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 >

第24部分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第24部分

小说: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补遗 天地会讲武学堂(3)
对于张国梁降清的缘由,清代有许多记载,理由各不相同。有一类记载是,张国梁与清军打仗,对俘获的清将无不以礼相待,然后尽数释放,自称不得已而“为盗”,非敢作乱造反。经这些被俘清将引见,张国梁得到劳崇光的招降。按照这种说法,张国梁似是宋江一类人物,本身并无反清的念头,只是因为犯法遭通缉而“逼上梁山”。先前勇抗官军,扩大势力,不过是为了获取和清廷讨价还价的筹码。这样一来,被他的反诗号召起来造反的民众,都成了被他绑架的肉票。在清廷的角度,张国梁是沦落草莽的忠义之士,在我等草民眼中,张大帅就是混入革命队伍的野心家,不折不扣的大骗子。
  在另一类记载中,张国梁不是宋江,而是李陵。朱孔彰撰文说,张国梁一意反清,接受洪秀全的招抚,已投太平天国。洪秀全令张国梁伪降于劳崇光,为太平天国做内应,玩无间道。向荣识破了洪秀全的计谋,暗暗设下反间计:某日,清军与太平军约战,张国梁计划率靠得住的旧部诈败于太平军,引太平军斩关夺城。谁知向荣临时更换部署,调走张国梁旧部,换以自己的精兵。张国梁硬着头皮率这支部队与太平军交战,向荣指派的这些士兵奋勇出击,大败太平军。洪秀全以为张国梁贪恋富贵,已真降于清军,于是尽戮其家眷。张国梁不得以铁了心跟着向荣厮混。“贼党令公率二百人诈降,向公荣知之,令所部留壁中,易二百壮士从公战,贼大败,杀公妻子。公遂以诚告,向公善遇之,由是居向公戏(麾)下”。
  张国梁后来追随向荣围困天京,所部捷勇为绿营头号劲旅。他以寡临众,抵挡太平天国李秀成等名将统率的大军数十万,“骁勇无敌,江南恃为长城”。张国梁甚至以劣势兵力攻克了重镇镇江,拿下漕运的咽喉,连太平天国的将领们都深为佩服。清廷保有江南不失,张国梁有大功。当时有歌谣传颂:“杀贼江上江水红,向公如虎张公龙。钟山大战疾风雨,张公生龙向公虎”。张国梁虽然骁勇,终究是降人,始终不得清廷信任,不能大展拳脚,最终因为同僚掣肘而为李秀成军击毙。张国梁一死,江南无人能抵抗忠王李秀成军锋,清军在江南一溃千里。
  张国梁虽然背叛了江湖同道,脱离了反清起义阵线,统率清军打仗,却依然不改大侠本色,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张国梁与李秀成鏖战多年,“走马取太平”,“偷取镇江”等战例甚至被编成戏剧流传,可见张、李两大名将之间战斗的激烈。如此惨烈的战斗,张国梁上报战果,不过是烧船两千一百艘,斩首八千,俘敌两三万人而已。湘军后期之秀鲍超,战果竟然是斩首数十万级,两相对比,足可见鲍超之滥杀和张国梁的克制。张国梁曾出资在苏州设立恤局,救济饥民,恤局有张国梁手书“贵局多一难民,则弊营少一死贼”,相比毕金科、朱洪章等湘军名将,“反骨仔”张国梁多了几分人情味。
  张国梁不曾读书,但治军闲暇,好写“虎”字。张国梁写 “虎”字一笔而成,字方一丈有余,气势雄大开阔,中间的一竖直墨半枯,屹立如铁柱,为大书家所不及。张国梁爱将,冯子材也模仿写一笔“虎”字,但功力境界均远逊。此后武将如孟恩远、陈诚等都好做一笔虎字,张国梁可谓开一笔“虎”之滥觞。
  “天地会讲武学堂”为当时交战双方输送的将才中,最有名的,不是张国梁,而是冯子材。参与镇压太平军的清将,在近代还保有好名声的,一个是左宗棠,一个是冯子材。左宗棠收复西疆,为中国保住了大片领土,冯子材则打了晚清反抗西方入侵者的唯一一次胜仗——镇南关大捷。外战的赫赫功勋,洗清了二人镇压农民起义的罪名。冯子材日后的赫赫声威,与本书无关,这里主要讲讲冯子材早年的行状和一些生活琐事。
  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冯子材本来是天地会小头领,太平天国起义时又投奔了拜上帝教,归凌十八统率。凌十八遭清军围堵,未能与洪秀全会师,所部大部被解散,一部降清,冯子材就是其中一人。冯子材降清后,地位低微,也无仗可打。后来为向荣拣拔,在平博白县的战斗中立下战功,补了千总,赐号“色尔固楞巴图鲁”。
  

补遗 天地会讲武学堂(4)
冯子材身材矮小,但打仗勇猛,善搏战,张国梁对他十分赏识,于是将其调入自己的部队加以培养。张国梁取太平,克镇江、丹阳,冯子材出了很大力气,曾经在一日内攻破太平军营垒七十余座,军中人人佩服,张国梁拊其背鼓励说:“子勇,余愧弗如!”
  虽然张国梁自谦不如冯子材,冯子材的才略相比张国梁还是有一定差距。冯子材进攻犀利勇猛,防守滴水不漏,但缺乏大局观,战术也比较单调,遇到用兵灵活多变的敌手就很没有办法。张国梁死后,冯子材继统其部三十几营,两万余众,坚守镇江六年,挫败太平军的进攻百余次,也算有功。不过,冯子材在对上陈玉成时,面对英王神鬼莫测的战术,时常落于下风,甚至有数次被打得全军覆没,就此来看,冯子材的将道,比不上英王和忠王,与老上司张国梁相比更有较大的差距,只比向荣稍强。
  冯子材的私德值得赞赏。其为大将,每日只着布衣草鞋,带队操练,营中饮食用度,将帅与士卒相等。冯子材部下士卒生病,往往安置在最好的营房,每日三次省视,当时将帅,无一人能如冯子材爱兵。即使是书生带勇,号称爱兵如子的湘军,也远不及冯子材。冯子材在江南,战事激烈,粮饷经常断绝,江南各部队的将领纷纷效法湘军,在地方私设卡榷,收厘金以供给部队,也顺便中饱私囊,唯冯子材驻地不设卡榷。冯子材认为设卡收税,不但扰民,还属越权,他的部队时常粮草断绝,因冯子材爱兵如子,部下从未闹饷兵变。
  清史称冯子材生平不做欺人之语,这个评价并非过誉。但冯子材为人,比较好面子,史上也留下一桩他文过饰非的笑料。光绪元年,冯子材带兵击破在越南作乱的叛将李杨材,清廷除了赏赐冯子材金银玉器,还赏赐了一本《平定粤匪方略》。这本书记载冯子材降清前,在太平军中拒战清军的种种事迹,毫无隐讳。冯子材读完后十分难受,上疏分辩说自己少时迫于饥寒才造反,虽然与官军有交战,不过各为其主而已,“桀犬吠尧,良非本心”。自己投诚以后,东南用兵二十年,征伐有功,已赎前罪。近日读《平定粤匪方略》,书中对自己之前的所为“详载靡遗”,“伏读愧汗”,“无以为人”,希望朝廷念旧功劳,帮助掩饰过去的所作所为。冯子材提了一个荒唐的要求,希望朝廷下令史官,以后凡写到冯子材的造反事迹,都在“材”字上添一笔,改为“林”字。皇帝接到冯子材的书信后哭笑不得,如果是文臣这样胡来,肯定要重罚,冯子材是武夫不懂规矩,又是有功老将,真是毫无办法,只好下旨对他一顿痛骂。朝廷上下也传为笑料。
  冯子材闲暇常效法上司张国梁写一笔“虎”字,算是张国梁的衣钵传人。除了写一笔“虎”字外,他时常写“天地正气”四个字送人。除了练习书法,冯子材晚年还好诗,只是水准甚低,多俚俗之语,冯最得意的诗作,是“大雨下在大田边,小雨下在菜花园”,曾抄录多份,转送多人以求和诗,读者无不大笑。
  冯子材身子骨十分硬朗,七十余岁还能上阵杀敌,“夺发如少年”,直至八十岁归隐林下,仍然朱颜鹤发,步履健捷,少壮者也不如。冯子材八十三岁卒于家中,家财只有一万两白银,终身不置妻妾,不解博弈,晚年唯与乡间少年谈江南交战往事打发时光,一提张国梁,则泪下濡襟。
  天地会培养出的人才中,张国梁和冯子材归了清朝,太平天国则得到罗大纲。罗大纲本名罗亚旺,广东潮州府揭杨县人。与貌如书生的张国梁、身材短小的冯子材不一样,罗大纲长相极其威武,虎目虬髯,八面威风,是江湖上有名的大豪侠。
  罗大纲游侠江湖,交游广泛,见解不凡。他曾出海贩过鸦片,当过海盗,有的史料说罗大纲甚至与普鲁士传教士有过一段交往,思想比较洋派。鸦片战争爆发后,罗大纲和其他天地会的兄弟暂时放弃反清复明的口号,加入平英团抗击英国入侵,不久平英团被列入非法武装,罗大纲等愤然转入广西,筹划反清。
  

补遗 天地会讲武学堂(5)
张国梁、冯子材精于步战,罗大纲的本事却在水面。罗大纲和天地会的兄弟控制了漓、桂、柳、盘水道,打劫官船,清军见罗大纲旗帜无不望风逃窜。罗大纲曾经和湖南天地会朱洪英、胡有福等人结盟,起兵攻打阳朔县城及永安等地。罗大纲在水面无敌,在陆战却不十分纯熟,加之军队规模较小,这些战斗都没有胜利。
  起义失败后,清廷追捕罗大纲甚急,罗大纲无处可逃,于是与大头羊张钊、大鲤鱼田芳等投奔洪秀全。拜上帝教当时势力弱小,对来投的天地会十分欢迎,三人在太平军中一时还比较安稳。但是,拜上帝教是纪律严明的宗教,教规禁欲的倾向严重,天地会的部众多数是江湖流民,生活放荡,不受约束,两者间是存在很大分歧的。只是拜上帝教当时势力太弱,为了扩充力量,只好对天地会部众十分忍让。
  不久,洪秀全等人势力壮大,羽翼丰满,开始整肃军纪,约束部众。大头羊等人无法忍受拜上帝教的教规,离开了洪秀全,转投向清廷,加入镇压起义军的行列。洪秀全对大头羊的反水背叛是深恶痛绝的,特别在《天情道理书》里大加批判,大头羊的部队也成为太平军口中的大头妖。
  出乎意料的是,游侠多年,“好色纵酒”的罗大纲居然愿意接受拜上帝教的约束,听从洪秀全的差遣,甚至为了太平天国带兵与旧日的朋友大头羊火拼。自此洪秀全对罗大纲的猜疑尽去,屡委以重任。但罗大纲终究不是拜上帝教徒,他的部属与拜上帝教徒之间也时有摩擦。拜上帝教徒屡屡向东王杨秀清打罗大纲的小报告,杨秀清乃枭雄之才,自然把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压下不理,罗大纲对杨秀清有一分感恩之情。
  最重要的是,“天兄”萧朝贵十分照顾罗大纲,多次借天兄下凡的机会为罗大纲出头。罗大纲外出征战,妻子死在太平天国总部,拜上帝教徒陈来吞没了罗大纲妻子的遗物。萧朝贵手下暗探查知此事后,萧朝贵托天兄下凡,以天条诛杀陈来,罗大纲感激涕零,与萧朝贵成生死之交。因感激西王萧朝贵,罗大纲四处征战,出尽全身本事为太平天国浴血拼杀,替太平天国攻取第一座城池永安,此后下岳州,入金陵,克镇江,战湘军,为太平天国打下半壁江山。
  罗大纲剽悍机警,用兵剽疾如风,雄杰冠诸将。凡遇军事艰危,辄派他去应敌,所到有功,威震敌国。曾国藩、罗泽南、李续宾等对罗大纲无不佩服,以至于多年后曾国藩俘虏了李秀成,还要追问罗大纲的前事。
  罗大纲不但能打仗,因其见多识广,还能办外交。在镇江时,罗大纲代表太平天国,多次与洋人外交往来。这样一个杰出的人物,战功远在胡以晃、秦日纲乃至韦昌辉之上,因为不是拜上帝教的平在山勋旧,甚至不是拜上帝教徒,没有得到王侯的封号。连不过担任点文书工作的卢贤拔等人都封了侯,罗大纲还没有得到侯爵的封赏,实在让人叹息。
  罗大纲的死,众说纷纭,甚至连他确切的死期也很难确定。按王韬说:“大纲恃其猛鸷,屡犯官军。咸丰五年,窜江北,我军遇之,以抬枪击中其腹,几洞,伤既剧,夤夜遁至芜湖,群贼舁之入金陵,遂死。洪酋令葬之城北山中,旋杀葬者以灭口,恐人知其处也。又择貌类大纲者,仍假其名领众,以当一队”。也有人说,罗大纲是被张国梁打死的,“咸丰五年,芜湖、太平、宁国一带贼,被向大人先锋张国梁一齐打回收复。杨秀清又吊(调)罗大纲回救芜湖,又被张国梁打死”。
  一代名将,连怎么死死在哪里都不知道,令人叹息。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附录(1)
  附录一
  太平天国科考程序
  乡试
  乡试每年试期于二月举行,由各省郡县师帅先期出示,并行文所属的旅帅、卒长、两司马,其各统下有愿应试的,令各造名册先期送师帅处。师帅汇集本师名册,一并呈送军帅。军帅先期出示,于二月初三日考乡文学(文学类于清制文童生)一场,其首一名曰信士。二月十二日考乡武学(武学类于清制武童生)一场,其首一名曰艺士。由军帅典试,文武均取首一名。军帅给以信士、艺士执照,其余评定甲乙,亦概行录送于县监军,接考县试。
  县试
  县试于每年三月举行,将各军帅录送的考生,由县监军典试。县监军先期出示,于三月初三日考县文学一场,初六日复试一场,其首二名曰秀士。三月十三日考县武学一场,十六日复试一场,其首二名曰英士。文武均取首二名,县监军给以秀士、英士执照,其余评定甲乙,亦概行录送于郡总制,接考郡试。
  郡试
  郡试于每年四月举行,将各县录送的考生,由郡总制典试。郡总制先期出示,于四月初四日考郡文学一场,初七、初十两日复试二场,其首二名曰贤士。四月十四日考郡武学一场,十七、二十两日复试二场,其首二名曰能士。文武均取首二名,郡总制给以贤士、能士执照,其余评定甲乙,亦概行录送于提学考试(乡所取的信士、艺士,县所取的秀士、英士,郡所取的贤士、能士,都类于清制的文武生员)。提学由天京于每年遣放(类于清制学政),每省二员。到省以后,候各郡总制考试毕时,视路途的远近,分赴各郡,将郡试录送的考生召集考试。五月初五日考文士子一场。五月十五日考武士子一场。每郡视应试人数多寡,于十名中取中一名,文曰俊士(类于清制廪生),武曰毅士,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