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两汉往事 >

第103部分

两汉往事-第103部分

小说: 两汉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黥布被刘邦彻底打残,弃甲而逃。刘邦配合地派几路人马四处追击,让黥布很是痛苦地过上了流窜犯的日子。

    而刘邦本人却没有参与到那次赛跑中去,而是绕道老家沛县作闹了一阵,随后返回了京城。

    黥布最终被吴臣阴了一把,丢掉了脑袋。而就在此时,刘邦正很有心得地摆置刘盈和萧何。

    黥布被灭了,而灌婴并没有及时回京。他仍在不遗余力地收拾黥布的残余势力。他这一次真是下了不少功夫。

    现在,灌婴终于功德圆满,他准备班师回京了。

    他刚跑到半路,使者就迎面而来。使者打开圣旨,板着脸,抑扬顿挫地对灌婴大肆表彰一番,最终下了个命令——驻守荥阳。

    好了,无需再跑了,带着十来万小弟去荥阳吧,再跑下去肯定要犯事。

    灌婴虽然爱打架,但却极聪明,他心里清楚,吕雉在防范他,当然也用他来防备诸侯。真可谓一箭双雕。

    要说吕雉的这种举措也很无奈,现在的都城是经不起一丝风吹草动的,如果让灌婴带着十万大军黑压压开进长安,真不清楚会有什么离谱的事情发生。人心隔肚皮,吕雉现在怀疑所有人。她完全继承了刘邦的传统。

    更重要的是,如果皇帝驾崩,真不清楚会不会有一两个愣头青蹦出来造反,让灌婴驻守荥阳,的确是个不错的安排。

    我们在前边多次介绍过,荥阳是关中的门户,驻兵此地,退可据守关中,进可窥视天下。况且,灌婴一直以来和吕家的关系处的不错,并且能力过关,更重要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外边溜达,没有搅进朝廷里的是是非非。要能力有能力,要关系有关系,让他来干这件事,再合适不过了。

    灌婴的确没辜负吕雉的期望,老老实实地待在了荥阳,刘邦的最后一面,他是见不到了。

    而与此同时,另外一个人也得到了个相似的待遇。这个人就是陈平。

    陈平这么多天来押送着樊哙,迤逦而行。走到半路,闻得刘邦病危,很是惊恐。因此,他准备离队先行进京。

    陈平的惊恐是有道理的,刘邦这次派给他的任务是斩杀樊哙。虽然他没有真的砍掉樊哙的脑袋,可长安城内并不清楚他做出的努力。

    樊哙是个什么角色,他陈平很清楚,那时吕须的丈夫,吕雉的妹夫。如果刘邦归天,那吕雉无疑掌政,倘若吕雉不等他陈平到家,直接送来一道圣旨,就能让他陪着刘邦上路。

    因此,陈平很惊恐,也很着急,他真想一步并成两步跑回去。然而,他现在押着的这辆囚车很不争气,吱呀吱呀走的如同老牛犁地,捣鼓了这么多天还离京城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况且又没人给他下命令放了那个人,他自己又不好自作主张地胡乱搞。这让陈平很崩溃。

    所以,陈平准备离队先行,赶在吕雉收拾他之前,把樊哙没死这个好消息给她汇报一下。

    陈平骑上马赶路了。

    可不曾想到的是,陈平刚向前跑楚没多远,使者就赶来了。使者板着脸,打开了圣旨,这让陈平大吃一惊,一身冷汗。

    然而圣旨的内容却大出陈平的预料,其大意是让他赶去荥阳,帮灌婴镇守关中门户。

    陈平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抹了把额头的冷汗,虚惊一场。

    但是陈平并没敢依诏直接去荥阳,而是快马加鞭向长安赶去。他心里很清楚,如果再有使者前来的话,可能要的就是自己的脑袋。

    陈平这个人真是太聪明了。他明白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必须赶在吕须进谗言之前,向吕家姐妹解释清楚自己所做出的努力。

    陈平开始了他的长途奔波。然而就在这几天里,京城却发生了另外一件事,因此我们就不陪陈老兄跑路了,还是回过头去关心一下吕雉吧。因为她准备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第九章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
    前两个方面只是刘邦成功道路上的外因,如果刘邦只停步在那两个方面的话,他最多是个诸侯,也可能连诸侯都混不上。其成功的落脚点还在他自己的身上。

    这一节,就让我们在刘邦的身上探寻一些其成功的因素,因为这才是其最为关键的部分。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其一是有理想。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那只能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了,想要干出点成绩基本很难,甚至连找个像样点工作都不容易,更别说应聘“皇帝”这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岗位了。

    刘邦和所有成功人士一样,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可笑的是,刘邦理想的确立还要拜谢嬴政。

    嬴政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可就是怕死。自从他当上皇帝后,为了能够长生不老,到处乱跑,从不消停。结果把自己累死在了半路上,却引来了刘邦。

    一次嬴政巡游,刚好让刘邦看见。仪仗显赫、排场十足,这让刘混混羡慕非常,感慨地说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刘邦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期盼异常。从此那个位置成了刘邦一生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敢于干任何事,敢于和任何人撕破脸,纵九死而无悔。

    由此可见理想的重要性。

    其二是很执着。

    刘邦的理想虽然有些功利,但可谓宏大。当然,怀揣这种理想的人有很多,但绝大部分人只是暗自想想,娱乐一下自己罢了。一旦敢于付诸实施的,通常会被我们称为革命家、政治家或者阴谋家,当然一些患了狂想症或者神经错乱的人也会这么搞,不过这是少数。

    早在刘邦当混混时期,和那三个“家”是不沾边的。当然,从他的行为来看,似乎神经也没错乱。因此,我们只能把他定性为狂想症患者。

    但无论怎么说,刘邦付诸了行动,并且还很执着。从啃树皮的土匪开始闹起,再也没有消停。

    刘邦在沛县揭竿起义后,自立门户,谁也不投靠,闷着脑袋搞,以沛县为中心,辐射周边,四处游行示威。如果不是秦军给他一个迎头棒喝的话,刘邦肯定不会跑去项梁的手底下混。他只信奉一点:我的地盘我做主,你的地盘我也想做主。

    在项梁的手下,刘邦的身份又一次实现了转折。从那时开始,他才慢慢步入“革命家”的行列,也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西进关中、还定三秦、进军关东、楚汉争雄……一系列事件,都在围绕着他的目标进行,无论期间自己的实力如何,受过什么挫折,从没放弃自己所做的选择。

    应该说,刘邦是个很执着的人,在他人生的道路上从来有摇摆过。

    其三是有潜质。

    皇帝,说白了和黑社会老大的区别并不大,只是把社团的规模搞大一点罢了。道家的开创人老子就说过一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实际上是挺有道理的。

    刘邦搞了十几年黑社会,对社团里的那些明规则、潜规则都了然于胸,当起皇帝来,除了换了套工作服,不用蒙着脸上班之外,其他方面变化并不大。

    刘邦潜质中总体包括几个方面:

    脸厚,能演戏。为楚怀王熊心、霸王项羽吊丧,与项羽探讨“我爹是你爹”理论,并且要“分一杯羹”等一系列事件,就是他绝佳的表演。

    心狠,能整人。韩信、彭越的丧命,萧何的痛苦,甚至刘盈的难受,都很能说明这一点。

    豪爽,能用人。刘邦的手下,完全是一个大杂烩,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屠夫,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可以说,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出身,只要你有真本事,都有可能露头,甚至坐上高管的位置。

    大度,能赏人。应该说,刘邦对手下诸将的赏赐都还是比较到位的,萧和、张良、韩信、彭越都得到了恰当的位置,连仇人雍齿都能混个“什邡侯”的帽子戴着,不得不佩服刘邦的气度。

    实际上,刘邦的潜质并非我们所说的这么简单,但仅此一些,就足以让他的老对手项羽汗颜了。

    其四是能够克制自己的**。

    面对自己很想得到的东西,有的时候不能做的太直白、太无耻,不然的话会让很多人嗤之以鼻。如果天下无敌,或许不会遭到太大阻力,若一旦有个对手,可能会让自己千辛万苦的努力付诸东流。

    在这一点上,刘邦和项羽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当初,刘邦和项羽先后进入关中,刘邦封存府库,安抚秦人;而项羽跑来后,措施就有些直白了,乱抢了一通,还一把火烧掉了阿房宫。最终,刘邦失去了财宝而得到人心,但项羽得到了财宝却获得了个“沫猴而冠”的评语。孰优孰劣,就无需再比了。

    其五是能够隐忍。

    一个人如果想办成点事,在很多时候要学会隐忍。尤其在实力不够之时,千万不要随便跳出来与人缠斗,那除过会让自己死的早一些,赚一点名声之外,并不会取得什么实际效果。

    我们经常说要勇往直前、至死不渝,但这实际上是有个前提的,前提就是时机恰当或者关系到原则性问题。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对象,逢事都要这么搞,通常情况下会被打的鼻青脸肿。所以,在有些时候,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适当走些弯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也是有个度的问题,隐忍并不是投降,能够区分这一点的,关键还在于自己内心的坚持和随后所走道路的选择。

    刘邦就是隐忍的高手。鸿门宴上的忍辱负重,退居巴蜀时的失魂落魄,甚至包括汉匈大战后的“和亲”国策等等一系列事情上,刘邦处理的都很到位。掩藏了锋芒,但获得了实惠。

    其六是善于用人。

    争皇帝位置的人远比抢“孝帽”的人多的多,如果不拉拢一些小弟,团结一些盟友,全靠自己四处打拼,弄得好的犹如项羽,称个“霸王”;混不好的话,就像王陵,原地踏步。

    刘邦在这个方面完全是高手中的高手。他自己就曾有过这么一句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什么知人善任、不拘一格、不计前嫌、坦诚相待、用人不疑、论功行赏等等这些脸上贴金的词语,全部用到刘邦的身上都完全符合。

    更重要的是,刘邦擅长发掘人才,并且能做到人尽其用,他想不成功都难。

    上边胡言乱语的这些东西,算是我对刘邦所以能够成功的一些总结。受个人能力的影响,总结的并不全,甚至还漏掉了一些重点。比如他很能打,除过在项羽和冒顿手下吃过亏外,在其他人面前从来没丢脸。

    但我觉得,最为关键的一点应该是——命大。那么多人做梦都想要他的命,可刘邦却天天锻炼身体,还注重长跑,想打死他很难,想抓住他也不容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点,应该是上述所有原由的支撑。

    好了,刘邦能够成功的因素就探讨这么多吧。再写下去,别说大家不愿意看了,连我自己都要吐了。
第九章日落长河—十九 刘邦为何能成功(一
    刘邦终于还是死了。关于这个人,我已经写了三四十万字,可还有几个问题依然没能解决。

    虽然我在前边的那些文章中都先后做过一些探讨,但毕竟没把连贯起来,进行深入的剖析,让大家看完这么多断断续续的故事之后,依然没能弄清楚他成功的缘由。因此,我决定在送走这位主人公之前,续写上一些文字,算是对他的一些评论。

    当然,我甚至有些奢望,能够剖析明白这个人,做为对他的盖棺定论。但我清楚,我没这份能力,也没这个资格。所以,我下边所总结的这些话,算是一家之言,敬请批判的吸收,如有不周,敬请见谅。

    好了,现在开始吧。

    从亭长到皇帝,中间至少隔了28级。刘邦实现这个完美转身,只用了七年时间。时间之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一个人,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如果只专注于其成功后的光环,而不一层层揭开其之所以能够成功的面纱,会让我们陷入无尽的迷惘,更多的是嫉妒羡慕恨。

    刘邦和所有人一样,他的成功有机缘巧合,更多的是自身的因素。概括起来,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刘邦的机遇好。

    其一,胡亥大刀阔斧地胡搞一番后,让大秦王朝走向了末路,天下汹汹,民怨沸腾。这种社会背景,最容易让那些拉帮结派的黑社会老大们露头,而刘邦很幸运地属于这一人群。刘邦的确也在第一时间抓住了这个机遇,没费多大周折,直接走上了打家劫舍的道路。这对普通人来说,不是件好事,可对刘邦来说,却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这个拿不上台面的独立组织,让刘邦组建了革命早期的班底和私人武装,这对以后其个人角色的定位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二,陈胜首倡,天下大乱。纵观古今史,第一个蹦出来造反的人,通常没有什么好下场。因为那个身份太扎眼,容易让人拿他说事。陈胜虽然没捣鼓多长时间,可大秦天下却乱成一团,其中就包括沛县县令准备造反这件事。

    沛县县令无厘头的做法,给刘邦提供了成功转型的机会,由土匪头头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军的头领。这让刘邦成功挖到了第一桶金。

    其三,就是西进咸阳。楚怀王熊心和项羽内讧,给刘邦创造了一个独自将兵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