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

第26部分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第26部分

小说: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在一个地方,父女两人死于同样的方式,不知道撞死他们的列车是否是同一列。虽说是巧合中的巧合,但事前母亲的感觉已经向她示警,只是女儿不相信罢了。




巨大海难的巧合

1997年,一部讲述生离死别的好莱坞爱情电影《泰坦尼克号》轰动了全球。其主题曲《我心永恒》,曾引起无数人共鸣。只是没有人会想到,登上这艘船的人会遭遇怎样的磨难。
当时所有人都把能够参加世界顶级邮轮“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视为殊荣。有位叫奥昆纳的企业家,他为能参加处女航而满怀喜悦。可是,就在“泰坦尼克号”正式起航的前一周,他做了一场奇怪的梦,梦见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他满腹狐疑,认为这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启示。于是,他来到伦敦实业家*的俱乐部,要求退票。周围的所有实业家都很不解,因为能够拥有一张票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有人希望奥昆纳把船票转让给自己。也有人问他:“奥昆纳先生,为什么放弃泰坦尼克号的首航票呢?这种票可难买啦,谁都想要,放弃这种幸运的机会是因为您有其他事情要忙吗?”许多人纷纷追问他是怎么回事。奥昆纳自然不敢提噩梦,可是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吞吞吐吐地说了实话:“不,不是因为别的事,就是做了一个不吉利的梦啊。”
“什么梦呀?”“其实我平时不大做梦,只是在三天前,做了一个讨厌的梦。梦中看到泰坦尼克号翻船啦,许多船员和乘客都掉进了深海中。”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觉得简直不可理喻,认为奥昆纳先生是实业界有名的人物啊,怎么会因为一个怪梦就退缩了呢。
听了这些议论,奥昆纳自己也感到有些鲁莽,觉得放弃船票的理由并不充分。但也没有再申买船票。其实,奥昆纳乘船,是为了到纽约去谈一笔生意,也并非普通观光旅游,再加上那个怪梦的影响,他就放弃了这趟航船,改乘下一班。
泰坦尼克号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船”、“梦幻之船”。在所有人看来,乘坐它是最安全不过的了。这个拥有超大吨位的油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船上设施应有尽有,有餐厅、酒吧、咖啡厅、舞厅、游艺厅、电影院,还第一次有了游泳池和健身馆,整艘船耗资750万美元,有11层楼高,总长达882英尺,如果竖立起来要比当时纽约最高的摩天大厦还要高。能够参加“泰坦尼克号”处女航的乘客,也都是社会名流和商界巨子,平常人根本买不到船票。
1912年4月10日中午,“泰坦尼克号”从南安普敦港启航,驶往纽约城。乘船的绅士和贵妇们,在甲板上得意洋洋地向岸上的人招手告别。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所有人都为此次航行欢呼鼓舞的时候,谁又能想到,一艘巨轮竟会在五天之后,在大西洋的纽芬岛海面上撞上冰山,悲惨地沉没呢。船地上的2223名乘客中,有1517人葬身大海,其余的人因为数量有限的救生艇才得以逃生。这起震惊世界的海难事故,一下子打压了人类自以为是的嚣张气焰,“泰坦尼克号”的时代昙花一现。而奥昆纳先生在事后非常庆幸自己的那场噩梦,因为那一个梦,他改变了自己一生的轨迹。




飞向自己的鱼雷

二战时期,海军实力最强大的是美国,他们的潜艇也非常出类拔萃。
然而,就是在强大的美国海军中,也曾发生过一个巨大的意外,一艘潜艇发出的鱼雷竟然飞向自己,并准确命中,结果艇毁人亡。
这艘倒霉的潜艇名叫“唐格”号,于1943年10月编入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训练,于1944年1月22日开始第一次执行任务,在“冰雹”战役中,潜艇受命在特鲁克群岛西部海域占领阵位,切断日军舰船退路。随后,它开始独立执行任务,在舰长奥克恩的率领下,屡立战功。
1944年9月,“唐格”号在中国东海海域封锁台湾海峡,拦截日本运输船。在战斗中,击沉日军三艘船只,击伤两艘运输船。当只剩下最后两枚鱼雷时,奥克恩决定用它们把受伤未沉的两艘运输船各补射一枚,将其彻底击沉。不知道是天意,还是死神在作怪,他们发射的鱼雷出现了人间罕见的奇景:一只飞出的鱼雷突然掉头,180度大转弯后,直奔“唐格”号潜艇。
艇长见情况不好,急忙下令转舵规避,但已经来不及了。鱼雷击中了潜艇的尾部,发生猛烈爆炸,艇长和舰桥上的人都被抛出了潜艇。潜艇耐压壳体破裂,舱室大量进水,“唐格”号急剧下沉,栽入海底。
艇内官兵大部分丧生,许多人跳入大海,随波逐流。还有些船员被日本军舰救起,成了俘虏,关进了战俘营。
战后,奥克恩曾接受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的一枚国会勋章,但是人们始终还是无法理解为何发射出的鱼雷会飞向自己。有人认为这是鱼雷的方向系统出现错乱,就像人迷失方向一样。可是我们知道,这其实就是一个糟糕的巧合。




巧合的悲剧

“人生无常”是中国的一句俗话,人们常用它来形容人生的种种变故。今天我们说的,是发生在美国的一起悲剧。
西奥多?迪利塞是美国布鲁克城雅各布斯区域的莫比尔车站的收费员。他喜欢钓鱼,有时在海中钓鱼时会用来福枪对付鲨鱼。六月底,西奥多?迪利塞和别人合买了一条船,打算利用假日到洛克维海湾捕鱼。
这一天,他们驾驶渔船驶入洛克维海湾,找了个好地方钓鱼。他们把鱼竿放到水里,等待各种鱼类上钩。西奥多?迪利塞看见一只啤酒罐漂在浮标的旁边,就用随身带的来福枪瞄准练习射击。第一枪准确命中后,他又射了第二枪。
可是,第二枪他没有打中,子弹贴着水面飘了出去,就像打在钢板上反弹出去一样,只是这个反射的角度很大。子弹穿越海面飘向沙滩,因为他们的船距离海岸不远,所以子弹的冲击力还是很大。子弹穿过芦苇丛后,飞上沿海公路,击中了一位正在驾车的女孩——娜沙?麦克尤芬。女孩当场死亡。
当时,子弹接近轿车时已经开始减速,威力已经不是很大了。只是娜沙轿车左边的反照镜没有关上,子弹透过缝隙射穿了娜沙的后脑勺。当时娜沙开车的时速达到四十多公里,子弹在车经过的一刹那钻入汽车,这样的概率该是多么小啊。
娜沙?麦克尤芬当时只有17岁,第一次驾车通过布鲁克城外的一条高速公路,去参加父亲建筑公司的暑期劳动。就在她开着车子飞速驶过波洛米海滩时,头部挨了重重一击,当场歪倒在驾驶座上。对她来说,这就是飞来横祸吧。
布鲁克城的探长西德曼和他的同事,按照正常的枪击案来调查,可是他们在案发现场搜索了几天也没有找到弹壳。最后几乎要放弃了,可是他们在莫比尔车站的办公室里跟收费员闲聊的时候,竟意外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因为那个收费员就是西奥多?迪利塞。
这种种的巧合,造成了娜沙?麦克尤芬的意外死亡。探长西德曼经过周密调查取证和模拟试验后得出结论,确实是迪利塞射出的第二颗子弹击中了娜沙。然而,法院无法给西奥多?迪利塞定罪,因为这种意外在国内外绝无仅有,没有先例可循。
这只能算是巧合,而且是多种巧合集合在了一起,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行。只是巧合的结果让人很难过,有些悲哀。




带来霉运的汽车

汽车杀人听起来有些滑稽,但是想想现代的交通事故,绝大多数都离不开汽车。然而,这里所说的杀人汽车,不仅仅制造事故,还每次都巧合地将它的主人杀死。
这是一辆配有鲜红色座位的游览车,是奥匈帝国皇储法兰兹?斐迪南的“坐骑”,由帝国专门定制,是为其视察波斯尼亚准备的。谁也不会想到,这部汽车不仅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上杀人最多的一部汽车,还在随后的日子里接连导致主人的死亡,成为名副其实的杀人汽车。
之所以说它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它承载的皇储法兰兹?斐迪南就死在这部车里,一战随后爆发。1914年6月28日,皇储法兰兹?斐迪南夫妇乘坐这部新车,前往萨拉热窝市政厅视察工作。其时,奥匈帝国内部民族矛盾突出,塞尔维亚人要求独立。他们经常反抗奥匈帝国的统治,斐迪南夫妇前来视察也是对塞尔维亚人的挑衅。双方可谓剑弩拔张,危机四伏。
游览车载着斐迪南夫妇缓缓驶向市政厅,视察完毕后,原路返回。在通过一个路口时,一个年轻人突然冲入人群,避开护卫,直接向斐迪南夫妇连开数枪。斐迪南夫妇当场死亡,现场一片混乱。随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在德国的怂恿下向塞尔维亚宣战,塞尔维亚迎战。接着,德国、英国、法国、俄国等大国卷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战共有几十个国家参战,战争死亡人数在2000万左右。虽然这些不能归咎于这部车子,但是跟它有一定的关系。
一战开始后一周,奥匈帝国的布狄洛克将军得到了这部车子。然而,这位一直能征善战的将军却在华里也和战役中惨败,率领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将军被就地免职,最后退役回乡,后来穷困潦倒,不得不在穷人收容所里度过余生。
战后,这部车子被新任南斯拉夫总督当成了私家车。他希望用前皇储的车为自己增添光彩。然而,仅仅几个月里,他驾驶着这部车连续发生了四次事故,一次比一次凶险,最后一次让他失掉了右臂。
气急败坏的总督下令要把这部车毁掉,可是一个叫史尔基斯的医生执意要买下它当座驾。鉴于车子的晦气,总督几乎是以最低廉的价格将其卖给了医生。虽然买到了车子,但是史尔基斯找不到敢开的司机,他只好自己开。六个月后的一天,史尔基斯驾驶这部车时突然翻车,车子没受到太大的损害,但是史尔基斯却死在了车里。
另一位医生买了这部车,但是当他的病人知道他买了这辆车后,都害怕遭遇不测,不再来看病。无奈之下,他只好将车转卖给一个瑞士的赛车手。这个车手想用它来参赛,不幸的事情再次发生,就在他参加山间越野赛时,因转弯太急,被汽车甩了出去,撞在一堵石墙上死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加巧合了,这部倒霉的汽车被塞尔维亚的一个富农买到。他在几个月的驾驶中都平安无事,他以为以前的那些都只是巧合,车子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一天,他驾车时陷进一片泥地中无法动弹。无奈之下,他请一个农民用马车帮忙拖拽。就在农民系上绳子想拉马的时候,车子突然开动了,由于无法刹车,那个系绳的农民被直接轧死。
最后买下这部车的是一个修车铺的老板,为了避开那些可怕的诅咒,他把车子漆成蓝色,自己驾驶。一天,他开车去参加婚礼,希望沾沾喜庆,结果在路上想超车时撞死了四个人。此后,这部车就再也没有人敢买,更没人敢驾驶。
最后国家博物馆出资将它买了下来,重新翻修,放在博物馆里供人参观。但是不幸还没结束。十几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盟军的飞机在一次轰炸中将这个博物馆炸毁,汽车随同博物馆化为灰烬。




厄运钻石——“希望”

“希望”钻石问世于500年前的印度。当时一个过路的老人在一座废弃的矿井里瞥见了一块闪光发亮的石头。经辨别,竟是一块硕大的蓝钻石。老人请工匠将钻石进行了加工,加工后的钻石更加夺目耀眼。老人去世后,他的3个儿子为了这枚钻石大打出手,结果钻石被族长充了公,并下令把钻石镶嵌在了神像的前额上。从此,“希望”钻石的厄运史开始了。
一天深夜,一个年轻人偷走了钻石。但仅仅几小时,他就被人捕获,并被活活地打死,成为了“希望”钻石的第一个牲牲者。“希望”钻石被重新镶嵌在了神像的前额上。
后来,“希望”钻石再一次地被人偷走,并被运到了法国,被宝石商琼?泰弗尼尔买下。琼?泰弗尼尔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将“希望”钻石卖给了国王路易十四。数年后,琼?泰弗尼尔到俄国做生意,竟被一条野狗活活地咬死。
路易十四在得到了“希望”钻石后,对它爱不释手,命人把它雕琢成两块心形的钻石,每颗重量67克拉,并命名为“王冠上的蓝钻石”。可是不久后的一天,他最宠爱的一个孙子不明不白地死了。路易十四受此打击后,不久也撒手归天了。
路易十四死后,钻石由路易十六及玛丽?安东王后继承。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路易十六及王后被送上了断头台。
皇家侍卫雅各斯?凯洛蒂在大革命中乘乱窃取了“希望”钻石。法国临时政府在清点国库时,发现“希望”钻石失踪,于是贴出告示:凡私藏皇家珍宝者处以死刑。侍卫雅各斯?凯洛蒂闻读后终日不安,最后竟然精神错乱,自杀而死。“希望”钻石也被政府找到,与其他王室珍宝一同被封存起来。
1792年,“希望”钻石又一次被盗,并一度销声匿迹无影无踪。直到1830年才又重新出现在伦敦。此时这颗钻石重量为克拉。由英国实业家亨得?哈卜以9万英镑的高价买下。后来,钻石继承给了弗朗西斯?哈卜。但是,没过多久,其继承人弗朗西斯?哈卜就破产了。
钻石很快又流入了东欧,一位王子曾把它赠给一位女演员。若干年后,这位女演员离奇地被王子开枪打死。后来钻石一度被一名希腊富商占有,但他却不幸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钻石辗转到了土耳其苏丹哈米德二世手中。他得到这颗钻石才9个月,就发生了1909年由青年土耳其党发动的军事政变,苏丹被赶下了台。
“希望”钻石的下一个主人是艾浮林?维尔西?马克林太太,她是第一个占有“希望”钻石的美国人。自从拥有这颗钻石以后,灾难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她,她的儿子和女儿先后遭遇不幸,丈夫也得了精神病。
1947年,马克林太太死后,珠宝商哈里?温斯顿买下她所有的珠宝,其中也包括“希望”钻石。或许是他吸取了前人的一些教训,对“希望”钻石有所忌惮,于是于1958年把珠宝全部捐给美国赛米斯?苏犬协会。




祖孙三代命丧一地

这个世界上巧合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