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那时唐朝 >

第2部分

那时唐朝-第2部分

小说: 那时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唐朝,你我都会特别兴奋,甚至还会有高人晚上激动得睡不着觉,或是钻到被窝里,来一个梦回唐朝。
  梦回唐朝,千年萦绕,大唐盛世,令人无限向往。
  现在,海外华人聚集的地方,依然叫唐人街。前段时间,还流行过穿唐装,虽然那不是真正的唐装,但为什么不叫宋装,不叫明装,而叫唐装呢?说明我们很欣赏唐朝。
  《唐诗三百首》,以前读过的人很多,现在读的人少了,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您应该知道吧?每当我们想起这首诗,就会想到李白,想起李白,就会想到唐朝。
  不过,我们今天先不说李白,要说的,是与他同姓的本家,当然不是他的铁哥们儿,而是唐朝的第一个皇帝——李渊。
  小时候,听人说李渊,因为没看过书,还以为叫李冤,现在想起来,也是窃笑。不过慢着,还真不假,李渊的确是冤,甚至比窦娥还冤。
  李渊是干什么的?他不是一个没用的东西吗?他不是一个嗜酒好色之徒吗?他怎么就做了唐朝的第一个皇帝?他的私生活怎么样?他和李世民之间,又有什么离奇的故事?
  ……这些令人迷惑的问题,让我们一一来解答。
  要说唐朝,不可能不先说隋朝,不是说隋唐一体吗?让我们穿越这千年的历史长河,去想念和感受那个遥远的年代。
  这个隋字,很怪,现在也少用了,据说,是当年隋朝的开国皇帝给改的。要开国了,肯定要有个好名字,名不正则言不顺,就像是现在开公司,首先得取个好名吧,招牌不挂出来,别人知道你是谁?
  有人就出主意了,说那就叫随朝吧。可能是从前的开国皇帝,总喜欢搞纪念,定国号,要么去翻古书,找个寓意吉祥的字;要么,就用自己以前的爵位封号。
  隋朝开国皇帝的封号,是随国公,或许在他的字典里,一时也找不到更好的字,于是就定了随。可又觉得这个随字有个走字底,是走的意思,不吉利,想来想去,就把随字的走字底咔嚓了。
  那时候的皇帝,杀人都不眨眼,改一个字,那还不是小Case?立马就造了一个新字:隋。不想这个隋却“英年早逝”,只搞了38年就见上帝去了。
  这位开国皇帝,就是杨坚,在位24年,勤俭节约,创新了许多有用的制度,又非常敬业,把国家搞得还不错,算是国富民强了。可不想,他的接班人却是个败家子。这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暴君——隋炀帝杨广,可惜出的是恶名。
  好事不会一人独占,一般富贵人家,不好好教育子女,出败家子的概率,也是很高的。杨坚富有四海,亦不能免俗,很是倒霉,出了个败家子,而且是个超级败家子——这位爷,无论是败家的程度还是速度,古今中外,恐怕都是要拿冠军的,因为他把一个富裕强盛的国家,短短几年时间,就全给败掉了。
  只是这么个败家子,却不是成天打架斗殴、斗鸡遛狗、酗酒吸毒玩女人的那种,他是个很有本事的人,没有本事,就不会叫暴君了。
  杨广怎么是个暴君呢?
   。 想看书来

政绩工程的严重后果
杨广长得很漂亮,是一位超级大帅哥,自小就是个风华正茂、根正苗红的有为青年,爱好文学和艺术,还会写诗、作文、谱曲。精通琴棋书画之类的人才,特别对他胃口。杨广同学吟诗作赋,文章写得好,又讲礼节,可以说是个才华出众、博学多才的人。史书记载:“晋王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
  他曾经非常自负地说:“要是以才能来选皇帝的话,和你们较量文才,这个皇帝,肯定最后还是老子来当!”
  他的诗也写得很好,比方这首《春江花月夜》,清丽明快,诗情画意: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可是,文人相轻的坏毛病,在杨广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有两个才子,一个是薛道衡,一个是王胄,都很有名气。杨广见他俩比自己厉害,红眼病发作,妈呀,俺嫉妒死了!也懒得和他们搞什么PK大赛,随便找了个机会,便杀了他俩。
  薛道衡曾经写过一句诗:“空梁落燕泥”,人人为之倾倒。杨广干掉薛道衡后,还酸溜溜地说:“哼!看你小样,以后还能不能作‘空梁落燕泥’了?”
  王胄也有句诗:“庭草无人随意绿”,人们争相传诵。杨广把王胄干掉后,也得意洋洋地说:“哼!还‘庭草无人随意绿’?从此以后,我看你还能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来?”
  可见,杨广把文人相轻、嫉贤妒能的恶习,发扬到了极致,就是见不得你比俺好,你丫的要怎样?
  不单如此,杨广玩起政治来,也是一套一套的,颇有心计。
  这小子,利用太子杨勇的弱点,欺瞒老爸隋文帝和老妈独孤皇后,搞掉自己的亲生大哥杨勇,做起了皇帝,成天梦想着干一番大事业。这个大事业,可不是开个公司那么简单,他要做的,是要超过秦皇汉武的圣王伟业。
  有了这个想法,杨广就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天天想着提前进入现代化,大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建了东都洛阳,造了西苑,开了京杭大运河,又筑长城、出塞北、经营西域,还修了当时的高速公路——驰道。
  要发展经济,这些基础工程建设,肯定是应该建的。可是,杨广太猴急了,急功近利,发动所有的百姓,都去修这些东东。老百姓死的死、伤的伤,很多人被搞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把咱老百姓都给害惨了,简直就是往绝路上逼——好,既然你不让老子活,老子也只有光着膀子,和你对着干了。一时间,全国各地起义造反的如过江之鲫,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拿起手中的武器,对抗朝廷。
  反是个死,不反也是死,还不如反了他娘的!
  对杨广这家伙,历来贬多褒少,虽然干了不少大事,可因为太缺德,依然称不上一位令后人称颂的伟大历史人物。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作了一首《隋宫》诗: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商隐先生把杨广比作陈朝的亡国之君陈叔宝,并且反问小杨:要是到了阎王老儿那,碰到阿宝,你还好意思讽刺他作艳诗吗?如此一来,就把杨广也比作像陈叔宝一样的昏君了。
  可是,历史上的杨广是不是这样的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世界名牌”大暴君
事实上,不是的。杨广没那么昏庸无能,而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但同时也是个超级大暴君。
  在2132年间的封建君主专制时期,中国共有352个皇帝。至于什么阿猫阿狗,为过把皇帝瘾,整出一些不成气候的小朝廷,以及临时称帝的“大胆狂徒”,就无法准确统计了。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对于古代皇帝的货色进行分类,我们大体可以分成四类:明君、昏君、暴君和庸君。这么分,不但要看他的政治作为、历史功绩以及个人才干,还要看他的内在品质,也就是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和他自己的责任心,简单地说,便是才与德。
  一般来说,有才有德,是明君;无才无德,是昏君;有才无德,是暴君;有德无才,是庸君。
  杨广是个典型的有才无德的皇帝,而且还是个要授予“世界名牌”的大暴君。
  与我们许多人一样,杨广这小子也做了不少白日梦。在他心中,曾经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无限的抱负,也憧憬过美好的生活,但他天天梦想着怎样成为光照千古、流芳百世的伟大圣王。
  可是杨广太不争气了,神经错乱,好大喜功,滥用权力,根本不把人民大众放在眼里,只顾着自己所谓的大功业,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为所欲为。
  君王一人欲,便是万民灾。
  如此一来,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大暴君——隋炀帝杨广,就这样炼成了。那么,杨广怎么会叫隋炀帝呢?
  杨广死后,被谥号为炀,这个炀字,是他表哥李渊送的。按《谥法》,“炀”可是个非常不爽,坏得不能再坏的名号。本来这个鬼主意,还是杨广自己先弄出来,一本正经地封给那个享受第一、江山第二的阿宝的,不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表哥李渊也觉得不错,礼尚往来嘛,就替阿宝回了礼,很不客气地赏给死去的表弟阿广。从此以后,杨广就叫隋炀帝了。
  按《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由此可见,“炀”的含义,是很不给面子的,只能用极差来形容。有了这个“标记”,不单是魔鬼附身,恐怕还要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当年杨广死后,东都皇泰主杨侗也送了他一个称号,谥号为“明”,只是名气不大,隋明帝没有流传下来,让隋炀帝占了上风,直到今天依然遗臭万年。要是杨广地下有知,听到这么个称呼,恐怕不但要暴跳如雷,而且要气得哇哇哇,大口大口地吐血了。
  可见,一个滥用权力、奴役人民,妄想成就自己丰功伟业的统治者,不论他干出多大的成就,也必将为后世所唾骂。
  其实只要是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连别人的生存权都不尊重,最后,必然导致自己的毁灭,只是看什么时候而已。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大运河
孟子说:民为贵,社禝次之,君为轻。他的意思就是告诫那些当皇帝的,记得要有帝王之德,说白了,就是要有责任心,对自己统治下的子民,要有同情心,要存民、养民、保民,至少要尊重人民最起码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而杨广,太喜欢搞“大跃进”了,总想一夜之间,成就千古圣王之伟业,结果则肯定是事与愿违的。
  这里面,就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规律,很多事情,都逃不出这个宿命——杨广,无论他有多大的本事,自然,也逃不出历史规律这个如来佛的手心心。
  暴君与明君,一字之差,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都是有才,可是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看谁的心中真正有老百姓,看谁真正去了解百姓的疾苦,看谁真正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看谁真正能与他们一起去谋求他们的幸福。
  在我看来,西汉初年,尊崇黄老之术,实行无为而治,是很有道理的。
  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而是不扰民,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办事,遵循大千世界的客观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人为本,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为管理最高境界。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没有止境的,只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国富民强的梦想,难道还会遥远吗?
  为了开凿千里大运河,公元605年,杨广号召全国进入大建设时期,下令征发江南、淮北等地百姓100余万人,开挖了一条从洛阳西苑到今天江苏淮安的运河,名为通济渠;同年,又征发淮南百姓10多万人,疏通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的邗沟。
  在其后的五年里,杨广又先后两次征发民工,开通两条运河。一条是从洛阳黄河北岸到涿郡,也就是今天北京地区的永济渠;另一条,是从京口到余杭,也就是今天江苏镇江到杭州的江南河。
  最后,杨广把这四条运河,哗啦啦,全部连接起来。至此,全长4000多里,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就开挖成功了。
  这条大运河,与秦始皇的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项大工程。它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以及祖国的统一,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可是,这么大的“形象工程”,是杨广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大表演,是用牺牲民力的代价换取来的。这种急暴的方法和不顾民众死活的政策,不但耗费了国家的大量财富,而且直接地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
  更混账的还在后头,杨广还干了哪些荒唐事呢?
  晚唐诗人皮日休,作了一首《汴河怀古》的小诗,诗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说杨广开了运河,要是没有巡游浪费一事,功劳也不在大禹治水之下。可是,历代的诗词和评论,还是批评的多,表扬的少。公道自在人心,一句话:杨广开凿京杭大运河,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更要命的是,运河开通了,杨广要干的大事业,便是三巡江都和三征高丽。
  为什么要三巡江都,三征高丽呢?
  

两脚羊
杨广三巡江都,搞公费旅游,除了耀武扬威之外,还有另外的想法:他想经营江南。运河开通之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主要是在北方,随着江南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后,经营江南的伟大任务,就成了当务之急。
  杨广下江都的排场,可比后来乾隆下江南要气派多了——他造了许多华丽无比的豪华龙舟,还有各色大小船只数万艘,都贴上五光十色的好名字,另外征发8万多名纤夫,免费拉纤。
  杨广自己坐在不可一世的大龙舟上,搂着一大堆美女,大唱卡拉OK,时不时挤眉弄眼,暗送秋波——拉拉手,亲亲嘴,拍拍大腿,打情骂俏,搞得回味无穷。
  杨广的龙舟,就像今天的世界级超豪华游轮。我们现在端午节也赛龙舟,不过与他的“宝贝”一比,那绝对不是一个重量级,就如同拿一只蚂蚁去比一头大象,如果非要区分一下,只有四个字最合适:天壤之别。
  他的龙舟,简直就是一座座移动的水上宫殿,装饰得富丽堂皇,不知耗费了多少人的心血。史载:“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可见这龙舟是何等地奢华!
  杨广只管自己醉生梦死,他哪里知道咱老百姓的苦啊。每过一个州县,他便令方圆500里内的居民,都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