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两汉往事 >

第50部分

两汉往事-第50部分

小说: 两汉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怎么说,薄昭死了。文帝时期最大的权臣,就这样被轻易地拔掉了。实际上,他比贾谊还要早死了两年。

    而一个疑问产生了,外边闹出这么大动静,长乐宫的薄姬为什么没站出来说句话?

    事实上并不是她不愿意说话,而她真的不知道,整件事情,没人敢告诉她。大家都不傻,没人愿意跑去触这霉头,既然皇帝能逼亲舅舅去死,那杀任何人都不会太困难。

    干掉所有对手,收拾完潜在的威胁后,再也没人敢对刘恒的帝位提出疑义了。此时的他是惬意的。
第十五章怀柔天下—第二十五节薄昭的结局二
    将要介绍的这股政治势力,大家心里其实都很清楚——外戚。

    从古至今,“外戚”一直都是朝廷中最为重要的一支政治力量,无论哪一朝,都难以摆脱。再牛逼的皇帝,都难免会受其牵制,只不过影响不同罢了。

    吕雉在世时,外戚势力曾达到了巅峰,还差一点把汉王朝的姓给改了。可吕雉一死,吕家没出几个像样的人才,最终被群臣诛了全族。也就是说,刘恒继位前,外戚这支势力基本上被消灭遗尽。

    虽然吕家败落了,可不代表“外戚”这支势力就会彻底消亡。请记住,只要是个人,无论是皇帝还是乞丐,都有老娘,至少曾经有过;况且,身心正常的男人,成了年后通常还会讨老婆。无论是老娘还是老婆,其娘家那些七姑姑八姨姨都会和你攀扯上关系,这些关系也渐渐会形成复杂的圈子,把你围在其中。

    对皇家来说,我们通常会把这个圈子称之为“外戚”。

    刘恒是皇帝,并且是个正常人,既有老娘还有老婆,“外戚”自然也少不了。

    就目前而言,汉朝最大的外戚莫过于薄家,代表人物——薄姬、薄昭。一个是刘恒的亲娘,另外一个是刘恒的亲舅。

    更重要的是,薄昭现在的身份很特殊——大将军。

    汉朝大部分时期都设立有太尉一职,这是和平年代的三军总司令。至于“大将军”,打仗时期很威风,但在和平年代也就是待在家里喝喝茶、聊聊天,并没有多少实权。然而,薄昭这个“大将军”却并非如此。

    前边介绍过,刘恒继位后,为能掌控军权,把周勃赶出了朝堂,改灌婴为丞相,而取消了太尉一职。这一职务安排,让刘恒将军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军队里边的事情还得有人去办,刘恒不可能也精力对所有事情亲力亲为,因此需要一个代言人。当然,这个代言人必须是极其靠得住的。

    但谁才是能够真正信任的人呢?对刘恒来说,是一道选择题。

    那些这些兄弟子侄们,比如刘长、刘襄等人肯定不行,因为这些人正卯着劲和自己争皇位。说白了,这些人是他当时最大的敌人。

    拥立自己的大臣也肯定不行,这些人的实力本身就很强,如果再掌握了军权,自己就等着挨宰吧。刘恒可不愿意步那两个“少帝”的后尘。

    经过不太费劲的思索之后,刘恒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亲舅舅,即是当事人,还不会打皇位的主意,这个人简直太合适了。那就是他吧。就这样,薄昭当上了车骑将军,很快又被晋升为大将军。

    实际上,刘恒做出的这个答案,基本上是历代皇帝刚即位时都采用过的方法,这也是“外戚”能够成为朝廷中最主要的一支政治力量的根本原因。说白了,外戚不可能消亡,因为其根源就在于皇帝本身。

    这十几年来,薄昭紧紧地守护在刘恒的身边,成了刘恒铲除异己的一把利刃。他的表现,完全满足刘恒的要求。

    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并不在于自己,而更多的是取决于对手。一旦没有了对手,是否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就该重新讨论了。

    在以往,群臣不听话,诸侯不老实,这些家伙们让刘恒很不放心,从而显示了薄昭的重要性。可直到有一天,那些家伙纷纷缴械,刘恒在惬意之余暮然回首,突然发现身后这把“利刃”,成了自己最大的威胁。

    薄昭的好日子到头了。

    我在前边提到过薄昭,但没做详细介绍。虽然在史料里他亮相的机会不多,但在刘恒继位的初期,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薄昭这个人长的很普通,能力也很一般,脑子转圈还不快,混到人群里根本不容易被发现,实实在在一个普通人,如果他不是刘恒的亲舅舅,肯定连名字都不会被留下。

    既然是普通人,那就容易犯一个毛病——不够自信。具体表现有多种,薄昭在这方面的表现也很突出:对上谨小慎微、卑躬屈膝,对下目空一切、嚣张跋扈。两种完全相反的行为方式,就这么糅合在他的身上。

    薄昭十几年来的表现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早些年前,他逢人示好,不笑不说话,完全一个好好先生;而当上大将军后,权倾朝野,就开始表现他另外一面,还适时演绎了一场“老虎屁股摸不得”的精彩剧情,并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更重要的是,这个人还有一个最大的软肋——贪财。无论是谁,只要你送,他都敢收,也不管人家拜求的什么事,更不考虑能不能办成,反正照单全收了再说。实际上,正因为他这个软肋,让刘恒很早以前就开始对他不满。

    我前边讲“周勃受辱”那件事时,曾提到过这一点。周勃被关进小黑屋后,他儿子基本上把全部家产送给了薄昭,让他帮忙求情。

    薄昭很清楚自己没那么大的面子,可礼已经收了,还不愿意退回去。没办法,只好进宫求老姐出来说话。薄姬一直在长乐宫纳闲,根本不知道朝廷发生了什么事,可经薄昭一挑唆,让老太太火冒三丈,立马把刘恒叫过来臭骂一顿。

    最终,周勃被放了出来。

    当然,经此一事后,刘恒开始对自己的亲舅舅暗存不满,有事没事搬老太太出来压我,闲的找抽的吧你?可刘恒并没有找他的麻烦,因为刘恒忙着折腾群臣和诸侯,正用得着薄昭呢。

    不过话说回来,薄昭毕竟救了周勃一命,无疑是一件善事,可对他本人来说却并不算是个好事。

    经过这件事情后,很多人得出了一个结论:薄昭能力超强,只要舍得送礼,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就这样,薄昭的身份开始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

    成名后,薄昭的家门口整日里车水马龙,有的为了当官,有的为了免灾……薄昭和廉洁有仇,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能不能办成先应承下来再说。当然,薄昭也是讲究信誉的,为了不断自己的财路,还是为这些人出了不少力。渐渐地,整个朝堂遍布他的羽翼。

    这个情况,刘恒并不是不晓得,一则薄昭是自己的亲娘舅;二则群臣、诸侯还很不老实,正需要壮大薄昭的实力,好稳定朝局。

    就这样,在刘恒的扶持下,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

    至此,薄昭权倾天下。
第十五章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
    从刘恒继位至今,我一连介绍了几件大事。拉拉杂杂讲了这么多,也许有人会很疑惑。既然刘恒那么有能耐,可至今根本没看到他做过什么抢眼的事情,有点混日子之嫌。

    如果真的这么认为了,说明我没讲好,没能把每件事情发生的因果关系分析透彻,没能为大家展现故事的全貌。为此,只好补充上一些内容,为这十几年来发生的事情,做一个总结性的交代。

    如果想真正弄明白刘恒这十几年来到底干过什么事,需要回过头来了解故事情节中牵扯到了哪些人,还得研究这些人的生活状况。只有如此,才好弄明白刘恒到底干了些什么。

    这些人概括起来有这么三类。

    第一类是功臣,包括周勃,包括陈平……甚至包括贾谊。这类人生活状况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憋屈。

    刘恒继位后,大力扶持新人,对那些没背景,没功劳,甚至没有多大能力的人信任有加,比如张苍,比如袁盎……甚至包括邓通。而对为朝廷出过大力的功臣们却并不怎么感冒,想尽办法让他们难受,不扒掉他们几层皮不算完。

    我这么说,也许有人不认可,因为这些行为明显与历史上的评价有出入。从古至今,刘恒的名声似乎一直都很好,宽仁忠厚、为人至孝,十足一个半天憋不出一个屁来的老实疙瘩蛋,很容易和拉平板车的大叔联系到一起。现在我把“折腾功臣”这顶帽子扣到“刘老实”的头上,好像有点诋毁之嫌。

    事实上,刘恒这个人并不老实,我在前边一直强调,老实人是做不好皇帝的,刘盈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刘恒能在皇位上安安稳稳地待这么多年,绝不仅是靠运气。为了自己的皇位,刘恒是付出了辛勤努力的,“折腾功臣”就是其中一项。

    至此,又一个疑问产生了,刘恒为什么会这么搞?

    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不得不这么搞。从古至今,那些有作为的皇帝似乎都这么搞过。时也!势也!没办法,不把这些“刺头”拿掉,自己的位置就很难稳当。不要忘了,当初刘恒能够继位,靠的就是这些人。当然,这些人有能力帮助自己,同样也有能力帮助别人。刘恒没有那么大公无私,他绝不希望相似的经历发生在别人身上。

    在这一心里因素下,刘恒对这些功臣们毫不客气,稍有不满,立马就赏给他一双小鞋穿几天。

    当然,功臣们也不是省油的灯,一些眼头亮的很快摆正了姿态,夹着尾巴小心翼翼地伺候,比如陈平。

    但还是有个别很有性格的家伙就吃了大亏,比如周勃。

    至于贾谊,那算是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结果。只能说,他把自己表现的太聪明了。皇帝不知道的事情,他啥都知道;皇帝想不明白的东西,他啥都明白。换你当领导,能允许这种人待在身边?你说让他在这里干什么?站在身后指手画脚?颜面何再!才华这种东西,不能不展现一些,不然的话领导会认为你是个废柴;但也不能表现的太过抢眼,不然的话领导会认为你别有用心。贾谊的结局,是他自己铸就的,就算没有邓通从中“帮忙”,刘恒迟早也会满足了他这个“请求”的。所以,我虽然对贾谊很惋惜,但我却很理解,对他这种目空一切的书生意气而导致的结局,很理解。

    功臣们被折腾差不多了,那第二类人就该登台了。

    这类人就是那些诸侯王们。前边我主要介绍了四个诸侯王,包括刘襄、刘章、刘兴居、刘长,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字——死。当时的诸侯王并不止他们四个,可不得不承认,也只有这四个人对刘恒威胁最大。

    刘襄、刘章、刘兴居是刘恒继位前,积极参与朝廷博弈的当事人,这兄弟三人伙穿一条裤,况且刘襄本人还一度成为刘恒的最大竞争对手。这么几个人,刘恒自然不会叫他们很好过。因此,他们的结局是很好理解的。

    至于刘长,只能说他有逐鹿中原的资格,却没有逐鹿中原的本事,本来刘恒并不准备动他,可不成想刘长兄弟闷着脑袋瞎胡搞,结果把自己的小命给玩了进去。

    总而言之一句话,诸侯王们这些年来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旦那位仁兄敢打皇位的主意,刘恒会毫不客气地送他归西。

    通过刘恒十几年的努力,功臣、诸侯这两股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政治势力,被无情地打压了下去。至此,刘恒帝位更加稳固了,没有什么人敢在他屁股底下的那张板凳上打主意。

    解决了内忧,下边考虑的就是外患,这第三类人就该露头了。这一类人有个统称——匈奴。

    前边介绍过,刘恒刚即位时,匈奴单于冒顿曾冲动了一把,派人南渡黄河,跑去汉朝腹地进行抢劫。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向老实本分的刘恒突然雄起,准备亲征,要倾全国之力要和匈奴决战。那一次,匈奴人吃了亏。

    不过结局还好,有些昏头的刘恒被刘兴居泼了一盆冷水,清醒了过来,最终汉匈之间又回到了“和亲”上边,这汉匈之间又安稳了几年。虽然时间并不长,但这对刘恒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让他有经历扫除内部隐存的不安定因素。

    介绍到此,也许该给刘恒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一个结论了,说白了,他这些年的主要精力用在“巩固皇权”上边。包括先后出台的那些减税收、轻徭役、免肉刑等一系列政策,最终落脚点都可以归结到这四个字上来。

    就目前形势来看,刘恒无疑是成功的,三方政治势力都被刘恒用合适的方式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果有人现在蹦出来对他的皇位提疑义,无疑等同与找死。

    但事实上,刘恒并没满足眼前的这些成绩,因为我在前边讲了那么多,可漏掉了一类人。实际这类人,纵观整个古代史一直存在着,并且一直是朝廷之中最为重要的一股政治势力。这股势力,也很快吸引了刘恒的注意力。

    对刘恒来说,无论牵扯到谁,一旦让他心里不爽,那就等着挨整吧。
第十五章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
    贾谊单薄的身影渐渐离开了长安。

    而与此同时,未央宫里的刘恒收到了贾谊留下的一道奏章。这是贾谊动身前,彻夜未眠完成的。

    这道奏章很有名,连我们敬爱的毛爷爷也对它推崇有加,曾给了个评语——西汉最好的政论。真闹不明白贾谊这个人,这么多年来被折腾的体无完肤,依然能满怀热情地干好工作,不得不服。

    这道奏章的名字叫《治安策》,也叫《陈政事疏》。可以说,这是贾谊的巅峰之作。

    这篇文章的内容很长,逻辑严密,说理透彻,词句铿锵有力,气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