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上下五千年4 >

第7部分

上下五千年4-第7部分

小说: 上下五千年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谋的人,就推心置腹地信任他们,跟两人秘密讨论攻蔡州的计划,有时讨论 
到深更半夜,李愬手下的将领为了这件事都很不高兴,军营里沸沸扬扬,都 
说李祐是敌人派来做内应的。有的还有凭有据地说,捉到的敌人探子,也供 
认李愬是间谍。 
    李愬怕这些闲话传到朝廷,让唐宪宗听信了这些话,自己要保李愬也 
保不住了,就向大家宣布说:“既然大家认为李愬不可靠,我就把他送到长 
安去,请皇上去发落吧。”他吩咐兵士把李祐套上镣铐,押送到长安,一面 
秘密派人送了一道奏章给朝廷,说他已经跟李祐一起定好攻取蔡州的计划, 
如果杀了李祐,攻蔡州的计划也就吹了。 
    唐宪宗得到李愬的密奏,就下令释放李祐,并且叫他仍旧回到唐州协 
助李愬。 
    李祐回到唐州,李愬见了他,高兴极了,握着他的手说:“你能安全回 
来,真是国家有福了。”说着,立刻派他担任军职,让他携带兵器进出大营。 
李祐知道李愬千方百计保护他,感动得偷偷地痛哭。 
    没多久,宰相裴度亲自到淮西督战。原来,各路唐军作战都有宦官监 
阵,将领没有指挥权。打胜仗是宦官的功劳,打败仗却轮到将领挨整。裴度 
到了淮西,发现这个情形,立刻奏请唐宪宗,把宦官监阵的权撤消了。将领 
们听到这个决定,都很兴奋。 
    李祐向李愬献计说:“吴元济的精兵都驻扎在洄曲(今河南商水西南) 
和四面边境上,守蔡州的不过是一些老弱残兵。我们抓住他的空隙,直攻蔡 
州,活捉吴元济是没问题的。”李愬把这个计划秘密派人告诉裴度。裴度也 
支持他,说:“打仗就是要出奇制胜,你们看看办吧。”李愬命令李祐、李忠 
义带领精兵三千充当先锋,自己亲率中军、后卫陆续出发。除了李愬、李祐 
几个人,谁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有人偷偷问李愬,李愬说:“只管朝东前进!” 
赶了六十里地,到了张柴村。守在那儿的淮西兵毫无防备,被李祐带的先锋 
部队全部消灭。李愬占领了张柴村,命令将士休息一会,再留下一批兵士守 
住张柴村,截断通往洄曲的路。一切安排妥当,就下令连夜继续进发。 
    将领们又向李愬请示往哪里去,李愬这才宣布:“到蔡州去,捉拿吴元 
济!”将领中有一些是在吴元济手里吃过败仗的,一听到这个命令,吓得脸 
色都变了。监军的宦官特别胆小,急得哭了起来,说:“我们果然中了李祐 
的奸计了。”这个时候,天色黑洞洞的,北风越刮越紧,鹅毛般的大雪越下 
越密。从张柴村通往蔡州的路,是唐军从来没走过的小道。大家暗暗叫苦, 
但是,李愬平日治军很严,谁也不敢违抗军令。 
    半夜里,兵士们踏着厚厚的积雪,又赶了七十里,才到了蔡州城边。 
正好城边有一个养鹅、鸭的池塘,鹅鸭的叫声,把人马发出的响声掩盖过去 
了。 
    李祐、李忠义吩咐兵士在城墙上挖了一个个坎儿,他们带头踏着坎儿 
爬上城,兵士们也跟着爬上去。守城的淮西兵正在呼呼睡大觉,唐军把他们 
杀了,只留着一个打更的,叫他照样敲梆子打更。接着,打开城门,让李愬 
大军进城。 

    大军到了内城,也照这个办法顺利地打进了城,内城里的淮西军一点 
也没有发觉。 
    鸡叫头遍的时候,天蒙蒙亮了,雪也止了。唐军已经占领了吴元济的 
外院,吴元济还在里屋睡大觉呢。有个淮西兵士发现了唐军,急忙闯进里屋 
报告吴元济说:“不好了,官军到了。”吴元济懒洋洋躺在床上不想起来,笑 
着说:“这一定是犯人们在闹事,等天亮了看我来收拾他们。”刚说完,又有 
兵士气急败坏地冲进来说:“城门已经被官军打开了。”吴元济奇怪起来,说: 
“大概是洄曲那边派人来找我们讨寒衣的吧!”吴元济起了床,只听见院子 
里一阵阵吆喝传令声:“常侍传令啰……”(常侍是李愬的官衔)接着,又是 
成千上万的兵士的应声。吴元济这才害怕起来,说:“这是什么常侍?怎么 
跑到这儿来传令?”说着,带了几个亲信兵士爬上院墙抵抗。 
    李愬对将士说:“吴元济敢于顽抗,是因为他在洄曲还有一万精兵,等 
待那边来援救。”驻洄曲的淮西将领董重质,家在蔡州。李愬派人慰抚董重 
质的家属,派董重质的儿子到洄曲劝降。董重质一看大势已去,就亲自赶到 
蔡州向李愬投降了。 
    李愬命令将士继续攻打院墙,砸烂了外门,占领了军械库。吴元济还 
想凭着院墙顽抗。 
    第二天,李愬又放火烧了院墙的南门。蔡州的百姓们受够吴元济的苦, 
都扛着柴草来帮助唐军,唐军兵士射到内院里的箭,密集得像刺猬毛一样。 
    到太阳下山的时候,内院终于被攻破,吴元济没有办法,只好哀求投 
降。 
    李愬取得了全胜,一面用囚车把吴元济押送到长安去,一面派人向宰 
相裴度报告战果。 
    裴度、李愬平定淮西、活捉吴元济的消息传到河北,使河北藩镇大为 
震动,纷纷表示服从政府。唐代藩镇叛乱的局面总算暂时安定了下来。 



                      172 韩愈反对迎佛骨 



    唐宪宗依靠裴度、李愬,平定了淮西叛乱,觉得脸上光彩。他决定立 
一个纪功碑,来纪念这一次大胜利。叫谁来写这个碑文呢?恰好裴度手下有 
个行军司马韩愈,擅长写文章,又跟随裴度到过淮西。唐宪宗就命令韩愈起 
草《平淮西碑》。 
    韩愈是唐朝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他认 
为自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风气不好,连文风也衰落了。许多文人写的文 
章,喜欢堆砌词藻,讲求对偶,缺少真情实感。他决心对这种文风进行改革, 
写了不少散文,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主张和写作实践实际上是一 
种改革,但是也继承了古代散文的一些传统,所以被称做“古文运动”。后 
来,人们把他和柳宗元两人称为“古文运动”的创导人。 
    韩愈不但善于写文章,还是个直言敢谏的大臣。在他写完《平淮西碑》 
之后,又发生了一件得罪朝廷的事儿。 
    原来唐宪宗到了晚年,迷信起佛法来。他打听到凤翔的法门寺里,有 

一座宝塔,叫护国真身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骨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 
的一节指骨,每三十年开放一次,让人瞻仰礼拜。这样做,就能够求得风调 
雨顺,人人平安。 
    唐宪宗给人说得相信了,特地派了三十人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 
重地迎接到长安。 
    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下面的一班 
王公大臣,一看皇帝这样认真,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凑个趣。许多人千方 
百计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捐了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 
顶、手臂上烫几个香疤,也算表示对佛的虔诚。 
    韩愈是向来不信佛的,更不要说瞻仰佛骨了。他对这样铺张浪费来迎 
接佛骨,很不满意,就给唐宪宗上了一道奏章,劝谏宪宗不要干这种迷信的 
事。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 
了进来。他又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可见佛是不可信的。 
    唐宪宗收到这个奏章,大发脾气,立刻把宰相裴度叫了来,说韩愈诽 
谤朝廷,非把他处死不可。 
    裴度连忙替韩愈求情,唐宪宗气慢慢平了,说:“韩愈说我信佛过了头, 
我还可宽恕他;他竟说信佛的皇帝,寿命都短促,这不是在咒我吗?就凭这 
一点,我不能饶他。”后来,替韩愈求情的人越来越多,唐宪宗没杀韩愈, 
就把他降职到潮州去当刺史。 
    从长安到潮州,路远迢迢,韩愈孤单一个人,被派到那么边远的地方 
去,一路上的辛酸心情,就别提了。 
    韩愈到了潮州,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也考虑到百姓的生活。他把潮 
州官府里的官员找了来,问当地老百姓有什么疾苦。 
    有人说:“这儿出产少,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还有城东恶溪(今广东 
韩江)里有条鳄鱼,经常上岸来伤害牲畜,百姓真被它害苦了。”韩愈说:“既 
是这样,我们就得想法把它除掉。”话虽那样说,可韩愈是个文人,一不会 
动刀,二不会射箭,怎能除掉鳄鱼呢?后来,他写了一篇《祭鳄鱼文》,专 
门派人到江边去读这篇祭文,又叫人杀了一口猪一头羊,把它丢到江里去喂 
鳄鱼。在那篇祭文里,他限令鳄鱼在七天之内迁到大海里去,否则就用强弓 
毒箭,把鳄鱼全部射杀。 
    韩愈不信佛,怎么会信鳄鱼有灵呢?这当然只是他安定人心的一种手 
法罢了。 
    事有凑巧,据说打那以后,大池里的鳄鱼真的没有再出现过。当地的 
百姓认为朝廷派来的大官给鳄鱼下的驱逐令见了效,都安心生产了。 
    韩愈在外地做了一年官,才又回到长安,负责国子监(朝廷设立的最 
高教育机构)的工作。就在这一年(公元820年),唐宪宗被宦官所杀。 
他的儿子李恒即位,这就是唐穆宗。 



                          173 甘露事件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 

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 
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 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 
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帅。 
    这份考卷落在几个考官手里,考官们传来传去地看,赞不绝口,觉得 
不但文采好,而且说理精辟,是篇难得的好文章。但是到了决定录取的时候, 
谁也不敢表示态度,因为录取了刘蕡,得罪了宦官,他们的位子也就保不住 
了。 
    结果,跟刘蕡一起来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了,刘蕡却落了选。刘蕡是 
大家公认的杰出人才,这次因为说了些正直话落选,大家都觉得委屈了他。 
中选的举人说:“刘蕡落选,我们倒中了榜,太叫人惭愧了。”唐文宗在宦官 
操纵之下过日子,自己也很气恼,他一心一意想除掉宦官。有一次,唐文宗 
生了一场病,急于找医生。正好宦官头子李守澄手下有个官员叫做郑注,精 
通医道。王守澄把他推荐给唐文宗治病。文宗服了他的药,果然病一天天好 
了起来。唐文宗很高兴,召见郑注,发现郑注口齿伶俐,像是个有才干的人, 
就把他提拔为御史大人。 
    郑注有个朋友李训,原是个很不得志的小官员,听到郑注受到朝廷重 
用,就带了一些礼物求见郑注。郑注正好想找个帮手,就请王守澄把李训推 
荐给文宗。李训也得到文宗的信任,后来,竟被提升为宰相。 
    李训、郑注两人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 
告诉他们。他们就跟文宗秘密商量,想法削弱王守澄的权。他们打听到王守 
澄手下有个宦官仇士良,跟王守澄有矛盾,就请文宗封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 
带领一部分禁卫军。 
    接着,李训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权。王守澄失了兵权,就容易摆布了。 
最后,唐文宗给王守澄一杯毒酒,把他杀了。 
    去了王守澄,接下来就要除掉仇士良了。李训经过一番策划,联络了 
禁卫军将军韩约,决定动手。公元835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时候,韩 
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院的一棵石榴树上,昨天夜里降了甘露。 
    原来,封建王朝是最讲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认为是好兆头。李训当即 
带领文武百官向文宗庆贺,还请唐文宗亲自到后院观赏甘露。 
    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训先去察看。李训装模作样到院子里去兜了一转回 
来说:“我去看了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请陛下派人复查。”唐文宗又命 
令仇士良带领宦官去观看。仇士良叫韩约陪着一起去。韩约走到门边,神情 
紧张,脸色也发白了。仇士良发现这个情况,觉得奇怪,问韩约说:“韩将 
军,您怎么啦?”正说着,一阵风吹来,吹动了门边挂的布幕。仇士良发现 
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惊,连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里。李训看到仇士良逃走, 
立刻命令埋伏的卫士赶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们已经把文宗抢在手里, 
把他拉进软轿,抬起就走。 
    李训赶上去,拉住文宗的轿子不放,一个宦官抢前一步,朝李训劈胸 
一拳,把他打倒在地。仇士良趁机扶着文宗的软轿,进内宫去了。 
    李训预谋失败,只好从小吏身上讨了一件便衣,化装逃走。仇士良立 
即派兵出宫,大规模逮捕一些参加预谋的官员,把他们全都杀害。李训东奔 
西逃,走投无路,在路上被杀。郑注正从凤翔带兵进京,得到消息,想退回 

凤翔,也被监军的宦官杀死。 
    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 
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甘露之变”。 
    从这个事件后,宦官把唐文宗严密监视起来,唐文宗的日子更不好过。 
过了五年得病死去。仇士良立文宗的兄弟李炎即位,这就是唐武宗。 



                        174 朋党的争吵 



    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朝廷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 
一些依附宦官的朝官,又分成两个派别。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一 
直闹了四十年,历史上把这种争吵叫做“朋党之争”。 
    这场争吵还是在唐宪宗在位时候开始的。有一年,长安举行考试,选 
拔能够直言敢谏的人才。在参加考试的人中,有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