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私人翻译回忆录-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割去一大块的俄国领土上的权力。由于担心局面可能会更糟,斯大林显然没有排除与德国在苏方做出某些让步的基础上达成和解的可能。按照切尔诺舍夫的话,当时会谈的内容,是将1939年之前属于波兰的西乌克兰和东白俄罗斯移交给德国,将比萨拉比亚归还给罗马尼亚,以及德军经苏联领土过境到中东波斯湾的石油产地等等。 切尔诺舍夫不能解释,有关此次会见的建议是如何转交给柏林的。无论如何,希特勒的密使在约定的地点等待着苏联代表。显然,协议是通过某个中立国,譬如瑞典,经过特殊渠道达成的。 后来,我考虑了很久,是什么促使了斯大林向德国人提出这种交易。他是否认为,1942年夏天的局面是灾难性的,因此足以证明如此冒险的一步是有用的。或者他自己已经接近于惊慌失措?那时我经常见到他。他经常看起来是信心十足、非常平静。但是,他也非常善于控制自己…… 在德军占领了苏联大片领土的条件下,这些建议又有多么现实呢?斯大林的诱饵能否让希特勒上钩呢? 1941年6月21日,在纳粹入侵的前一天,斯大林试图阻止希特勒,许诺“研究德国可能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让希特勒明白,自己愿意让步,但元首却没有做任何反应。6月22日前夜,当我跟杰卡诺佐夫到达官邸时,里宾特洛甫甚至拒绝接受来自莫斯科的信函。那么希特勒现在有必要与克里姆林宫谈判吗?斯大林是否有些轻信? 我认为不是的。斯大林从早年起便表现为一个现实的政治家。他显然是从下列情况出发的:希特勒必须明白,他与英国还将有一场大战,而主要的,则是美国,其时正在展开庞大的军力。为了准备好与美国作战,非常重要的,是尽早打垮并占领英国,这样,美国人便不能在那里建立基地,用于在法国北部登陆。但是,要想处理英国的事,希特勒必须将大部分部队从东方抽调回来,在此之前,要么彻底打败苏联,要么,如果战事拖延下去的话,与克里姆林宫达成某种交易。而斯大林正是向他提出这个交易……什努列特使答应立即向希特勒汇报斯德哥尔摩会谈的实质内容。但柏林一直在沉默。当时,德军向东部的推进慢了下来。很快,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鲍卢斯元帅的希特勒第七军大败。此后,德军一直在向后撤退,虽然往往经过激战。 斯大林的这个1942方案彻底失去了意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上帝会保佑你们”(1)
斯大林知道,自己无法改变英美的决定,所以换了幅面孔,与丘吉尔玩起了“友谊”游戏。 但丘吉尔的访问,给两人的关系之中留下了很深的不信任的气氛。 斯大林谈笑间提到强制集体化期间被镇压的农民人数高达千万。 丘吉尔讲述的英美军队1942年在北非登陆的计划稍微缓和了气氛。斯大林甚至认为这次战役有某些积极意义。可是,在克里姆林宫的圈子里,拒绝在法国登陆所引起的苦痛,直到丘吉尔访问结束前夕,都占了上风。甚至在斯大林为了庆祝客人来访在克里姆林宫叶卡捷琳娜厅举行的宴会结束之后,这种气氛依然没有改变。丘吉尔声称疲劳,没有出席传统的晚宴之后的电影晚会,在克里姆林宫内部被看作是盟国之间关系不睦的标志。也许,正是这一点促使斯大林来了个急转弯。他明白,已经无法改变任何东西,无法迫使英美履行有关第二战场的承诺,并且关系的继续紧张只会带来不利后果。尤其不能不考虑的是,盟国之间关系失和的消息可能会透露出去,会被戈培尔的宣传所利用。斯大林决定,既然已经无可作为,那就必须和解,只能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三大国的一致,表明他们愿意合作行动反对共同的敌人。何况在北非的登陆,如果最终会发生的话,不可能不使德国人的局面变得困难,也许,会迫使他们从苏联前线抽调部分军队。总而言之,继续与丘吉尔争吵,已经没有意义。用这种办法改变不了事态。 8月15日,丘吉尔飞离莫斯科之前两位领导人的最后一次会谈,真可以说是亲切友好。斯大林殷勤好客,周到仔细,一开始使丘吉尔惊讶万分。但是,很快他也加入与克里姆林宫主人玩“友谊”的游戏。他们谈了很多,斯大林再次强调了盟军在北非登陆的重要意义,这样使人明白,他容忍了不可避免的事物,并且用这样一句话做结束: “上帝会保佑你们。” “上帝当然在我们这一边。”丘吉尔表示同意。 “那么魔鬼当然在我这边,我们协力战胜敌人。”斯大林接着话题,暗示着丘吉尔从前曾经声称过的,他愿意与魔鬼结盟,如果魔鬼将对德作战的话。 然后,丘吉尔提醒到,他曾经通过克利普斯大使就德国准备入侵俄国向莫斯科示警。斯大林对此没有任何反应,只是说,他一直在提防侵略,但以为可以将其拖到1942年春天。他可不会承认,他曾经在维辛斯基与克利普斯的谈话记录上亲笔写道:“英国人的又一次挑拨离间”。 谈到战前时期,丘吉尔表示同意,1939年在莫斯科进行谈判的英法代表团没有充分的代表性,并且没有签署重要协约的足够授权。斯大林大致谈到了莫洛托夫的柏林之行,与里宾特洛甫和希特勒的谈判,以及,有一次在跟德国外交部长谈判期间,帝国首都响起了空袭警报。 “你们为何要轰炸我的维亚切斯拉夫?”斯大林用开玩笑的口吻问客人。 “我一直认为,永远不应该放过幸运机会,”不列颠首相用同样的口吻回答说。 时间已经接近半夜。丘吉尔次日凌晨应该出发去飞机场。但斯大林却不想放他走。 “我们为何不到我克里姆林宫的家中去喝一杯?”斯大林问道。 “我从不拒绝这类建议。”丘吉尔同意了。 这样,他们立即沿着克里姆林宫的过道,出来到了一个小院,穿过一条马路,来到了斯大林的家里。英国首相称之为“简朴和大小适当的”:有餐厅、客厅、办公室和一个大的卫生间。斯大林没有告诉客人,从前这是布哈林的房子。斯大林的妻子——娜杰日达·阿丽卢耶娃自杀之后,他们换了房子。 邀请丘吉尔到自己的家中,斯大林给了他特殊的关注。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外国政治家有幸获此姿态。毫无疑问,斯大林用这种方式强调,虽然由于第二战场的事情发生了冲突,他依然珍惜与大不列颠的合作,以及伦敦愿意将苏联看作平等的伙伴。为了更进一步强调对英国贵客的好感,使这个晚上更加亲密些,他叫来自己的女儿——还是中学生的斯维特兰娜,充任女主人在桌旁张罗。过了一段时间,莫洛托夫也出现了,他的任务是席间劝酒。他开始说出各种祝酒词。 “莫洛托夫有一点是天生的,”斯大林快活地说,“他是办宴会的专家,他本人也很能喝……” 桌上不断捧上新的菜肴和各种饮料,丘吉尔明白了,这将是一顿丰盛的、长时间的晚宴。 在许许多多的话题中,也说道了苏联的集体化问题。“请告诉我,”丘吉尔问道,“目前这场紧张的战事对于您本人也是如此困难,就像集体化的负担一样?” “呃,不,”“各族人民领袖”回答道,“集体化政策是一场艰难的斗争……” “我也是这么想的。因为你们必须打交道的,不是一小批贵族和地主,而是百万计的小地主……” “是上千万的,”斯大林挥着手,感叹道,“这是非常恐怖的。持续了四年。但这对俄国是绝对必须的,要想避免饥饿,给乡村提供许多拖拉机……” 斯大林所说的集体化期间被镇压农民的数字,与最近苏联报刊中提到的数字大致吻合。如果承认,大约一半人从祖居地被赶走,在国内流离,后来加入集体农庄,或者新建的工业企业,那么死亡或者被杀的人大约在500万人左右,跟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600万的数字差别不大。应该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最勤劳的、最有本领的、最能干的庄稼人和牧人,他们都有一份家产,正因此他们才积极抵抗没收财产,为此而失去了生命。可以理解的是,经受如此巨大的损失之后,我国迄今无法摆脱农业危机。农村到处是拖拉机,但却失去了土地真正的主人,不能养活全国的人口。 “那么,他们都是富农?”丘吉尔问。 “是的,”斯大林回答说,稍微停了一下,他重复说:“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必需的……” “他们最后怎么啦?” “怎么啦,”领袖似乎想回避,“其中许多人同意跟我们走。有些人我们在托姆斯克、伊尔库茨克和北部地区给了土地。但他们在那里没能呆得住。当地居民不喜欢他们。最终,他们被自己的雇农给收拾了。” 当然,既不是当地居民,也不是雇农,而是人民内务委员部的特别小分队消灭了不幸的农民——强制集体化的受害者。丘吉尔相信了斯大林的一面之词?他一句话也没有反驳。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仅仅写道,听着斯大林的解释,想到千百万的男女老少死在西伯利亚冰冷的原野上,他禁不住打了个冷颤。 斯大林和丘吉尔在一起呆了大约共七个小时。午夜三点过后,英国首相回到了自己的别墅,八月十六日凌晨五点三十分,他的飞机从莫斯科中央机场升空,飞往德黑兰。 英国首相的访问结束在和解的,甚至友好的调子上。在立即发表的共同声明中说,“谈话是在热忱、坦诚的气氛中进行的,再次证明了苏联、英国、美国之间存在着密切合作与谅解,完全符合他们之间现行的结盟协议。” 但是,西方大国拒绝于1942年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在莫斯科始终留下了不快之感。斯大林对丘吉尔的不信任也保留了下来。1942年,通过北部路线向苏联供应的军用物资被大幅度削减之后,这种不信任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1943年11月到12月之间,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和丘吉尔之间没有像斯大林与罗斯福之间那种程度的信任。实际上,丘吉尔提出了斯大林完全满意的波兰向西部推进,以及按照“寇松线”划定苏波边界的思路。但是,英国代表团首脑拼命抵制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决定,用尽各种办法鼓吹通过巴尔干推进。斯大林猜透了丘吉尔的意图,原来他不愿放红军进入东欧。甚至当苏联代表团在罗斯福总统的支持下,争取到了在法国北部登陆,丘吉尔仍然企图将土耳其拉入战事,以此破坏在德黑兰达成的协议。   。。
“上帝会保佑你们”(2)
不列颠首相的盘算是,在土耳其对德宣战之后,德国人会进攻伊斯坦布尔,并且可能占领之。届时盟国除了采取紧急措施拯救土耳其之外,别无他法,而在法国的登陆自然而然会被放弃。与此同时,在巴尔干开始的军事行动,则正是丘吉尔所想要的。丘吉尔从德黑兰回来的途中会见了土耳其总统伊斯梅特·伊涅纽,但后者并不愿对德宣战,所以,英国首相的巴尔干冒险彻底破了产。 1944年夏天,在制订未来国际安全组织宪章的杜巴顿-伊克斯(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代表团的立场也引起了斯大林的严重怀疑。英国人在把美国人拉到自己一边之后,提出一项建议,要几个大国,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出现涉及到他们的争议时不要投票。由于当时苏联是惟一的非资本主义大国,可以推断,在这后面隐藏着一个企图,即向苏联强加它无法接受的来自国际组织的决定。因为,美英在这个组织里拥有绝对多数,他们随时都能够用来对抗苏联。苏方最终保住了在安理会的“否决权”,但斯大林当然没有忘记,伦敦曾经企图将苏联置于易受打击的地位。  
划分“势力范围”(1)
丘吉尔与斯大林进行秘密谈判,内容是一份十分肮脏的文件,即战后在东欧和巴尔干地区划分势力范围的比例。 双方用一个个的百分比,便决定了这些国家数千万人的命运。 1944年10月,在苏联与英国领导人的关系中似乎开始了一个新阶段。丘吉尔第二次访问莫斯科的主要议题是波兰问题。英国首相竭力使苏联政府首脑相信,他将尽最大可能,说服在伦敦避难的波兰流亡政府接受苏联的要求。这可以使得最终达成互相可接受的协议,并创造条件,使改组之后、愿意与苏联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按照“寇松线”承认苏波边界的波兰政府,在红军解放华沙之后,迁到华沙来。虽然不能完全确定地说,这样一来,波兰的发展可能会按照芬兰和奥地利的方式走,但是,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然而,在丘吉尔访问莫斯科期间,波兰流亡政府的总理米克拉伊奇科也呆在苏联首都,但他却未能利用时机与苏联领导人达成协议。英国首相声称将尽力建议波兰流亡活动家与莫斯科达成协议时是否诚实,或者他像美国人一样,在幕后的谈判中建议米克拉伊奇科不要让步?然而,我觉得,斯大林当时更愿意相信丘吉尔。无论如何,当时,莫斯科谈判期间毫不拘束的气氛透着相互信任。 正是在这种气氛下,英国首相开始的一个话题,直到现在还引起历史学家和记者们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和争论。因此,尽可能详细地重现1944年10月9日在斯大林办公室发生的一切,是非常重要的。 当时,哈里曼是美国驻苏联大使,所以罗斯福委托他在丘吉尔与斯大林的谈判中作观察员。同时,总统在给苏联领导人的信中强调说,哈里曼不应该参加谈判,美国将不认为自己与此次会谈期间可能达成的任何协议有任何关系。所以,哈里曼没有参加所有的谈判,虽然英国首相让他知道发生的一切。 这里所说的那次谈判期间,不仅没有美国大使,甚至没有陪同首相来访的英国外相艾登。苏联和英国领导人只带着翻译进行了单独会谈。 丘吉尔开始说,他认为非常重要的,是澄清几个问题,有关这些问题两国领导人最近一直在通信。 “我愿意讨论任何问题。”斯大林说。 “有两个问题,我们必须谈,”丘吉尔开始阐发自己的思路,“其中一个是希腊,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