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山河日月(八阿哥重生) >

第4部分

山河日月(八阿哥重生)-第4部分

小说: 山河日月(八阿哥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观者清,看着胤禛面无表情,却流露出难受委屈的眼神,胤禩不由暗叹了口气,相比起来,他跟额娘的相处,要远比胤禛幸福多了。
  出了宫门,胤禛一直没说话,也不拉着胤禩的手了,自顾往前走,小小的背影孤冷傲气,在明亮的月光下拉得老长老长。
  胤禩有点心软,上前两步拉住他的手,低声唤道:“四哥……”
  胤禛还是低着头沉默不语。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你有那么疼你的佟娘娘,有得必有失,何况你跟德妃娘娘相处时间太少,生疏一点也是无可奈何的,日后你多来给她请安,自然就好了。”
  用糯软童音说着老气横秋的安慰话,他自己也觉得滑稽,胤禛的表情慢慢有点松动,抬起头看了胤禩一眼,又低下头去,却没挣开他的手。
  十足小孩儿赌气的神情,让胤禩笑出声来,不觉抬起另一只手摸了摸他的头。“好了,生气会长不大的。”
  胤禛瞪了他一眼。“没大没小,我是你四哥。”
  胤禩有心逗他笑,便学了前世弘旺小时候跟他玩的神态,吐了吐舌头,做个鬼脸。“哥哥还要弟弟来安慰,真不害臊!”
  两人玩闹一阵,便各自回到住处,毕竟明日还要早起上学。
  胤禩躺在床上,却左右睡不着。
  时而想起上辈子那些恩怨,时而想起刚才的事情,一会觉得前世已经很遥远,一会又觉得自己太过轻易就心软,还对胤禛那么好。
  难不成应该机关算尽,再去抢夺那个位置,然后把胤禛死死踩在脚下,那样才叫报仇么?
  这个念头在脑海里一闪而逝,又马上被他否决了,有些事错一次就够了,他不想再错第二次。
  无论如何,再也不能让额娘和九弟他们重蹈覆辙,受自己所累。
  叹了口气,想不通,便暂时不再去想了,来日方长,这一世,他小心翼翼,不去做那夺嫡的蠢事,总不会再逆了龙鳞吧。

  志向

  第二日,胤禩照常是先去给惠妃和额娘请过安,才到上书房去。
  今天去得有些早,除了他之外,都还没有人到。
  胤禩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翻开字帖,开始临摹。
  就冲着自己一大把年纪,怎么也不能让字写得太过难看丢人。
  因为胤禩的字写得实在太差,康熙还特别让当时以书法著称的何焯当他的侍读,教他习字,这些时日何焯不在,胤禩隐约记得这个时候他因有事请了一段时间的假,便也没有多问。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不知不觉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写字上,反正四下没人,他也用不着再装成初学的模样,弃了字帖,开始凭感觉去写,渐渐的有了前世苦练之后的影子,只是现在年纪太小了,手臂没过一会就觉得酸麻,胤禩活动了下手腕,正打算继续,耳边冷不防传来一个声音:“进步不小嘛。”
  胤禩心头一惊,毛笔抖了一抖,差点在宣纸上落下墨点,不及细想,忙搁笔行礼。
  “皇阿玛万安。”
  “起吧。”康熙点点头,抽出最上面的那张纸,仔细端详了一番。“朕还以为这几天何焯不在,指不定你会偷懒,没想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儿臣不敢当皇阿玛夸奖,这都是顾师傅和何先生教导的功劳。”胤禩目不斜视,眼观鼻鼻观心。
  康熙看了他好一会,颔首微笑:“不错,还知道谦虚了,孺子可教,书没白读。”
  胤禩没想到康熙会这么早过来,现在不到早朝时间,康熙理应还在休息或批阅奏折,听他说了这句话,暗松口气,已经做好恭送圣驾的准备。
  前世父子三十多年,他对这位表面宽和弘量,对儿子却毫不手软的皇父,有着深深的忌惮。
  谁知道康熙根本没有离开的打算,反而在他旁边坐下,随手拿起桌上的书本。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你是怎么理解的?”
  康熙问的是《礼记》中的一句,按理说昨天他们还没学到这里,但胤禩不可能说自己不知道,他想了想,道:“这句话的意思是,道行最高的人不限于担任一种官职;懂得大道理的人不局限于一定的用处;最讲诚信的人不必靠立约来约束;天有四时而不只有一季。”
  康熙点头:“这是字面上的解释,不过你能回答出来,也算不错了。”
  意思是说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胤禩垂手答道:“儿臣以为,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当明白世间最根本的道理,就能够融会贯通,而这世上,许多事物彼此都互有关联,通一窍而明六窍,这句话,与‘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开始康熙只是带着无可无不可的神情听着,及至后来,脸上便带了点惊奇。“这是你自己悟出来的?”
  “不敢瞒皇阿玛,前面的意思是顾师傅说的,后面是儿臣自己胡乱琢磨的。”他故意解释得有些断续混乱,但又不失巧妙。
  但康熙显然很满意,对于一个刚入学不满两月的小阿哥来说,能回答问题并做出解释,已经是惊喜了。
  对答之间,陆续有其他皇子阿哥从外面进来,见了康熙都纷纷行礼。
  等人都到得差不多,康熙道:“今日你们都去皇太子那里,随胤礽一起读书吧,朕要考校考校你们。”
  众人纷纷应是,跟在康熙后面鱼贯而出。
  胤禛与胤禩一起走,便小声询问:“皇阿玛考你了?”
  胤禩点点头。
  “没挨训斥吧?”脸上露出担心,毕竟胤禩比他小了三岁有余,又刚入学不久。
  “没有。”胤禩也跟着小声回答,心里有点感动。
  太子胤礽与他们不在一处念书,康熙特别指派了张英和李光地单独教导,可见对这个儿子的期望之重。
  一进书房,便见一人正在背书,声音清朗悦耳,抑扬顿挫,正是胤礽。
  胤礽现在年方十四,还未大婚,正是少年最美好的时光,他遗传了其母赫舍里皇后的清秀眉目,又带了康熙的刚硬轮廓,看起来玉树翩翩,又贵气盈然,跟其他那些青涩的皇子阿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也莫怪康熙会如此宠爱他。
  见到康熙和众人进来,胤礽起身行礼,众阿哥又向胤礽行礼,张英和李光地也在一旁躬身见驾。
  彼此见礼之后,康熙开始向张英他们询问太子的功课。
  胤禩知道太子在年青时的表现十分优秀,果然张英他们开口便是称颂,康熙随口考校几句,太子都不慌不忙,对答如流,于是作为父亲的康熙更加满意了。
  “朕宫中从无不读书之子,向来皇子读书情形,外人不知,今特召诸皇子前来讲诵,顾八代,你来命题。”
  顾八代应声出列,拿起一本《论语》。
  “三阿哥,那就由您开始了。”顾八代道,“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何故如此?”
  胤祉想了想,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反是,故如此。”
  他用了《论语》中的另外一句话来回答,仓促之间能想到这个答案,也算不错了,顾八代点点头,望向康熙,等他点评。
  康熙不置可否,语气淡淡:“尚可。”
  胤祉有些失望。
  顾八代又对胤禛道:“四阿哥,请听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他引用的是《论语》中子贡问孔子的话,胤禛只需要按照原文背诵出来就可以了。
  所以胤禛想也不想,肃容答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顾八代颔首,康熙也轻轻点头。
  三阿哥胤祉是诸阿哥中除了太子的最年长者,入学也比其他阿哥要早,他跟胤禛的问题难度不相同,是理所当然的。
  五阿哥胤祺自幼在太后身边长大,对汉文不熟稔,所以顾八代先跳过他,直接考胤佑和胤禩,让他惊奇的是,胤禩年纪最小,却回答得很流利,再看康熙,也是一脸满意。
  “胤祉年长,要做好其他阿哥的表率,胤禛,胤禩都答得不错。”康熙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转头看向他最宠爱的儿子。“太子来讲讲《礼记》的礼运篇吧。”
  胤礽拱手称是,开始一字一句的讲解。
  他吐字清晰,毫无迟滞,但洋洋洒洒一篇说下来也得将近半个时辰,胤禩觉得自己真不知倒霉还是幸运,皇子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涯,旁人只须经历一次,他却要经历两次,尤其当师傅讲的内容对他来说就像喝水那么简单的时候,这种过程就更像是一种煎熬。
  等到胤礽终于把那个礼运篇讲解完,胤禩已经快站着睡着了,康熙扫了众阿哥一眼,待目光落到胤禩身上时,却并没有生气,反而带了丝宠溺的微笑。
  “胤礽的学识超过你们许多,汝等要好好向太子学习。”康熙用一句话作了注脚,胤禩这才明白,让他们站在这里老半天不是没有理由的,明面上是给太子侍读,实际上是要树立太子的权威。
  康熙对这个儿子,可谓用心良苦。
  只可惜……胤禩暗叹一声,扫过其他兄弟欣羡的目光,看着太子微笑的俊脸,心底带了丝怜悯。
  下了学,他想起今日去请安的时候额娘身体似乎不太舒坦,便婉拒了胤禛要他同去佟贵妃那里的邀请,径自回到钟粹宫。
  一进良贵人的院落,就看到门口守着康熙的梁九功。
  胤禩愣了一下,想要再退回去已经不及,只听见康熙的声音自里面传来。
  “是胤禩吗,进来吧。”
  胤禩无法,只得走进去。
  “给皇阿玛请安,给额娘请安。”
  “起来吧。卫氏,你这儿子教导得不错啊。”康熙的后半句,却是对着良贵人说的。
  良贵人忙起身行礼。“是皇上教得好,奴婢不敢居功。”
  “行了,都是自家人,不用这么多礼。胤禩,朕听你前日在上书房说,想像太祖那样驰骋沙场,为国尽力?”
  胤禩道:“儿臣确有此念,只是谙达说儿臣骑射不精,还要多加练习,儿臣以后定当努力。”
  康熙看着他似乎因羞赧而微垂的小脸,呵呵一笑:“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是我八旗子弟的风范,那你长大了,是想当个将军吗?”
  话问得很随意,康熙也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期望一个七岁孩子能说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志向来,但胤禩却心中一凛。
  因为他想起了自己伯父福全的事情。
  裕亲王福全年幼时,当时顺治皇帝问其志向,他答道:愿为贤王。在康熙登基之后,他也确实一心尽忠,绝无二意,因此博得了康熙的信任和尊敬。
  胤禩明白此刻便是一个好机会,回答好了,说不定可以让他摆脱前世的旧路。
  于是他假意思索片刻,郑重道:“愿做贤王,辅佐明君,为天下百姓谋福。”
  果然,康熙因他的回答而愣了一下,随即眯起眼睛,目光锐利。
  “这话是谁教你说的?”
  方才融洽的氛围一扫而空。
  卫氏被吓得魂不附体,抓着锦帕的手微微发抖,望着儿子,眼露担忧。
  胤禩却不慌不忙,拱手肃容。“回皇阿玛,儿臣记得顾师傅曾与我们说过皇玛法询问皇伯父的这段典故,说皇阿玛与皇伯父,是君臣相得,千古难觅,儿臣便牢牢记在心上,胤禩长大了,也想做一名像皇伯父那样的贤王!”
  康熙看了他好一会,终于大笑起来,笑过之后,又温言道:“志气不小,但不要信口开河,而要付诸行动才好。”语气柔和,没有半丝不悦。
  胤禩低头受教,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被康熙听进去了,自己前世是绝对没有这一段的,既然他想改变以往的厄运,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因着明珠的事情,这几天康熙的心情都不太好,但现在听这笑声,多半是多云转晴了,梁九功在屋外松了口气,主子心情不爽,做奴才的自然也要战战兢兢,万分小心。
  良贵人知道自己因容貌的缘故,很得康熙青睐,但是又因身份低微,康熙待她,便不如待其他妃子那样和颜悦色。
  兴许康熙自己也很矛盾,一方面受到卫氏的吸引,一方面又对她有点鄙夷,像今天这样在这里逗留这么长时间,实在是很难得。
  胤禩同样被康熙这几天的行为弄得有点糊涂,但他既然绝了皇位的念想,就不会患得患失,抱着平常心去面对康熙,却发现比原来好过许多。
  康熙留在这里用膳,小小的院子顿时热闹起来,人来人往,上菜试菜。
  古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所以饭桌上一片沉寂,只有杯箸之声。
  用过晚膳,康熙又同胤禩说了会话,便让他回去。
  胤禩知道康熙可能想在这里留宿,再看自己额娘并没什么大碍,一颗心落下,很快告辞出来。
  原本想去看九弟和十弟的打算,被康熙这么一打岔给耽误了,看来只能明日再去了。胤禩怅怅,看着天上明亮的圆月,心底有点茫然。
  谁知道第二天就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康熙下旨,将良贵人卫氏册封为良嫔。

  打架

  胤禩还记得,前世他额娘被册封为良嫔,是康熙三十九年的事情,但是现在,却足足提前了十二年?!
  他心中惊疑不定,就连高明在他耳边道贺也恍若未闻。
  “主子,主子!”
  胤禩回过神来,看到高明一脸担忧,便道:“我没事,旨意下了,还是你听谁嚼的舌根?”
  “自然是万岁爷的旨意,奴才怎敢讹传,这是大喜事,主子要高兴才是!”
  胤禩点点头。“高兴是高兴的,但你要记得,在外面切不可表现出半分得意来,该怎么办差,还怎么办差,免得落人口舌,告诉其他人,都得这么做。”
  高明自然答应了。
  “朕惟协赞坤仪,用备宫闱之职;佐宣内治,尤资端淑之贤。援考旧章,式隆新秩,尔卫氏德蕴温柔,性娴礼教;位在掖庭之列,克著音徽;礼昭典册之荣,宜加宠锡。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尔为良嫔,尔其益修妇德,矢勤慎以翼宫闱;永佩纶音,副恩光而绵庆祉,钦哉!”
  良贵人升为良嫔,用度待遇都升了一等,连住处也要迁,胤禩去给她请安的时候,只见她独自坐在椅子上,不知道在想什么,神情并不见欣喜。
  “额娘?”他走进去,良嫔抬起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