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中的历史-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刀。
我靠,你们这是干啥呀,有这么整的吗?赵匡胤气愤地扯下黄袍,就正式登基了。
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最重要的朝代,大宋就这样横空出世。
这个时代最差劲的皇帝,也比后来的最好的皇帝还要仁慈。
这个时代的皇帝轻易不动刀子杀人。
这个时代惨遭冤杀的重臣,比之于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少,所以也更引人注目。
这个时代百姓安居乐业,歌舞升平。
但这个时代也有这个时代的麻烦。
以后这些麻烦都会一个接一个地来到,但这一象所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何以能够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
纳土姓钱并姓李,
其余相次朝天子。
这个时代有着一个近乎完美的开局,正如卦象中所提到的那样,甫一立国,李唐的江山就别时容易见时难了,而吴越王则主动要求两家合并,从此以臣子之礼侍奉赵匡胤,吴越的后人在大宋生活得非常幸福,而且这种幸福绝不是他们老钱家自己关起门来能够得到的。
“天一生水”,大宋承袭后周之德,而赵匡胤,又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大宋的文臣武将,动不动就跟皇帝顶撞,有时候皇帝气到要发疯,却决不肯杀他们,苏东坡在政治上的死对头章惇甚至当面骂宋徽宗赵佶“轻佻”,这么骂人就连普通老百姓都忍受不了,更何况高高在上的皇帝呢?换了任何一个时代,给章惇一个满门抄斩算是仁慈的了,可他的命就是好,最多也只不过是一个流放而已。
这个奇怪的现象始终为人所关注,相传赵匡胤在开国之初立了一块碑,但这个传说是真是假,这块碑是有是无,谁也没有证据。
直到靖康年间,金人的铁蹄踏破汴都,游牧民族的兄弟们闲逛到赵氏宗庙,才真正地看到了那块传说之中的石碑:
碑上铭文,字字在目:
凡柴氏子孙,非谋逆之罪不可擅杀。
禁杀士大夫及进言者。
凡我子孙,须当遵此训诫,如有违者,吾必不佑也。
因为江山是从柴荣家里抢过来的,赵匡胤心中有愧,不允许自己的后人欺负姓柴的。所以《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被高俅的亲戚欺负,这样的情节就会激起大家的义愤,真是太不像话了,你欺负谁不好?偏要欺负姓柴的?
禁杀士大夫及进言者。
这应该算是言论自由的保证吧?从此大宋的士大夫们在朝堂上就获得了与皇帝分庭抗礼的权力,廷谏与廷辩,天天搞得热热闹闹。
史载:北宋立国年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无赖在集市上逞威风,跟今天的市霸有得一拼,摊主不服,就和无赖吵了起来,无赖既然是无赖,当然是难缠的了,把摊主气得没有脾气,这时候看热闹的人群中突然跳出来一个军官,一刀杀死了无赖,丢下刀就逃跑了。
出人命了。
虽然杀的是一个无赖,但无赖并不是死罪,有司不敢怠慢,急忙着手破案。任何时代都不缺神探的,凶手很快被逮到了,也认了罪,然后报请判凶手斩刑偿命的报告递了上来。
这份报告递到了赵匡胤的面前,他要求看一下凶手所使用的凶器。
凶器呈上。
赵匡胤把那把刀拿起来,说道:这把刀,是我的佩刀,那个无赖,原本是我杀死的,你们抓不到真正的凶手倒也罢了,怎么可以滥抓无辜,刑讯逼供呢?
负责刑案的官员目瞪口呆。
这一象上说:不杀人民更全嗣。赵匡胤的行为更多的是为其后人积累恩德,到了宋朝末年,元兵追逐赵家最后一个小皇帝于海上,陆秀夫背上小皇帝跳海而死,而赵匡胤的子嗣,却仍然存活了下来,直到又一个新的时代来临。
。。
宋真宗亲征澶渊的预言(1)
第十七象 宋真宗亲征澶渊的预言 象十七庚辰坎下坤上师
谶曰:
声赫赫,息干戈,
扫边氛,奠邦邑。
颂曰:
天子亲征乍渡河,
欢声百里起讴歌。
运筹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议和。
第十七象宋真宗亲征澶渊的预言
大宋的历史就这么开始了,百年的闹心就这么登场了。
这时候的大契丹已经是辽国了,是狠辣女人萧太后主持朝政,大宋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得先问问萧太后答应不答应。
答应你才是怪事。那就开打。
大宋这边兵精粮足,大辽那边也是兵强马壮。
大宋的麻烦也来了。
辽兵铁蹄冲入中原,打草谷啊。
辽兵剑取澶州,那是径取中原的门户,门户一失,则中原危矣。
紧急军情迅速传递到京师。
一日五次告急。
这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早已退场了,他的退场带有极度神秘的色彩。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赵匡胤一个人躺在床榻上,微弱的烛光在冷风下拂动着,映出一个恐怖而模糊的黑影,黑影的手中,是一把浑重的利刃,冰冷的铁刃在午夜的寂静中渗透着阴森的气息。
哇耶!
赵匡胤惨叫一声,就没了声息。
烛光再起,就见他的弟弟赵光义站在他的面前,惊声叫道:我靠,大哥,大哥你不能走啊,你走了,我一个人做皇帝要多累啊。
于是赵匡胤的弟弟就成了宋太宗。
宋太宗登基第一件事就是狠抓经济建设,库府里的军用物资堆积如山,压在最底层的军械都因为压力太大而变形。
时刻准备着!
宋太宗谆谆地告诫大家:要做好打世界大战的准备,辽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啊。
说完他就退场了。
宋真宗急忙走出来,到龙椅前坐好:大家好,我是宋真宗,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本人男性……这时候边关急报已经堆了过来:大辽寇边!澶州危急!
宋真宗傻眼了,我靠,我才坐这儿就给弄出这事来,这可咋整?
这时候又一个民间传奇人物隆重出场:寇准。
寇准在中国民众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主要出现在评书中,跟杨家将搅和在一起,是杨家将在朝廷中的得力支持者。而且评书中的寇准神机妙算,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虽然不会撒豆成兵,但呼风唤雨的本事还是有的。
既然是重要谋臣,那就要出重要主意。面对辽国寇边的现实,寇准果断地建议道:陛下,我有一招,请陛下亲自上阵去和辽寇对打如何?
你开什么玩笑?宋真宗火了:如果遇到边关军情我就御驾亲征,那还要武将们干什么?那我这个皇上还干别的不了?
寇准道:陛下身负不世武功,武学造诣出神入化,天下无敌,如果陛下这个时候不出手,以后就再也没机会了。
宋真宗道:那我就把这个机会让给你得了。
这时候大臣王钦若建议道:我有一个提案,请陛下速速上马,向着金陵方向快逃,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阆州人陈尧叟明确反对王钦若的观点:坚决不同意,陛下应该往成都方向跑,成都鸟语花香,美女迷人,陛下不可不去。
宋真宗道:要不,我先回宫跟老婆孩子们商量商量?
寇准冲上前来:不可以,陛下绝对不能回宫。
宋真宗大怒:我靠,好你个寇准,你以为你是耶律璟啊,还敢不让我见老婆孩子?
寇准道:如果陛下一回宫,老婆哭孩子闹,肯定都是要求你逃跑,那我们还在这里商量个什么劲?
寇准一瞧这架势,知道要玩完,急忙出门四处找救兵,忽然看到将军高琼,就问:老高,现在朝中意见分两派,一派建议皇上立即逃跑,另一派要求皇上御驾亲征,你支持哪一派?
高琼问:那老寇你是哪一派?
寇准答:我是亲征派。
高琼就道:那我就支持你。
寇准一听大喜,急忙扯住高琼进殿:那老高你快来,一定要劝得皇上回心转意。
小意思,看我的。高琼走进殿来,一见宋真宗的面,就高喊道:不得了了,不得了了,陛下,眼看契丹就要攻破澶州,若澶州失守,陛下就等于活在契丹人的刀口上喘气了,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逃,逃得越远越好。
寇准在一边听了,气得差一点没背过气去:好你个老高,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我算是认识你了。
就听宋真宗说道:卿言甚合孤意,那么高将军赶快给我弄几匹快马来,我走先,你们随后慢慢追来。
高琼摇头道:我们都不走,就陛下一个人走。
宋真宗亲征澶渊的预言(2)
宋真宗感动了:莫非高将军愿意为朕断后?
高琼道:断你头啊,陛下,你也不用脑子想一想,大宋的士兵哪一个不是北方人?老婆孩子都在北方,你要是逃往南方的话,这些当兵的谁肯跟你走?你前脚一走,后脚这里又会有一位新陛下,到时候你后悔去吧。
宋真宗大惊:我靠,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
这时候高琼已经懒得说话,猛一挥手:起驾,陛下要亲征。不由分说,强行抬着宋真宗去战场了。
这时候澶州已是危在旦夕,辽兵日夜攻城,守城的将士早已认了命,没了斗志。却忽然看到北门方向翠华摇摇,竟然是宋真宗亲自赶来慰问了,顿时军士们感动得号啕大哭,狂呼万岁,声传百里之外。
那边辽国的元帅达揽也看傻了眼,心想这大宋是不是犯了糊涂啊,这才多大一点小事啊,怎么皇帝自己跑来了,仗有这么一个打法的吗?太不讲道理了吧?还没等想明白,脑袋上已经重重地挨了一记,也不知是飞石还是冷箭,达揽怒叫一声:我不服,大宋君臣啥玩意儿都不懂,瞎他妈的搞!语罢,气绝而死。
这边皇帝亲征,那边元帅丧命,这一仗,不用打已经知道结果了。
辽国的老大萧太后晕了,弄不明白大宋人是真的不懂呢,还是搞了什么奇兵,就提出来议和。
从此罢兵,称兄弟之国。
天子亲征乍渡河,
欢声百里起讴歌。
运筹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议和。
现在再回头看看这个《推背图》,越看越感觉像是当年战场上的某一个大兵,因为看到皇上御驾亲征,心潮澎湃了后又起伏,一激动憋出这么几句歪词。后来看这几句词实在是没地方放,就顺手塞《推背图》里了。
总之,这个《推背图》像纪实文学,不像预言。
宋真宗虽然侥幸赢了,但回去后越想越后怕,就恨透了寇准,把他弄出了朝廷,外放做官。又过了几年,宋真宗开始正面评价这场战役,越评价越觉得自己了不得,于是决定去泰山封禅。
但是去泰山封禅,那需要非常之高的德性才行,自古以来,有资格登上泰山的,也只有秦皇汉武寥寥几人,宋真宗他够这个格吗?
大臣们都说不够。
宋真宗没办法,只好用重金贿赂大臣。皇帝对大臣行贿,这是历史上少见的现象,只是宋真宗送给宰相王旦的礼物,就是装在一只酒坛里的满满的一坛大珍珠,王旦不好再退回来,但却终生以此为耻,临死前吩咐儿子不许给自己穿华服,要穿黑衣剃短发,表明自己对不起先祖。
而寇准则不然,他是拼了老命地跟着起哄,还弄了花花草草的祥瑞出来,前跑后颠地表现自己,可是他已经失去了让皇帝贿赂他的资格,最终全都是白费力气。
这时候,有一个与寇准关系最要好的太监周怀政出来了,这位周怀政开始时是靠着寇准的声望提高他在宫里的地位,但寇准失势后,他也遭到了冷落。可是他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失宠的事情,就每天让小太监来传他,假说皇上找他进宫有事,等他进宫之后,就找个没人的空屋子,在里边一蹲半天,出来就得意洋洋地忽悠别人说皇上是如何如何地信任他。
这一招还真把别人唬住了。
可来来去去,总是这一招也不成啊。于是周怀政就考虑了一个比较彻底的解决方案:
密谋起兵,杀尽朝中大臣,再请寇准回来做宰相。
这绝对是一个好计划。
如果没人告密的话。
结果周怀政的计划被同党拿到了宋真宗面前,周怀政的小命因此丢掉了,而寇准,他也彻底地失去了王朝的信任。
弄到这份上,寇准的做人是绝对绝对地失败。
但他却不知用了什么办法,居然成功地走进评书里,混成了一个接近于半仙一样的人物,让人活活地羡慕死。
不明白,预言书里也没提到这事儿,我们就更无法弄清楚了。
。。
刘太后狸猫换太子的预言(1)
第十八象 刘太后狸猫换太子的预言 象十八辛巳艮下艮上艮
谶曰:
天下之母,金刀伏兔,
三八之年,治安巩固。
颂曰:
水旱频仍不是灾,
力扶幼主坐灵台。
朝中又见钗光照,
宇内承平氛象开。
第十八象刘太后狸猫换太子的预言
“天下之母,金刀伏兔”,在这里刘太后三个字写得明明白白。因为刘字的繁体是卯金刀,再沾一个力扶幼主的边,垂帘听政的要素也凑齐了,于是狸猫换太子的老戏,就正式地拉开了帷幕。
演员按顺序出场:
宋真宗:他将在出场之后死掉,这个演员主要扮演一个糊涂蛋,他糊涂就糊涂在连他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的儿子是谁生的。
刘太后:又名章献太后,文功武治,母仪天下,欺男霸女,人人害怕,她扮演一个神智正常的女人,不过和她一比,别人多少显得有些不正常。
李太后:这是一个倒霉透顶的女人,等时来运转了,她却已经退场了。
狄青:宋史上有名的战将,用兵如神,但在朝中没有地位,属于谁见了谁指着鼻子骂的那种类型,连他的部下都敢当场对他破口大骂,他却只有尴尬赔笑而已,后来又遭大臣们齐心合力修理,郁闷而死。
郭皇后:宋仁宗正式的老婆,但因为惹一位太监不高兴,被轰出宫去并灌药毒死。
阎文应:史上著名太监,横行后宫,抢男霸女,连皇上都拿他没法子。
好了,差不多主角都到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