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两汉往事 >

第105部分

两汉往事-第105部分

小说: 两汉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迈过长城就是匈奴的地盘。望着茫茫的大漠,卢绾犹豫了。韩王信和陈豨的结局历历在目,卢绾不愿意走他们的老路。因此,卢绾还是希望能够亲自回京向刘邦请罪,纵然削爵为民也再所不惜,只要能当个富家翁就好。

    在这一点上,他多少还是有些信心的。从出生就和刘邦打交道,他很清楚刘老大的为人。总的来说,刘邦的心肠还是比较软的,如果你不对他产生威胁,能够给他低个头认个错,活命的机会还是有的。卢绾对他们两个人的交情很有信心。

    然而,就在卢绾准备付诸行动时,暗探送来了刘邦病重的消息,这让卢绾的心里有些发毛。

    就目前局势来看,如果刘邦病重,执掌朝中大权的非吕后莫属。卢绾和刘邦有交情,然而和吕雉却没多少瓜葛。况且吕雉爱杀功臣,这是有目共睹的。并且自己还曾骂过她,更不幸的是吕雉本人也知道。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在这个女人身上,卢绾是沾不到半点便宜的。因此,卢绾消停了下来,他准备等刘邦康复后再去请罪。

    卢绾痛苦地待在长城脚下,烧香拜佛乞求刘邦身体好转。

    而与此同时,周勃也同样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毕竟和卢绾有些私交,虽然卢绾这一次不怎么地道,但并不情愿下狠手。

    就这样,周勃和卢绾都安静地等待着。卢绾等待的是刘邦的康复,周勃等待着卢绾的请罪。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等待的是一回事。

    就在他们等待的过程中,传来了一个消息——皇帝驾崩了。

    这个消息,对卢绾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他清楚,自己没有了机会,也没有了退路。

    这个消息,也让周勃心中一惊,他心里明白,自己不能再给卢绾创造机会了。因为已经得罪了樊哙,如果这个时候再予人口舌,“勾结卢绾”的帽子立刻就会扣在他的头上。因此,汉军出动了。

    长城脚下也不安全了。

    卢绾痛苦地望了望身后的故土,茫然地奔向了大漠深处。这是一条不归路,卢绾在这条路上,领略到的满是辛酸和痛苦。

    卢绾一口气跑到冒顿面前后,冒顿很是慷慨的封他为“东胡卢王”。这个封号似乎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其中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我们在前边介绍过,东胡是个曾比匈奴还要强大的少数民族。冒顿横空出世后,他使了个阴招,一举砍掉了东胡王的脑袋,把这个邻居向东赶出了很远。

    然而这个民族并没有消亡,依然在顽强地存活着、抵抗着。他们的这种抵抗在很多时候是没有多少价值的,但还是对匈奴造成了一些威胁。

    现在,冒顿找到了个替他挡箭牌的人,这个人就是卢绾。把他封为“东胡卢王”,当然也很荣幸地成为了东胡人的邻居,更甚者还会和东胡人过一段杂居生活。

    事实证明,东胡人没有“共同开发,和平共处”的觉悟,时不时会跑到卢绾的地盘上,甚至到他的蒙古包里悠转一圈,这让卢绾同志极为恼恨,也非常无奈。

    卢绾的确是够无奈的了,因为他本人的能力并不多强,更加上当初带过来的也就千把人。要实力没实力,要能力没能力,还是个外来户,匈奴人不关心,东胡人不待见,极为尴尬地混着。

    当初,韩王信、陈豨虽然混的不是太好,但毕竟人家手里有兵权,最起码阿猫阿狗们是不敢来放肆的。可卢绾则相去甚远了,与其说他在这里是个统治一方的“王爷”,不如说是个喝风吃草的“囚犯”。这种日子过的,让卢绾绝望。

    卢绾一直想回家,但他没敢付诸行动,因为此时的大汉天下姓“吕”。

    事实上,卢绾并没有绝望多久。他跑到匈奴的第二年,就紧紧地合上了双眼,结束他蹩脚还有些窝囊的表演。

    卢绾想回家,却没那个胆量,然而他的家人却做出了努力。

    十几年后,卢绾的妻子带着全家老小跑回了长安,请求拜见吕雉,准许他们归乡。然而不幸的是,这群人跑到长安时,吕雉正在病中。更夸张地是,吕雉这一病就没再起来。

    吕雉死了,卢绾的妻子陷入了又一轮的绝望,痛苦和无奈撕裂了她的身心,病死长安。无奈的卢家子孙,带着老太太的尸体,落魄地返回了匈奴,继续他们非人间的生活。

    卢绾这一家的确够无奈的了。卢绾想请罪,赶上了刘邦死;卢绾老婆想回家,赶上了吕雉死。从这个方面来看,刘、卢两家还真有点打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缘分吧。

    最终还是回了家的,不过所花费的时间很长。直到景帝中元六年,卢绾的孙子卢他之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成功地踏上了返乡的道路。这条归乡路,用了51年。

    卢绾的彷徨终于讲完了。为了全景展现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事情,我一口气讲到了几十年后,至此终于可以收笔了。下边还是回到刘邦身上说事吧,因为这位老大,我们还没交代结束。
第九章日落长河—(十六)卢绾的彷徨(五)
    达成一致意见后,陈平和周勃信心满满地出发了。陈平阴人的本事是同期那些人物中的佼佼者,范增是他的手下败将,连萧何、张良等人都甘拜下风,樊哙能够遇到这么个对手,真是他的荣幸。

    一路奔波,陈、周二人顺利地赶到到军营门外。陈平站住了,现在的他又有了个新的想法。

    樊哙现在毕竟是这里手握重兵的主将,他中有着十几万手持硬家伙的狠角色,如果自己傻着脸跑进去,二话不说就伸手逮人,若碰到些愣头青,还不知道有什么意外会发生。

    况且一旦进入军营,那周勃无疑需要亮相,不要忘记周勃这一次可是“暗自同行”。之所以让周仁兄这么憋屈,就是不想刺激樊哙,一旦姓周的露了脸,傻子都猜的到是来收兵权了。临阵换将,你说还会有什么好事?樊哙的智商虽然不是太高,但绝不能归到傻子的哪一类里,他前边说过的几次话就是个明证。

    虽然军营里有很多周勃的嫡系,但也同样有樊哙的嫡系,如果把动作搞的太大,一时半会可能就酿出个“兵变”什么的事情。

    真若发生那种事,陈平和周勃这次旅行算是白折腾了,就等着回去给廷尉署的王恬开写交代材料吧。陈平虽然智商很高,阴人的能力很强,可在王恬开的面前全凭皮肉说话,真要落到王兄弟的手里,只能说陈平的脑袋是白长了。

    然而,陈平毕竟是陈平,这些小儿科的问题在他的面前根本不算个事,既然在军营里不容易下手,那就让樊哙自己跑出来,调虎离山,化被动为主动,如此一来似乎就便宜的多了。这是陈平现在的想法,也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大家可能会疑惑,樊哙凭啥这么配合呢?待在军营里闲着多好,屁颠屁颠跑来被抓,不是没事找抽嘛。

    的确,樊哙完全有机会赖在营里不出来,可关键是他现在根本不知道朝廷里发生了什么事,甚至吕家的人到目前为止也并不知道周勃的去向。仅仅一个文官千里迢迢跑来,除了劳军之外,真想不出还能干出什么离谱的事。更重要的是,陈平现在背着一个身份——钦差大臣,也就是说陈平现在代表的是刘邦,在某种意义上,主动权完全在他的手上。此时的樊哙根本没理由不配合陈平的工作。

    停下脚步的陈平并没闲着,他现在转行当上了包工头,在军营外搬石刨土地筑了个土坛,并放出风去,说奉皇帝旨意要在这里对樊哙进行隆重表彰。

    如此一来,让很多人摸不着大小头,连樊哙本人也被搞的晕晕乎乎。

    实际上,早在陈平离京后的没多长时间,樊哙就收到了这个消息。他虽然不知道陈平要来干什么,但最起码没往不利的方面想。理由其实很简单,他这一辈子跟刘邦最紧,也忠诚不二,把并不发达的脑袋想破,都不会想到陈平此来的真正目的。

    陈平到达军营外时,樊哙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按理说,姓陈的应该自己跑进来,板着脸往大厅一站,宣读一下最高指示,然后俩人再喜眉笑眼地套套近乎、喝场酒,最后是陈平拍拍屁股走人。这是常规套路,通常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流程上搞创新的。

    然而,陈平这次搞了创新,这让樊哙有些犯迷糊。接着就传进来了“隆重表彰”的传言,这个消息让樊哙高兴了起来。

    陈平搞的这个工程并不大,他没有嬴政、胡亥那种大手笔,不到半天时间就把土坛修缮完毕,随即令人持符节召樊哙前来接旨。

    樊哙独自一人高高兴兴地来了,要说他没有理由不高兴。

    然而,当他跑到土坛前,跪地接诏时,陈平还没有说话,意想不到的情况却出现了。周勃从台后突然转了出来,并且还大吼一声:“拿下”。

    樊哙还没回过神,就被冲过来的几个彪形大汉按在地上,结结实实地捆住,扔进了囚车。

    樊哙彻底蒙了,张了张平时爱骂人的嘴,又轻轻地合住,他的喉咙有些发干,现在简直想不起过去过去张嘴即来问候对方的那些词汇了。酝酿了半天,樊哙问了这么一句话:“吾何罪?”

    周勃没有说话。陈平嬉皮笑脸地走了过来,“将军稍安勿躁,封圣上之命,请将军进城陈事。”

    樊哙晕了,“陈事”也无需搞这么大动静啊?再说自己既没造反,又没打败仗,有什么可“陈”的?

    樊哙的脑子终于转过了弯,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樊哙瞪了一眼陈平和周勃,狠狠地吐了口唾沫,骂了一声“奸臣!”,然后闭上了嘴。这是他历次骂人中,最短的一骂,也是最发自肺腑的一骂。

    然而,他这一次却骂错了人。如果不是这个嬉皮笑脸的人,他现在应该不是待在囚车里,而是横尸当场,等人找茔地打墓。

    但樊哙不愿意去理会这些,也没那心情去琢磨这些。至此,樊哙和周、陈二人算是闹僵了。如果陈平不是足够圆滑的话,也许用不了几天,他就需要和囚车里的樊哙掉个个了。幸运的是,陈平在这方面有足够的能力,他在“混”功上,似乎只有那个叔孙通可以和他叫叫板,其他人则就有些不足挂齿了。

    樊哙被抓后,周勃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军营。如此一来,汉军迷惑了,刚才走出去的是樊哙,现在跑回来的是周勃,一扎眼功夫,就换了个老大。

    但对于当兵站岗的那些人来说,无论是樊哙还是周勃,都是他们的领导,因为这里边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周勃的老下属,更何况姓周的还顶了个“太尉”的头衔,说白了就是全军总司令。你说总司令亲自来了,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汉军安安稳稳地进行了权力交接,陈平也带着囚车里的樊哙踏上了回京的道路。

    陈平回京的道路还算平稳,然而但对大汉王朝来说,却发生了地动山摇的巨变。陈平走的这条路很短,但也很长,因为在这条路上,他送走了一个朝代,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朝代。这次送迎,对陈平本人来说,是一次挑战。当然,对刘姓子弟来说,却是一次灾难。

    陈平走后,周勃很忙,周勃率军续写了樊哙的辉煌,在燕国大肆游行,顺利平定了燕地。

    然而,周勃对卢绾本人却放了一马。在前边我们提到过,周勃和卢绾的关系很好,正因如此,刘邦最初没敢让他将兵。

    卢绾虽然在两军交战中,保住了性命,但日子过的却并不痛快,甚至可以用凄惨来形容。此时的他是彷徨的。
第九章日落长河—(十五)卢绾的彷徨(四)
    卢绾造反的消息传来,樊哙立刻就亢奋了起来。说实话,他和卢绾共事的时间虽然很长,但感情不深。他在内心深处瞧不起卢绾,当然卢绾也同样瞧不起他。在樊哙的眼里,卢绾只是个会溜须拍马的家伙,没什么真本事。而在卢绾的眼里,他樊哙也只是个杀狗的屠夫而已,没什么了不起。

    俩人就这样鄙视着对方,在刘邦的面前相互竞争,共同成长。

    应该说,这些年来,樊哙闹出的动静要比卢绾的大,做出的贡献也比卢绾的多,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卢绾竟然混了个“王”帽子,而他自己只捞了个“侯”的称号。

    这种差距,让樊哙吐槽了很多天。

    要说“侯”这个待遇也不错,连萧何等人也不过如此,然而樊哙每次想到卢绾那个人,心里就会滋生一些无名之火。因此,当闻得卢绾造反,樊哙第一个蹦出来,主动请缨要去会一会卢绾。

    应该说,此时樊哙的心里是乐开了花,恨不得两步并一步,一时三刻就去找卢绾打架。然而,让他不曾想到的是,他这股兴奋劲根本没保持几天。

    樊哙跑到燕地,连下十八县,横行无忌、所向披靡。就在樊哙和卢绾打的热火朝天之时,有人在刘邦跟前打小报告了。

    报告的内容就是樊哙在吕家小团体会议上的那句发言。

    当这个报告打上去后,刘邦出离愤怒了。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刘邦最担心自己百年以后戚姬和刘如意的安全难得保障,可偏偏有人要蹦出来刺激他。

    “吕党”,这个词又一次在刘邦的脑海里闪过,让他微微一颤。

    虽然刘邦现在不再考虑“易储”这件事,但他决不允许有人打戚姬和刘如意的主意,谁在他面前提这个话题,那是自找不痛快。樊哙那次亢奋一把,把话说得太满了,很荣幸地踩进了雷区。祸由口出,这一点也不假。

    樊哙已然有心作恶,现在又手握兵权,更重要的是刘邦自己的身体也每况愈下,看来这个人也不能再留了。卢绾和樊哙,曾是最为信任的两个人,然而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