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于这个背景因素,刘恒下来一步极其成功的一步棋:迁周勃为丞相。
丞相是什么角色,我在前边介绍过,权力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至于大到什么程度,后世的霍光、曹操、张居正等都很有心得;至于小到什么程度,吕雉在世时陈平深有感触。
这个岗位地位很高、名分很大,谁要是能一不小心混到这个岗位上,肯定是老坟冒青烟了。
在身份地位上看,周勃的职务算是升了,成了天字一号人物,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个中滋味只有周勃本人才深有体会。
因为这个岗位有一个很大的软肋——远离军权。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混到霍光、曹操那种程度,这个岗位是没多大机会染指军权的。
周勃这一辈子都和军队打交道,除了打架之外别的本事没有。现在让他去和群臣耍心机、斗嘴皮,简直是对他的一种折磨。
也就是说,丞相这个岗位,对周勃而言,无疑等同于提前退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十四章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
新的惊喜在前边也已经介绍过,就是刘恒登基的第二年册立窦漪房为皇后。
窦漪房上位后,终于可以名言正顺地派使者去清河县寻访家人。
十三岁离家,二十七岁当皇后,鱼龙变化,只用了十四年。
十四年,不算太短,但也不算太长。这期间,应该在她身上发生过很多事,但有限的史料已让我们无从探寻。仅留下一些残片断笺,供我们畅想和玩味。
使者屁颠屁颠跑去清河,又屁颠屁颠跑了回来,给窦漪房带来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哥哥窦长君;另外还有两个不幸的消息:母亲早已病逝,弟弟窦少君五岁时即被人掠走贩卖。
有句古话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实践证明,这句话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针对什么样的人,都非常有用,窦漪房也不例外。
穷了一辈子,都已化成灰的老爹老娘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因为他们都有了封号:安成侯、安成夫人。
按理说,无论多么冠冕堂皇的封号,对老两口而言,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然而,这个很普通、很常规的事情,竟然收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
穷人家的女儿竟然当上了皇后,死了多年的老爹娘也混了个封号,这真算得上是一大奇闻。既然是奇闻,自然就容易成为老百姓的谈资,谈论的多了传播范围也就广了。如此,引来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失踪多年的窦少君。
窦少君五岁即被人掠走,辗转被卖了十几家,流落宜阳为奴。此时的他实际上也只隐约记得自己曾姓窦,老家在观津,仅此而已。
就在不久之前,窦少君在深山里替主人烧炭,一百多人白天干活夜宿山崖。后来山崖崩塌,其他人全被压死,只有窦少君侥幸逃脱。为此,窦兄弟还专门卜了一卦:后当封侯。虽然算了卦,讨了个吉利,但窦兄弟依然是个奴隶,生活状况并没有多大起色。
后来,主人西入长安,窦少君也跟了过来。
在这里,他在街头巷尾听到了一个小道消息:皇后姓窦,老家观津,还有一兄弟失散民间。
这个消息让窦少君一阵狂喜,难道自己就是那个失散民间的兄弟?但狂喜过后,却是阵阵紧张,因为冒人皇亲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脑袋。
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后,他准备赌一把。反正现在也没混成个人样,烂命一条。
随即,窦少君心一横,愣着脑袋冲进了官府,自陈是皇后的亲弟弟。
官府也不敢怠慢,立马上报朝廷,然后把他送进了宫。
时隔十四年,无论是窦漪房还是他窦少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俩人对面,根本认不出来对方。
所幸的是,窦少君记得两件事。一件事是曾跟姐姐采桑,自己从桑树上掉了下来;另外一件就是姐姐临进宫前,曾用淘米水给他洗了一次头。
没等窦少君把故事讲完,窦漪房已起身冲了过来,抱着他涕泪纵横。
当年困贫惨分离,今朝富贵幸相逢。沧桑已巨变,亲情永相存。
不管怎么说,窦漪房全家又相聚了。
也许有人会疑惑,我在前边一直说这本书主要介绍大事,可现在却我用这么大的篇幅来记录一些琐碎,似乎前后有些不怎么搭调。
事实上,我只是希望大家知道这个背景资料,因为它在几十年后的一件大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汉武帝刘彻能当稳皇帝,与窦漪房的这个经历颇有些关系。如果窦漪房没有这个经历,可能早就狠下心废了他的帝位。
窦漪房全家相聚了,这要说是一件好事,毕竟算是破镜重圆,是值得祝贺的。
然而,一些人还是不高兴了。不高兴的人主要有这么几个——周勃、陈平、灌婴。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多年来,这些人一直在和外戚斗法。吕家人的嚣张跋扈是前不久刚发生的事情,因此他们对“外戚”这两个字有些心有余悸。
前段时间,还认为窦漪房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而不曾想没几天竟多出来两个兄弟。这不得不引起他们重视。
这些人头对头商量一阵后,得出了个结论:我等若一时不死,性命将系于此二人之手。
但不满归不满,他们却无可奈何,毕竟刘恒已经坐稳了皇帝,没道理不让人家立皇后,更没道理不让皇后有兄弟。
最终这些人商量了个对策,给他们找几个操守端正之士陪着,一天到晚讲一些忠诚良善之事,并于暗中监督,免得闹出大事。
窦长君、窦少君二人家里一天到晚有人给他们讲课,弄的这兄弟俩很是无奈。
因此,二人跑去向窦漪房诉苦。然而窦漪房一听,呵呵一笑:好事嘛,回去认真学习就是。
如此一来,二人没辙了,只好硬着头皮一天到晚陪着老学究们在家里捣鼓学问。
可没想到的是,窦漪房竟然也加入周勃之列,生怕这兄弟俩有偏科,又送来一些《黄帝》、《老子》等一些叫人摸不到大小头的东西让他们学。
说实话,这俩人本来不识几个字。可经窦漪房、周勃等人联手进行扫盲工作后,他俩有了质的飞跃,从目不识丁的文盲一跃成了两个书呆子。
真别说,这个办法还挺好,兄弟俩在京城混了很多年,硬是没犯一点事。从古至今把所有外戚对比一遍后,突然发现这兄弟俩绝对算是老实人。虽然他们没干过什么出彩的事,但也没做出格的事。更夸张的是,这俩人竟然被培养成了谦谦君子,甚至比周勃等人还要靠谱的多。
就这样一直默默无闻地混了十几年,汉文帝驾崩后,还被封了侯(窦长君早亡,其子封侯)。
关于窦漪房早期的事情也就是如此。写到此,关于这个女人可以告一个段落了。我虽然对她着笔比较多,然而事实上,此时的她并没做什么惹人眼球的事。当然,关于这个女人,故事并不算结束,而事实上,只能算是开始。
但不管怎么说,此时的窦漪房是惬意的。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惬意,一些人的日子并不好过。
第十四章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
进宫,如果算是窦漪房命运的一次转折的话,那紧接着发生的这件事,更算是他命运的转机。
世事就是如此,看似很悲惨、很痛苦的事情,却可能蕴藏着意料不到的机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说,只要不到油尽灯枯、山穷水尽,就不要轻言放弃。
刘盈驾崩后,吕雉称制天下。为便于照顾(实际是监控)诸侯王们日常起居,吕雉颇为认真的挑选了一些宫女遣送出宫,赏赐给诸侯王。吕雉这一次处世很公平,生怕厚此薄彼,让哪个诸侯王心里不舒服,因此,每个人得五个宫女,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在遣送名单中就有“窦漪房”这三个字。
窦漪房得到这个消息后,着实高兴了一阵。她之所以高兴,是因为她认为这是返回乡的一个机会。
窦漪房老家在清河,清河离赵国很近。赵国,成了窦漪房理想的目的地。
虽然她很想去赵国,可不见得吕雉会配合。吕雉是什么性格,窦漪房很清楚。吕雉疑心很重,还喜欢和别人唱反调,你说东,她偏要西。和她这种人打交道,求情说好话不见得好使,更别指望给她提要求了。
吕雉很难共事,那窦漪房去赵国就可能有一些变数。不过窦漪房在宫里这几年也不是白混的,她很快找到了个突破口。
窦漪房找到的突破口是一名宦官。这个宦官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甚至连名字没能留下来。但这个人却在派遣宫女这件事上很关键,因为这件事是由他主持。说白了,就是由他确定名单、确定地点、确定时间,报给吕雉签字盖章,然后执行。
突破找到口后,窦漪房立马行动了起来,拿出所有积蓄,给宦官送了过去,然后请求他把自己遣发赵国。
宦官答应了。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举手之劳,既创收又落人情,没道理不答应。
据史料记载,这位老兄不知是怎么搞的,莫名其妙地倒腾几天后,竟然把窦宫女的请求给忘记了,甚至把“窦漪房”三个字放在了去代国的名单里。
然而,我个人认为,这位老兄并没有忘,只是嫌窦漪房送来的礼金太少了。
在当时,代国和赵国不可同日而语。赵国处于中原腹地,还近临都城长安,不说富甲天下,也算是殷实之地,最起码比较安定。可代国就相差很远了,北处蛮荒之地,穷且不说,还时不时有匈奴人跑来抢劫。没道理舍本逐末,跑去和匈奴人打游击。
因此,在名单下发前,肯定有不少人向宦官送礼。送礼的名目有很多,关键一项就是不愿意去代国。
宦官收了礼却不办事,还把她安排到了鸟不拉屎的代国,你说不是嫌礼金少是什么?
名单下发后,窦漪房傻脸了。然而,吕雉已经签了字、盖了章,纵然她有一百个不愿意也无可奈何。
随后就是不停哭,不停的骂,把宦官祖宗十八代诅咒了个遍,拖着拽着不愿意动身。直到吕雉把她叫过去臭骂一顿后,方才登程。
此时的窦漪房是痛苦的。然而,如果她晓得随后将发生什么事情的话,可能她会笑出声来。
因为此时的赵王是刘友。刘友我在前边介绍过,这位仁兄是被活活饿死的。窦漪房要真的去了赵国,相信我这本书里绝不会提到这个人。
赵国富裕安定,但性命不见得能保;代国穷乱,并且强盗土匪频繁出没,但能够活命。孰优孰劣,就一目了然了。
但所有这些,是随后发生的事情,此时的窦漪房没心情去探讨这些东西。她现在所能做的,只有三件事,一是走路,二是哭闹,三是骂人。就这样,她边走边哭边骂人,迤逦而行,抵达代国。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在代国,她实现了完美的转身。
之所以会收到如此效果,关键因素在刘恒身上。因为刘恒看中了她,成为一位“美人”,并对她宠爱有加。
况且刘恒不太**(相对而言),身边的女人不算太多,乌七八糟的事情也少的可怜。随后,窦漪房先后生下一女二男,长女刘嫖,长子刘启、次子刘武。一个被赶出来的宫女能有如此结局,该满足了。
更夸张的是,在这几年中,刘恒原来的王后以及四个儿子先后病死。水涨船高,窦漪房的位置和身价都有了质的飞跃。
此时的窦漪房是满足的。一个民女混到这种地步,知足了。她和刘恒一样,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求吕雉别找他们的麻烦,最好匈奴人也别来串门。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足矣。
事实上,刘恒能逃过吕雉的魔掌,也与窦漪房不无关系。因为她是吕雉派过来的,明面上是来伺候刘恒的日常起居,实际上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监督代王。
前边提到过,刘友、刘恢就栽在这些人手上。也就是说,吕雉所收到的消息只有一个:代王忠孝。应该说,这个消息是客观的,也是实用的。刘恒能够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与这个消息不无关系。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着。然而这句话用在刘恒和窦漪房身上,一点也不靠谱。这俩人都颇有心机,也挺会来事。但他们都不怎么喜欢专营,也没有什么非分之想。
然而,机会还是一次次莫名其妙地降临到他们的头上。看来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并不是不会发生。就如买彩票,虽然是几百万分之一,但还是有人中了,不得不赞叹其神奇。也许正因为这些神奇,历史才变得有趣。
从民女到宫女,从宫女到王妃,每一次转身都是以痛哭流涕、悲伤欲绝开始,以舒心惬意收尾。窦漪房的命真是太好了。
然而,我们在艳羡其命运的同时,不得不在她自身上找些缘由。缘由其实也很简单——性格使然。这,既得益于其幼小时的经历,更得益于吕雉的**。总而言之一句话,窦漪房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如此看来,机会还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着。
对窦漪房来说,两次华丽转身业已满足。然而,命运之神还在眷顾着她,并且送给她的惊喜一次比一次大。
第十四章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
同年三月,刘恒下诏天下,册立窦漪房为皇后。
纵观整个封建王朝。影响国家命运走向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