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西去的使节 >

第7部分

西去的使节-第7部分

小说: 西去的使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骞和骨突都各自躺在两匹马的舁床上由各自的亲卒照看。随着有节奏的颠簸,张骞昏昏欲睡,这也是因为失了血的缘故。太阳晒得很热的时候张骞醒了过来,眯着眼瞧瞧白晃晃的阳光。他感到奇怪的是,尽管出了那么大的变故,心情却像单调的戈壁滩一样谈不上有什么变化,恐惧、紧张、厮杀的渴望等种种感受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路上有一个匈奴伤者惨叫一声断了气; 有一个出身大盗的汉卒伤势虽不重,却也性烈,竟趁人不注意自刎而亡。整个由汉人、匈奴人混合而成的队伍在猜疑、惶恐、困惑、疲惫中不紧不慢地走着。越来越近右贤王廷了,路上遇到的匈奴牧人和牛羊群越来越多,那些小王长和小部落的头人看到大都尉的旗号,都向大都尉呼衍骨突施礼,许多人远远地在马背上或者站在瓯脱穹帐门外注视着这支奇特的队伍。
  骨突毕竟阅历甚多,他平静地望着愈来愈近王廷的沃野,也不时偷眼瞧瞧躺在另一个舁床上的张骞,他有些惊异于这个汉人的镇定气度。按常理,汉人袭杀迎使者的匈奴人于不备,犯匈奴人在先,匈奴人如何报复并不为过,可汉使却勇敢地率着他的下属如此镇定自若地向右贤王廷进发,迎接那莫测的惩罚。这不得不使骨突钦佩起来,他甚至有些欣赏这位年轻人了。他的手臂经昨夜的及时治疗,肿痛已消,活动自如了些,这使他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日近午时,戈壁滩炽热起来,阳光白森森地照着旷野浑沌一片。忽然,骨突觉得整个队伍停下来了,他往前方一看,发现尘土灰蒙蒙地盖住了视线,从白炽的太阳光晕中飘出右贤王的大旌,约有千余骑样子的队伍列成战斗队形缓缓向他们逼来。他明白,昨夜突围的那几骑飞报右贤王,右贤王竟亲自带援兵来了。他看到张骞挣扎着跃下舁床,大声地喊着,汉卒们都排成整齐的阵势。他连忙下了舁床,在亲卒的帮助下,忍痛跨上一匹马,对张骞说:“汉使勿惊,容我去禀右储耆王。”然后,他让两名亲卒扛起大都尉的狼旌,纵马而去。
  右贤王的队伍渐渐近了,虽未发起攻击,却迅速包围了汉使的队伍,千余骑都身披重皮铠甲,人人脸上严峻,杀机陡现。骑着一色白马的右贤王率领着打旗护卫的10骑在大都尉呼衍骨突的牵引下向汉使张骞驰来。
  张骞命人给他穿上官服,冠带衣履,持着旄节,由甘父扶掖站着,迎候右贤王。
  右贤王是个相貌极其威严的矮胖老头,他纵马来到汉使面前,看到汉使张骞像座石雕似地持汉天子所赐的出使旄节站着,他也下了马。他身后的十骑都是身穿重甲的射雕者,一手持弓,一手挽辔,呈环形包围姿态的千余骑远远地勒马等候。
  右贤王在离汉使张骞几步远的地方立住了,他用狐疑且自负的眼光看着这个年轻的大汉国的使节。早在十几天前,他就不断接到休屠王、浑邪王和沿途王长的飞骑通报,说有传诣他的汉使正经过辖地,可在匈奴人的印象里,汉天子所遣的使者,都是传诣单于的。大汉国的边郡长官为了解决纠纷,偶尔才会和他这个右贤王打交道。右贤王鹰一样地打量着张骞,最后他的眼光落到张骞的右肩上,从大都尉的嘴里知道,大汉使节伤得不轻,这从张骞苍白而虚弱的脸上也可以看出来。
  张骞让甘父传译,双目平视右贤王,尽量用平静、庄重的语调说: “汉使中郎张骞谒见匈奴右贤王。”
  右贤王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汉使,用生硬的汉语回答:“我们还是先回王廷再说吧。”
  这时,大都尉呼衍骨突走了上来,把袭击他的汉卒大约跑了几十骑的情形告诉了右贤王。这位匈奴右部的最高统治者勃然作色,当即吩咐一个射雕者传令随行的骨都侯率300骑向东穷追,务必杀尽那些逃走的汉卒。大都尉有些忐忑不安地看着动怒的右贤王,真担心他一气之下把汉使也杀了。
  右贤王骑着一匹高大且不含半点杂毛的白马走在前面,800骑的匈奴人押着汉使的50余骑一同行进。虽然汉使的来意令人怀疑,但他的镇定沉着和处理危机的能力暂时使大都尉和右贤王消除了强烈的敌意。
  傍晚,他们到达了乌里水的右贤王廷。
  乌里水位于金山①的北坡,也是由山顶雪水融化而成的,水势颇为浩大。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乌里水像条明亮的彩带。河的两岸,草儿一片亮绿,牛羊群在草丛中散落,羊身上的白毛简直像天上的云彩片絮。大小数百个穹帐在山麓和河的两岸草坡间扎起,整个图景优美而恬静。
  右贤王的穹庐是野牛皮缝起来的,异常坚固,比一般的穹庐要大四五倍,十分气派。在作为中帐的大穹庐两侧,还有10余个小一些的穹庐,都是作为右贤王起居用的。今天要在这里正式接见汉使,因此大穹庐前铺着一张红色毛毡,毡上还有羊皮的篷盖,篷盖下面是一张胡床和左右两排皮垫子。右贤王坐在胡床上,两侧皮垫子依序坐着他的侯、相、将都尉、当户、且渠和王廷附近的裨小王。帐外稍远处竖立着巨大的祭天金人像,两列长长的卫卒持刀肃立。
  这个右贤王在汉史上是个有着浓墨重彩的人物。
  大汉国的臣民百姓第一次听到右贤王这个可怕的名号,是在39年前的孝文帝时代。那年5月,匈奴右贤王入河南地,侵犯和劫掠了本听命于大汉帝国、居上郡②边塞自保的游牧人。大汉皇帝诏令丞相灌婴发兵车千乘和八万五千骑趋高奴③击右贤王,皇帝还亲临太原郡鼓舞汉军将士们的士气,右贤王才被逐出塞。第二年,傲慢的野蛮人的首领匈奴冒顿单于遣使臣兮雩浅送信至汉廷,除了请求和亲,却说:“汉的边地行政长官侵犯和侮辱了右贤王,右贤王不向单于报告,听信了后义卢侯难氏等人的计策,和大汉国边地行政长官对抗,断绝了双方君王的盟约,离间了兄弟般的亲密关系。汉皇帝责备我们的书信来了以后,我们就遣使者到汉廷去报告详情,而汉廷却扣留了我们的使者,不让他们回来; 同时汉廷也不遣使者到匈奴来说明情况,因此两国误会至深。现在因为我们的小官吏破坏了汉与匈奴长久和亲的盟约的缘故,我毫不犹豫地惩罚了右贤王,命令他攻击对匈奴不恭、举措无礼的月氏人。据说,月氏人是最强大的游牧人,他们自称是太阳的子孙,永远不可战胜。但右贤王却托上天的庇护,证明了匈奴人才是真正的太阳的子孙。右贤王所部将领和士兵都很英勇,马匹也强壮有力,因而消灭了月氏顽抗的兵卒,使他们的臣民完全降服。右贤王和他的士兵又乘胜平定了楼兰、乌孙、呼揭以及他们旁边的26国,都将他们划归匈奴管辖。那些会弯弓射箭的人,都合并为一家,归属于草原上的最高主宰冒顿大单于了……”这封信名义上是责备右贤王,其实是炫耀他的赫赫武功。从此以后,“右贤王”这个匈奴名号在大汉国上下可谓妇孺皆知。这个可怕的匈奴首领后来又多次率领属下的野蛮人侵凌大汉国的西北边境,杀戮甚多。
  右贤王有圆而极硕大的头颅,他的脸很宽,两颧高而肤色红黑,鼻翼撇开,眼睛突出像杏仁一般,射出可怕的威严的光。他穿着一件宽大的、两旁开口、下到腿部的皮袍,所系腰带两端垂在前面,露出黄金的饰件。在他的肩上披着一条毛皮的短围巾,头上戴着皮帽子。
  张骞手持旄节,一步一步地走向右贤王,随着愈来愈清楚地看到他的长相,心里涌起一股说不上是害怕还是奇怪的感觉。这就是几十年前攻灭了曾强盛一时的月氏部落,迫他们西迁,将月氏王的头颅拿来当饮器的右贤王。他的声威震慑了西域26国的所有游牧人和野蛮人,他甚至让汉帝国的西北边境几十年来处在惊恐不安之中,无数的边民和财物被掠夺出境。正想着,张骞走到离右贤王几步远的地方,于是施了礼,朗声说道:“大汉皇帝所遣,中郎张骞谒见匈奴右贤王。”
  出乎张骞的意料,右贤王没有立即应答,指了指旁边空着的座垫,示意张骞坐下。
  右贤王廷里的且渠雕渠赤乌,是老上单于的当户雕渠难的弟弟,曾随他的哥哥出使到过长安,能操流利的汉语。在今天的这个场合,右贤王令他帮着传译。
  张骞说完话之后落了座,等着右贤王的反应。他的心里像锅里煮沸的水一样,迅速想出一个又一个应对方法。显然,经过这场变故,原先想好的以汉天子的名义责备右贤王,要求他遣贵人赴汉的计策已不适用,弄不好要激怒右贤王,更别说厚赂右贤王左右近官的路子还没打通。
  

21 暴露使命
“汉使西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右贤王一边问着,一边用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张骞。
  果然名不虚传,几乎征服了漠南西域所有游牧人和野蛮人的右贤王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张骞想不到自己穷于掩盖的隐衷一下子直露于匈奴人的面前。侍立一旁的甘父紧张地看着张骞,等着传译。右贤王左右大小官员,包括从伊吾庐开始就与张骞同行的大都尉呼衍骨突都一起注视着他。右贤王见张骞迟疑,又紧逼着说:“汉使能否告诉我非专为传诣右贤王而来吧?”
  再不答腔是不行了,又迟疑了片刻之后,张骞狠下心来,扬起头说:“奉大汉皇帝之命,汉使通使月氏。”此话一出,张骞的心一下子落了地,他感到一阵轻松。
  “哄”地引来一串诧异和谑笑之声。右贤王和左右近臣私语了一阵,然后带着轻蔑的口气说:“月氏已灭,月氏王的头颅被我送给了大单于,汉使还有什么可通?”
  “汉使闻眩雷、伊列①尚有西迁的月氏余众。汉使只知使命,不计其它。”
  右贤王的嘴角又咧了咧,说:“可是你为什么要说是传诣右贤王呢?”
  张骞忍住右肩的疼痛,挣扎着站起来,躬身说道:“伪言传诣右贤王过河西之地,此乃汉使自行为之,非汉天子之意。汉使约束下属不严,使其攻击大都尉于不备,汉使请右贤王恕罪。”
  这回,轮到右贤王踌躇了。他低头想了想,月氏余众逃至伊列水西奔,想不到这位出使的汉人也侦听到了。他目前正有一个由乌孙人与匈奴人联兵再次攻击月氏余众的计划,放汉使通月氏,岂不是增强了月氏人的抵抗意志?想到这里,他心头陡起一股杀意,像对付月氏人、胡人、西域诸国许多君长一样。但当他抬起眼来,看着这个胆量超群,气度不凡的年轻汉人时,心头涌起一股怜惜之意。再说,汉使所持是大汉皇帝的旄节,激怒了汉廷,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正踌躇间,呼衍骨突好像看出了右贤王的心思,未经允许就对汉使说道:“且不说汉使部众犯匈奴人在先,汉使难辞其咎。不过,既然奉了汉天子使命,过了匈奴地,哪能不谒见大单于?只要单于首肯,汉使只管西去。倘不谒大单于汉使径去,于礼不合,右贤王只好阻拦汉使。”
  这样的结果倒令张骞感到有些意外,他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陷入新的忧虑之中。总算没有死在这个可怕的右贤王的手里,而那也许是更可怕的单于王廷又在等着他。右贤王重重地点了点头,望着张骞,显然他已同意这样的处置。张骞却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说:“既如此,请右贤王即刻发导诣送。”
  右贤王似笑非笑地说:“汉使,不要逼我。不日我就要到龙城朝会,自会带你前往。”
  张骞赶紧道:“汉使只知各为其主,非强右贤王。”
  右贤王干脆用汉语说了出来:“张骞,你还不明白我给你机会了吗?”
  张骞不说话了。显然右贤王的话是对的,处在他这样的位置,将疑有不轨之事的汉人不杀而交给单于,这是他惟一能做的最大让步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2老贵人的肺腑之言
又过了半月有余,张骞的箭伤已完全平复了。他每天在营帐里将息,偶尔也出来晒晒太阳,从长安出来时他那白皙的脸庞现在已经变得和匈奴人一样黑红了。这天,右贤王终于要出发到龙城参加朝会了。张骞让张顺传令拔营,带领自己的从骑和右贤王大队一同前往。
  告别时,留守乌里水的大都尉呼衍骨突拍拍他的肩膀,说: “年轻人,好自为之吧!”呼衍骨突斑白的头发在风中纷扬,他用有些不舍的目光望着这个年轻人,仿佛还不够似地又加了一句: “有些事情,是可以变通的。”说罢径自离去了。
  这句话让张骞想了很久,直到他走了很长距离看不到右贤王廷的穹帐时还在深思。这是嘱咐呢,还是有所暗示?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自己肯定博得了这位老匈奴贵人的好感。可这又有什么用呢?
  走向大单于的龙城,无异于走向龙潭虎穴,也是走向不为自己所掌握的命运呵!走了10余天后队伍开始穿越寥无人烟的戈壁荒野。50余骑的汉卒无精打采,一路上虽不乏水草粮秣,但汉卒们看到紧紧裹住他们的千余骑匈奴人时,心中的愁思自不待言。有一天,张骞刚从颠簸的马背上打磕睡中清醒过来,突然想到那亡命东奔的几十骑驿卒,从那以后再没消息,究竟他们有多少人能逃脱右贤王遣的飞骑追杀?是死在弓矢之下,还是被罚作匈奴人的奴隶?逃归汉土又能如何,大汉的刑律能饶过他们吗?本来就身负重罪,如今使命未成而逃归,一旦被官府发现,岂不要被处死?想到这里,张骞有点可怜起他们来,而当他看到自己手中的旄节时,不由得苦笑了一下,他现在到底是什么身份?是匈奴人的俘虏,还仍旧是大汉皇帝派遣的使节?
  

23龙城之会
龙城其实是一片石岗,处在接习水①畔的荒野。岗前有一片平沙,围绕着石岗的有历代匈奴单于和亲贵的土冢,因此这里是匈奴人心中的圣地。石岗上面是所谓的三龙祠,就是每年龙城大会诸王长祭天地鬼神的场所。
  张骞随右贤王参加大朝会的队伍经过20多天的行程赶到龙城时,诸部匈奴王长差不多都到齐了。单于的大穹庐已经高高地立了起来,在单于的后面,依次结起诸王长的穹庐。计有左贤王,左谷蠡王,右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