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那时唐朝 >

第11部分

那时唐朝-第11部分

小说: 那时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自己没亲自出战,派了副将高君雅和马邑太守王仁恭一起全力抵抗突厥,可能是心理压力太大,不想这一仗,被突厥打得惨败。
  王仁恭被扁得灰头灰脸的,高君雅也是仅仅捡了一条老命回来,真是屋漏又逢连夜雨啊,郁闷死了。
  李渊更是提心吊胆,兵败马邑,要是皇上怪罪下来,那可是大罪。该,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呢?李渊急得头上直冒冷汗,退入书房,发呆去了。李世民看准时机,闯了进去,摒退左右,又劝起老爸来:“老爸啊老爸,现在天下大乱,皇上又不守正道,百姓苦不堪言,连晋阳城外都成战场了,如果还这么小心谨慎,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
  “那你的意思是?”
  “不如顺民心,兴义师,举兵反隋,要想转祸为福,此时正是天赐良机。”
  李渊故作惊讶:“你这臭小子,你,你怎么可以说出这种话来?我要把你送到公安局去。”
  说着,李渊装模作样地取来纸笔,要写状子,李世民当然知道老爸只是故作姿态,于是继续说道:“我是看到天时人事都到了如此地步,才敢说出这样的话来,如果老爸一定要告发我,那我也就只有去死了。”
  李渊只是想试试李世民的态度坚不坚决,哪里会真的去告发他?况且在太原,就数他官最大,还往哪里去告?
  李渊语重心长地叮嘱自己的宝贝儿子:“二郎啊,为父哪里忍心去告发你,只是你要谨慎行事,不能随便出去乱说,知道吗?你不要急,让我再仔细想想。”
  “老爸啊,还要考虑,何日是个头呢?那我们就真的要完蛋了。”
  “不要急,老爸自有道理。”
  李世民也不大明白,老头子究竟还有什么道理?其实,李渊想得更多更远,如今真要起兵,在河东负有特殊使命,结交豪杰,拉拢人心的大儿子李建成等一家子人,不是还在河东吗?长安城里,还有八大姑七大姨的一大堆,我在这儿打响第一枪,他们可就要全部人头落地了,这可不能不顾虑。
  李世民一个愣头青,自然不会去考虑这么细致,有的只是满腔的热血和一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气势。
  对于这一点,大家无须奇怪。
  当时的李世民同学,只不过18岁——什么概念?还只是个高中生,顶多是我们现在参加高考的年纪,那个雄才伟略、文治武功的李世民,是后来才慢慢练成的。
  这就如同一把好剑,打造出来,要经过许多道工艺,绝不是速成的。一蹴而就的成功,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世界上的事情,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拔苗助长的笑话,实在是太多了。
  这一夜,李世民很是苦闷,心里的难受,也只能悄悄地去与妻子长孙氏说了。
  长孙氏,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知性、优雅、贤惠,凡是你能想到形容女性最好的形容词,都可以毫不吝啬地送给她,关于她的光辉事迹,以后再慢慢说。
  这天晚上,月光如水,李渊又找老朋友裴寂喝酒去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杨花落,李花开
酒过半酣,等到李渊喝得有些迷糊时,裴寂又神秘地说:“兄弟,上次你喝醉了酒,酒后乱性,把那两个小妞子给搞了,你家二郎可没少操心啊!”
  李渊酒醒了一半,有些紧张,瞪着铜钱大的眼睛,望着这个坏家伙,裴寂又火上加油:“二郎怕事情败落,担心你我招来杀身之祸,如今已在招兵买马,打算举旗造反了。”
  听到“造反”二字,李渊一愣,酒又醒了一半——明白人了。
  “老哥,如今阿猫阿狗都反了,你还不反,怎么对得起人呢?不要因小失大啊,现在大家意见都统一了,太原城里上上下下,都朝思暮想,就盼着和你造一次反,就只等哥哥一声令下了。”
  李渊一听,又是一身冷汗,妈呀,看来今天李世民这小兔崽子不是闹着玩的,只是何必搞得这么急?李渊想了想,沉吟了半天,叹了口气说:“既然我儿子都安排好了,事已至此,也是骑虎难下,就只有听他的了。”
  听到这话,裴寂就差点没跳起来,抱着李老大亲个够。耶!太好了,工夫不负有心人啦。
  可是,李渊虽然已经表态,但仍要做些准备,还是随时听候他的命令吧,不可轻举妄动。
  两人又喝了两杯,李渊才回到府上,在床上翻来覆去,想这件事情,这出戏,到底该怎么演呢?
  次日一早,李世民这机灵鬼,又不请自到,这小子,好像是吃了造反药,成天招摇过市,脑子里就想着造反,怕是额头上都写着“造反”两字,嘴里也是念叨着造反有理,造反有理!
  一见面,李世民就打开了话匣子:“老爸,现在造反的,遍于天下,随手抓都是一大把,你总是替朝廷卖命讨贼,可这些贼,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你哪里讨得完呀?就是讨得尽,也是功高不赏,现在大家都把‘杨氏将灭,李氏将兴’‘杨花落,李花开’当流行歌曲唱了,唱得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都已经家喻户晓了,我们李家,不正是歌里面唱的李花吗?”
  李渊也不打断李世民的话,只是静静地听着。这对父子,也是绝配,一个从容冷静,一个急躁冲动,就如同是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
  “李浑没犯什么罪吧?也只是皇上怀疑他是流行歌曲里唱的那个姓李的,一个早上,就全家人头落地,难道你也想咱们家这样吗?”
  李渊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老爸,现在看来,只有我昨天说的话,才是上上之策,不要再婆婆妈妈了,管他呢,干起来再说!”
  李渊望着眼前这个小兔崽子,既爱又恨,爱的是,有这么个优秀的儿子,心有大志,谁不高兴?恨的是,看他做什么事情,都是那种路见不平一声吼啊,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气势,就怕有什么三长两短,出个啥事情,说到底,还不是出于爱护?
  李渊看着李世民坚定的眼神,又叹了一口气说:“我昨天晚上一直都在考虑你说的话,你讲的很有道理,以后就是家破人亡也由你,化家为国也由你了。”
  李世民同学听老爸这么一说,那叫一个高兴啊,真想跑到山顶上去歇斯底里地大叫三声。
  李老大既然已经向李世民和裴寂明确表态,那么,起兵反隋一事,便开始付诸实施,只是,仍旧是开展地下工作,秘密进行。因为李渊毕竟还有所顾忌,最主要的是,仍有杨广的两个心腹,天天像猎狗一样盯着自己。
   。。

逮捕李渊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手中得有一支自己绝对控制得强有力的军队,没军队,造什么反?
  李渊交代了一些细节,叫人秘密把刘文静放出来,并派人去通知河东的李建成和家眷,以及在长安的宝贝女儿三娘子等一家人,要他们速回晋阳,而李世民自然也忙开了。
  这小子,天生就长有反骨,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与当今不少“80后”,倒有几分相似,恐怕韩寒也是得了他真传。只是不料却又出事了。
  李渊正加紧筹备,没想到从江都方面,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让李渊惊恐万分。怎么啦?原来是杨广接到密报,得知李渊兵败的消息,已派人要来逮捕李渊,治他的罪了。
  李渊赶紧召集李世民、裴寂、刘文静,商议下一步行动计划,看看该如何是好。三人自然是求之不得,极力鼓动李渊事不宜迟,马上动手。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之类的话,恐怕也讲了一箩筐,说了不下一万遍,他们三个“心怀叵测”的家伙,恨不得李渊马上出门就公开宣布起兵。
  趁着这机会,李世民又表演了一番非凡的口才,这家伙,好像经过特殊强化口才训练似的,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就像是打机关枪。
  “老爸,如今皇上昏庸,国家###不堪,如果一味尽忠,有什么搞头?本来只是部将出兵不利,反倒要连累你,既然事情已经是迫在眉睫,不反肯定死;反,还有机会做大事业,那犹豫什么,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马上就反了,轰轰烈烈地干起来!况且晋阳已经是兵强马壮,晋阳宫里的战备物资又这么多,大家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就盼着你带个头、起个兵,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少了,只要把旗子打起来,还怕不成功?长安的代王比我还小,只是一个小屁孩,关中豪杰都纷纷起兵造反,就缺一个带头的,都不知道去归附谁,如果我们大张旗鼓,向西进军,想办法加以招抚,让他们归顺,那还不是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为什么要受一名朝廷使者的气,难道让他给抓起来,坐在那里等死吗?”
  李世民说完,对裴寂挤了挤眼睛,老裴自然心神领会,又是一番火上浇油,加了点“催化剂”。李渊见大家的意见完全统一了,也是时不我待,便横下一条心来,忽地拍案而起,大声说道:“大计决矣!”
  李渊同志终于下定最后的决心,要大张旗鼓地起兵造反,放手一搏了。
  江都的专使终于来检查工作了,李渊没有立即动手,而是派人安排他到旅店住下,只传话说自己得了重病,起不了床。
  专使也不能有脾气啊,毕竟在别人的地盘上,现在到处都是造反,来一趟都不容易,又不能不来,成天提心吊胆的,只好坐在床上等消息,连圣旨都先不宣读了。
  其实,专使哪会知道,李渊正想着把这倒霉鬼推向断头台,要借他的脑袋,来祭旗起兵。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又是一个套
也许是专使曾经做了不少善事,命不该绝,杨广又派专使快马传来诏令,赦免了李渊和王仁恭他们的败兵之责,还好言相慰,仍让他们坚守原职。两位专使,捧着一大把银子,欢欢喜喜地回江都交差去了。
  或许,杨广发第一道圣旨后,又觉得不妥,所以火速下发第二道圣旨,他的如意算盘是,李渊毕竟还是自己亲戚,这么多造反的,可还要靠表哥去平定啊。
  可是,李渊并没有因为杨广的赦免而改变自己的决定,起兵的准备,正在日以继夜地进行。除了接李建成、三娘子夫妇等家眷来晋阳外,他还派亲信李思行去长安搞间谍工作,搜集情报,随时随地观察代王杨侑的动静。
  刘文静果然不简单,一出来就跑上跑下,还献了一个锦囊妙计,什么锦囊妙计呢?说白了,就是打心理战。
  刘文静让李渊造了一份假诏书,说是年底又要去打高丽啦,太原、雁门、西河、马邑等地,20岁以上50岁以下的人,全部都得去,还言词凿凿地说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在涿郡集合。
  只是有一个问题一直搞不明白,李老大发假诏书时,用的那个玉玺章章,是在哪里刻的,难道自己用萝卜雕了一个?
  这道诏令一发下去,立即像一个爆炸新闻,激起强烈反响,一时间,痛恨杨广和朝廷的人日益增多,“跟帖”无数,都想着与其去高丽送死,还不如一起造反算了。
  正当太原的反隋情绪日益高涨之际,又传来了一个特大新闻,王仁恭的部将刘武周抢先一步动手,起兵造反了,并杀掉上司王仁恭,占据汾阳宫。
  本来李渊想着招兵一事得找个由头,正在为此伤脑筋,刘武周率先发难,正好让他找到了充分的理由。
  就在刘武周造反消息传来的当天,李渊就立即做出反应,当然不是发表什么深表遗憾、强烈不满、严重抗议这类的外交辞令,而是召集太原的上下官员商讨对策。
  李世民最关心国内外大事了,听到刘武周造反的新闻,第一时间又找老爸磨嘴皮子:“老爸,你身为留守,而刘武周这种小人都造反了,如果不早点动手,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
  这还用你说?李渊笑眯眯地看着自己可爱的宝贝儿子,宣布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一场决定如何应对刘武周下一步行动计划的会议开始了。会上,李渊首先发言:“刘武周把汾阳宫都给占了,那可是皇上的离宫啊,我们却不能去搞定他,这可是灭门大罪,请大家快出出主意,该如何是好。”
  众人都七嘴巴八舌地说开了,具体要怎么应对,李老大还不知道?他早已成竹在胸,开这个会真实的目的,还是想看看身边这两颗杨广安插的钉子会如何反应,其余的人,都与自己一条心,无需担心。
  王威和高君雅,本不是很有本事的人,如今出了这么个麻烦事,也是急得团团转,只好拱手道:“一切都听从留守大人的。”
  李渊笑了笑,接着说:“地方上用兵,一般都要向皇上报告,可如今贼人就在眼皮底下作乱,如果只是坐在这里不作为,那怎么对得起皇上,对得起朝廷?可是要平叛,手下的兵也不够啊,刘武周近在咫尺,而皇上却在三千里之外的江都,道路险要,加之现在路上杀人放火、拦路抢劫的又一大把,要是等到皇上批准,那可要到何年何月去啊?”
  两人当然明白李渊说这话的意思,于是明确表态:“唐公您是谁啊,您可是皇亲国戚,如今这危急关头,哪里还有那么多时间来等皇上的批准?要平灭乱贼,一切举措,就全靠唐公您来定夺了,只要搞得定,皇上自然不会怪罪。”
  此话正中下怀,正是李老大想听的,他又故意推辞了一番,最后装作不得已,似乎是为形势和民意所迫,才勉强接受,李渊下令:“从即日起,火速招兵,对付刘武周!”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打草惊蛇
一致通过,零票反对。
  王威、高君雅两人还在梦××,可他们哪里知道,这是李渊故意下的一个套儿。这么一来,李渊就可以名正言顺、正大光明地招兵买马、扩军造反了,只是仍然打着为朝廷办事的旗号,李老大迅速做了周密安排。
  首先,任命王威兼任太原郡丞,也就是副市长一类的官,让他与裴寂裴大人一起掌管军粮,负责后勤工作,然后,命高君雅守高阳城,时刻提防着刘武周;而晋阳守军的一切指挥调度大权,全部由他自己一手掌控。史载:“以兵马铠仗,战守事机,召募劝赏,军民征发,皆须决于帝。”
  同时,李渊又命李世民、刘文静、刘弘基、长孙顺德等人四处募兵,广告一打出去,十多天工夫,就招了近万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