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搞的话,刘家天下早该收摊了。
在那个位置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人是干不来的。你还别不以为然,从古至今能在那个位置上干出点成绩的,还真没见过老实巴交的主,全部清一色的老油条,混功、和稀泥、摆置人这几项看家本领几乎人人都会。萧何也不例外。
吕雉这次找来萧何,算是找对了人。
吕雉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直接派人去抓。
萧何摇了摇头。“没那么简单,韩信虽远离兵权,但影响力极大,能力也超强,如若仓促行事,必将促其狗急跳墙。若如此,局面将不易掌控。”
吕雉沉默了。的确,她太小看韩信了。对于韩信这个人的了解程度,她远不如萧何。当初是你萧何把韩信追了回来,现在就麻烦你亲自去解决。
萧何又一次开口了,“其不知反事已露,且坐观圣上行踪,我们何不……”
萧何卖个关子后,慢慢地托出了他的全盘计划。
好了,方略已定,该动手了。
当天,一匹骏马由东而来,飞驰京城,上报太子,并通报文武大臣:“圣上已剿灭陈豨,搬师回朝,已近京师。”
当然,这个消息是萧何的杜撰,这个人也是萧何的安排。既然你韩信准备在“圣旨”上动手脚,那我萧何也造个假,先搞这么一下,让你摸不着大小头。更重要的是,警告一下那些蠢蠢欲动的韩信嫡系们:都别乱动,皇帝马上到家,谁敢乱动,小心你们的脑袋搬家。
萧何这次“扯虎皮拉大旗”实实在在地吓唬了韩信以及那些嫡系们一把,但仅是吓唬吓唬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时间是验证真伪的最佳办法,萧何的这个谎言实际上支撑不了多久。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用不了两天,韩信的嫡系们也将弄清楚这个话题的真实度。若到那时,整个京城将更加危险,因为萧何的谎言无疑是告诉韩信——“我们都知道你在造反”。这样一来,一场血战就再所难免。
萧何下出去的是一步险棋。当然,萧何这个老油条敢于下出这步棋,肯定留有后招。其所有的招数,关键点是“时间”,他打的是一个时间差。
这是一次和时间的赛跑,也是双方智力的比拼,稍有不慎,将满盘皆输。幸好他这次的对手是韩信,因为韩信在“造反”这件事情容易犯一个毛病——犹豫。如果碰到一个愣头青,二话不说直接闹腾,这段历史也许会彻底改写。
萧何的后招紧接着就打了出去——召列侯群臣入朝相贺。
诏令下发了,朝廷上下开始筹备迎接事宜了。这次筹备工作做的有模有样,也有声有色。官员们的准备工作是真实的,是不弄虚作假的,是有板有眼的。这一下,韩信相信了,他第一反应是陈豨玩完了。
在韩信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返回之前,萧何登门了。
在韩信面前萧何依然是那么亲切,那么真诚,有说有笑,亲密无间。并且今天他还特别高兴,为圣上这次凯旋而高兴。
最终,萧何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和韩信共同入宫,为皇上庆贺。
韩信犹豫了,他不愿意入宫,但他想不到多么完美的借口。当然,他还是有借口的,借口就是——有病。
他的确有病,但不是身体有病,而是心里有病。
然而,萧何没有认可他的这个借口,笑着说道:“虽病,也该强入贺”。说完就拉着韩信的手迈出了房门。
韩信这一次是彻底玩完了。因为当他迈进长乐宫后,迎接他的不是张灯结彩,而是刀剑林立。韩信还没缓过神,就有几名侍卫冲了过来,把他按翻在地。
这种场景,已是第二次发生在他的身上,他这个人真的有些无奈。
此时的韩信明白了一切。然而,一切都晚了。他痛苦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悔不用蒯彻之计!”
蒯彻这个人我们在前边是介绍过的,具体事迹敬请参照“游说韩信”那一章,在此我们就不再多言了。不过韩信这一句话,对蒯彻本人影响还是蛮大的。
吕雉没给韩信太多抒发感情的机会,她办事效率要比刘邦高的多。逮住韩信后,直接拉至钟室,砍掉了他的脑袋。
这就是韩信的结局。这个名动天下,流传千古的韩信,最终以无比卑微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我一直觉得他很可怜。
韩信这个人在战场上是个巨人,可在政治上是个矮子,自从项羽自刎后,韩信的表演一直都很蹩脚。
这个人才高气傲,行事张扬,缺少涵养。如果他能学学张良,修身养性,谦让有礼,不恃功自傲,也许他的名字将会写的更大、更耀眼。然而,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他的成功缘于他的性格,他的失败也缘于他的性格。这也许就是他的特别之处,如若不然,他将不再是韩信。
当初,萧何月下追逐,打开了他辉煌人生的大门;而最终,也是萧何设局算计,结束了他波澜起伏的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套用《西游记》中的人物,他只能算是那个孙猴子,而刘邦则是如来佛祖,萧何就是那个观音菩萨。萧何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也是为他套上金箍的那个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那个蒯彻。刘邦回京,听到韩信的遗言后,派人抓到了正在装疯卖傻的蒯彻。
结结实实地把蒯彻打了一顿,然后拉到跟前,开始了两个人的对话。两个人这次的对话还是蛮有意思的。
刘邦瞪视着蒯彻,“你曾教韩信谋反?”
蒯彻脖子一挺,“对,我教过。他妈那货不用我的计策,要不然你能消停?”
刘邦很生气,大手一挥,“烹之!”
蒯彻瞪着两眼,“烹我冤枉!”
“何冤?”
“当时群雄并起,我只知韩信,不知陛下。况且天下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有很多,只是力所不及罢了。难道你能把他们全部煮完?”
听完蒯彻的话,刘邦觉得这个愣头青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摆了摆手,“放了他!”
最终,蒯彻保住了一条命,继续他装疯卖傻的事业。
这个人的表演也就到此为止了。
韩信死了,而做为剿灭韩信谋反的大功臣萧何似乎应该是惬意的,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他都是比较完美的,似乎应该得到刘邦更多的尊重。
然而,事与愿违。韩信消停了,接下来就轮到萧何难受了。不过在他难受之前,还有一些人比他更难受,那我们就先让更难受的这些人站出来泄泄火吧。
第八章红霞万里—(二十六)韩信的结局(上
陈豨的闹腾我们翻过去了,但其所引发的一系列事情还在继续,他牵扯到的一些人物我们还没有交代。对于这些人和事,我们需要着笔了。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陈豨牵扯出来的几个人都比他牛气,看来陈豨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臭棍,粘上他就没什么好结果。
第一个牵扯出来的人是韩信。这位仁兄终于为自己争取了一次上台的机会,那我们只好为他腾出场地,让他表演吧。
韩信最近一段时间还是比较忙活的,他的主要精力用在撺掇陈豨造反这个很有意义的工作上来,一有机会就给陈豨上上课,鼓励两句。
不过陈豨本就不是个安生的主,一天到晚想着发财和出名,他的这两个爱好,成功地让自己站到了悬崖边。在周昌并不费力地推了一把后,他就一头栽了下去。
就在栽下悬崖的过程中,韩信又不失时机地送来一封信,狠狠地照他的屁股上跺了一脚,加快了陈豨自由落体的速度。最终的结果是——陈豨反了。
对于这个结果,韩信是满意的。因为此时的他,唯恐天下不乱
陈豨反了,韩信坐不住了,他准备做些事情。当然,他准备做的事情,已在写给陈豨的信中加以了说明。
后来刘邦准备亲征代地,叫韩信过来帮忙。然而韩信依然请着他的病假,拒绝了老大的邀请。
韩信的行为完全在刘邦的预料之中,因为这个姓韩的自从被逮来长安后,就没上过班,在家里混搭了好几年,一直专心致志地搞他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刘邦对此已经习惯了。
最终,刘邦出发了,韩信留了下来。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坐镇京城的依然是太子刘盈,辅佐的依然是丞相萧何,这种搭配已经有好多年了。
不过这一次还是与以往有所差别的,差别就是现在真正当家的是太子他娘——吕雉。
这一次,是吕雉亮本事的机会,事实证明,她把握住了。
刘邦走后,韩信闷着脑袋捣鼓开了,他把自己的家丁组织起来,进行了一个很是不错的部署。
他的部署是这样的。
第一步是假传诏令,赦免在官府服劳役的罪人和奴隶;
第二步是再假传个诏令,说“吕氏谋反”,皇帝敕令捉拿;
第三步就是冲进宫去……乘机杀死吕雉、刘盈等等一些人。
随后的路数就比较好办了,领着这群奴隶作闹长安,定鼎天下,让刘邦回不了家。
韩信的部署实际并不复杂,关键环节就是那些“诏令”。但那东西做起假来似乎也并不难,后世就有不少人吸纳了韩信的这个办法。事实证明这个办法还真的挺有用,不过通常死的也挺快,在后世有个专业称谓——“假传圣旨”。一般情况下,哪位仁兄一旦被叩上这个称谓后,所取得的效果和“谋反”那条罪名所取得的效果是相同的。
不过韩信这些套路有一个前提,前提就是刘邦和陈豨实实在在地开打。当然证明这件事实的办法就是陈豨的回信。
韩信这个办法似乎挺不错,一旦陈豨牵制住刘邦,自己将在京城胡作非为。
韩信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然而,令韩信不曾想到的是,刘邦跑到邯郸后,住了下来不再挪窝。刘邦在好儿子刘如意的陪伴下,悠闲地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相信刘邦这次出征还带了一个人出来,这个人就是戚姬。在邯郸,刘邦在阴陈豨的过程中,还不失时机地享受了一下天伦之乐,这种感觉挺不错。
刘邦很惬意,然而陈豨和韩信很着急。
陈豨想写信,可刘邦不来打,并且时不时还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
韩信更着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陈豨不来信,说明刘邦还没开打,如果此时自己蹦出来作闹,可能自己刚冲进宫里,刘邦就跑到自己的屁股后了。
因此,陈豨和韩信都很着急。陈豨着急着让刘邦来打,韩信着急着让刘邦去打,两个人着急的是一回事。
就在两个人着急的过程中,韩信这边出事了。
韩信这边出的事情实际也没什么新意。因为韩信要造反,毕竟刀尖舔血的干活,自然不会让百分之百的人都满意,难免其中有些不地道的家伙会站出来反对。
反对的这些人有韩信的敌人,当然也有韩信的朋友,甚至是门客。
韩信的一个门客就站出来反对。造反这种事需要稳、准、狠,关键点就是乘机不备、突然袭击。一旦准备停当就立马动手,把握就会大一些。如果迟迟不动的话,难免会走漏些风声,让一些本不该知道的人知道。
韩信的这个门客就是个不该知道的人,可不幸的是他知道了,因此他准备去告密。
因此,韩信抓了他,并准备杀了他。
事实证明,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当然人与人也是相互联系的,每个人都有很庞大的关系圈,对待每一个人,对待每一件事,都要关注其中相互关系,注重之间的联系。如果独立的看待问题,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如果弄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帝王尤为热衷于“夷族”这种事。一个人犯了事,他爹他娘跑不了,他爷爷他奶奶跑不了,所有沾点边的人都跑不了。
韩信这次就是吃了“不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的亏,百密一疏,让他彻底玩完。
韩信很牛气,战场上布局挖坑打埋伏,让对手摸不着大小头,可在耍阴谋诡计方面,他却是个半吊子。在这方面,别说和刘邦比,就是和吕雉比起来,他都算是个轻量级人物。这种水平还要闹腾,他要不死才是怪事。他用自己的行动,充分证明他在犯贱。
对于这个人,很多人顶礼膜拜,也包括我本人。尤其在我幼小的时候,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这段历史的逐渐了解后,再逢看到这个人物,我都会觉得他挺可怜。
他为自己的名声所累,为自己的功绩所累。他在功成名就后迷失了自我,也丧失了全部。如果他有萧何的隐忍,有张良豁达,就不会走到那一步。
他真的很可怜。
第八章红霞万里—(二十五)陈豨的闹腾(九
第三个疑惑实际上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前边介绍了很多,也讲过陈豨曾经通过王黄等人和冒顿挂上了钩,并且王黄等人也实实在在参与了其中。然而令人惊诧的是,在他们这阵丢人的表演过程中,冒顿竟然没干一件事,没露一下头,这似乎不是他的风格。
事实上,冒顿是有一些动作的,我们前边因故事情节的限制,没来得及去探索这位老兄此时的心理,在此只好加以补充。
早在陈豨投诚匈奴、宣布造反之时,冒顿就乘机打发一群职业强盗南下抢劫。这是一个好机会。大汉公司的门岗都开始监守自盗,冒顿要是不利用利用这个机会,简直对不起刘邦。
冒顿这阵趁火打劫,引起了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