅环保总局上报的松花江污染防控情况报告,对工作给予极大关心和支持。
  2006年4月,松花江化冰期到来。为做好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善后工作,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11日至12日在吉林、黑龙江进行考察并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了有关措施。他要求,扎实做好化冰
  期水污染监测和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
  安全。
  华建敏同志强调,随着松花江化冰期的到来,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再接再厉,继续深入扎实做好水质监测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要加强对化冰期松花江水质的监测分析,让人民群众放心;要继续做好各项水污染防控工作,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要加大沿江企业污水处理和排放治理力度;要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对河流、土壤等的污染;要制定和完善保障饮用水安全预案、水污染应急处置预案等,增强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他还特别强调,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大计的《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确保大中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坚持综合治理、防治结合,在加快治理污染、消除隐患的同时,防止出现新的污染。
  正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从容应对、快速处置、有效善后,才将这一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也正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关怀,给了事件处理以强大的工作动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圆满处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根本不可能的。
  各级政府:明确任务,积极行动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以后,黑龙江、吉林两省党政领导和各部门都予以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组,开展应急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两省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对防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组织调集多方力量、设备和物资,投入到紧张的防控过程中,确保群众生活安定。与此同时,根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