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上) >

第8部分

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上)-第8部分

小说: 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异成了自负之言固也应该,但他未尝归功诸臣,只自夸自家的谋识智略,这似乎是在警告他们,为功臣计,应早告退,难道一定要等到兔死狗烹的时候吗?
  此时的太祖对于从前的功臣,总不免怀有猜忌之心,又恐廷臣蒙蔽,就不时领着亲信的宫监数人,私出御花园的宣安门,易服微行,到冷巷僻地去打听民间的情形。太祖此举可谓一举三得,一面寻访有才能之士,一面侦察吏治,一面调查民情,所以江淮一带,常有太祖君臣微访的踪迹。
  有次太祖微幸多宝寺,步入大殿,见幢幡上尽写多宝如来佛号,便向侍从戏语道:“寺名多宝,有许多多宝如来?”
  学士江怀素闻言,知道太祖是有意在属对,便脱口答道:“国号大明,无更大大明皇帝。”恰是绝对,太祖自然大喜,于是他被擢为吏部侍郎。
  又有一次入游某方丈的住处,见有张纸条贴在门首,上书“维扬陈君佐寓此”。这陈君佐年少且有才,为人脱略不羁,曾与太祖有一面之交,太祖立刻招呼他来相见。陈君佐出来谒拜太祖后,太祖笑问道:“你当初极善幽默滑稽,别来已久,你依然还是那样谑浪如昔吗?”
  陈君佐默然。太祖又问道:“朕今已得天下,你看朕似前代何君?”
  陈君佐道:“臣见陛下龙潜之时,饭糗茹草,及奋飞淮泗,与士卒同甘苦,犹食菜羹粝饭,臣以为陛下酷肖神农,否则何以尝得百草?”
  真是妙语解颐,太祖立时鼓掌大笑,令他随行在左右。偶过酒肆,太祖便和他一同入饮。那酒肆很小,除酒豆外,没什么菜蔬。太祖又出对子道:“小村店三杯五盏,没有东西。”陈君佐随声应道:“大明君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属对越发工整且让人欢心满意,于是太祖又大笑着,并且对君佐说:“你随朕入朝,做一词臣,如何啊?”君佐道:“陛下比德唐虞,臣愿希踪巢许,各行其志,想来陛下是会满足臣的愿望的。”于是太祖便不再勉强,任凭他告别,自去云游四方。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朱元璋登基(3)
太祖在私访的同时,还以重刑峻法来惩治违法的贪官污吏。当年在攻打金华时,由于粮食缺乏,严令禁酒。胡大海的儿子却违禁酿酒,太祖就下令处死他。都事王恺劝说:“胡大海正在领兵围攻绍兴,杀他的儿子不妥,还是且饶了他吧。”太祖大怒:“宁可胡大海反了,也不可坏我号令!”然后就亲自抽刀将胡大海的儿子杀了。
  称帝后,太祖对违法官吏的惩治就更加严厉了,被杀人数多达几万,刑法的残酷也是罕见的。刑法除了通常的斩首、族诛以外,还有刷洗、秤竿、抽肠、剥皮、挖膝盖、砸死等。他还在一些衙门前设置了一个草人,将衙门中犯有贪污等罪行的官吏活活地剥下整张人皮罩在草人上,让进进出出的官吏作为警戒。在皇权至上的时代里,太祖朱元璋虽然逐灭群雄,南面称了帝,可他并没有放下屠刀,从前用来杀元兵,杀张士诚、陈友谅,现在则用来杀开国元勋,杀黎民百姓。轻罪重判,一些罪不至凌迟者,却被从重凌迟处死。仅仅朱元璋洪武一朝就有十几起凌迟大案,大都量刑过重,有于律应判绞、斩而被凌迟的,也有应判五年徒刑而遭凌迟的。于是百姓连连惊呼:“动不动就凌迟,凌迟大冤啊!”
  这些名目繁多的酷刑和量刑极重的处置,造成了明廷朝野中的极度恐怖气氛,个个提心吊胆。据说上朝时,太祖要是将玉带揿到肚皮底,就是要大批杀人的信号,满朝文武便都吓得脸无人色,个个发抖;如果玉带高贴在胸前,就表示他不会多杀人。
  太祖还大兴文字狱,借以镇压不满意他统治的文人。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人作谢恩表,写了句“作则垂宪”,太祖硬说“则”就是骂他为过贼;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人写了首贺表;其中有一句是“睿性生知”,太祖将“生”误视作“僧”,认为是有意羞辱他曾当过和尚,林、蒋两人自然都被处死了。
  太祖认为用如此严厉的手段镇压臣下、整肃吏治,在治国之初是必要的,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能一直使用,所以到晚年他曾下令严禁后人效法。可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四子燕王朱棣在做了永乐皇帝之后,比他做得有过之无不及。
  太祖要求臣下写奏折也要文字简洁。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万言书,太祖叫人念了六千三百七十个字后还未听到具体的建议,全是空话套话官话,顿时大怒,命人把茹太素叫来痛打了一顿。第二天晚上,他再叫人继续读下去,终于在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以后才涉及本题,原来茹太素提出了五项建议,其中有四件他认为是可取的,便马上命令施行。同时,他指出这奏折只要写五百多字就够了,不必写得这么冗繁,但又承认自己厌听冗笔而打了茹太素不对,并赞扬茹太素是忠臣。
  太祖得国,武臣立功,要推徐达、常遇春;文臣立功,要推李善长、刘基。自古兔死狗烹,伴君如伴虎,于是那件事的发生也就全在意料之中了,不过当时事中人却并不太明确这个道理。那是在洪武七年,开明王常遇春大败元兵于野马岭,胜利班师。太祖出凯旋门迎接,当日在武英殿设宴,为开明王贺功。入夜,太祖命人从后宫选出十名美女,用香车送到开明王府,并传旨说:“吾弟凯旋,重入香馨,裙衩十名,轮流侍寝。”可是开明王常遇春一向与王妃兰氏感情笃厚,是满朝文武当中唯一不纳妾的王爷,所以他不肯接旨,忙命人把这十名美女送回皇宫,并拜本谢恩说:
  微臣虽然出寒门,圣洁二字牢记心。
  无福承受花容女,留在天庭侍帝君。
  不想疑心多且重的太祖见到奏本后非常生气,以为常遇春是在讥讽自己出身贫寒且留恋女色,本想降旨问罪,但又想到他出生入死战功赫赫,且顾及到当初结拜的情义和常遇春在朝臣中的威望,不便也不敢轻易动手,遂把一腔怒火全撒到了那十名可怜的柔弱无辜的宫女身上,当即传旨把她们的双手砍下,并拔牙割舌,然后派人把二十只血淋淋的断手、牙齿及舌头,送到常府,并降旨曰:
  

第四章  朱元璋登基(4)
贱女违旨犯天颜,本应凌迟肃宫苑。
  念及多年侍君侧,暂留残生看来年。
  太祖这一手敲山震虎,杀鸡给猴看,让开明王常遇春又气又恨又羞又恼,返回边关后郁闷成疾,险些丧了命。
    ■ 刘伯温一失丧命
  刘伯温不愧为大智者,他察观太祖之言色,洞知太祖之心思,所以对于太祖给他的封官拜爵,他总是屡辞不受。李善长虽然有谋有略,却不过是些小聪明,他官至右丞相,爵韩国公,免不得有些骄态,惹得太祖有意易相,幸而刘伯温有言进劝:“李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不宜马上就易换他人。”太祖道:“李善长多次在背后说卿的短处坏话,卿怎么还要替他说情呢?朕打算让卿为右相。”刘伯温闻言顿首道:“譬如要换一根柱子,必须得有大木来替换,若用小木作柱,不折也得倒,臣实在是个小材,如何能任相?”
  太祖道:“你看杨宪如何?”刘伯温答道:“杨宪有丞相之材,却无丞相之器。可作为丞相,只有才干没有气度心胸是不行的。”
  太祖又问道:“那你认为汪广洋如何呢?”刘伯温又道:“气量褊浅,还不如杨宪。”太祖又问及胡惟庸,刘伯温大摇其首:“不可不可,区区小犊,一经重用,偾辕破犁,祸就不浅了。”
  可是没多久杨宪就犯了事,被太祖处死,李善长也被太祖罢了相,太祖仍然是命汪广洋为右丞相,胡惟庸为左丞相。汪广洋在相位二年,浮沉于禄位之间,无所建树,终是没成什么气候,唯独胡惟庸狡黠善谀,渐渐得到了太祖的宠信。于是太祖干脆罢了汪广洋之职,升胡惟庸为右相。刘伯温知道后痛哭不止:“胡惟庸得志,必为民害,但愿我言不会应验,那倒真是百姓之福啊。”
  胡惟庸听说了这话后,怀恨在心。恰好瓯闽有块名叫谈洋的地方,一向为盐枭们聚集的巢穴,刘伯温因此上奏请设巡检司,不想盐枭不服管辖,反而纠众作乱。刘伯温的儿子刘琏便据实上奏,可他没有先向中书省作报告,其时胡惟庸刚掌管中书省的事务,便认为刘琏是蔑视自己,因此更加愤怒怀恨,于是便唆使刑部尚书吴云弹劾刘伯温,诬称什么谈洋这个地方有王气,刘伯温想把那儿留给他自己作墓地,因此应加重辟。
  太祖虽然多疑,但对这份刑部尚书吴云弹劾刘伯温的折子似信非信,于是他只把刘伯温夺了俸,便算作了案。可刘伯温却因此忧愤成疾,又没有及时地请医服药,后来就总是觉得有什么东西固积胸中,以致饮食不进,渐渐地这个病越发的重了,于是太祖遣使护送他回归青田,可怜一代大军事家不过月余便逝世了。
  后来胡惟庸的真谋反大案败露,在彻底追查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刘伯温是中毒致死,并且计出胡惟庸,太祖很是惋惜,怎奈木已成舟,悔之也不及了。刘伯温确实是并非没有学识智慧谋略,当然如后人所传诵的什么说他能知未来、善断前生,也确实是过誉之词,假如刘伯温真能前知后算预晓天上人间事,又何致于为胡惟庸所谋毙呢?
    ■ 小图画大祸根
  胡惟庸当年的发迹倒果然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尽管他自己也号称能算善预的,可好运来得太突然也太理想了,真让人连想也不敢想。那一年的新年元宵节,因为恰巧常遇春取了山西,太祖心里高兴非常,便和马后、惠妃等设宴相庆。到了晚上,万里无云,月光如昼,太祖乘着酒兴,带了宫人廖贞,悄悄地溜出了安宁门,到街市上去玩耍。
  那个帝都城中的元宵节的晚上,家家灯火辉煌,锣鼓喧天,很多商家还在街道上扎着灯景,堆着鳌山,真是火树银花,热闹非凡。元宵闹灯的风俗据说是宋朝流传下来的,每年到了正月十五那天,东京城里金乌不禁,通宵达旦,任士女游览。什么迎灯闹月,到处城开不夜,直到元末明初,这闹灯的风俗依然如故,所以百姓们就把迎节灯都做得争奇斗巧,那灯景也就越发地精致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章  朱元璋登基(5)
太祖在路上玩了一会灯,觉得兴致勃勃,忽见景运街的左边设着一个灯虎摊子,闲看的人满满地围了一大堆,太祖叫廖贞分开众人走近摊前,见那里悬着十几个谜面,并不是什么四书五经,却是用图画着一种会意谜儿。其中有一幅画谜,是个不得志的穷秀才做的,上画一个妇人抱着个西瓜倚在马鞍旁,马蹄后面横着一只很大的人足。太祖瞧着寻思了半晌,恍然大悟,心想这一群游民不是在这里讥笑马皇后吗?原来那画谜上含着“淮西妇人,马后足大”八个字义。妇人抱西瓜,是怀西的意思,怀淮谐音,马皇后正是淮西人,又恰是大足。太祖顿时气恼异常,但不便立刻就发作,于是只好把廖贞一拖,君臣离开了谜摊,往西边的街上走来。
  一路走着,太祖想起他曾经作诗云:
  百僚已睡朕未睡,
  百僚未起朕先起。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一丈犹拥被。
  说起江南富家,当首推沈秀,他别号沈万三,绰号活财神。当年太祖大兵取了应天金陵,想筑皇城,只是军饷浩繁,仓库又空虚,一时无力兴工,听说沈万三有钱,便差人和沈万三商量,借钱来筑城。那沈万三倒很是慷慨,情愿担任城工的一半作为捐助。太祖十分高兴,就和沈万三分半筑城。结果,沈万三的一半比太祖先完工三天。太祖虽然表面上夸赞了沈万三,心里却很是嫉妒。恰巧沈万三修筑姑苏的街道,采山石砌路,极其讲究。太祖微服出行,听说了这个消息,便以擅掘山脉为名,下旨处沈万三死罪。马皇后听说就劝谏道:“沈万三捐资筑城,于国家不为无功。纵有死罪,应念其前功而抵赎。”太祖说:“沈万三是个平民,却富可敌国,他恃财作威作福,在地方上是为民妖,历任是为蠹吏,怎可不加以诛戮?”
  马皇后争辩道:“妾只知民富乃国强,民富也正是国家之福;我从未听说有民富即为妖,须加以诛戮的道理。这样说来,天下只有贫民,不许有富民了?民贫国家还能够强盛吗?那样怕国也要成贫国了。”
  太祖被马后一驳,弄得无可回答,不得已将沈万三释放,但死罪虽免,活罪难饶,太祖命将沈万三重重地行过了杖刑后,远戍云南,这位江南首富就这样带着一身的血肉模糊皮破肉碎的杖刑伤,穷困饥寒地死于赴云南的路上。他死后,家财尽皆入宫。
  知道太祖作了这首自怨诗后,苏州另一个早就被沈万三的悲惨结局而吓破了胆的大富翁听说了,就悲叹道:“皇上对富家积怨已深,恐怕不日就将大祸临头了。”于是他力行善举,不几时便将家产荡然耗光。一时间,因为太祖的吹毛求疵,妄求富人,致使有钱人家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不计其数,倒是苏州的这个聪明自觉的大富翁因为已经破产,得免罪名,保全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那年发生一场天灾,马皇后立刻便率全宫人都吃粗茶淡饭,还不断地询问太祖发给百姓赈恤的粮开仓了没有,银子拨去了没有。平时马皇后常常关心百姓的疾苦,她这样对太祖说:“帝为天下父,妾为天下母,赤子不安,父母如何可安?”
  太祖一路上想到这儿,不禁为马皇后打抱不平,如此爱心如此贤德如此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百姓不仅不知爱戴,反而如此羞辱于她,作为她的丈夫理所应当保护她,自己如今是天下第一人,不再是当年那个必须要看着心爱的人受委屈,眼睁睁无力于此的穷瘪三了,当年的那一幕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场景,再次在太祖朱元璋的眼前清晰了起来,平民百姓如果妻子被受讥笑还要去和人家打个头破血流,何况自己乃天下至尊,那么作为皇帝,要保护爱妻就要拿出平民百姓所没有的魄力来,让这群瞎了眼黑了心大了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