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香残燕子楼 >

第18部分

香残燕子楼-第18部分

小说: 香残燕子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愔下马,步入灵棚,进行上香祭拜。

  祭奠完毕,走出灵棚,刘家声的远房侄子刘翕习跟他施礼相见。

  这时候,执事招呼着大伙拆棚发丧。

  张愔便随着人群走到一片林地。

  很快,刘家声入土为安了。

  张愔跟湘灵打个招呼,说要回徐州。临行,便问刘翕习:“怎么没见白家的人来?”

  湘灵哭着,摇摇头。

  张愔哪里知道,有一段时间,白家已经不准白居易和湘灵来往了。对于白居易经常去找湘灵的事情,陈氏和白家族人非常气愤:白家虽然贫寒,但毕竟是书香门第、仕宦之家,儿子与平民谈情说爱,实在是有辱门风!

  刘翕习对张愔说:“居易的弟弟幼美前天也死了。。。。。。”

  张愔一怔:难怪没见白居易他们!

  张愔只得打马折向埇口白家大院。

  未到白家,早见堂兄弟张仲素、张美退及贾握中和贾沅犀弟兄迎来。

  这些日子,白居易也病倒了。

  白季庚由衢州别驾改除襄州别驾,尚未得知幼美死亡的消息。

  白居易自从随父亲到衢州不久,便朝思夜想湘灵。他思想着和湘灵一块玩耍的日子,不禁追述着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他挥笔写下了《邻女》一诗:

  “娉婷十五胜天仙;

  白日女亘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

  碧纱窗下绣床前。”

  一天,他借故自己学习孤独,不能与同窗一块研究学问为由,要求回到符离,用心读书。

  白季庚因公务繁忙,见来不及照顾儿子的学习,便同意了白居易的要求,并带书信给陈氏,要严加看管儿子的学习。

  白居易回到徐州符离埇桥家中。符离是个清幽恬静的小城,比起秀丽的江南,别有一番宜人的情趣,尤其是小城附近的陴湖,夏季一到,碧波粼粼,白鸥翩翩,使居易心如止水。 看到过苏杭刺史书应物、房孺复的*儒雅、荣耀体面,他深知要步入仕途,出人头地,只有奋发图强。于是他埋头读起书来。苦读又有苦读的乐趣,因为有一个理想在顽强地支撑池,而且他和张彻、张复兄弟及比他小五岁的弟弟行简等五人一起读书,生活并不寂寞。

  20岁的白居易“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弟弟一死,母亲伤心过度,家中一片凄凉。

  张愔到白府见过白夫人,进行了一些安慰,说明父亲不能来的缘故,并询问需要帮什么忙。然后,见过白居易,告诫他注意身体。

  张愔刘翕习、张仲素、张美退及贾握中、贾沅犀弟兄一一告别,这才打马回到徐州。。 最好的txt下载网

3、彭城刘氏
这里有必要说说唐代的彭城刘氏。

  初唐显宦的刘德威出自楚孝王刘嚣一系在南北朝时期形成的彭城四刘中,属于丛亭里的一支,西晋司隶校尉刘讷即其远祖。此支亦发迹于北朝。刘德威的曾祖刘庆,曾任北魏东徐州刺史,祖父刘轸,官北齐高平太守,父刘通为隋毗陵郡守。刘德威在大业末年曾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淮南农民武装,立有战功,后与裴仁基同归李密。武德元年(618),刘德威又与李密同归唐高祖李渊。李渊任其为左武侯将军,封为滕县公。北方军阀刘武周南侵,刘德威统兵御敌于并州,结果并州沦陷,刘德威被刘武周俘获。后刘德威又乘机逃归唐朝,高祖嘉其忠诚,又改封彭城县公。在唐东平窦建德、王世充的战斗中,刘德威均立右战功,因此获擢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并娶唐宗室之聿平寿县主为妻。到了唐贞观年间,刘德威又历任大理卿、大仆卿、绵州刺史、刑部尚书、同州刺史等职。刘德威父子最先在唐朝取得了荣显地位,开创了彭城刘氏在唐博取功名的先河。迄后,这支刘氏的子孙同宗,历官至刺史者多达20余人。这种盛况,遂令时人艳羡不已。徐州诗人刘家声便是这一族的后人,然而,刘家声却是一个流浪的诗人。

  唐代的彭城刘氏中的另一支就要说到了文化世家刘知几家族的兴盛。刘知几,后改名刘子玄。其远祖刘僧利,仕北魏孝文帝朝,曾任沛郡太守、羽林监等职。刘僧利与刘芳为从兄弟,皆出自彭城丛亭里。以本支出自楚孝王刘嚣,正是刘知几考证得出的结果。刘知几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他12岁时,父亲刘藏器教他读《古文尚书》,他以难懂而厌于学,故“业不进”。及旁听父亲为诸兄讲《春秋左传》,辄能辨析书中的疑点。且对其父说:“像这样的书,儿怎么会懈怠呢!”父亲奇其异才,于是改让他学习《左传》。一年之后,刘知几便通览群史。此后,他与兄长刘知柔俱以长于文词而知名。刘知几20岁考中进士,授任获嘉县主簿。当时的著名学者徐坚、元行冲、吴兢等皆与知几交往甚密。武则天证圣初,下诏九晶以上的官员皆可上书谈论得失,刘知几上表陈事,言词切直。武后虽嘉其言,但并未见用。至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刘知几42岁时,开始担任史官,先后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等职,参与编纂《武后实录》和《国史》。就是在他担任史职期间,完成了他的不朽名著一《史通》。《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刘知几的哥哥刘知柔也在诸兄弟中比较有名。刘知柔历任荆、扬、曹、益、宋、海、唐等州长史、刺史、户部侍郎、国子司业、鸿胪卿、尚书右丞、工部尚书、东都留守等官职,亦代传儒学之业。刘知几有六个儿子,分别晕贶、觫、汇、秩、迅、迥,皆知名于当时。

  接着就要说到了中唐的著名诗人——彭城人刘禹锡。

  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在江南水乡嘉兴县有一所宅院,这是彭城刘氏的后人刘绪的家。刘绪的祖先是匈奴族人,其六代祖刘亮是北朝北魏的冀州刺史,后来又任散骑常侍。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刘亮也随即于洛阳定居。刘绪的祖父刘凯,在唐代当过博州(今山东聊城)刺史。父亲刘云,先后当过洛阳主簿、殿中侍御史,并以儒学出名。刘绪本人,因为青壮年时遇安史之乱,跟随全族迁移到苏州一带定居下来。

  此时院里传出一声声不太洪亮的初生婴儿的啼哭声,接生的稳婆手抱着这个刚刚来到人世的小生命,笑容满面地对着产妇,这位年龄约有40岁的中年产妇贺喜道:“刘夫人,恭喜您晚得贵子!”

  刘夫人娘家姓卢,自从嫁到刘家给刘绪作妻子以来已有20多个年头了。丈夫刘绪是个读书人,没做什么官,只在江南一带的官府中当幕僚,因职卑位贱,在官场上疲于奔波,常常顾不上家小。后来境遇有所改善,方能携带家眷至任所,而卢氏此时却已是30多岁的中年女子了。在这个新生命降生前,卢氏也怀过好几胎,可是不是流了产,就是夭折掉,竟没给刘家留下一点儿血脉。卢氏天天给菩萨烧香,拜送子观音,总算又怀上了一胎,而且居然还平安降生。虽然眼前这个姗姗来迟的儿子长得瘦瘦的,手脚的弯处满是粉红色的皱纹,但额头相当饱满,他哭几声,又转动几下小脑袋,似乎在寻找自己的母亲。卢氏看到这里,心头止不住一热,一把抢过儿子,拉长着声腔说道:“儿啊!我的亲骨肉啊!”

  就在这时,有个仆童站在内室的门帘外,向屋里喊道:“禀报夫人,老爷回来了。”

  卢氏连忙回话说:“快请老爷,快请老爷。”正说着,刘绪掀开门帘快步走进内室,对着产床上的夫人抱拳施礼道:“夫人辛苦,望多多珍重!”

  卢氏见丈夫从苏州的官任上匆匆返回,心中很是欢喜,她在床榻上略略抬了抬头,对丈夫说:“夫君一路劳顿,产房内污秽不堪,还是快些去歇息吧。”

  “不。”刘绪的兴致很高,他夫人为他生了久久渴盼的儿子,他的心能平静下来吗?他弯下身细细端详着新生的婴儿,口里不住地说:“好,好,我的好儿子。”

  接生的稳婆在一旁看着这对夫妻只是痴痴地望着儿子乐,就插嘴道:“老爷是个识文断字的人,不能像我们小民百姓那样只顾高兴哪,快给这孩子起个好名才是。”

  刘绪正了正色说:“婆婆说得正是。夫人,不知你在生这孩儿之前有何预感,有何征兆?”

  卢氏想了想便说:“预感倒是没有,说征兆吗,好像是一一”卢氏要说的是她在分娩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中只见太湖地区突发洪灾,那无边无际的大水冲破堤岸,从太湖中向四处漫去。它淹没了庄稼,爬上了窗棂,越过了房梁,无数百姓被迫躲到高冈畔、房顶上。就在这时,有位白须老人从空中走下,他手执铁锄,在大水中搅了三下,就见洪水忽然退去。百姓们欢声雷动,各自返回家园。卢氏也正待回家,忽然见到有个蜡烛包,里面包着一个婴儿,那蜡烛包正挂在一棵大树的枝桠上。卢氏刚刚用手解开蜡烛包,待要去抱那婴儿时,那梦就醒了。

  “好梦啊,好梦!”刘绪拊掌大乐,对夫人及稳婆说,“这白须老翁分明是治水的大禹,这孩子分明是大禹送来我家的香火继承人。我看,就叫他禹锡吧!”‘禹,者,大禹也;‘锡’者,赐也。哈哈,真是老天有眼,赐给我刘家这个好儿子!” 这样,刘绪的儿子就正式取名叫“禹锡”,而且刘绪还准备好“梦得”两字作他儿子的字,供他成年以后使用。刘绪为他能给儿子起这么一个好名字而得意了好些日子,如果他能像他的妻子卢氏一样也活到90高龄的话,他就能亲眼看到儿子的出息,并且一定能为自己的儿子那杰出的诗名、高尚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而自豪一世了。

  刘绪喜得贵子,心情十分愉快。眼看着自己行将步入暮岁,而功业无成,始终寄人篱下,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现在日过中天渐近黄昏,终于盼来禹锡这个宝贝儿子,如何不令他喜出望外。“刘家有人了!”他在心中不止百遍地默念着这句话,他下决心要将儿子培养成先辈儒业的承继者,培养成诗文兼擅的人。

  光阴荏苒,时间到了大历十三年(778年),小禹锡已经长到7岁,便进了嘉兴县城中一家出名的私塾馆读书。他的老师是位须发皆白的老明经,满肚子学问,一身的正气,因看不上官场的污浊,辞去僚属之类的职务,回到故乡教孩子读书。小禹锡在他的教诲下进步很快,不出半年已读完《诗经》,现在《尚书》也学了好几篇。

4、刘禹锡师从皎然
这天,小禹锡听着老师讲解新课,最后有两句中竞嵌着自己的名,那就是“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小禹锡急不可耐地问老师说:“先生,你念的我什么玄圭,什么成功?”老师先是一愣,然后见问话的是小禹锡,心中忽然省悟过来,笑呵呵对小禹锡说:“你问得好,还是去问你的爹吧,他会告诉你的。”

  正好这几天刘绪因公务路经嘉兴,身子有些不适,便托差役给苏州任上的节度使李栖筠送去一信,请求准他几天假,待在家中养好身子就返回。此刻,他正躺在长椅上假寐。小禹锡放学还家,见多日不见的爹爹回来了,高兴得连蹦带跳地跑拢过去,摇晃着爹爹的身子喊道:“爹爹,爹爹,我今天学《尚书》,先生让我问你,怎么我的名字在《尚书》里呢?娘不是说你给我起的‘禹锡’是大禹送子的意思吗?”

  刘绪见状十分高兴,一把搂过儿子便说:“是呀!我的儿,你叫‘禹锡’是大禹送子的意思,那是你母亲梦中得儿,所以我早就准备将‘梦得’两字作你将来成人时的礼物送给你。不过——”刘绪喘了口气继续说道,“你的名‘禹锡,有更深的含义,那就是你先生今天所提到的、《尚书》中‘禹锡玄圭,告厥成功’的意思。”原来,“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八字是说大禹疏通了洪水,平定了天下,受到了帝舜的嘉奖,便将一种叫“玄圭”的黑色美玉赏赐给大禹,用来表彰他对百姓所作的巨大贡献。

  再说小禹锡读书刻苦,加上天资又好,不过几年工夫,《诗经》、《尚书》早已烂熟于心,而且《易经》、《尔雅》这些难学的书也学懂了十之*,至于《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及《论语》、《孟子》等文章也差不多都能背诵,这些儒家经典著作已经在小禹锡头脑中扎下了深根。

  刘禹锡家住的嘉兴地区是处在杭嘉湖平原的北端。那里河港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南北有大运河相通,且有驿道相连,南来北往的船只车马如穿梭一般繁密。那驾船的、赶车的贫苦百姓一边或拉纤或挥鞭,一边拉长了声腔唱起了山歌,听得让人出神。小禹锡在运河边、驿遭旁一听就是半个时辰,他觉得那些卖苦力的民佚真不简单,唱出的曲调竟那么动听,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学着唱几句:“运河两岸花连花,春风吹浪正淘沙。船家女郎剪织锦,漂到中流比晚霞。”

  小禹锡将这首新学的山歌从运河岸边唱到塾馆,正巧被他的老师听见,老师马上把小禹锡叫到身边,很是生气地说:“禹锡,你是我最得意的弟子,既知书,又识理,怎么今个哼这些淫调野曲呢?”

  小禹锡有意不服。他想,从来还没有听到这么好听的,而且,女郎的织锦在水流中同晚霞媲美,这歌的意境多美。正欲张口争辩,老师见他没有认错的样子,火气就来了,指责他说:你不是孔圣人的门徒吗?你倒说说,孔圣人在哪篇文章中说过山野之良能唱出好曲来?你大概不会忘记他老人家倒是说过;郑声淫,的,你唱的那个曲儿正是‘郑声’呀,是咱们读书人万万唱不得的!”

  老师见小禹锡没有反应,继续训斥道“要听雅正的音乐,孔圣人听舜王传下的《韶》乐,沉浸于其中,甚至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并说想不到欣赏音乐竞到了这种境界。他老人家还赞美《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这才是咱们读书人应该听的事。”小禹锡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