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那时唐朝 >

第5部分

那时唐朝-第5部分

小说: 那时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毅真会看人,怕是与当年汉朝刘邦的老岳丈吕公也不相上下,当即,他就让自己的女儿,与李渊订下了终身大事,买下李渊这支“潜力股”。所以有时候,婚姻就如同买股票,就看你的眼光了。
  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雀屏中选”的千古佳话。
  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个不平凡的女人,而这个窦氏,就是这么个不平凡的女人。
  结婚前,窦氏是个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结婚后,也是个人见人爱的贤妻良母,特别懂得孝道,甚至婆婆病了,其他媳妇因为老太太脾气不好,害怕挨骂,都借口请病假逃避,而窦氏却十天半个月都不离身,在床前端汤送药,问寒问暖,毫无怨言。窦氏读《女诫》、《列女传》等书,有过目不忘的神奇功力,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并且能模仿李渊的字迹,简直一模一样,弄得别人都分辨不出。
  窦氏是一个典型的贤内助,生的几个儿子,也特有出息,特别是次子李世民,就是后来家喻户晓、世代称颂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能成为文武双全的人物,怕是与这么好的老妈分不开的,可见小孩子的教育,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父母亲。
  可惜窦氏命薄,还没等到李渊建立唐朝,在45岁那年,就抛下自己的丈夫和儿女,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痛心地哭泣,还有一大堆牵肠挂肚的事儿呀,凄凄复凄凄,苦命人,就这样走了么?
  关于窦氏的记载,史书上并不多,只有两件事最为有名。大业年间,李渊做扶风太守的时候,养了几匹骏马,窦氏就劝他说:
  “当今皇上好鹰爱马,你是知道的,这些马你应该进献给皇上,自己留着,一点好处也没有,要是被人告发,可就麻烦了,你好好考虑一下。”
  李渊是个“宠物迷”,爱宠物爱上了瘾,把妻子的话当做耳边风。不想果然不出所料,不久李渊就因为有马不献这件事,被杨广点名批评。后来,李老大吸取教训,送了很多这种宝贝给杨广,就立即升官做了将军,可惜此时窦氏刚刚在涿郡去世,李渊感慨万千,流着泪对几个儿子说:“我要是早听了你妈妈的话,居此官久矣!”可见,不听老婆言,吃亏在眼前。
  另外,窦氏还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
  公元581年,杨坚废掉自己的外孙周静帝,当起了皇帝,建立隋朝,过起了皇帝瘾。窦氏听到这个消息后,义愤填膺,悲愤地说:“恨我不是男儿,不能救舅舅家的亡国之难!”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雀屏中选(2)
窦氏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

杨谅造反
原来窦氏是宇文泰女儿襄阳长公主的千金,北周的灭亡,自然就是舅舅家的事。李渊的妈妈,与杨坚的老婆独孤氏,是同胞姐妹,都是超级大帅哥独孤信的宝贝女儿,李渊也就是杨坚的姨侄,凭着这层关系,升官倒也顺利。
  16岁那年,小渊子就入宫做了一个叫千牛备身的官,掌执御制千牛宝刀,与“御前带刀侍卫”有些类似,也算是杨坚的贴身侍卫。这个职务,一般由年轻貌美的贵族子弟来担任,是一个美差,虽然品级不高,但因为是皇帝身边的亲身护卫,也很有面子,非常威风。
  每次上朝时,李渊都恭恭敬敬地立于帐下,亲眼看着自己的姨父杨坚如何处理政务,十分留意他们君臣之间怎样讨论军国大事,认真琢磨一些牛人的奇思妙计。小渊子耳濡目染,这些治国之道,都铭刻在他心里,也算是实习怎么做皇帝了。
  杨坚勤政爱民的作为,深深地影响了李渊。在小渊子的眼里,姨父就是他政治上的启蒙老师,这么一来,李渊学会了许多高明的政治手腕,这为他日后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渊为人机智,又尽职尽责,很讨隋文帝的欢心,加之姨母独孤皇后也非常宠爱他,等他能独当一面的时候,隋文帝便不再要他做警卫了,破格提拔他为谯州刺史。李渊青年得志,赶紧收拾行装,春风得意地前去赴任。
  李渊总算找到了一个用武之地,在谯州干得有声有色,很有政绩,不久,又先后担任陇州、岐州刺史。
  这期间,史书上也没记载李渊什么大的事迹,除了有一个叫史世良的算命先生说他骨法非常,必为人主,要他自爱,弄得李渊有些自负之外,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的妻子窦氏,给他生了四个胖儿子。除了第三子李玄霸后来夭折外,其余三个儿子,就是广为人知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
  从小,李渊就发扬鲜卑族重武轻文的优良传统,好好教育自己这几个儿子,以至于后来李世民还回忆说:“朕少不学问,唯好弓马,少尚威武,不精学业。”
  公元604年,杨坚病了,临死前,发现立杨广为太子,是个天大的错误,又想改立原太子杨勇,可惜已被杨广控制。杨广怕有变故,横下一条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将老爸杀死。
  顷刻间,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杨广六亲不认,又杀了大哥杨勇,在血雨腥风中,登上帝位,不料自己的老弟杨谅,却造起反来。
  隋文帝在世时,与第五子汉王杨谅是留了一手的,隋文帝对杨谅说:儿啊,以后老爸召你回京,不单要虎符相合,还要在敕字旁边,另外加上一点做密码,“存折密码”都有了,你才能回京,听到了吗?不然的话,那肯定是出事了。
  杨广派人伪造隋文帝的玺书,召杨谅入京,杀了隋文帝,虎符自然到手,可是他们之间的小九九,就只有天知道。杨谅发现密码不对,知道有变,于是起兵。杨谅这小子,开始声势浩大,无奈只是羊质兽心,被杨广派去的杨素三下五除二就摆平了。
  从这件事情,李渊得到一个教训: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和成熟的时机,贸然起事,即使手握重兵,也难免成为刀下之鬼。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慎之又慎。
  杨广不同于他父亲杨坚,对李渊这个姨表哥,还是有些戒备的,但毕竟是亲戚,也没怎么样。
  公元613年,杨广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战争,任命表哥李渊为卫尉少卿,派去怀远镇搞后勤工作,负责督运粮草。
  不想,倒霉的杨广又出了大乱子,杨素之子杨玄感,扯起旗子开始造反了。
   。 想看书来

升官了
当时,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也和李渊一样,搞后勤,督运军粮。他看到四处战乱,百姓不堪其苦,于是在6月份,纠集数千人,以“解天下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为号召起兵造反,吸引很多人前来起哄,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人。
  听到杨玄感起兵的消息,老谋深算的李渊依旧以不变应万变,不去凑这个热闹,还及时向杨广表示对朝廷的忠心。杨广好感动啊,哎呀呀,到底还是一家人嘛。好,好!朕就任命你为弘化郡留守,代替杨玄感他亲戚元弘嗣,统领关右十三郡兵马。
  李老大心里暗笑:嘿嘿,有兵在手,好办事啦。先前李渊路过涿郡时,还趁机去拜访了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士及。
  宇文述有三个儿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宇文士及有福气,娶了杨广的千金南阳公主做老婆,但宇文家族,与杨广的杨家,本有血海深仇。当年隋文帝篡夺了宇文氏的江山后,把宇文家族的人,几乎全都斩草除根,只留下宇文述和宇文恺两人。
  干嘛留下他俩?
  宇文述在北周天和7年,周武帝清除宇文护的斗争中,曾有恩于杨家;而宇文恺呢,没什么野心,是个老实人,更是个难得的建筑设计师与建筑天才,他的设计图,全都在脑子里,培养这样一个人才,可不比现在培养一个优秀的飞行员来得容易,于是留下他来,好建造漂亮房子,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都是这什么恺的杰作。
  宇文述是个阴险的家伙,虽然表面上对隋朝忠心耿耿,其实内心深处,巴不得杨家天下早点灭亡才好。为保住权位,他为杨广爬上皇帝宝座,绞尽脑汁,出谋划策,还不收钱。
  为感谢宇文述的忠心,杨广把南阳公主许配给他儿子宇文士及,对起了亲家,政治联姻,这在古代是很常见的。
  可是,这一桩政治婚姻,实非出于两人自愿。婚后,两口子过得很郁闷,尤其是宇文士及,早就看不惯杨广的专横残暴,而如今,这个暴君的女儿,却还要天天与自己睡在一个被窝里,如何心安?没办法,只好摆出一副超然物外的样子。
  宇文士及与李渊以前是同事,早就是好朋友,在涿郡时,两人一起,在夜里没人的时候,神秘兮兮地躲在屋子里搞起了“时事开讲”。
  李渊问老友对时局有什么看法,宇文士及神秘地说:现在民不聊生,各地的百姓都揭竿而起,老兄可要早做准备啊。
  李渊点点头,两人心照不宣地笑笑,继续喝酒,促膝长谈,一直到深夜……
  李渊到达弘化郡,结纳豪杰,极力笼络人心,多施以恩惠,对属下非常宽厚。可以说,又是一个刘秀再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李老大很快便获得部下的忠心拥戴。
  第一次手握重兵,就是一个字:爽!执掌兵权,这对于以后唐朝的建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千古的真理。
  当时,李渊的大舅子窦抗,被人洗了脑,极力鼓动李渊反隋:哎,亲爱的老哥啊,你有兵有权,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李渊依旧笑而不答,只是在心里说:小子,不是不反,时候未到啊。窦抗实在不懂味,还喋喋不休的像个长嘴女人,遭到李渊的严厉训斥:少来胡言乱语,你是想引火烧身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这边,杨玄感太性急了,急吼吼的只想着早点打进洛阳去做皇帝。他的谋士李密,冥思苦想,献了上中下三策,也就是三个鬼主意。
  上策是直取蓟城,也就是今天北京的西南部,目的是:卡断杨广亲征高丽的退路,杨广没有粮草,高丽又在后边像老虎一样狂追,前后夹击,不出一个月,便可不战而胜。
  中策是学习装甲部队,率军一路疾驰,一路急行军,也不攻城,直接打下西京长安,再大做广告,招聘关中的豪杰,抚慰关中的百姓,然后利用有利地形,据险而守。这么一来,杨广没了首都,就没了根本,根本一亡,自然折腾不了几天便会垮台。
  下策是袭取东都洛阳,但有个风险,如果久攻不下,遭到杨广的围攻,那就凶险莫测了。
  李密分析得头头是道,无奈杨玄感平时吃得太好,肥肉吃多了,脑子进了油,竟然说:“你一介书生,懂个屁?你的下策,恰好就是俺的上策。”
  于是,我们天真的杨玄感,率军渡河,直取东都洛阳。
  怎么隋朝有两个都城呢,这在中国古代,多设一个陪都,也不稀奇。其实,现在世界上还有少数国家,也是设立两个首都,一个政治都,一个经济都,比如荷兰和南非。
  杨玄感与隋军在洛阳城北的白司马坂,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恶战。杨玄感的义军运气好,竟然五战五捷,杨玄感也来了劲,乘胜追击,在上春门屯兵安营。
  杨玄感好不兴奋,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本人社会地位是上柱国,积累的家财数以巨万计,银行里的钱都起霉了,对于富贵,早已无求,如今冒着灭族的风险,只是要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啊!
  台下掌声雷动,大家都很兴奋,父老乡亲们,争先献上牛酒,好酒好肉款待子弟兵,每天报名参军的,都有上千人,不亚于超女海选。杨玄感还开仓济贫,一时间,颇得人心,老杨搂着美女,喝着美酒,只等着打进洛阳去做皇帝。
  不想此时的杨广,已调集大批军队,大大方方地来要他脑袋了。
  刑部尚书,也就是司法和公安部长卫文昇,还有宇文述与屈突通的前锋部队,形成三只铁拳,毫不留情地砸向杨玄感。杨玄感的部队本来就不齐心,武器装备又不精良,有的还是些骗吃骗喝的乌合之众,没有统一的信念和目标,哪能抵挡得住?
  杨玄感被迫于7月12日夜,狼狈不堪地撤离洛阳,准备向西攻取长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李密之前劝说杨玄感,反倒被猜疑,只好无奈地对自己亲信说:“这小子啊,喜欢谋反,却不打算取胜,我们迟早都是人家的小羊羔。”
  不幸言中!
  杨玄感打定主意,直取长安,中途却又改变计划,因为在半路上,老杨被弘农太守杨智积骂得涨红了脖子,“脖”然大怒,猛攻弘农宫。不想打了三天,不知是城墙太厚,还是杨玄感军没吃饭,就是打不下来,只好罢手,往西而去。然而,兵贵神速,你不动,别人在动,你慢半拍,就只有落败的份儿了。
  杨广的组合拳,终于奏效,除了三只铁拳外,征高丽的来护儿水军,也像海军陆战队一样,登陆打到了洛阳。四路大军,死死地黏住杨玄感,如同四只饿狼,咬住杨玄感这头早已伤痕累累的野牛。
  杨玄感一日三败,连玩女人都没什么意思了。
   。。

十分天下,九为盗贼
战旗迎风飘扬,空旷四野,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血腥味。
  双方在董杜原列阵,来了一场大PK,杨玄感又是大败,仅带十余骑灰溜溜地逃走了。
  四面被围,哪里去?
  追兵追上杨玄感,只剩下他和弟弟杨积善了,两人形同乞丐,与我们现在在街上碰到讨钱的叫花子,好不到哪里去。杨玄感自知不能幸免,便对杨积善说:“老弟啊,老哥实在不想受别人的侮辱,你就杀了俺吧。”
  闹到求别人杀自己的地步,世上少有。杨积善含泪抽刀,杀了哥哥杨玄感,又举刀自刎,可能是不想死,对自己下不得手,杨积善没死成,被追兵逮住,连同杨玄感的尸体一起,装进囚笼,押解回东都洛阳。
  此时,杨广已回到洛阳,疯狂的报复开始了。
  杨广将杨玄感的尸首处以车裂之刑,也就是五马分尸,并将碎尸暴晒三天,然后剁碎焚烧,烧成灰后,又一阵风,把骨灰吹跑了。杨积善也未能幸免,被一刀砍死,焚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