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为重要的是,自己当初陪着项羽打齐国,让齐国和赵国都比较讨厌他。而后来彭城大战后,赵国的陈余和齐国的田横都纷纷向项羽示好,最终都成了楚国的盟友。而成为盟友的齐、赵却不怎么喜欢臧荼,还时不时跑过来骚扰骚扰,他们这些行为让臧荼受够了。更要命的是,臧荼觉得项羽已经不再信任他了,在项羽的心目中自己似乎还不如田横、陈余那两个角色,因此臧荼很失望。甚至他还怀疑项羽有一天可能会转过头来收拾自己,因为自己前一阵的行为已经濒临项羽所能忍受的底线。
因此臧荼犹豫了。
看到臧荼犹豫的表情,使者明白了。这个使者是个聪明人,立马对前边所说的话进行了一个总结,“降汉后,仍为燕王。否则,韩大将军将兵临燕国。”
鉴于韩信定赵的表演,臧荼自认没有拦住韩信脚步的信心,因此很干脆地修书投降了。
当使者带着臧荼的投降信返回赵地后,兴奋的张耳和韩信赶紧打发使者向待在荥阳的刘邦报喜。这个消息让刘邦乐开了花,为表彰功绩,安抚赵地,借着这股喜气,刘邦封张耳为赵王。经过一年多的折腾,张耳又重新恢复了项羽曾经给过他的这个身份。
也许你会问,张耳和韩信俩人都在这里,并且韩信的功劳比张耳大的多,为什么要封张耳为赵王?韩信怎么什么也没得到,还的带着兵接着去干那份很是危险的工作?
这就是政治,政治需要考虑功劳,但也绝不会严格按功劳的大小确定每个人的身份地位。因为有些人功劳很大,却不合适那个位置,或者说有人比他更适合。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地方,去做合适的事,这就是政治。简单点说就是平衡,平衡各方面利益、关系,达到最佳的配置,那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否则只能功败垂成。刘邦是这方面的高手,而项羽恰恰是这方面的弱智,对于谁来当皇帝那个角色,孰优孰劣就一目了然了。
张耳是曾经的赵王,在这里有声望、有人脉、还有地位,更重要的是张耳自己很想当,并且和刘邦的关系还很好,他来干这份工作很合适。当然,主要是刘邦会很来事,他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精髓,就这样张耳称王了。
称王后的张耳很高兴,但现在的刘邦很着急,因为此时的刘邦正被项羽围在荥阳城内敲打。
刘邦在荥阳的事情我们在前边是做过介绍了的,而此时的张耳、韩信也很忙活,因为项羽在围困荥阳的同时,也不忘派遣骑兵渡过黄河攻打他俩。因此在这段时间里,这两位仁兄也基本算是正副救火队长,四处灭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赵地城邑全部平定了下来。赵地平定了,可刘邦还在受气,因此又连忙派人去荥阳支援,可不幸的是派去的人很不幸地被项羽赶了回来。
再后来的事前边也介绍过了,刘邦逃出荥阳,在关中带兵攻下成皋;后来项羽又把他赶了出来,一路长跑,赶到赵地;再后来刘邦亲自带兵南下修武和项羽对垒去了,当然韩信也在随后没几天也开始向齐国进发了。在齐国,韩信将实现他的梦想,达到他这一生的巅峰。
第五章 楚汉争锋—(十七)夺军
荥阳大战,刘邦先后两次奔逃,一次比一次跑的可怜。
这一次,刘邦几乎输掉了所有的本钱,连关中家底都一并放到了荥阳,这使刘邦痛苦不堪。从成皋逃出来后,刘邦把逃跑路线锁定到北方赵地,在那里驻扎了两个人,一个人是韩信,另一个是张耳。刘邦相信在赵地他会找回自信,事实也正如其所预料,因为他驾驭下属的手段绝对一流。
刘邦渡黄河,驰修武,一路向北,几天后终于赶到韩信、张耳的军营。早晨,天还未亮,刘邦自称汉王使者,叫开营门,骑马直奔韩信、张耳营中。此时的韩信和张耳都没起床,正搂着被子睡大觉。对刘邦而言这正是绝佳的机会,因为睡着的绝对比醒着的好对付。因此刘邦趁此良机,派夏侯婴先后冲进韩信和张耳各自的卧室,拎起领兵印符就走。而此时的韩信和张耳,依然蒙头盖脸的睡大觉,对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不过也可以理解,人这一辈子,碰见有人偷印符的机会并不多,如果是个普通人干这种事,肯定是觉得自己活得时间太长了。因此那两位大哥做梦也不会想到,会有人能干出这种事情。
就在韩信和张耳接着睡大觉的时候,刘邦却很忙碌。利用印符召集来诸将,重新对各个将领的职务进行调整,一举夺取韩信和张耳的领军职责,把他俩人闲置高阁。
两位睡觉哥醒来后,发现印符丢了,大吃一惊,也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异常恼火。竟然有人干这种事,在眼皮底下竟然偷印符,找死呢。
刚准备发火,就有人过来禀报,汉王已经来过,并拿走了印符,这使得韩信和张耳大吃一惊,连忙跑过去求见刘邦。
站到刘邦面前后,他们才晓得这一觉醒来竟然换天了,自己的兵权被解除了,这多少有些让人心惊。
也许你会问,韩信和张耳不就是刘邦手下吗?直接把他俩叫起来,安排他俩干活不就完事了,刘邦何必六指挠痒——多此一道?
你如果真的这么认为,说明你太不了解政治,也太不了解军队。
战乱年代,十足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至于谁是大哥,谁又是小弟,并不完全是固定的。有实力就能当老大,没实力只能当马仔。俗话说脱毛的凤凰不如鸡,曾经的老大一旦实力衰退,就可能丧失说话的资格,甚至会丢掉自己的性命。早上的大哥,晚上可能就会变成囚犯,甚至变成一具尸体,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多少年来血的教训。
刘邦很清楚这一点,更很晓得如何掌控这一点。他只愿当老大,至于小弟的角色,不好意思,反正我不愿意干。
而这次奔逃,带在身边的只有夏侯婴,基本上算的上是孤家寡人了,要实力没实力,要兵力没兵力。虽然灌婴、缯贺、靳歙等嫡系人员也在这里,但毕竟这些人近些日子来一直跟着韩信,到底听谁调遣还真是个未知数,并且也不掌实权。如果把韩信和张耳叫起来,和他俩商量着办事,如果那俩仁兄不按套路出牌,刘邦只能空有个老大的头衔,可能成为人家的随意操纵的木偶。这是刘邦不愿意看到的。
而刘邦绝不是任人宰割的菜鸟,而恰恰相反,他是火并的老手,驾驭手下的高手。什么事情都得按我自己的意愿来,至于“商量”这个词语,在他的词典里应该和“命令”那个词是同义词。虽然上阵打仗的能力和项羽比起来不是一个重量级,但驾驭群臣的能力能甩项羽一百跌。韩信碰到他,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
刘邦清晨赶来是刻意的安排,冒充使者是刻意的安排,抢走印符也是刻意的安排。清晨赶来是趁韩信、张耳不备;冒充使者是不让小卒通知他两人准备;抢走印符是为方便调动各路将军;职务调整是彻底架空韩信和张耳。所有的一切,他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但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最终的目的都很明确——任何人不得染指我的权力。
好了,现在目的得到了,韩信、张耳老实了,兵权在握,老大地位稳固了,纵然孤身一人,也没人能阻挡我号令天下的步伐。
控制军权后,刘邦又重振军威,因此又想起了项羽。他和项羽无疑是一对冤家,不光项羽看到刘邦就会眼红,现在刘邦想起项羽也狠的咬牙。这一年多来的对垒,刘邦似乎没有真正赢过项羽,只在京索之战时,韩信阻挡了项羽一次,刘邦自己好像还没有在项羽手上讨到过便宜。但刘邦就有自己的长处——皮糙肉厚、屡败屡战,你虽然很能打,但我是个不怕打。这种打不死的精神,最终把项羽拖进了无底的深渊。
因此,刘邦调遣大军,渡过黄河,挥师南下,在小修武南面遭遇楚军。让士卒吃饱喝足,准备与项羽再进行一次对砍,一较高下。
就在刘邦准备干这件很有前途的事情时,郎中郑忠拦住了他,“大王切勿急进,荥阳之败已元气大伤,如若此战再败,大王将何去何从?”
刘邦停住了脚步,“郎中以为该当如何?”
“大王何不深沟高垒,养精蓄锐,牵制楚军,然后遣大将东进楚地,约合彭越共击楚军后方。”
郑忠的话说完了,刘邦笑了。最终刘邦深壁高垒,与楚军对峙修武。然后遣刘贾、卢绾率军二万人、骑数百,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深入楚国腹地。刘贾这次终于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在城阳,刘贾和彭越配合,烧毁楚军积存的粮草物资,然后四处游行,破坏楚人生产,使项羽无处征调粮草。他的这一阵乱搞,让项羽焦头烂额,最终放弃对修武的攻击,转头奔刘贾而来。
而刘贾却学了刘邦的本事,在城阳固守壁垒,办了个长期户口本,赖着不走,也不出门对砍。同时彭越那个游击队长时不时过来帮帮忙,骚扰骚扰楚军后方,实施一个共同防御、协同作战的策略,让楚军在城阳停步不前。
一阵连环拳过后,吸引了项羽的注意力,减轻了刘邦一边的压力,也让项羽在东西两线疲于奔命。
至此,刘邦终于在项羽身上找回了一点尊严。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五章 楚汉争锋—(十六)荥阳大战
范增,义无反顾地死了。范增的死深深地刺激了项羽,这个率性的男人突然发现自己做的有些过火,也逐渐意识到自己似乎上了刘邦的大当。回过神来的项羽把所有的伤心和愤怒一股脑发泄到刘邦的身上。
愤怒的项羽不再考虑自己的后院是否会起火,亲率大军直奔荥阳,彻底截断甬道粮路,把刘邦团团围在荥阳城内。
刘邦本准备离间楚国君臣,缓解荥阳压力,没想到把项羽刺激的太狠,压力不但没缓解反而增大了,这是刘邦不曾预料到的。既然没预料到那就要付出点代价。
汉军断粮了,别说项羽围着荥阳城四边敲打随时都有破城的危险,单是挨饿就让刘邦很是难受,这让他亲身感受了一次张耳曾有过的痛苦。
现在的刘邦不光痛苦,甚至还有些绝望。
因为刘邦在痛苦之时,又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吕泽等前来营救的那帮子人都被项羽毫不留情地赶了回去。这个消息简直让刘邦陷入了绝望,刺激项羽太狠,累的自己要贴了老命。
关键时刻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叫纪信。这个人很忠诚,并且长的像极刘邦。实际上,在鸿门宴时我们就提过这个人,当时刘邦一个人骑马逃跑,留下四个人提剑殿后,纪信就在这四个人之中,另外三个人事樊哙、夏侯婴、靳彊。也就是说,他当时的地位和樊哙、夏侯婴这些人几乎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一次,他准备独自挑起大梁,把救难工作进行到底。
纪信说话了,“现在情况紧急,臣有办法,可保汉王逃走。我的脸型很像大王,请你脱下衣服给我穿上,我冒充大王向敌人投降,你带领人马乘机冲出去。”
刘邦深深的看了纪信一眼,这也许是一个办法,虽然不太完美,但也只能这么干了。在得到刘邦同意后,由陈平写了降书,派人送交项羽,说汉王今夜便出东门投降。
收到降书后,项羽以及手下战将们都着实得意了半天。刘邦终于要歇菜了,这是项羽认为的。
半夜,城内两千多名妇女在军士的驱赶下相拥而出。楚军各路围城将领也纷纷赶过来围观这一盛况,一睹刘邦磕头的场景,以致围城楚军防守松懈。刘邦便乘机在夏侯婴、樊哙等将领们的保护下从西门逃出。
两千多名妇女稀稀拉拉走完,天已大亮,这时装成汉王模样的纪信,卧在一乘龙车上,但一直用衣袖遮住自己的模样,楚兵以为是汉王出降,欣喜若狂,高呼万岁。
兴奋的项羽出营审视,跑到龙车跟前一看,见车上坐着的人根本就不是刘邦,怒声问道:“你是何人?”
“我乃大汉将军纪信。”
项羽抓狂地问道:“汉王在哪里?”
纪信大笑着说道:“早已离开这里了!”
项羽发现自己被戏弄后极为恼怒,在一阵破口大骂后,下令烧毁龙车,当然坐龙车的纪信也随着这场大火完成了他的使命。
同时,项羽命令大军猛攻荥阳。
就在刘邦逃命前期,在荥阳城内还是做了些安排,御史大夫周苛守荥阳,魏豹、枞公协助。刘邦前脚刚走,枞公就向周苛进言,“反国之王,难与守城。”简单一句话,就要了魏豹的命。魏豹这个人混的有些不值,只因为自己太有眼色,太会随风倒,结果要了自己的命。
魏豹死了,周苛和枞公还在顽强的抵抗,虽然也没能多活太长时间,但还是尽了自己的本分。因为刘邦跑了,但项羽这一时半会还没能进城。
刘邦逃出荥阳后,一路长跑,直接奔回关中。在老巢调集军队,准备再战荥阳,和项羽搞拉锯。
就在刘邦准备向荥阳进发之时,袁生(名字不祥)向刘邦进谏:“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
刘邦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采纳建议,这一次依然如此。最终刘邦出兵宛县、叶县之间。
刘邦挖空心思想策略的同时,而项羽却打红了眼,只要一听见刘邦两字,就容易冲动,不再考虑什么策略、套路,方式很简单,刘邦在哪就打哪。刘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