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重回硝烟 >

第27部分

重回硝烟-第27部分

小说: 重回硝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车在欢呼声中缓缓的停了下来,墨索里尼走下了车厢,他穿着军装,那顶帽子像半截黑塔,靴子跟一粘地皮,就扑向迎过来的希特勒,两个人像孪生兄弟在母胎里那样抱得那么亲密。他们没有离开火车站月台,在白黑蓝三色尖顶迎宾厅子里,极其机密地在开这次慕尼黑会议前定会,为共同行动打下基础。厅里除了希特勒、墨索里尼之外,只有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在场。

  
  他们围着一张欧洲大地图。希特勒今天显得浑身每个骨头都有力量,他脸上闪着一阵阵好斗的情绪,他指着地图毫不加掩饰地对墨索里尼说:“英国、法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态度,像两条狗叼着一块骨头,哼哼唧唧还不愿松开嘴巴。这块骨头我要从他们嘴里夺下来。这次谈判没个结果,我立刻就用皮鞋跟和坦克履带碾碎他们的脊梁骨。”他的两只圆圆的眼睛在地图上滚动着,突然凝聚了又说:“谈判成不成这路也要走下去。”

  
  墨索里尼连连赞成地说:“英国佬、法国佬太不识趣,现在欧洲的旋风会不会刮起来。就在眼前了。”

  
  希特勒连连说:“德国和意大利的领袖,你和我,就是欧洲的巨大台风。在亚洲,日本将会是不可阻挡的旋风。”

  
  墨索里尼说:“我们的旋风会一定会席卷欧亚两大洲的。”

  
  希特勒用拳头捣在地图上吼道:“终有一日我们要并肩对英国和法国作战。”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再次拥抱在了一起。厅内只有齐亚诺在鼓掌,为这两位即将统治欧洲及全世界的狂人助兴。他相信这一天为期不远了。

  
  在柯尼斯广场上,好像武装大检阅一样,不断地有隆隆的坦克车辆碾过;天空上飞着列队的飞机,列着方队的武装军队,从广场通过,喊着:“前进!前进希-特-勒!”在附近的元首府里,在十二点四十五分,谈判开始了。大家先拥抱握手,还没有发言就祝贺会议成功。那种亲善的气氛,好像庆祝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一样热烈。

  
  张伯伦一副绅士派头地说:“这次过莱茵河是迎着曙光前进。在德国大地上元首的光芒是温和的像莱茵河上的晚风。”

  
  法国总理达拉第也迎和的说:“莱茵河上的彩霞披满了欧洲大地,元首,你像彩虹一样给了我们今天、明天的光彩和希望。有了元首,欧洲的和平像莱茵河水一样流淌。”

  
  希特勒的发言,一下子打破了方才莫明其妙的会议气氛说:“莱茵河水往一个方向流淌,我人诺言和行为都是有限度的,对苏台德无论如何都要在十月一日进军!德国元首的军令从来没有更改的。”

  
  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也从旁煽动地说:“元首的计划很切合实际,我提供个更加实际的解决办法。……”他的建议是在来德国的火车 收到的希特勒的计划,其实是帮助希特勒推销了一下罢了。

  
  英国首相、法国总理都跟着表示:意大利领袖的建议和元首的建议,可以说是英法的建议等三方面建议的巧妙结合。这对捷克斯洛伐克和欧洲都是福音。

  
  9月30日凌晨,经过讨价还价,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与的情况下,德、英、法、意四国代表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虽然美国没有正式参加慕尼黑会议,但当时罗斯福给这几国都通了信所以人们公认它是没有出席的参加国,并且它对这个协议没有意见,认为是欧洲走向和平的一步。

  
  张伯伦在慕尼黑还同希特勒签订了一份《英德宣言》,宣称两国将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有争议的问题,“彼此不再进行战争”。随后,法德之间也签订了类似的宣言,并表示“法德两国边界永不变更”。

  
  徐飞狐在看到驻德使馆传来的《慕尼黑协定》内容之后,只是随手往桌子上一扔,说了一句“一群笨蛋”,之后又埋头于其他工作了。

  
  这次的会议,把苏联拒之门外,使苏联感到被出卖和孤立,苏联开始改变其一直倡导的集体安全政策,转向了“首先谋求自保”的政策。英法在鼓吹“时代和平已经来临”的时候,其苦心经营的同盟体系,有他抛弃了忠实的盟友之后,开始趋于崩溃,其自身的威望也被自己破坏殆尽。

  
  不久之后,德国侵吞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意大利侵入了阿尔巴尼亚。

  
  波兰局势开始紧张。

  
  中朝、苏朝边界局势开始紧张。

  
  1939年5月,又一枚重磅炸弹在欧洲爆开。德国同意大利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即《钢铁同盟》。条约规定:如果缔约一方的安全或其它重大利益受到外来的威胁时,缔约另一方将给予充分的政治和外交上的支持,以消除该威胁;如果双方中一方卷入同其它一国或数国的战争,另一方将立即给予协助,并以陆、海、空军支援;缔约双方保证共同作战,对于缔结停战协定可和约,彼此必须完全一致

  
  “真正的烈性炸药”已经造好,只要有一丝的火星,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世界都会感到颤动。

第十五节
严峻的局势,使英国政府认识到一味的妥协退让并不能使希特勒罢手,要保住英国的霸权地位,必须调整外交政策,在对德国妥协姑息的同时,还要加以遏制和对抗。

  
  出于各国的利益,英、法、苏三国在1939年3月18日起开始接触磋商。经过几次无意义的试探之后,英、法于5月底向苏联提出了一项新的关于建立同盟的建议,要求在英、法、苏三国中任何一方遭到侵略时,其它两方给予援助,并要求苏联对英法保证的五个国家给予援助。

  
  苏联在答复中提出了一些要求:缔结英法苏互助协定;援助英法保证的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希腊、比利时五国;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无论是遭受直接或间接侵略,均应予以援助。

  
  对于苏联的这个提议,英法代表基本同意,但坚决反对把语意含糊的“间接侵略”一词列入协定,波罗的海三国也不愿意请求苏联援助。经过一再交涉,英法于7朋初同意在波罗的海三国遭到直接时,同苏联一道向它们提供援助,但仍拒绝苏联坚持的在这三国遭到间接侵略时也提供援助的主张。

  
  苏联在这一问题上拒不退让,毫不妥协。同时,苏联建议在签订三国互助条约的同时签订一项军事协定,详细规定三国彼此军事援助的方式、方法和范围。苏联认为,军事协定是政治协定不可缺少的部分,政治协定没有军事协定来加强是毫无实效的。

  
  而英法则相反,不同意把政治协定和军事协定连在一起,认为只能等到互助协定签订后,才能谈判解决军事协定的签订问题。这样,政治谈判就在“间接侵略”和军事协定这两个问题上陷入了僵局。

  
  为了打破谈判的僵局,三国在不等政治谈判结束的情况下,开始了军事谈判。三国的军事谈判从8月12日开始,到8月21日结束,经过几天的谈判,三国并没有取得任何有实质性的进展,三国军事谈判也告失败。谈判中关键的分歧是当德国侵略波兰、罗马尼亚和法国时,苏联军队是否有权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打击德军。

  苏联方面认为,由于苏德没有共同边界,这境权如不解决,苏联就无法援助波兰、罗马尼和法国等国。但是波兰和罗马尼亚坚持拒绝苏联军队在任何情况下过境。由于这一问题不能解决,8月21日,苏联方代表伏罗希洛夫声明,建议长期体会。三国军事谈判宣告失败。

  
  在谈判过程中,苏联对英法等国对德国的暧昧态度,心存戒心,倾向于自保的安全政策,利用英德矛盾,同德国达成了妥协,使自身首先免遭战祸。所以,苏联在与英法谈判时,一直避免刺激德国,后来又民德国断断续续的进行接触。此外,苏联在谈判中提出的“间接侵略”等含糊的概念,且寸步不让,都对谈判的进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如果英法苏三国的谈判成功结成联盟的话,势必打乱德国的全盘计划。因此,希特勒对英法苏三国的谈判十分担心,想方设法的来破坏这次谈判,分化对方。

  在希特勒的精心设计下,德国一方面故意与英国谈判,另一方面又拉拢苏联,与苏联进行谈判,给三国会谈蒙上了一团浓重的阴影,使英法和苏联互相猜疑,不信任感加重。在这种情况下,英法苏三国根本就不可能谈判出什么来,谈判失败也就理所当然了。

  
  在同英法两国无法达成协定的情况下,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开始谋求同德国签订协定。8月19日,德苏双方缔结了经贸协定。同一天,希特勒下令德国海军舰队进入切断英国海上航线的攻击位置。

  
  8月20日,希特勒亲自给斯大林发出急电,要求最迟于8月23日让德方代表里宾特洛甫访问苏联并谈判签订条约。

  
  终于,在8月21日晚上9点35分,斯大林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邀请电到达了柏林。

  
  “致德国总理

  
  阿·希特勒:

  
  我感谢你的来信。我希望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将成为改善我们两国关系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

  
  我们两国人民都需要彼此间的和平关系。德国政府赞成缔结一项互不侵犯条约,为在我们两国之间消除政治方面的紧张状态并且给实现和平与合作提供了基础。

  
  苏联政府命我通知你,他们同意冯·里宾特洛甫先生在8月23日到达莫斯科。

  约·斯大林”

  
  斯大林的复电是晚上10点30分转到伯格霍夫的希特勒那里的。11点刚过,德国广播电台的音乐节目突然中断了,广播员宣布:“德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已经协议缔结一项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外交部长将在8月23日,星期三,到莫斯科完成这项谈判。”

  
  至此,欧洲30年代末动荡不定的政治环境已逐渐明朗化。斯大林在德国、英、法以及欧洲其他中小国家不同的力量和态度之间,终于选择同德国结盟。

  
  22日,里宾特洛甫持希特勒亲笔签署的全权证书,握有同苏联签订条约立即生效的大权,乘飞机前往莫斯科。

  
  根据苏联的要求,苏德两国的谈判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德国不再鼓励日本在远东的侵略;调整双方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势力。

  
  23日,斯大林、莫洛托夫与里宾特洛甫经过两次会谈,当晚就签订了为期10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条约规定:

  第一,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施用武力,进行侵略或者攻击;

  
  第二,缔约国之一,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决不支持第三国;

  
  第三,缔约国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或间接反对缔约国另一方的国家集团;

  
  第四,缔约国之间,倘若发生争执,不论性质如何,双方应绝对只用和平方法,予以解决。

  
  ……

  
  该条约还有一个《秘密附加议定书》。它划定了苏德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规定:一旦在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所属的领土上发生领土——政治的变动时,以立陶宛的北部边界作为德国和苏联利益范围的边界。一旦在波兰国家所属的领土上发生领土——政治的变动时,德国和苏联大体上沿着比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一线划分双方的利益范围。而且在苏联的强烈要求下,德方承认了苏联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并且在条约中声明自己与这个地区的全部政治利益完全无关。

  
  这个条约,是苏联在极端复杂的形势下同德国签订的。在西方,由于英法的姑息和纵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意结成了军事同盟。在东方,日本法西斯北进的呼声日益高涨,日军在中朝、苏朝边界不断的制造紧张。而同英法的谈判却迟迟不能取得成功,苏联面临着德日两面夹攻而又孤立无援的危险处境之下,为了自身安全,避免战火首先烧身,的情况下,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也使欧洲的力量对比立即发生了有利于德国的重大变化,加强了德国的战略地位和力量,解除了希特勒西进后的后顾之忧及最大的顾虑和障碍,把英法逼到了几乎毫无战略回旋的余地的境地:要战,离开了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灭亡后它们一直希望建立的威慑德国的东翼战线已丧失了威力;要和,只能意味着丧失自己在欧洲的全部霸权地位,地将是一个比慕尼黑更加屈辱的和平。

  条约还使英法苏三国的谈判宣告失败,达到了德国所期望的分而击之的目的。

  
  希特勒已处于了能够发动战争的最有利的地位。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六章 开打 第一节
939年8月31日深夜,在德国和波兰边境上,平时负责巡逻的德国边防军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在今天的晚上已经长时间没有进行巡逻了。而此时,一队身着波兰军服的士兵,正在悄悄的从波兰一侧进入德国国境,之后消失在了夜幕之中,他们的目标竟然是德国的边境城市格利维策。

  
  8月31日晚十一点四十分,格利维策的大部分居民们都已进入了梦乡,偶尔有一两个夜归的人,也是匆匆的向家走去。忽然一阵枪声打碎了夜的宁静,把人们从睡梦中无情的惊醒。仅两分钟,广播电台里就聘了波兰语的广播,大意是让居民们不要惊慌,波兰的军队来解救这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了,然后就是一系列的反德广播。

  
  小城的居民愤怒了,一向被自己看不起的人,竟然把自己打了,这怎么也是不法让人承受的。驻扎在附近的军队迅速行动,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