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刚把张良赶了出去,在门外排队的叔孙通急不可耐地登上了舞台。
这位仁兄在皇帝面前,唾沫横飞地把申生、扶苏等相似身份的人,大讲特讲了一遍,最终得了个结论——不能换太子。
刘邦耐着性子听完他的危言耸听,不置一词。
老大的不屑,让叔孙通大为光火,他开始了很不符合自己风格的表演。他下边的几句话,有些嚣张。
叔孙通瞪着两眼,伸着脖子吼道:“您要换太子,那就先杀了我!”
刘邦怎么也没想到,这位老滑头今天竟然会如此说话,看来他是要玩真的了。联想他以往的表现,刘邦突然觉得有些好笑。
刘邦也的确笑了出来,他认为没必要和这个吃错了药的仁兄较得太真,因此他准备搪塞过去,“朕不过是开个玩笑而已。”
叔孙通两眼瞪的更大了,他这次可能真的是吃错了药,完全是得理不饶人。滑头要耍其横来还真不可小觑。他脸红脖子粗地接着吼道:“太子是天下根本,您怎么能拿天下大事开玩笑呢?”
过去敢在刘邦面前如此说话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郦食其,另一个叫刘敬。叔孙通很幸运地成为了第三个,这真是大出所有人的预料。最起码刘邦就没想到,这个老滑头还会来这一手。
叔孙通的质问让刘邦不怒反乐了,他觉得应该逗这个吃错了药的人玩玩,因此刘邦开口了,“好、好、好……听你的,不换了还不行吗?”
既然老大亲口许诺了,叔孙通再耍二百五似乎就没什么道理了,所以他犹如斗鸡场上的胜利者,昂首挺胸、迈着方步回家了。
事实上,叔孙通这次风格迥异的表演是很好理解的。这些年来,他往太子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当然他的“太傅”身份也有着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本,如果刘盈成功继位,那他无疑会成为两代帝王的宠臣,也会成为将来几年甚至十几年中最大的一个赢家。所以说,他这次较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一拼的。
看似叔孙通说的话很不好听,事实上这位仁兄是有把握的。
多年来,他一直把自己的定位工作做得很好,既不浑浑噩噩,也不出头冒尖;既干了点事,但似乎也没干什么了不起的大事。除过为皇家定了些礼仪外,剩下的时间全用来陪太子聊天,既不拉帮结派,也不鹤立独行,没给刘邦创造怀疑或讨厌的机会。
他的这种搞法,让刘邦对他不存丝毫戒心,自然也就有更多说话的资本和发挥的空间。如果换了其他人,敢在老大面前如此说话,一时三刻可能就去廷尉署报到了,说不定还能吃几记闷棍,然后陪萧何聊天。那里的生存空间虽然不是太大,但没有最低居住面积的规定,男的女的可塞得下很多人。在那里,除了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是太好,还外加隔三差五皮肉有些不太舒服外,其他方面还是可以的,刘邦虽然比较节俭,但还是养的起那么几个吃闲饭的人,肯定饿不死。
叔孙通傻着脸回家了,可刘邦不准备兑现他的承诺,他依然闷着脑袋准备换太子。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刘邦对叔孙通的承诺,第一时间就传到了戚姬的耳朵里。明面上这次对话只有两个人,可事实上从头至尾还有一个人站在背阴处。戚姬在这些年的耳染目濡下,对小道消息也情有独钟,因此也发展了很多外援,例如太监、宫女什么的,就拉拢了一大帮。
戚姬听完刘邦的许诺后,无疑五雷轰顶。等到刘邦晚上脱鞋上床时,戚姬就又使用了自己的老办法——哭。
女人的眼泪通常很有用,戚姬一哭,刘邦没办法招架了,白天的许诺又成了一张空头支票,直接扔到了废纸篓里。
这么一来可苦了叔孙通,这位仁兄回家蒙头盖脸睡了一觉后,天又变回去了,他哭的心都有。
叔孙通的表演虽然很出彩,但收效并不大。
就在此时,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准备用一个很直接的办法解决这件事。这个人叫樊哙。
樊哙终于为自己争来了一次亮相的机会,我们也只好给他腾出场地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九章日落长河—(八)四皓定储(一)
我们本节要讲到的老实人就是太子刘盈。
事实上,在萧何痛苦的那段日子里,这位兄弟过的也并不快乐,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刘邦依然在捣鼓“易储”这件事。
这件事,要说刘邦已折腾了好多年,虽然我们讲的断断续续,可事实上刘邦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中。应该说,他在这件事上算是下了大功夫。
纵然如此,刘邦依然没能弄成功。毕竟刘盈也是自己的亲儿子,虽然不太喜欢,但还不至于下狠手。这些年来,他一直等待着刘盈自己卖破绽,好让自己抓到一些把柄,然后名正言顺地换了他。
然而,刘邦失望了。刘盈这位兄弟,虽然人比较老实,但不傻,他很知道自己在老爹心中的位置,因此一直以来都小心翼翼,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走一步路,硬是没让老爹抓住什么把柄。这真是难能可贵。
纵然如此,刘邦依然没有放松对刘盈的折腾,时不时会让这位兄弟难受一下。
黥布造反初期,刘邦曾准备叫刘盈率军平叛,可最终也没能成行。不过经此一搞,刘邦彻底把刘盈看扁了,每次见到他,大有踹他屁股的冲动。
灭掉黥布后,刘邦加快了“易储”的步伐。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一则岁月不饶人,现在的刘邦已成功地加入了老年协会,并在和黥布打架时受了伤,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太好。刘邦实际很清楚,自己的时日不多了。
因此,刘邦回京后,在收拾萧何的同时,也不忘找刘盈一些麻烦。他这一次准备东真格了。就这样,“易储”的风声又一次传播开来。
这个风声很快传遍了朝堂,成功地引来了很多的关注。这一次,虽然反对的声音很强烈,但并不算过火。当然,并不是群臣认可,而是另外一件大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那件大事就是萧何的痛苦。
刘盈和萧何一直以来都在监国,关系非常密切,而在此时他们也幸运地享受到了相似的待遇,的确是一对难友。
实际上,萧何和刘盈的密切关系,也是刘邦狠狠收拾他的一个原因。萧何一则犯了刘邦的忌讳,二则是刘盈的嫡系,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没道理让他过的太舒服。
刘邦“易储”的步伐加快后,有人站出来说话了。这次率先站出来的人是个牛人。这个人就是张良。在刘邦第一次大刀阔斧地摆置刘盈时,这位仁兄老老实实地躲在家里炼丹,而这一次,他却第一时间蹦了出来。
上一节在萧何受罪时,我们根本没提到张良,似乎这位仁兄什么也没干。然而并非如此,张兄弟还是露头了的。不过他这次主攻方向是刘盈,没顾得上染指萧何的事情。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张良一则怕给萧何带来负作用,二则正忙着帮刘盈,两者相较,刘盈算是主要矛盾。
我一直说,一件事情发生后,肯定有它的道理。当然,张良这次率先亮相,也有他的理由,因为他现在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太子少傅。
“少傅”是什么样的身份相信大家都清楚,简单点说是太子的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虽然张良没敢给太子当爹,但还是亲近了许多。
要说太子的老师应该有好几个,古时有“三公”、“三孤”的说法。“三公”指的是“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指的是“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其中太师和太傅算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教文,太傅教武,而那个“太保”负责保护太子安全,当然这也并不绝对。从字面上就能看明白,“少”是“太”的副职,当然是有对应关系的。
但基本上没哪个太子能把这几个属官配齐。所以说,有的时候太傅客串一下文化课也未尝不可,比如刘盈的太傅是叔孙通,你要让他去讲排兵布阵、骑马打仗的事情,那只能抓瞎。
纵观古代史,这几个算是最牛气的职务了。更多时候,这些头衔只是个荣誉称号,并不是真的要让他给太子上课。有的皇帝还是个小屁孩,更离谱是有的皇帝根本就没太子,也封人做太子太保,很有点打肿脸冲胖子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几个职务是比较牛气的,哪位仁兄临死前一不小心混到了其中之一,肯定是老坟冒青烟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只能在晚上偷偷做个春梦罢了。但也有极少数的几个牛人,还搞过兼职,着实令人咋舌。
此时,张良当上“少傅”并没多久。刘邦亲征黥布前,刚把张良摆到了这个岗位上。按照张先生的性格,他是不愿抛头露面出来参和刘家的事情。而不幸地是他被吕雉盯上了,三番五次地向刘邦提建议,最终成功地把张良拉了出来。
吕雉这些年来一直在和刘邦耍心眼、斗心机,刘邦要废太子,吕雉则是保太子。刘邦为了废太子甘愿得罪任何人,而吕雉为了保太子着意拉拢所有人。她这次把张良拉了出来,“汉初三杰”中的两个都成了太子的支柱,这应该算是上了份双保险。
然而,天算不如人算,和刘邦较劲并不是个简单的事。因为刘邦很多时候不按套路出牌,在擂台上和他捣鼓半天,你都弄不明白他要干什么。
就如这一次。刘邦回京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萧何。刚开始时,吕雉和大家的想法都一样,认为刘邦只是在怀疑萧何有不轨行为,虽然为萧何叫屈,但并没意会到刘邦此举也是奔着刘盈而去的。当“易储”风波再起时,吕雉才突然发现,刘邦的手段太高明了。
不幸的是,现在的萧何连自己都照顾不了,更别指望他跑来帮刘盈说话了。就在吕雉满心痛苦之时,张良出马了。他这个“少傅”也不是吃干饭的,此时不说句话,很有些说不过去。
我们前边介绍过,张良搞“决战千里之外”的事情可以,但说话水平却很一般,这一次,他就体会到了自己的这个不足。
在刘邦跟前,摆事实讲道理,好话说了一箩筐,嘴皮都磨薄了好几层,口干舌燥地抬起头征求老大意见时,只得到了这么个答复:“少傅且去,朕自决之。”
丢人了,张良这次算是真的丢人了。辛辛苦苦说了半天话,连口水都没让喝一口,直接被赶了出来。
这一次,彻底伤了张良的自尊心,至此以后,这个人一门心思、认认真真地当他的道士,再也不问政事了。
第九章日落长河—(七)萧何的痛苦(七)
赵尧进宫了。
在皇帝面前东拉西扯地聊了半天,终于扯到了萧何的身上。当刘邦揪着萧何贪腐的事情,热情洋溢地问候一遍萧何全家后,赵尧开口了。
赵尧颇似感慨地叹口气,“李斯相秦,有善归主,有恶自与。相国深受眷宠,本应竭力报君,奈料……”
听完他的话,刘邦阴沉的脸上又蒙上了一层寒霜。
赵尧留意着刘邦表情的变化,又刻意叹了一口气。他准备为萧何下剂猛药。赵尧幽幽地说道:“相国经营关中多年,百官依附,民心所向,不可不警。然,相国得百官所重,陛下此此雷霆之举,万防大变,臣以为不可不深虑之。”
赵尧的话听起来似乎还有些委婉,但事实上,字字杀机。他明知皇帝忌惮萧何的威信,偏要拿这个说事,只怕萧何死的太慢。
赵尧的话说完了,刘邦的眼瞪大了。的确,满朝文武的行为已提前验证了赵尧的话。刘邦的两排钢牙紧紧的咬了起来。
赵尧偷眼望去,一丝冷笑在心中掠过,他知道自己的话,在刘邦的心里发生了化学反应。
赵尧这一次,算是帮着刘邦拔出了钢刀,并且唯恐刀刃不快,还很认真地替他磨了磨。这个人,真是坏透了。
纵然如此,赵尧认为这味猛药还不够辛辣,还缺了一个“药引”。赵尧又开口了,“有一传闻,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邦瞪眼看着他,吼了一声,“讲!”
“臣闻的,相国虽身处廷狱,并无拘禁,仍有官员探询。此为传闻,亦或不准,因此臣不敢妄言。”
明明都说了出来还不敢“妄言”,赵尧的阴风扇的刘邦怒不可遏。
最终,愤怒的刘邦叫来了王恬开。在一连串的质问和责骂过后,让王狱长瑟瑟发抖。
萧何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
回到廷尉署,王恬开一改以往面孔,也不与萧何商量,枷锁脚镣直接给萧同志套了上去,不过多少还留了一丝面子——没有上刑。
萧何是个聪明人,王恬开的举动所表达的就是皇帝的态度,他明白刘邦将随时会向他挥起屠刀,而自己所能做的只是老老实实地住在廷尉的牢房里,静等命运的判决。
萧何绝望了,群臣的努力他知道,但他很清楚,群臣们闹的越狠,他萧何死的将越快。他真不曾想到,提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建议,竟让自己沦落到如此地步。
回首自己的一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辅佐刘邦亡暴秦、诛项羽、怀柔天下、泽被苍生,对得起天地良心,也对得起汉家天下,更对得起黎民百姓,然而却是这么个下场。
萧何慢慢地闭上了双眼,深深地叹了口气,“刘邦,你来吧,老萧在这里等着你。”
就在萧何陷入绝望之时,陈平和王卫尉也感觉到了一些异常。因为廷尉王恬开的态度转变太快,这个人的行为代表着刘邦现在的态度。不能再等了,一定要赶在刘邦动手之前开展些工作。
就这样,王卫尉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