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闺杀 (完结+番外)-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赵嬷嬷显然不这么想,她见三娘不语越发认定她是委屈的狠了,不由眼角发红:“要是少爷他能得了老爷的重视,小小姐日子总要好过些。老奴以后更要督促少爷好好做学问,等少爷以后考了个状元,看谁还敢小瞧了荷风院。”
三娘失笑,赵氏生前心心念念的是让儿子好好念书,将来能金榜题名。赵氏不在了,赵嬷嬷显然是继承了赵氏的遗志,恨不得时时刻刻盯着王璟,让他钻进书堆里。三娘到是觉得这样给一个才十一岁的孩子压力不是什么好事,王璟并不笨,也不是不努力,但是在念书方面可能真的没有什么天赋,在学堂里表现很是平平。只是王家是书香门第,门中子弟向来是以学问论资历,能不能得到家族重视主要看书是否读得好。
三娘到是很喜欢这个小哥哥。王璟年纪虽小却很有兄长风范,对妹妹很是爱护,有什么好东西也总是想着妹妹。
“嬷嬷也不要总是拘着哥哥在书房,要是学出一个书呆子来也是不好。对了,等会儿哥哥来了,嬷嬷切莫在他面前说院子里的事?男孩子还是不要操心内院的事情好,免得将来养出个妇人的性子。”三娘怕嬷嬷在王璟面前漏了口风,也只能从古人的三观出发来劝说。
赵嬷嬷叹了口气,点头应了,但表情郁郁,显然还是在为她担心。
三娘再次握住赵嬷嬷的手,她笑容柔和,缓声说道:“从我来到这个世上第一天嬷嬷就一直照顾我,从来都是知冷知热,我想到的没想到的嬷嬷总是先一步替我想到了。我害了病嬷嬷就寸步不离的守着,并向佛祖许愿让我健健康康长大,自己愿意这一生都茹素,我的病痛嬷嬷恨不得都替我受了。我受到一丁点儿委屈嬷嬷都会心疼万分,要去找那些给我委屈受的人拼命。”
三娘看着眼中含泪的赵嬷嬷接着道:“嬷嬷,其实我过的并不委屈。即便祖母冷落我,父亲漠视我,父亲的妻妾排挤我,伯娘在用度上克扣我,我也没有您想想中那么的委屈。那些人于我只是无关紧要之人罢了,没有资格能让我有一丁点儿的受伤。而我有您还有哥哥。我知道你们都是真心心疼我的。有你们在,我怎么算委屈?至于奴才们的克扣,那更不是什么事儿了不是?我出身簪缨之家的王家,生母也是兖州富户家的嫡出小姐,难道还看不透这富贵两字?这些锦衣玉食三娘根本没放在眼里。”
听三娘这么一说,赵嬷嬷心里好受了些。她赶紧掏出帕子,擦了擦眼角,露出一个不再那么勉强的笑:“小小姐说的是,是老奴糊涂了。这气昏了头,为了几块糕点,一盆冰块就要和那起子眼皮子浅的奴才拼命,没得辱没了小姐的身份。”
三娘浅笑着点头,说:“所以嬷嬷以后遇到这种事千万沉住了气,能忍则忍了。若是以后她们敢过分了,我……自然有我的法子。”
赵嬷嬷自是不信自家好性子的小小姐能有什么法子,但是她想,要是以后真有什么……她有什么好怕的?她还有一条老命能豁出去的。
第四章 寺里是非
两人正在屋里说着话,突然听到门口的白英提着声儿说道:“刘嬷嬷,您来了?我们小姐都收拾好了,丫头们也都准备齐当了。就等着去给老夫人磕了头就出门呢。”
一个略显尖利的声音说道:“正要来跟你们说呢,老太太发话了,今儿免了五爷和三姑娘的请安,让直接去寺里。”
三娘与赵嬷嬷对视一眼,赵嬷嬷起身拿起那本《建武朝轶事》走去书架那边放好。三娘坐直身子,抚了抚裙摆。赵嬷嬷刚把书放好,那边就有两人掀帘子进了明间。打头的正是那孙氏院子里今天要跟车的刘嬷嬷,后面跟着白英。白英禀道:“三小姐,老夫人院子里的刘嬷嬷过来了。”
三娘站起身一边向明间走去,一边柔声道:“原来是祖母院子里的嬷嬷,怎么不早些禀告?”
赵嬷嬷走上前为三娘打起珠帘,三娘出了书房便见一高颧骨的嬷嬷立在明间当中,那嬷嬷见她出来了抬头打量了两眼,然后微微躬身道了个万福。
赵嬷嬷见这婆子有些无礼,脸色便不是很好看。三娘轻轻拍了拍赵嬷嬷的手让后让她扶着缓缓座到了主座上。
“刘嬷嬷请坐。”三娘朝刘嬷嬷点头笑道,然后吩咐白英端茶水。
刘嬷嬷打量了两排一共八张黄花梨木的交椅,最后挑了右边最末的的一张坐下了。
“茶水就不必了,三小姐要是收拾好了就准备出门吧。”
三娘示意了刘嬷嬷一眼,刘嬷嬷便走上前去把一个丁香色荷包塞给了刘嬷嬷。刘嬷嬷接过后不着痕迹地掂了掂,眼里有些满意。
三娘正要开口,门帘子再被掀开,又一人不请自入,声音更是是比人还早了一步。
“妹妹可是收拾好了?”
来人一身月白色素面直裰,面容方正,肤色微黑。年纪不大,身量却颇高,身板也很是结实,倒像是将人家出身。却是三娘的嫡亲哥哥,王五郎王璟。
三娘脸上的笑容不由得加深,“哥哥可是收拾妥当了?”
王璟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我有什么好收拾的?嬷嬷早就把我那边打理妥当了,我听屋里的胭脂说你们这边还忙乱着,想着你们还没收拾好就在书房里读了会子书。”
赵嬷嬷听了很是欣慰,脸上露出了笑意,少爷知道用功就好。
那边的刘嬷嬷不敢在少爷面前太过放肆,便站起了身,走上前来行礼问安。
王璟见是一个陌生嬷嬷,也没太在意,只点了点头。
“妹妹既然也都妥当了,我们便去祖母院里吧。”
刘嬷嬷赶紧地又把孙氏不用兄妹俩请安的指示说了一遍。
三娘微微一笑,道:“虽说祖母心疼孙辈,不想让我与哥哥来回奔走。但是长辈体恤是长辈慈爱,我与哥哥却不敢忘了规矩。”
王璟自然不会反对,也笑着应和。
兄妹俩便相携着去了孙氏的松龄院。
到了正房门口,自有小丫头进去禀告,不一会儿却出来告诉道孙氏精神不济,正歇着,就不见了,要兄妹俩这就出门,明日一早在来请安。
三娘微笑着应了,和王璟这就出了院子去二门乘马车。
见不见得着倒是无所谓,也就是一个姿态问题,礼数上也要让人没法挑错。
金氏派了六辆马车,从外院调派了八名护院。三娘与王璟各带了四个丫头,四个婆子,并赵嬷嬷和刘嬷嬷。三娘与赵嬷嬷乘一车,刘嬷嬷与白芷,白英乘一车。王璟与屋里两个丫鬟当归,朱砂乘一车。其余丫鬟婆子分乘三车,护院骑马围随。
到这个世界一年,这是王珂第一次出府。所乘的是一辆黑漆紫榆木马车,车内铺着青缎坐褥靠背,当中设一矮几,摆放着茶具和点心攒盒。王珂不着痕迹地挪了挪身子,这古代的马车要说怎么舒适那还真不可能,即便王府的马车在减震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王珂靠在引枕上,透过间或被风掀开的帷幄看似漫不经心地往外打量着。出了府,驶过了王府门外的那条长乐大街,这条街虽叫大街,路上却没有什么行人,一路上除了他们这一队人,只看见过与他们差不多的一个车队迎面驶过。所谓人以群分,想来这一条街住的都是与王家差不多的人家,算是古代的富人聚居地。
出了长乐大街,渐渐有了些行人,等拐入青城县主街道的时候街市特有的喧嚣之声仿佛突然之间从四面八方涌入耳中。王珂突然之间就松了口气,好像终于到了人间了,她自己也为自己这荒谬的念头感到好笑,不过这一年来王府的气氛确实让人感到压抑了些。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偶尔望进去一间也是商品琳琅,顾客熙攘,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还算是安稳,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可以媲美晚明。
出了闹市区,马车也快了起来。王珂不由觉得,难怪在古代女子很少出门,这种出行方式身体弱一些的女子,久了可能真的受不住。在城内还好,道路还算平整,出了内城往西郊便大多是黄土路了。
马车行了一个多时辰,到达清明寺的时候已经是巳时,按照现代的时辰来算差不多10点左右的样子。
清明寺坐落在城外西郊,是青城县最大的一座寺庙,香火很是旺盛。王三娘在王家的地位是不怎样,今天的随行队伍也不庞大,按照赵嬷嬷夫人话说今天这排场以她的身份来说很是委屈。但是王家的脸面还是重要的,为了接待王家的小姐,清明寺今天闭门谢客,只接待了几户平日与寺里相熟的官家女眷。
早在寺门口等候的知客僧迎了一行人进寺。这时正有一家人从寺里出来,赵嬷嬷见来人都是女眷便没有做声,扶着三娘往里走。
迎面而来的是一位的中年妇人,身后还跟着一位可能是她媳妇的女子,巨是衣裳华丽。两边一照面,远远一打量,那位年轻夫人瞥了眼他们身上的衣裳便扭过了头,那位年长的夫人到时朝她们微微颔首示意了,王三娘也微笑点头回礼。
两边擦身而过。那边却突然“哎哟”一声,那年轻的华服妇人不知踩滑了地上的石子还是被什么绊了一下一个不稳就要摔倒。她身后的一个青衣丫鬟及时伸手扶住了她,谁知她转头看清是谁后却一个巴掌扇过去。
“你个死蹄子,你是故意绊我想害死我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
那丫鬟本被她扇得一个不稳摔倒在地,听闻此言立时惊恐地抬头。这时众人看清这丫头的容貌都不由地赞一声,好一付花容月貌。这丫头不施脂粉,衣着朴素,全身上下的首饰只有头上一根乌银簪子。却是杏眼雪肤,眉间一颗朱砂痣衬得她清丽的不似凡人。
“奴婢是见少夫人身子不稳,伸手扶了一把,绝没有绊少夫人。”
那年轻夫人却听不得她辩解,扬起手又要一巴掌扇过去。
旁边的中年夫人却呵斥道:“够了,你想要人看我们何家笑话吗?回去再说。”
年轻妇人听闻此言虽是不甘心,却也只能收手。一出闹剧就此收场。
望着那远去的一行人,三娘不由地摇头,心里也有些为那美丽丫鬟命运担忧。
其他人见次情景却像是习以为常,并不以为意。
知客僧人将一行人引入专们给大户人家女眷临时休息的小院子,便退下去安排接下来的道场诸事宜。诸人刚一路上都没有下车,加上在车中别闷着出了一些汗,于是各自更衣梳洗不提。
赵嬷嬷接过白芷递过来的手巾帮三娘擦脸,一边还在小声抱怨:“这么热的天,车里没放冰釜怎么行?瞧这一头脸的汗。”
三娘无奈一笑,其实她不是容易出汗的体质,刚在路上的时候还没到正午,气温还没升上来,因此并没觉得有多热。未免赵嬷嬷再唠叨下去她对白芷问道:“怎么不见刘嬷嬷?”
白芷正要回答,白英进了屋,道:“刘嬷嬷刚往正殿方向去了,说是去前面安排打点,并帮老夫人捐香油钱。”
三娘沉吟片刻,抬头对白英道:“你跟着去瞧瞧,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白英应声去了。
众人都休整完毕,王璟也换了一身衣裳找了过来。王璟是怕热的体质,一路下来那身衣裳里子有些汗湿。片刻,白英从外面回来,见王璟也在,便垂手立在三娘身后。
三娘喝了一口寺中备着的苦丁茶,对王璟说:“哥哥休息好了便去前面吧,看看是否有什么礼数要尽。”
王璟点头应了,放下手中的茶碗,“妹妹放心,一切有哥哥!你身子不好,刚刚又是一路车马劳累,便好好歇歇。”说着转身去了。
三娘转头问白芷:“车上备着的香烛果品等物收拾了过来没有?”
白芷道:“已经命小丫头带了来。”
三娘点点头:“你领着丫头婆子们在前面院子里摆个香案,我要祭拜母亲。若是有缺的,就打发人找刚刚的知客僧要。”
白芷领着小丫头们去了。
第五章 被克扣的香油钱
三娘见屋里只剩下了赵嬷嬷与白英,便向白英问道:“可有什么不妥?”
白英看了赵嬷嬷一眼,被赵嬷嬷拿眼一瞪。
白英犹豫一片刻,说道:“我跟在刘嬷嬷身后,见她给了知客僧九十五两银子,五十两是老夫人给寺里的香油。”
“什么?”赵嬷嬷跳了起来。
赵嬷嬷见三娘不明其意,急的直跳脚。
“小小姐您不明白,府中这类红白喜事给的银子都有定例。今天来寺里给夫人做道场,按照旧例是给100两银子的。老夫人就算再不待见夫人,也不能人都不在了还往泥里踩……”
三娘打断赵嬷嬷道:“嬷嬷,这事祖母应该并不知情。她老人家最重脸面,怎么会为了区区几十辆银子让人诟病?”
赵嬷嬷立即收口,看了旁边束手低头似是没听见的白英一眼,小声道:“姑娘的意思,这是那刘嬷嬷把银子瞒下了。”
三娘摇摇头:“她一个三等婆子应该没有那么大胆子,敢私扣55两银子。”
赵嬷嬷道:“她没胆子,又不可能是老夫人。那是大夫人还是李嬷嬷或者林嬷嬷?”
三娘沉吟片刻,抬头道:“现在追究是谁都于事无补。嬷嬷,你给白英拿六十两银子给寺里送去,别让人发现了。”
这些世家大户平日里交际应酬都有一定的规矩,给寺庙的供奉各个阶层也都会约定俗成。当然,各家有时也许会适当添一些,但是只给按规矩该给的一半还不到,这显然是不合规矩的。
人们总是认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人际交往当中有一个词叫做“圈子”,其实就是通过各种特征的匹配把人区分隔离开来,以显示自己的特殊与优势。所谓的名门贵族最喜欢这种划分,就比如王府所在的那条“长乐大街”。
现在她和王璟已经被划到了这个圈子,而他们没有要成为这个圈子的异数所需要的权利和能力。
寺院虽说是佛门清净之地,但是除了那些潜心钻研佛道的人,这里其实更像是一群尘世俗人日常交际之地。作为青城县女人们公认的能被社会所承认的最大的交际场所,以后她要打交道的地方还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