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平没有直面回答,一拳头砸在桌子上,站起了身,“就这么干!”
已没有选择的余地。动手吧,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成功失败,就是这一锤子买卖。
真正的对决开始了。
第十二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
事实上,吕产、吕禄并不是傻子,他们也很清楚各方势力都已纷纷登台与自己较劲。刘襄起兵的消息传来后,这俩人的确拉了份黑名单,准备干些实在事。
可事到临头,这俩人的老毛病又犯了。一个优柔寡断,一个胆小怕事,这种性格注定成不了气候。
更为关键的是,他俩瞪大四只眼,也没在老吕家人中找到一个适合带兵的人,万般无奈之下,把目光停留在灌婴身上。
灌婴之所以能够如此荣幸,完全得益于近些年来的表现。应该说,吕雉在世时,灌婴基本上没说过什么话,其油滑程度不弱于陈平。
鉴于他一贯以来的良好表现,最终吕家兄弟把他拉了出来,重掌兵权。然而,吕家兄弟并非完全信任这个人。
灌婴动身后,吕家兄弟下定决心准备杀人。为避免自己的动作,促使灌婴和刘襄联合,经过研究,他们把动手的时间定在了灌婴和刘襄开战之后。
在这段时间里,吕禄、吕产坐镇南北两军,静静地等待着前方开战的消息。
而与此同时,陈平、周勃等人却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很清楚,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那短暂的平静。
灌婴虽然掌握了兵权,可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旦吕家兄弟真的动起手来,陈平等人也只能坐以待毙,灌婴最多赶回来替他们收个尸罢了。要想活命,还得自谋生路。
该有动作了,再等下去,只能玩完。
然而,又该如何动作?现在要权没权,要兵没兵,只挂了个空头名衔,能捣鼓出什么名堂?
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要想打破吕家的一头独大,就必须多少掌握点兵权,就算抄家伙干架,也能找来一些帮手。
侥幸的是,周勃目前依然戴着那顶“太尉”的帽子。这顶帽子太关键了,因为这顶帽子本身,就是军权的象征。
吕雉百密一疏,虽然架空了周勃,但没把他从这个位置上拿下,为老吕家的败落埋下了隐患。“安刘氏者勃也!”刘邦临死前的这句话,真可谓一针见血。吕雉比较健忘,她捣鼓这么多年,愣是没想起这句话,竟把周勃留在了这个极其关键的岗位上。如此看来,吕家如果不败,不单是对不起刘邦,连吕雉都对不起。
虽然“太尉”是军权的象征,但只是个象征而已,周勃依然没有军权。不单如此,周勃现在连京城南北军营的大门都进不去,更别说去调动兵卒了。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陈平、周勃等人对吕家兄弟是毫无办法的。
但是,现在没办法不代表以后也没办法,现在没军权不代表以后也没军权。机会在很多时候是被创造出来的。陈平终于找到了创造这个机会的突破口。
所谓突破口,实际上是一个人,这个人叫郦寄。
郦寄的名字很陌生,但他爹我们却很熟悉——郦商。
前边介绍过,郦商和吕泽、吕释之的关系极好。鉴于老一代的友谊,两家的儿子们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其中,郦寄和吕禄更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朋友,俩人的关系几乎要好到伙穿一条裤的程度。
正因这层关系,陈平准备在郦寄身上做些文章。
简单点说,陈平希望郦寄能够出面,劝说吕禄交出南军兵权。
这似乎又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郦商虽然也算是“功臣”里边的数,但他和吕家的关系很好。更重要的是,郦寄和吕禄的关系如此密切,没道理陪你蹚这滩混水。
事实上,陈平也晓得这一层,但依然不妨碍在郦寄身上做文章。郦寄能让陈平如此看得起,真不知道算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不幸。
陈平没去向郦寄套近乎,而是给他爹郦商发了个聚会邀请函。毕竟是多年的战友,聚个会、喝点酒,再正常不过了。
郦商这么多年来,身体一直不好,基本不上朝,闲散人员一个,有酒不喝简直对不起自己。
因此,郦商来了。
下边的事情就有些滑稽了。郦商兴高采烈地跑来后,根本就没喝上酒,而被陈平直接绑了票。陈平连面子工程都不做,直奔主题,的确有些不地道。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陈平现在哪有心情陪他喝酒?
绑架了郦商后,陈平随即通知他的孝顺儿子郦寄来赎人。
郦寄慌不择路地跑来了。他做梦都没想到,贵为丞相的陈平竟给他来这一手。
陈平给他开出了价码:要么你去游说吕禄,要么我们砍了你爹。
郦寄很无奈,老爹被人家捏在手上,总不能见死不救。不得以,郦寄只好硬着头皮登场了。
郦寄毫无办法地拜见了吕禄,说了这么一段话:“高帝与高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吕产、吕禄、吕通),均群臣议定,诸侯皆认可。今君为赵王而不就国,恐被群臣、诸侯所疑。若君和梁王(吕产,先封吕王,后改封梁王)与群臣盟约而就国,齐王定然息兵,群臣必将祛疑,君则称王千里而无忧。”
郦寄的话真是太有水准了,不难想象这得拜陈平所教。既肯定了吕家的地位,又给他们找到了出路,还给了一些承诺,把话说的滴水不漏,忽悠人的水平可谓登峰造极。
吕禄有些犹豫,但并没有答应。送走郦寄后,他蜗在军营动了一番心思,然后派人把郦寄的原话转诉给了老吕家的人。
吕家人一下子炸了锅,有人认为这个办法不错,有人站出来坚决反对。在一片吵嚷声中,吕家人的胜算越来越少。
而吕禄却如没事人一样,拉着郦寄时常出去狩猎游玩。这种行为暴露了他的无知和无能,他也只能混到这地步了。
当然,并非老吕家所有人都是糊涂蛋,吕嬃就是极其聪明的一个。
一次吕禄狩猎经过姑母吕嬃家门,想都没想,直接进去拜访。
吕嬃见他进门,先是一愣,随即大怒,说了这么一句话:“为将而弃军,吕氏亡矣!”然后是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一边骂一边扔东西,把珠宝玉器砸了吕禄一身,“不替别人守此也!”
吕禄吓得趴在地上磕头请罪,然后慌慌忙忙逃回了军营。
这只能说,老吕家人都是阴盛阳衰,如果吕嬃是个男儿身,也许西汉的这段历史真的要改写。但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让吕产、吕禄这丁点水平保老吕家的周全,那是在难为他们。
第十二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
如果上边是吕家兄弟犯的第一个错误的话,下边发生的,无疑是他们最致命的错误。
当刘襄起兵的消息传到长安后,吕产、吕禄慌了神,他们第一反应是立刻派兵灭掉刘襄。
有句俗话叫: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吕家兄弟的行为无疑符合这句话。
按理说,刘襄敢闹出这么大动静,只需用屁股想想,就知道京城里边肯定隐藏有他的人,如果京城里铁板一块,借他刘襄十个胆也不敢如此放肆。请相信不会有人嫌自己活的时间太长,跳出来作死。至于是谁在眼皮底下使坏,也无需动多少脑筋,就能猜他个**不离十。
蒋介石有句话,叫“攘外必先安内”。虽然他这句话的目的有些不地道,但还是颇有道理的。所以说,有点脑子的人都会去干一件事——缉捕刘章、刘兴居。这是最起码的一步棋。这步棋不下出去,不把刘襄三兄弟定性为反革命,你老吕家就难有立身之地。
通常情况下,把刘襄三兄弟定性为反革命后,就要摆出一幅鱼死网破的决心,搞一段黑暗专政,砍掉一些人,进行一次大清洗,彻底掌控朝局。
这似乎是一个给出标准答案的选择题。然而,吕家兄弟却别出心裁地填上了个让人莫名其妙的东西。这个答案,葬送了吕雉多年来的辛苦努力。
老吕家,你们完了。
吕家兄弟的答案很简单:无视刘章、刘兴居,对京城各方势力不管不问,直接挑了一个人去和刘襄干架。重要的是,他们挑出来的这个人,让我很难理解。我弄不明白这是个什么情况,难道吕产、吕禄是两头猪?
他们不是猪,但不比猪强多少。因为他们挑出来的这个人叫灌婴。
灌婴很会打架,这是事实。就能力而言,灌婴要比刘襄厉害的多,当年灌婴在项羽阵营中横冲直撞时,刘襄还没投胎呢。在灌老头的面前,刘襄连提鞋的资格都不够。
灌婴能力很强,可他是刘邦的嫡系,和你老吕家关系并不怎么密切。如果这一次是刘邦派他来的,相信并不会出现什么异常。然而你吕产算个什么东西?这个时候把本已远离军权的灌婴揪出来,雄纠纠气昂昂地带上十几万部队出去游行,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人家刘襄本就是冲着你老吕家来的,你现在派一个刘家的嫡系和老刘家的人去干架,这个天才的部署,让人无言以对。
说实话,我真没弄明白吕家兄弟是出于什么目的,难道是“以夷制夷”?只能说他们没做好定位,也没认清形势,也可能是老吕家人太不济,连个会带兵的人都找不到。
应该说,灌婴对他老吕家的危险系数要远在刘襄之上。
事实也的确如此。
当灌婴带领大军出发的那一天,一直在幕后隐忍不言的陈平开心的笑了。实力的天平终于发生了变化。机会到来了。
灌婴率领大军跑到荥阳后,暗自琢磨“诸吕欲害刘氏而自立,破齐而归,无疑助纣为虐。”随即给刘襄写了一封信,约定双方讲和。
刘襄很有自知之明,没必要也没信心去和灌婴干架,因此也停下了脚步。至此,政府军与革命军都驻扎了下来,搞起了联欢,唱着歌、喝着酒看吕产、吕禄的笑话。
而与此同时,京城里也并不安宁。就在灌婴掌握军权的那一刻起,陈平、周勃也开始了动作。
前边我介绍过,陈平、周勃暗中帮助过刘章,而事实上,他们却代表着另外一股势力。虽然陈平等人是刘氏的忠实追随者,但在这些人的眼里,刘襄、刘章并不能代表刘氏。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所追求的也不过是利益的最大化。
应该说,这是一次三方势力的博弈,一个是宗室,一个是外戚,第三个就是功臣。所谓“宗室”就是指老刘家人,代表人物刘襄、刘章;“外戚”就是老吕家,代表人物吕产、吕禄;而“功臣”的代表人物就是陈平、周勃,当然包括灌婴。
在前段时期,“外戚”的实力最强,“宗室”次之,而“功臣”的实力就要弱的很多。
这不难理解,吕氏掌控大局,手握军权,实力比较雄厚;而刘氏虽在朝廷里没说话的资格,可毕竟还留下几个诸侯王,这些人的日子虽然不太好过,但手里多少还是有一些军事武装,这就是说话的资本;而“功臣”在京城没军权,在地方没武装,在“外戚”和“宗室”的夹缝中求生存,日子过的比较凄惨。
按理说,在这种状态下,“功臣”这一方是很难形成气候的。人家老大、老二抄家伙干架,赤手空拳的小三只能扯着嗓子吼两声,呐个喊、助个威还行,登台演戏的机会并不多。这就是随后几千年来,“外戚”和“宗室”拉锯的过程中,群臣只配当配角的缘故了。(后来登上舞台的宦官,算是“宗室”的衍生品,或者说是替代品。)
吕雉在世时,“外戚”的实力达到了巅峰,为了共同的敌人,“宗室”和“功臣”开始慢慢靠拢,最终达成了默契。纵然如此,“功臣”依旧只能当个配角。当然,前提是不发生意外情况。
意外还是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意外事件的发生还得拜吕产、吕禄兄弟俩的帮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这个意外事件就是灌婴重掌兵权。十几万大军握到手后,陈平等人立马从偶像派变成了实力派。至此,“功臣”这支独立的政治势力有了底气,这些人展直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权力争夺的洪流之中。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支势力的崛起,无论对“外戚”还是“宗室”,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有一天,老二和小三联手把老大被打压的萎靡不振时,老二、小三就该撕破脸了。
不过到目前为止,老二、小三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因为他们共同的敌人依然顽强地活着。
不过活的时间并不长,因为老二率先出手后(刘襄起兵),小三也开始动手了。
第十二章 覆灭—第十一节 吕氏败亡(四)
在史料中,毫不客气地把吕家人定性为坏蛋。事实上,这是不公正的。就如吕产,他就不算是个坏人。
吕产这个人,不狠毒,不腹黑,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优柔寡断。他的能力一般,之所以能混到相国的位置上,全靠姑母吕雉。
应该说,吕雉是对他寄予厚望的。她希望吕产能挑起重担,守护老吕家的安全。事实上,她也是这样安排的。为了保险起见,还为他配了个助手——吕禄。
吕禄这个人就更不能算是坏蛋,这个人智商一般,有点老实,还有个更大的毛病——胆小怕事。
这兄弟俩,一连办了几件蹩脚事,把老吕家带进了深渊。
吕雉死后,吕家兄弟动过诛群臣的心思。可万没料到,这俩位仁兄凑在一起研究了半天,稀里糊涂、毫无结果。更大的问题是,俩人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