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何两手一伸,一脸无奈。前一阵替你老兄求情还被吕雉泼了一头冷水,现在去帮刘如意说话,那简直是自讨没趣。
易储风波时,戚家母子把吕雉得罪的要死,说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一点也不为过。这个时候傻着脸去求情,明显是自找难堪。
俩老头研究了半天,一无所获。
最终,萧何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陈平。
我前边提到过,萧何和陈平的私交不错,并萧何挨整的那段日子里,还及时伸出了援手。当然,这两个人的表面文章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外人看来只是普通的上下级关系而已,没什么特别之处。
萧何这个时候想起陈平,并不是请陈平出面,而是让他帮忙拿主意。因为姓陈的鬼点子特别多,在搞人际关系方面,连当道士的张良也难及项背。萧何能够想到他,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因此,萧何建议去找陈平想办法。
周昌一听要找陈平,那张老脸立马拉了下来。萧何和陈平的关系很不错,然而周昌和姓陈的却不搭调,原因其实很简单:陈平是个贪污犯,而周昌很鄙视贪污犯。因为陈平贪污的事情,周昌没少在刘邦面前费口舌。
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周昌常和陈平掐架,俩人的官司也常打到刘邦的跟。可最终,周昌也没能奈何了陈平。
能和周昌同志打成平手的人并不多,而陈平无疑算是个异类,是贪污犯们的偶像。别人见了周昌绕道走,而陈平却仰着脑袋迎面去,能把周昌气的发抖。
现在让周昌去求自己最为鄙视的人帮忙,简直是对他的侮辱。
萧何一看这位老兄的架势,咧嘴一笑,说道:“什么时候了,还计较过往之事?如今,也只能找他了。”
周昌耷拉着脑袋想了半天,然后猛然抬头,抹了把脸,无奈地说道:“为赵、赵……赵王,我、我……我去……去求他!”
两个老头急急忙忙跑去了陈平的家。
我在写这篇文章时,为了让线条更清晰一些,所以一般都围绕着最主要的大事来讲,可能会让读者产生很多人物啥都没干、一边围观的感觉。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忙活的事,有些人参和在大事之中,而还有一些人却正在其他事情上焦头烂额。
比如陈平,已有好几节都没来得及介绍这位仁兄,事实上他的日子并不好过,自从他和樊哙闹崩后,吕须一直在找他的麻烦。因此,这位仁兄这段时间比较老实,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不干事就不干事,挖空心思讨好吕雉,到目前为止还是颇见成效的。
为了不打乱主题,陈平这段时间的麻烦,还是留到他登台唱主角时候再讲吧。现在,让我们跟着萧何和周昌的视角,让我们的故事情节往下进展吧。
俩老头刚进陈府,陈平就迎了出来,笑容满面刚准备与萧何搭讪,突然看见其身后的周昌,脸立马拉了下来,阴阳怪气地说道:“周丞相亲临寒舍,怕我陈平担当不起吧?”
周昌的老脸立马黑了起来。
萧何见俩人又要掐架,连忙圆场。一手拉住周昌,挡住他的话头,笑着说道:“多年同僚,何有‘担当不起’之说?”说着另一手拉起陈平,“进屋、进屋。”
落座后,周昌急不可耐,也颇有些示好的意味说道:“求、求……求陈……”
没等周昌说个所以然,陈平伸手挡住了他的话头,笑着说道:“多年不见,周丞相这点本事可见长了啊!”
周昌的脸刷的红了起来,连眼都瞪的多大。
萧何见状,连忙又抢过话头,扭头对陈平讲到:“此危急之时,看在多年同僚的份上,请老弟帮忙拿个主意。”
陈平微微一笑,说道:“相国有言,定当义不容辞,不过你要讲之事,你我做来难成。”停顿一下,接着说道:“今有太后和皇帝临朝,定有太后和皇帝决断,太后刚毅,皇帝仁慈,纵有疑难,定有妥善之法。”
陈平每说到“皇帝”两个字时,语气都要重出很多,乍听起来似乎怪怪的,可萧何的愁眉却慢慢舒展开来。
萧何报之一笑,起身拱手道:“多谢老弟点醒,既然如此,那我们也不再讨扰,就此别过。”
周昌的脑子转弯比较慢,满脸惊诧,明明是你提议要来求他帮忙,可连拜求的事情都还没讲,就要起身走,有些不合情理吧?
因此,周昌一张嘴又准备开口了。还没等他张嘴,萧何就一拉他的胳膊,示意离开。
出的门来,周昌气愤填膺,抄起国骂就往陈平身上招呼。
而萧何却笑着说道:“他已经拿主意了啊?何苦如此?”
这一下,周昌彻底傻了,一头雾水地问道:“什么主意?”
萧何神秘地一笑,“皇帝!”
直到此时,周昌才恍然大悟地自嘲的笑了起来。到现在他才明白,为什么这些年来他一直奈何不了陈平,他的智商和姓陈差的不是一两个档次。
我上边写了这么多,也许有人还可能不是太清楚,陈平那句话何以就是解决这次疑难的办法呢?
实际上,说开来是很简单的,毕竟刘盈同志是当今皇帝,是名誉上的老大,现在也只有他最有资格和吕雉叫板,也只有他能够救下刘如意的性命。道理就这么简单。
陈平的话简单点说就是这么一句:找我没用,找刘盈可以。
然而,萧何和周昌硬是没想起这个老实的主,你看刘兄弟混的,当了皇帝还让人这么无视。
好了,既然陈平把刘盈给捣鼓了出来,那这位老实兄弟也登台亮亮相吧。当上了皇帝还不能混成主角,够悲哀的。
第十章吕氏掌国—第十节 戚姬的结局(四)
我前边介绍过,周昌这个人说话不利索,胆子却非常正,三个字就能概括他的性格——不怕死。只要让他认准个理,九头牛都拉不会来,不和你比划个一二三不算完。刘邦在世时,只有这位仁兄开始较真,刘邦就开始头大。
也许大家会疑惑,就这么一个人,称帝后的刘邦为什么还要把他留在身边?
事实上,原因也是很简单。
一是有用。
周昌这个人虽然执死理,但不是个糊涂蛋。由于他说话的能力很差劲,所以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想事情上。一件事出来,他会翻来覆去把事情琢磨的稀烂,然后精挑细选几个简单的词汇表达出来,如果用词过多,就他那说话方式,讲完一件事得需要一整天。
因此,每逢他说出的话,都是深思熟虑也一针见血的东西。简单点说,这些东西对刘邦很有用。
当然,如果刘邦对周昌的意见有疑义,通常情况下会拍拍屁股走人,绝不愿意卯着劲和他争辩,因为那是一件极为费力的事情。如果你不想信的话,大可找个结巴争辩一场试试,肯定能把结巴累的半死,也能把你气的半死。
由于双方不容易发生争执,就不容易把事情闹僵,这反而让周昌更容易执死理,还不容易被砍头。结巴,在有些时候反倒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本,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别人说出来会砍头,他说出来反倒增添了一些笑料。
如此一来,周昌成了西汉初期唯一一个啥话都敢说的主。
其二是忠诚。
我们整天在讲“忠诚”,而真能把这两个字讲明白的人没几个。说实话,这两个字我也讲不好,但我清楚,周昌的行为配得上这两个字。
这个人心诚志坚,身守大义。于公,他一身正气,眼里揉不得沙子;于私,却没半分计较。这个人当过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又做过赵国丞相,可一直以来,都是个穷光蛋。他之所以能够震慑那么多人,是和他那一身正气分不开的。
这个人不迎合,不盲从,认准一件事,就敢和任何人叫板,包括刘邦和吕雉。以天下为重,以自身为轻。为国敢于担当,为义勇不畏死。这种人,无论是在两千年前的汉朝,还是两千年后的今天,都是值得崇敬的。
就这么一个人,刘邦如果不把他留在身边简直是对不起自己,更何况刘邦还是识人认人方面的绝顶高手。
写到此,我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因为依然没把这个人介绍清楚,但还是收笔吧。
我之所以在这里对周昌做了这么一个介绍,是为了让大家弄明白他深受刘邦器重的缘由,也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吕雉接下来的行为。因为不闹明白周昌这个人,会让我们对下边的故事情节感到莫名其妙。
几经周折,周昌终于迈进了大殿。
吕雉怒视着周昌,恨不得冲上去咬他一口,她对这个人真是恨透了。
现在的周昌反倒若无其事地走了过来,规规矩矩地磕了个头,行了个大礼。
没等周昌把礼节搞完,愤怒的吕雉都离开凤銮冲了过来,张口就来了这么一句,“你不知道我怨恨戚姬吗?为何不放赵王进京?”
这种**裸的狠话都讲了出来,真是被周昌给逼急了,气急败坏完全能形容她此时的状态。吕雉算是坏的可爱,一点不藏着掖着,把坏事都说的掷地有声,冠冕堂皇。佩服!佩服!
要说老寡妇发飙了,按理说周昌应该收敛一点,多磕几个头,多认个错,然后套套近乎,才便于皆大欢喜。
如果周昌这么搞了,那就不是周昌了。这是个硬骨头,当初刘邦见他都头疼,吕雉也肯定好不到那。
周昌一听老寡妇要杀人,气就不打一处来。这位老兄把牙一咬,脖子一拧,狠话开始往外边撂了。
周昌怒声说道:“先、先……先帝把赵、赵……赵王托付于我,我、我……”周昌一生气,口吃的毛病更严重,一句话唧歪的受不了,让吕雉听的极其费劲。
吕雉气急败坏地问:“你要怎样?”
“我、我……我听说太、太……太后怨恨戚、戚……戚夫人,想、想……想把赵、赵……赵王召、召……”
由于生气,周昌结巴的极其严重,把吕雉急的在他面前来回晃动。她已经好长时间没和这位老兄聊过天了,一句话能把人急死。
吕雉走来走去绕了半天都没等周昌把下半句话憋出来,因此急不可耐地接话道:“召?召他来杀掉!那又怎样?”
周昌彻底恼了,老寡妇不光学他说话,还敲锣打鼓地要杀人。这么一来,周昌更是被憋的满脸通红,甚至有些气急败坏,跪在地上,晃着脑袋吼道:“我、我……”
吕雉明显比他着急,她突然有些理解刘邦为什么从来不和这位老兄较真的缘故了,太费气。吕雉忍不住又问道:“你,你想怎样?”说完后,吕雉发现,周结巴差点把自己给带过去,想起来还有些可笑。
周昌也急了,一头磕在地上,“我不奉诏!”终于把最后一句给憋了出来。
周昌的狠话说完了,可吕雉这么天来憋的那肚子火却也撒完了。
与其说吕雉是把火撒完了,不如说,“我不奉诏”这四个字让她回想起了“易储风波”时,周昌的那次抗命。那一次,周结巴是为了她吕雉母子,而现在却为的是戚姬母子。
这个人并不能算是谁的嫡系,为她吕雉母子,是为大汉天下;为戚姬母子,只是为了曾经的那个承诺。周昌本人是没有错的,吕雉开始理解眼前的这个人了。
吕雉没再开口,坐回了自己的凤銮上,静静地看着趴在地上的周昌,半晌无言。
周昌见老寡妇半天不说话,也极其诧异,跪坐起来,直视吕雉,又准备开口了,“太、太……”
没等周昌“太”个所以然,吕雉一挥手挡住了他的话头,说道:“你下去吧!”她是真不愿意再和这位老兄说话了,如果再搞下去,可能连自己也结巴了。
这让周昌很迷惑,他是奔着死来的,可不曾想自己两句话还没说完,就平安无事地被放了出来。
周昌磕了个头,站起身,后退三步,准备离开。就在他转身那一刻,听吕雉又说话了:“周丞相不要回赵国了,留在京城吧!”
周昌疑惑地看着吕雉,唱了声“喏”,只见吕雉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他出去。
奇迹又一次在周昌身上诞生了。他大张旗鼓地恶搞一番,狠话也撂了半天,竟然全身而退,这不能不让人惊诧。
等在宫门的群臣满以为周昌这次要完蛋,可不成想这位老兄竟然大摇大摆地晃了出来,啧啧称奇。
而此时的周昌却没感到庆幸,因为他不清楚,吕雉还拿不拿刘如意说事。现在他关心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个可怜的赵王。
第十章吕氏掌国—第九节 戚姬的结局(三)
使者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终于又一次两手空空地来到了吕雉面前,规规矩矩地磕磕头,再把周昌埋汰了一顿。
在这件事上,这位仁兄已经麻木了,他现在已经不再研究如何把事情办好,而是一直在寻找措辞把话说好,既不让吕雉骂他太狠,又不能把周昌激的过火。事情办到这种地步,真是难为这位兄弟了。
吕雉耐着性子听完使者的哭诉,脸上布满了寒霜,冷冷地说道:“传诏!宣周昌进京。”
使者一愣,他以为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一直以来不是都在召赵王进京吗?这个老寡妇不会是气糊涂说错话了吧?
使者鼓足勇气轻声问道:“周昌?”
吕雉凤眼一瞪,说道:“对!周昌。”
使者连忙唱了声“喏”,退了出去。
说实话,使者在进宫前,已预料到吕雉会毫无创意地再让他去赵国传诏,因此连行李都没卸,认为太麻烦。反正来来回回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