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古今人物逍遥游 >

第7部分

古今人物逍遥游-第7部分

小说: 古今人物逍遥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迹ㄏ土挤秸8位和文学(知识分子)50余人。当然也包括了政府机关的助手和官员,以及担任记录的人员,会议共举行了两次,由庐江郡丞(主任秘书)把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整理集合在一起,成为这本《盐铁论》的素材。
  会议地点是中央政府所在地京师。讨论的问题是盐铁国营和酒类专卖,这些本来是自汉武帝以来政府所奉行的最高国策,因为后来有人反对,才召集了这次会议进行讨论。
  盐铁国营、酒类专卖以及平准均输等财政政策,是汉武帝一代辉煌的文治武功的经济基础。桑弘羊是制定和推行这些政策的主脑人物。国营专卖显然是中央集权的做法,对于公家事业是有利的,但站在民间的立场,特别是一般的商人和一些地主阶级,便感觉很不利。因此在会议上持反对意见的是代表商人和地主立场的“文学”和“贤良”。
  文学,就是知识分子的代表;贤良,就是从知识分子中推选出来的有功名、没有官职的“贤良方正”。这是汉朝的制度,始于汉文帝二年(前178)。因为汉朝还没科举制度,是用选举推荐的方法,在各郡国推选代表出来。上面所说的政府机关的助手和官员,就是丞相史和御史,前者是丞相的下属,后者是御史大夫的下属。
  《盐铁论》并不是把盐铁会议原原本本记录起来的纪录文件。桓宽是根据盐铁会议的原始资料,用推衍和增广的手法,加以整理组织,用对话体的方式,加以集合概括。他更创造了人物的典型,用概括的手法,把六十余人代表民间意见的人,用“贤良”和“文学”——而不指姓名——概括成两个集合名词;把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僚属也只概括成两个集合名词,也就是“丞相史”和“御史”,当然他们是代表政府的。
  贤良与文学以儒家思想为武器,讲道德,说仁义。在我们今天看来,他们的说法有时显得非常迂腐可笑。丞相史和御史基本上是站在法家的立场,议论都从现实出发。两方面人的意见,针锋相对,抨击尖锐,简直像一场儒法大论战。这一场论争,既是财经政策的大辩论,也是一场思想上的大斗争。背后代表着桑弘羊和霍光(大将军)的斗争。所以,表面上是政府和民间的明争,实质上是桑弘羊和霍光的暗斗。贤良和文学就是由霍光支持出来和桑弘羊论争的。桑弘羊为了坚持自己所制定的政策,也就和贤良、文学论争到底。
  桑弘羊与霍光的暗斗
  霍光和桑弘羊都是汉武帝时的倚重大臣(侍中),又是同受遗诏扶持幼主的###。但两人不仅在思想上对立,在利益上也对立。霍光代表地主、商人阶级的利益,思想上是重儒;桑弘羊代表中央集权的利益,思想上是重法。
  霍光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便利用贤良和文学那一批人出来反对政府。盐铁会议假使没有霍光的主动支持,毫无疑问是不可能召开的。会议的结果是,政府让一步,把酒类专卖废止了,并在始元六年(前81)七月——也就是会议结束后不到5个月——就实行。但是,他们两人的斗争,在第二年(元凤元年,前80)便明朗化。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财政经济大论战:桑弘羊vs霍光(2)
会议虽在昭帝年间召开,但盐铁国营的措施却在武帝时代即已实行,因为当时对外大肆征伐,对内大兴水利工程,国家的财政支出急剧增加,为了寻求新的财源,才有盐铁国营之设。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出兵包围东瓯(浙江永嘉),武帝接受严助的建议,派遣军队攻击闽越,这是武帝对外征伐的开始。三年后,闽越和南越又起争端,武帝再派军队干预,对南方的战事从此无休止。但对汉朝来说,最大的强敌是匈奴,而汉匈之间的战争,从马邑伏击战失败之后也绵延不断,卫青出击匈奴共有七次,霍去病也有四次。元鼎六年(前111)始在南越设立九郡,元封三年(前108)灭朝鲜,又置四郡。这一连串的战事,消耗国帑颇巨。
  霍光像对内大兴水利工程,主要的是修水渠、河渠沟洫很多,渐渐使国库空虚。
  汉武帝筹集财源的办法有卖官、卖爵、赎罪,盐铁国营、酒类专卖、缗(mǐn)钱税、车船税、均输、平准之法等,这些措施大部分是由桑弘羊经手实施的。桑弘羊主外朝,主张富国强兵;而讲恤民政策的霍光却是主内朝。内朝和外朝的对立,直到昭帝始元六年(前81),才有盐铁会议的召开,把两派人的对立意见,提到会议桌面,以求解决。会议结束后,虽然桑弘羊做出让步,但也仅是一小部分的让步。因此,两派人的斗争就由会议桌面转移到实际的政争。
  盐铁会议结束5个月后朝廷即把酒类专卖一项废止,其它国营和税制一仍如故。因此,对桑弘羊的打击并不大,然而通过“燕王之变”,霍光终于把桑弘羊杀了。
  这是发生在元凤元年(前80)的事件。这一年,太仆令上官桀谋杀霍光,打算拥立燕王旦为皇帝。燕王旦是昭帝的哥哥,上官桀要拥戴他,并想废掉在霍光手中昭帝的儿子,但因事机不密泄露而失败。不幸的是桑弘羊与上官桀同谋。因此,除了上官桀被处死之外,桑弘羊和他的一家也都被霍光杀掉。
  上官桀和桑弘羊死后,霍光掌握了朝廷的领导权。但盐铁国营这一制度仍被沿用,并没有加以废止。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来说,在盐铁会议上和御史大夫唱对台戏的贤良、文学这一批人,完全是受霍光一人的利用。先制造舆论,再利用事件,内朝派霍光,就把外朝派桑弘羊打倒了。
  理财专家舌战群儒
  盐铁会议时,代表政府方面的丞相说话不多。这位丞相叫田千秋,绰号“车千秋”,因为他年纪老,受到优遇,朝见时可以坐小车进入宫中,所以才叫他为“车千秋”。他是一位有名的乡愿,少说话,甚至一句话不说,不得罪人,是一位好好先生。在会议上,田千秋这位丞相,只是无关痛痒地问了两句话。桓宽描写他“括囊不言”,实在恰到好处。
  代表民间、替商人和地主阶级讲话的八位贤良和五十几位文学中,我们知道有一位被选为贤良是茂陵的唐生,有一位文学是鲁国的万生,其他也就不知姓名了,但以山东人居多。
  桑弘羊是相当聪明犀利的人,他舌战群儒,主张切合实际,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论。他本来是洛阳商人的儿子,对数字灵通强记,是一位数学天才,在十三岁时就受汉武帝赏识,提拨为侍中,做到大司农,汉昭帝时有8年的时间在御史大夫任上,是一位理财专家。
  霍光是背后人物,没有在会议上露面,他是征伐匈奴有功的霍去病的弟弟,很年轻的时候就被武帝选为侍中,继而辅佐昭帝,是实际抓政权的大将军。他的政策,可以说是继续武帝晚年已行的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主张赈济贫民,免除田租,是比较知道民间困苦的人。
  《盐铁论》作者桓宽,也是代表商人利益和地主阶级的立场,服膺儒家思想,反对法家。但他仍称赞桑弘羊为“博物通士”,可见他整理这次会议资料是比较客观的。
  桑弘羊如何为他的盐铁国营、均输平准政策辩护呢?他主要强调对匈奴应有防备,乃当前不可或缺的做法。他指出武帝时的丰功伟业端赖盐铁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并且,由于实行盐铁国营,盐铁的价格便得到统一,可以比较便宜供给一般农民。这样盐铁商人的独占利益便可制止,防止市场垄断,从事盐、铁生产的生产者也可以得到应有的报酬。均输、平准政策,使物畅其流,给民间带来了很多方便。
  

财政经济大论战:桑弘羊vs霍光(3)
贤良、文学用什么理由来主张取消盐铁国营、酒类专卖、平准均输呢?他们不外乎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场,以仁义道德的观点出发,主张政府不能与民争利。他们强调铁器产于各地,质量不一,政府却要硬性把它划为一型统一起来,就会产生很多不便。铁在定价上偏高,更有强制收购的现象。《盐铁论》内页明嘉靖刊本汉桓宽撰并且,劳师动众,破坏生产,在运输上也太浪费人力,影响正常营运。在均输上,政府不顾有没有能力生产、迫使不能生产的人不得不贱卖贵买,以充实公家,民间所需的布絮却被政府廉价套购。他们举例说明,文帝时代因为不实行盐铁国营,民生安乐,今天国营专卖,人民生活痛苦。并且,对外战事连年不断,家庭悲剧也就不绝如缕。
  霍光在盐铁会议上不露面,但贤良、文学的主张,却和他的主张不谋而合。推派这些人去参加会议的策划人是杜延年,正是霍光的部属。他本来是霍光的从吏,被推荐为军司空(监狱长),后来又当了霍光的辅佐。《汉书·杜周传》曾记载了这件事。由杜延年负责帮助霍光去对抗桑弘羊,也就顺理成章了。
  史上第一部经济巨著
  《盐铁论》是一部处理历史题材的对话体记录,包含着很丰富的经济思想史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概括了两种财经政策的论争:中央统制抑或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以及主张“收”抑或主张“放”的两种经济主张。这两种政策和主张,在今天仍然是争辩的焦点;而早在两千年前对此便有详细的记载,因而把它看作经济学的巨著也是应该的。
  《国富论》这部英国人的经济巨著,比起《盐铁论》要晚1800年才问世。可见,中国的经济思想史的整理,是走在人类学术的前端的。
  中央统制的经济政策,就是重视官方的力量,用政治的手段把民间的经济活动加以管制,其目的在于统一规划和争取时间,更可以充实国库,以备军事开支;其弊害则在扼杀民间的积极性,舞弊浪费在所难免,导致民间疾苦、百业不兴也是常见的现象。缺乏竞争的结果,反会使特权丛生,也是有目共睹。因此,才会有主张自由经济的人走出来,希望藏富于民,国家不要与民争利,反对严刑峻法,主张推行社教,反对发动战争,减少国库支出。
  书中有关上述两种经济思想的语句,俯拾皆是。
  主张统制经济的有:
  兴盐铁、设酒权,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
  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
  平准则民不失职,均输则民齐劳逸。
  均输之物、府库之财,非所以贾万民而专奉兵师之用,亦所以赈困乏而备水旱之灾也。
  是则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也。异物内流则国用饶,利不外泄则民用给矣。
  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
  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有益于国,无害于人。
  夫蓄积筹策,国家之所以强也。
  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买官赎罪,损有余补不足,以济黎民。
  计委量入,虽急用之,宜无乏绝之时。灸刺稽滞,开利百脉,是以万物流通。
  礼让不足禁邪,而刑法可以止暴,明君据法,故能长制群下,而久守其国也。
  主张自由经济的有:
  今郡国有盐铁、酒权、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心。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今废道德而任兵革,兴师而伐之,屯戍而备之,暴兵露师以支久长,转输粮食无已,使边境之士饥寒于外,百姓劳苦于内,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
  万物并收,则物腾跃;物腾跃,则商贾牟利。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财政经济大论战:桑弘羊vs霍光(4)
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未见准之平也。
  王者不蓄聚,下藏于民。
  建盐铁,策诸利,富者买爵贩官,免刑除罪,公用弥多而为者徇私,上下兼求,百姓不堪,抏弊而从法,故憯急之臣进,而见知废格之法起。
  今欲损有余补不足,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严法任刑,欲以禁暴止奸,而奸犹不止。
  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
  上不苛扰,下不烦劳,各修其业,安其性,则螟螣不生,而水旱不起。
  上清静而不欲,则下廉而不贪。
  《盐铁论》在文体的创造性上也是值得重视的:它不仅用对话式的写法,把六种人物的问答铺排恰当而不呆板,比起汉赋来更加生动,而且分章别类的体裁,条目简扼而清晰,在描述上又有很奇特的创语,如把官吏形容为“顺风承意之士”,把空口说大话的形容为“空战口”,都是恰到好处的形象比喻。因此,班固称赞桓宽“博通,善属文”,便可以想见。
  桓宽的《盐铁论》,是一部留给后世探讨盛汉时代的经济政策和风俗习惯的珍贵史料,明清时代的校注书特别盛行,到了近代,更有郭沫若所著《盐铁论读本》刊行,为中外学者所瞩目。日本方面研究《盐铁论》的专家学者更不在少数,并皆能成一家之言。由此可见,学界对该书的重视。
  

血腥袭位两太宗:唐太宗vs李建成(1)
李世民、赵匡义:玄武门之变、烛影斧声唐太宗如何变成一位名君,宋太宗如何败坏名声,手段虽非,以功弥罪则得盛名,罪上加罪则声名狼藉。唐太宗像两位太宗政变以后的作为不同,历史的评价便有云泥之差。
  中国几个王朝的开创帝王,在袭位时,都有手刃同胞、夷戮子侄的血腥剧变。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赵匡义所主演的“玄武门之变”和“烛影斧声”,更是众人皆知。
  弒兄杀弟玄武门
  玄武门之变史实昭然。唐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生前传位,便为皇位继承演成了骨肉相残的变剧。李渊有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照说太子建成才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者。但次子世民心有不服。原因是唐朝天下的创基,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劳彪炳,白白让帝位落在其兄建成身上,总是无法忍耐。由妒生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