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两汉往事 >

第158部分

两汉往事-第158部分

小说: 两汉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多长时间,楚军之中一个小道消息逐渐传播开来:范亚父、龙且、钟离昧等大将在项王手下,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封王,他们想和汉王联合,灭掉项羽,各自为王。此时的楚国,逢人见面第一句问话,不是“吃了没有”,而是“反了没有”。一传十,十传百,随着消息逐渐蔓延,项羽也开始对这些人心存猜忌,而这些人更是胆颤心惊。不幸的是,这些人都是项羽手下的能人、能将。不过再能,也不能再用了,这是项羽的想法。

    虽然项羽猜忌了很多人,但有一个人一直没被猜忌,这个人就是范增。因为项羽和范增的关系简直太好了,“亚父”,这个称呼那可不是白给的。爹都当这么多年了,说反就反了?能给项羽当爹,到刘邦面前能当个啥?说范增造反,任谁都不会相信,反正现在的项羽绝对不会相信。

    但陈平的搞法还是收到不少成效的。项羽对手下将领起疑心后,对刘邦进攻的节奏放慢了,并且还派了个使者来见刘邦,想稳定稳定刘邦,然后整顿整顿后院。可如果他要知道这次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的话,就算弄十头牛来拉也不会派人去和刘邦谈判的。

    使者进了荥阳。在这里坐了半天冷板凳,刘邦没见到,连个像样的角色都没露过头,简直无视他的存在,这让使者很生气。就在使者独自生闷气的时候,时间也已到饭点。既然人家来了,总的管顿饭吃吧?好戏开始上演了。

    有小卒过来有请,说陈都尉订了个雅间,等他过去吃饭。再生气,饭总要吃吧?因此使者跟着小卒向饭局走去。还没进屋,陈平就迎了出来,“哎呀,失礼!失礼!俗事羁绊,让先生久等。”

    使者和陈平都是老熟人,多年同事,相互了解。但这是使者自己认为的,事实上陈平了解他,而他一点也不了解陈平。因为陈平说的话,那叫哄死人不偿命。

    刚一进屋,传菜员就把好酒好菜端了过来,往桌上摆。传菜员摆酒席期间,陈平也没闲着,他再三问起范增的起居近况,大赞范增,并附耳低声、神秘兮兮地问:“亚父范增有什么吩咐?”使者不解地问道:“我们是霸王派来的,不是亚父派来的。”陈平一听,故作吃惊地说:“我们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人呢!”转头对传菜员吼道:“拿走!拿走!”然后起身就走。

    使者看着丰盛大餐,整装待吃,口水都流了多长,却只在他的面前晃了一晃又端了出去。

    端出去就端出去吧,到了饭点,总的管点饭吃吧。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再有深仇大恨也得让吃顿饭呀,总不能空着肚子搞谈判吧。

    一会功夫,传菜员又来送饭了,往桌子上一方,使者差点没吐出来,霉粮腐肉一大锅,热腾腾端来,满屋臭气。

    使者终于被激怒了,拂袖而起,愤然离去。在拐角的深处,陈平冷冷地看着使者的背影,森森地笑了。

    使者真的没辜负陈平的良苦用心,回到楚军第一时间就去见了项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形象生动地向项羽加以了展现。项羽恼怒了,也被蒙蔽了。他的性格,他的智商,如果能不背蒙蔽那才会出怪呢。最终结果是,项羽对范增大起疑心。

    而此时的范增却茫然不知,匆匆忙忙跑到项羽面前,说道:“快攻荥阳,不可久拖不决。”

    等范增说完,项羽怀疑的眼神,紧紧的盯着他。在经范增一阵催促后,项羽终于开口了:“我进军荥阳,亚夫可后方起事?”

    范增住口了,他突然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但联想起楚军现在的各种传言,他明白了,项羽在怀疑自己。

    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七十多岁的老头,和项家两代人的交情,没想到会能被怀疑,倔强的老头愤然起身,悲愤地说道:“天下大事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

    既然你提出来了,那好呀,项羽下边的工作就有些过火了。毫不挽留,马上就走,指定路线,专人护送。范增这一路走的,那个气呀,哪受过这种委屈呀?一路叹气,吃不下,睡不着,伤心不已。75岁的老头,一路颠簸,连气带累,痈疽发作,身死半路。

    范增死了,刘邦笑了。范增的离去,使项狂人失去了唯一的智囊,失去了臂膀的项羽也只能抓瞎,多年来的努力付诸东流。

    就如三国游戏中的设置,武力超群,智力超低,分辨能力极为有限。而项羽很不幸地归属到了这一类,这个只有28岁的年轻人,在以往的日子里有范增陪着,纵然出错也不会太过要命,而以后的日子则只有靠自己,成功还是失败,天知道,反正是在碰运气。
第五章 楚汉争锋—(十四)八难
    韩信定赵的两个月后,黥布也被楚军打的丢盔弃甲,逃窜到刘邦面前。赶走黥布,项羽终于松了一口气,可以专心致志摆置刘邦了。

    就在项羽心急火燎地准备收拾刘邦的前期事宜,刘邦自己也很忙活。两位大哥都是绝顶高手,每次出手都很有套路。

    刘邦当初驻守荥阳后,学了章邯当初在巨鹿搞建设的本事,筑甬道送粮草,一直从敖仓修到荥阳。这一举措颇见成效,把敖仓军粮源源不断地送到前沿阵地,硬撑着和项羽搞了一年多对抗赛。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年多来,刘邦虽然不急,可项羽有些受不了,仗打到这份上,总不能一直这样耗下去。因此见刘邦学章邯,项羽也没忘了自己搞拆迁的老本行——侵夺甬道。当初就是这么个搞法,把章邯弄的焦头烂额,事实证明现在的刘邦也一样在焦头烂额。

    项羽时不时的道路破坏工作,让粮道不畅,使汉军乏食。随着黥布的败逃,项羽攻击的频次在逐渐增加,大有对甬道全部翻新的意图,这让刘邦很是头疼,也很痛苦。

    老大痛苦之时,也正是小弟们表现的绝佳时机。郦食其率先表现了,不过他这次表现很不成功。就在刘邦抓耳挠腮想办法的时候,郦食其为他出了个主意——拥立六国之后以树党。郦食其还很有理想,“徳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简单点就是要以德服人。

    刘邦乍然一听,感觉不错,现在的项羽如此猖狂,要是多些帮手应该不赖,毕竟人多力量大。因此刘邦立马刻了六国印玺,遣郦食其为使者前去封立六国之后。郦食其擅长的是说话,出谋划策这种事,他只能归到二流水平,甚至靠下。他这次忽悠,差点没把刘邦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如果他这个建议进行操作的话,我们这本书就不用再写了,有没有汉朝的存在还真说不清呢。

    好在不是所有人都这么糊涂,就在郦食其准备动身时,张良刚好从外地返回荥阳,前来拜见刘邦。

    张良在侍者的引领下来到跟前时,刘邦正端着碗往嘴里拨拉着饭,见张良进来,放下筷子,指了指身边的位置,有些得意地说道:“子房到我跟前来!有件事想听听你的建议,有人为我谋划消弱楚军之计。”接着就把郦食其的建议述说了一遍。

    随着刘邦的讲述,张良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最终愣在了当场。刘邦看着张良吃惊的表情,问道:“你怎么看?”

    张良高声问道:“谁给陛下谋划的计策?这样做陛下的大业就全完了。”

    刘邦一听,有些纳闷,挺不错的办法嘛,怎么到张老弟嘴里就成了祸胎了。刘邦忍不住问道:“为什么呢?”

    “借用你面前的筷子,让我为大王筹算一下。”张良拿起筷子在桌子上一边画一边说起来。“商汤能置夏桀于死地而封其后代,你现在能置项羽于死地吗?”

    刘邦摇了摇头,“不能。”

    “武王估计能砍掉商纣的脑袋而分封其后代,你能得到项羽的头颅吗?”

    “不能。”

    “武王能释放拘禁的箕子,修建比干的陵墓。现在陛下能修建圣人坟墓,表彰贤者门里,尊重智者门第吗?”

    “不能。”

    “武王曾发放巨桥粮食,散发鹿台钱财,赐给贫穷百姓。陛下能散发府库钱粮来赐给贫穷百姓吗?”

    “不能。”

    “武王灭商后,告示天下不再用兵。陛下能废武行文吗?”

    “不能。”

    “武王曾把战马放出去牧养,表示不再打仗。陛下现在能这样做吗?”

    “不能。”

    “武王曾把牛放出去牧养,表示不再运输粮草。陛下现在能这样做吗?”

    “不能。”

    “现在天下游士离开故地,跟从陛下走南闯北,都想盼望得到一块封地。如今恢复六国,封故六国后代,天下游士都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君主,陛下和谁一起夺取天下呢?况且楚国当今强大无比,重新封立六国后代就会被逐个削弱而屈从楚国,陛下怎么能使他们臣服呢?如果真的采取了郦食其的计谋,陛下的事业就全完了。”

    张良侃侃而谈,而刘邦却愣在了当场。自认为不错的主意,没想到这么的蹩脚。最终,刘邦狂喷出嘴里的饭菜,脱口大骂道:“腐儒,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连饭也顾不上吃了,站起来命令使者,追回郦食其,销毁印玺。食其差点捅出来的窟窿,被张良及时给补了上去,但郦食其在刘邦心中的位置从此大打折扣。

    本没想把他俩人的对话记录的那么详细,但经过犹豫后还是记录了下来。因为俩人的这段对话实际上对刘邦建汉的影响非常之大,在史书里记录的很清楚——“良发八难。”上边啰啰嗦嗦的那段话就是“八难”的内容。当然已经对张良的原话进行了删减,只保留了其原意。

    之所以说俩人对话对历史进程影响巨大,是因为“八难”,改变了秦末以来一直采用的造反套路:一强大就称霸,一称霸就分封,一分封就内讧,一内讧就开打,一开打就称霸。这种恶性循环的造反套路坑坏了陈胜,坑坏了项羽,最终让张良窥探到了其中的精髓,也让刘邦得道了实惠。在这一宗旨下,刘邦开始属于他自己的造反方式,也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传奇。

    刘邦造反的成功得益于此。当然造反成功后,他又不自觉地走上了这条老路。这条路上注定荆棘遍地,注定坎坷崎岖。因为这一决定为他自己制造了不少麻烦,也为后代出了不少难题,一直困扰了刘姓天下近百年时间。在几代人痛苦的挣扎、碾压和屠杀后,直到他的一个尤为生猛的后代横空出世,才使这一恶性循环得以较为有效的控制。

    宗旨是确定了,但刘邦的痛苦还没解决,因为项羽还在荥阳外倒处悠转。拆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抗议队伍敲锣打鼓地游行,这种肆无忌惮的行为让刘邦受尽折磨。但他毫无办法,因为现在的项羽铁拳无敌,硬气功了得,依然无比强大。虽然刘邦打太极的功夫很有造诣,但在擂台上,被铁拳狠捶猛砸的时间多,还手的机会却很少。

    但这一切,注定不会太久。因为柔能克刚,再强的硬气功都有软肋,虽然这个软肋隐藏的够深,但最终还是被找到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五章 楚汉争锋—(十三)韩信定赵
    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韩信得到了刘邦的认可,最终登台拜将,成为汉军唯一的大将军。

    干完这些事,刘邦在韩信的建议下准备再去收拾一个人——陈余。收拾了这个人,将立于楚军上游,再去彭城转一圈似乎不无可行。更为关键的是还有两个人正在项羽腹地闹腾,项羽还顾不上太多杂七杂八的事情。

    一个是黥布。事实上,韩信定赵是在黥布败退之前发生的事情,笔者只是为了能全面展现韩信的功绩,才在这里加以介绍。黥布现在还没被打败,仍赖在九江和项羽对垒。另一个是彭越。这个游击高手仍在梁地四处闹腾,牵制着项羽军力,破坏着楚军辎重。这两个人的闹腾,让项羽很是头疼。

    项羽很头疼,而刘邦却很快乐。因为此时的刘邦正忙着灭敌、收降和掠地。下一个目标就是陈余。严格来说应该是两个人,另外一个人名字叫赵歇,但这个人只是被称呼为赵王,事实上只是个摆设。

    要说陈余这个人很有意思。和张耳称兄道弟那一阵,提的建议都还很能拿出台面,可自从和张耳翻了脸,脑子就开始不断发热,国运和私仇完全联系到了一起,成了十足的愣头青。只要是张耳的朋友,那就是我陈余的敌人。在这一办事宗旨下,开始了他和刘邦的对话。但事实证明,他和刘邦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对话的结果最能证明这一问题。

    刘邦在进攻彭城前期,派使者通知陈余,准备和赵国联合攻楚。当使者站在赵歇和陈余的面前唾沫横飞地说完后,只得到陈余一句冷冷的回答,“杀掉张耳,我就出兵。”

    张耳现在是刘邦跟前的红人,陈余的要求明显超出了使者掌控范围之外,最终使者无奈地离开了赵国,把陈余的话原封不动地转告给了刘邦。

    如果陈余一句话,刘邦就砍掉张耳的脑袋,则难以服众,其他小弟们也会战战兢兢,因为整天杀人放火,哪个人外边没几个仇人呀?这也不是刘邦的办事风格,他要这么搞,没几天汉军大营也只剩下刘邦一个光杆了。

    陈余的要求似乎是个不能完成的课题。但对这一课题,刘邦轻松应对,根本不算个事。

    当听完使者的复述,刘邦哈哈一笑,“这还不简单?找个假的给他就是。”

    于是找了个容貌很像张耳的人,割下首级,送给了陈余。几百里路程,又是大夏天,等首级送来,已腐臭不堪,只能看个大概轮廓而已。陈余研究了半天,也没辨出个真假,最终出兵助汉,进攻项羽。

    等到刘邦彭城大败四处奔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