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忠源趁势张贴告示,声称凡愿脱离征义堂者,可以领取良民牌,不予追剿。
当天夜里,征义堂五千多人到楚军营中领取良民牌。第二天早晨,领取良民牌的达到一万多人。
江忠源知道征义堂的势力已经瓦解,连忙分兵,直捣三坪洞和山口两处征义堂的根据地。张亮基调来的援军,在云南总兵经文岱等人率领下,也冒雪向平江的卢洞、十八盘和福石山进军,抵达征义堂根据地的东北部,防止起义军撤离。浏阳团练和平江团练出动几千人,配合楚军扼守各处要隘。
1853年,咸丰三年(5)
二十五岁的浏阳人李兴锐是个出身贫寒的读书人,从上年起开始在家乡办起了团练。当江忠源的楚军开始攻击时,他便率部加入对征义堂的攻击。
1月31日,楚军进占古港,江忠源下令进攻。楚军一举击败曾国珍和邓万发的阻击部队,周国虞所部退守三坪洞。
楚军于2月7日除夕追逼到征义堂的根据地双江口,抓获起义军首领朱兴祥、陈国材、陈朝泾和陈德昭等二十多人,全部斩首。义军最高领导曾世珍负伤潜逃,也被抓获斩首。楚军斩杀七百多名起义军,俘虏六百多人。
江忠源命令余部投向楚军的兵营领取免死牌,各回自己家里。当晚,楚军解散了几千名征义堂会众,周国虞逃往汉阳鹦鹉洲。
周国虞和邓万发两人,这次都幸免于难,到下一年才被清军捕获,处以磔刑。
江忠源在浏阳用兵十二天,称雄于浏阳几十年的征义堂,被楚军一战解除。赵县令大为惊诧,同时对江忠源佩服得五体投地。
湖南的官府征讨会党,就是从这一仗开始的。
2月8日,大年初一,江忠源奉命返回长沙。江忠源由于在本省的战功升任道员。
27
太平军攻占武昌以后不久,他们今后的大对头湘乡人曾国藩登上了咸同时代的军事舞台。不过,这件事情是曾国藩本人也始料未及的。
1月21日,曾国藩收到咸丰皇帝于1月8日所下的一道上谕,由张亮基转达。文宗说,前任丁忧侍郎曾国藩,隶属于湘乡,听说他现在原籍。他应该熟悉湖南地方的人情,着令湖南巡抚传旨,令曾国藩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等事务,他必须尽力而为,不负重任。
一道谕旨,使曾国藩成为文宗即位后任命的第二位团练大臣。第一位团练大臣是前任刑部尚书陈孚恩,接到任命的时间是1852年9月。曾国藩得到任命之后的三个月里,清廷一口气任命了四十九名团练大臣。但是,这些人当中真正把团练办成了气候的,却只有曾国藩一个人。
曾国藩接到谕旨后,仍然觉得自己不适合带兵打仗。他立即拟写奏疏,恳请文宗允许他为母亲守丧到规定期限。他打算呈报巡抚张亮基,请他代为上奏,历陈不能出山的苦衷。但是,这封奏疏写好了,却没有立即发出去。曾国藩还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1月23日,曾国藩再次收到张亮基的来信,说太平军已在1月12日攻占了武昌。曾国藩大为震惊。他认为湖北省城的失守,事关重大,恐怕长沙也会人心惶惶,觉得自己理应遵照文宗的嘱托,出来办理军务,保护桑梓。
同一天,郭嵩焘赶到湘乡吊唁曾国藩的母亲。深夜时分,曾国藩见到了这位年轻时义结金兰的挚友,和他秉烛恳谈。话题由缅怀死者转到国事上,曾国藩说自己打算守制,无意于出山主持团练。
郭嵩焘劝道:“你素来有澄清时局的抱负,现在皇上给你机会了,你不乘机为朝廷效力,怎么对得起天恩?何况戴孝从戎,也是古来的惯例啊。”
郭嵩焘知道曾国藩雄心勃勃,想要整顿中国的政治秩序。他对曾国藩说,现在适逢乱世,英雄辈出,为什么不趁此机会大展宏图呢?他这番诚挚的劝告,令曾国藩颇为感动。但曾国藩仍然没有应允,坚持说他已经打定主意要为母亲尽孝。
郭嵩焘也很执著。他绕了个弯子,找到曾国藩的父亲,大谈他儿子出山保卫家乡的必要性。老先生深以为然,把儿子找来教训一通。父命难违,曾国藩答应遵照皇帝的旨意办事。
不过,曾国藩嘴里答应了,还是拖延着没有启程。郭嵩焘积极奔走,胜过为自己的前程操心。他又领着弟弟郭鹭焘,一起前往曾家劝说催促。曾国藩沉吟半晌,说:“若要我应诏兴办团练,你兄弟二人必须入幕参赞。”郭嵩焘只好答应了这个条件。
1月29日,曾国藩和郭嵩焘一起到达长沙,筹练湘军的工作自此开始。途中,他们遇到了朱孙贻、罗泽南、王錱和三十七岁的桐城派古文家刘蓉等人,便和奉巡抚调令前往长沙的一千零八名湘勇,一起进入省会。
28
禁烟大臣林则徐所器重的江苏人张亮基,在湘军初建的阶段,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为湘军人物提供了亮相的舞台。他不仅提拔左宗棠和郭崑焘这样的布衣,也能与江忠源这样的小官友好相处。而当曾国藩这个品阶与他相当的官员来到长沙时,他表现得更加豁朗大度。。 最好的txt下载网
1853年,咸丰三年(6)
张亮基所领导的湖南官场,为曾国藩提供了非常宽松的环境。不仅如此,他还把两样重要的权力,拱手交给了曾国藩。
曾国藩来到长沙,立刻拜会张亮基,商量团练如何办。张亮基知道曾国藩是干练的大臣,索性把全省的团练部队全部交给他总管。这样一来,兴办团练的主持者和帮同者换位了,应诏“帮同”巡抚和布政使的曾国藩在主持,张亮基和潘铎却在帮同。
曾国藩和张亮基商讨靖省保民的方案,提出“治乱世须用重典”。张亮基又爽快地把社会治安交给他全权负责,主持和帮同再次换位。
于是,曾国藩统管着湘乡团勇和其他团练部队,颁布营制,借用戚继光的兵法进行训练。同时,他着手用严厉的刑法,整顿社会治安。
曾国藩上任后,得到了两个情报。
第一,随着太平军在湖南境内从南到北一扫而过,湖南本省蛰伏已久的会党,趁机纷纷举事,长沙府、宝庆府、辰州府、岳州府、衡州府和桂阳州的辖地,都有会党活动。对官府不满的百姓们,也纷纷组织起来,举行起义。曾国藩知道,这些造反者虽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如果太平军再次打进湖南,他们很可能成为内应。
第二个情报是省城的兵力。他得知长沙城内驻扎着四千名绿营兵,由许多将领分别率领。一名将领多则统领五百人,少则统领一百人,由游击色钦额总管营务。
他又了解团练部队的情况,得知已经练成的团勇,有南县勇、浏阳勇、新宁勇、宝庆勇和湘乡勇,全部由文官统领,其中最大的官员是五品同知王葆生,其余都是起用生监。
把两个情报综合起来看,本省治安形势严峻,常规军七零八散,团勇数量不多。于是,曾国藩认为,当务之急是招募兵勇进行训练,同时镇压各地的骚乱。
曾国藩在长沙帮办团练的衙门,名为湖南审案局,设在鱼塘街,紧挨着巡抚衙门。这个审案局专管治安案件,凡有加入会党、抢劫及其他严重侵害治安行为的嫌犯,都由审案局审理。
曾国藩的表情和举止稳重威严,与人接交,瞪着一双三角眼,眼光凝注对方,看得人毛骨悚然。不过,他优美的须髯有助于缓抚对方的不安。分手之后,他会记下对方的优点和缺陷,准确无误,说明他有一套识人的方术。
曾国藩决定重用四十七岁的新田人张荣祖。他是一名在籍的七品知县,曾国藩让他处理各种事务。曾国藩又将道员张其仁任命为总巡,任命夏廷樾和裕麟为团练委员,称为“干练”,有事参与谋议。
曾国藩招募兵勇,采用严厉的刑法整顿社会治安,是秉承了皇帝的旨意。
2月7日,阴历除夕,文宗下旨,命令张亮基、潘铎和曾国藩共同负责在湖南招募兵勇。
2月10日,大年初三,文宗再次颁旨,说自己在皇宫内日夜思考除莠安良的事情。他说,匪徒多的地方,也是良民居多,作为封疆大臣,只有铲除恶心,才能使人民不受伤害,让地方得到安宁。浏阳和攸县等地的匪徒,只有总督和巡抚认真查办,并与曾国藩一道,参照地方形势统筹办理,才能最终剿灭。
曾国藩接到谕旨,立即向湖南各个州县发出号令,要求对土匪和逃勇格杀勿论。他自己在长沙招募勇丁,揭开了严厉打击会党和其他造反武装的序幕。
凡是破坏社会安定的疑犯,解到之后,罪行一经查实,只有三种处理办法:罪行严重的立即斩首,罪行较轻的用棍棒击毙,罪行更轻的也要挨上千百鞭笞。
审案局打乱了原有的办案程序。有些嫌疑人已被州县立案,尚未就审,审案局听说了,立即把他们提来,毫不拖延,讯问出了供词,就立即正法。曾国藩不但要杀一般“恶民”,连贪赃枉法的官吏也不放过。
曾国藩认为自己为民除害,问心无愧,即使有人说他尚武,用刑严酷,缺少仁心,他也在所不惜。
由此可见,曾国藩在湖南能够有所作为,首先是因为他采取的严厉措施,与皇帝的意思非常吻合,能够挟天子之威而雷厉风行。其次是得到了巡抚和布政使的全力支持,能够放开手脚大干。他借助审案局办案,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了全省。
曾国藩认为,在这次战乱之前,人们过惯了太平日子,官场作风因循陈腐,官员们脱离了民众,致使违法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他命令长沙城编查保甲,管理好户口人头。他还亲自给各个郡邑的官绅写信,告诉他们,如果发现土匪行盗,只要写密函报告省城,就可以拿出巡抚的令旗,就地正法。可以斩首,也可以用棍棒击毙,用不着再给监狱添麻烦。
1853年,咸丰三年(7)
曾国藩致力于认真考察民间的利弊,改革赏罚制度。他在文章中引用岳飞所说的“不要钱,不怕死”,作为自己的誓言,使人们对他寄予厚望。
曾国藩善于用忠诚感召人心,每当有乡下的学者来拜访他,他都是和言细语,谦恭有礼。他会耐心地听完对方陈述意见。如果提议可行,他就斟酌照办。如果提议是他不能采纳的,他也不会横加指责。对于下层的来访者,他也以礼相待。于是人人都想得到提拔,都愿意为他效力。他权衡各人的才智和特长,酌情使用,无论是聪明伶俐的才俊,还是忠厚谨慎的老实人,都能得到合适的位置,可谓人尽其才。
29
1853年,湖南没有战事,只有团练部队进行小规模的绥靖行动。
湖南书生率领的勇丁,能征善战,骁勇无畏,已经引起朝野的高度重视。于是,当战火在湖北熊熊燃烧的时候,江忠源的楚军又被派上了用场。
武昌失守后的种种情状,由于路途不畅,经过一段时间,才为清廷所闻。文宗大为震怒,于2月3日下令逮捕徐广缙问罪,任命张亮基代理湖广总督,任命江苏人潘铎代理湖南巡抚,任命向荣为钦差大臣,统帅湖北的清军。
为了防止太平军北上,文宗又派大学士琦善为钦差大臣,带领直隶提督陈金绶和内阁学士胜保,从河南出兵。武昌的东边,则由两江总督陆建瀛任钦差大臣,部署兵力,防守长江沿岸和安徽。
清廷很久没有打过仗了,文官中很少有人懂得军事。陆建瀛虽然在文章上有些声望,但对带兵打仗一窍不通。仓促间招募兵勇,还没有集结。他先派三千军士前往湖北黄州,在武穴老鼠峡扎营,自己率领松江营的两千几百名军士溯江西上。
清军已经有所部署,密切关注着洪秀全起义军的动向。
洪秀全进入武昌之后,欣喜地看到自己已经拥有五十万大军,水师则集结了几万艘民船。他与杨秀清等人商议下一步怎么办。太平天国的王爷和将领们,大致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就在武昌建都,然后派兵向西北方向推进,取道襄樊,再向北挺进中原;另一种意见,则强调金陵是天府之地,财富丰饶,应该在那里建立根据地,再图进取。
杨秀清力主向东进军金陵,洪秀全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太平天国定下了东进的方针。
2月9日,太平军放弃武昌,全军分为水陆两路,向东挺进,目标是攻占安徽和金陵。辎重和妇幼,都乘船行进。万舟启航,长江上帆樯蔽日。林凤祥和李开芳受命统领陆路大军,沿长江两岸推进,经过黄州,挺进蕲水和蕲州。
六十三岁的林凤翔领兵攻打江南的蕲州,在城外六七里扎营,派人送信给蕲州知县伍文元,劝他投诚。信中说,天国大兵无战不胜,无攻不取。现在伍文元助满拒汉,想在城破之日,玉石俱焚,这并非天国救民于水火的本意。太平军劝众官仔细权衡,以免后悔。
蕲州民众见了这道檄文,都怪伍文元不该抵抗。一位叫汪得胜的清军营官大呼道:“现在不归顺天国,更待何时?”他率领一百人,号为义勇军,杀入州衙,取了伍文元的性命,乘势杀散清兵。林凤翔得知城中大乱,便奋力攻城,里应外合,不到一天就占领了蕲州。
洪秀全的哥哥洪仁发率领一路部队,攻打江北的蕲水,打了两天两夜,没有攻下。蕲水知县徐汝成下令死守。洪仁发派义勇队潜入城内,在城中纵火,扰乱守城清兵的军心,趁乱攻进城内。县衙仓库的十多万两白银,都成为太平军的战利品。
太平军离开武昌后,向荣便率部进入省城,召集官民,筹备善后,然后率部追赶太平军。他上奏请求征调一百多艘外海战船,即快蟹和大巴,从海上开到江南。清廷连海防也不顾了,增调上海道吴健彰率领拖罟战船,温州总兵率领头莽等战船,准备水战。接到调令的还有以练习船炮而出名的麟桂,以及水师名将李德麟和吴全美。
但是,所有这些措施,都没能阻止太平军的迅速东进。
武汉以东长江沿岸的湖北郡县,很快就被太平军占领。太平军的文献说:“自入湖北以后,男女来归数百万,得满清库银亦百余万,辎粮器械不计其数。”
2月18日,六十一岁的湖北人陆建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