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传 >

第17部分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传-第17部分

小说: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鹤琴在谈到自己创办鼓楼幼稚园的初衷时说:“因为我喜欢小孩子,因为我教儿童心理,我就注意儿童的教育。”于是,他创办了这所小小的家庭式幼稚园,他有三大计划:建筑中国化的幼稚园园舍,改造西洋的玩具使之中国化,创造中国幼稚园的全部活动。
  鼓楼幼稚园建园之初,没有园舍,只能将教室放在陈鹤琴家中的客厅里,陈鹤琴的儿子一鸣、女儿秀霞都在鼓楼幼稚园受过教育。那时的鼓楼幼稚园按陈鹤琴自己的话说来,“是蒙养园性质”《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5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1925年秋天,鼓楼幼稚园新园舍建立,被定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由该科每月津贴部分实验费用。全园有指导员1人、研究员1人、教师2人,年龄自3岁到6岁的儿童26人。时任东南大学教育科助教的张宗麟被聘请协助工作,全面开展实验。
  张宗麟(1899—1976),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宿迁。民国四年(1915)考入绍兴浙江第五师范学校,两年后转学至宁波浙江第四师范学校,曾任学生会主席,在五四运动影响下,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民国十一年(1922)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系。民国十四年(1925)毕业后,留校任教,参加鼓楼幼稚园的创建工作。1926年到1928年,发表或出版了《幼稚教育概论》等数十篇论文和译著,在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
  由陈鹤琴与张宗麟合写的《一年来南京鼓楼幼稚园试验概况》,发表在1926年《新教育评论》第三十四期上,文中描写了当时的情形:在鼓楼公园西边新村中,有几亩空地,满布着绿草短树,一所矮矮的平房,放着几多运动器械,玩具恩物等。早晨9时起草地上就看到儿童的跳跃,听到咿呀的歌声,还有二三位富于儿童性的###,跟着一群一群的儿童跑;有时候带着几个儿童到附近田野、公园、市街上去;有时钟声一响,大家都到屋子里去做室内活动。这样要到下午五时以后,方才静悄悄地只听到办公室里几个人的开会谈话的声音,这是我们全天大略的情形。《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5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当时,在许多教会办的幼稚园里,儿童被严格要求清晨走“朝会圈”、唱赞美诗、听训话,而鼓楼幼稚园却实行“不强制儿童做机械的工作,只用暗示的方法去做生活里的事情”,“用多种方法去发达儿童的身心,同时切实顾到儿童的健康”。③④《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6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鼓楼幼稚园的实验内容现在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其一是幼稚园的课程和教材。当时许多国内幼稚园采用的都是“宗法西洋成法,不是直抄福禄培尔,就是直抄蒙台梭利,不肯自己加以变化,也不管儿童是否受纳,是否适合儿童的脾胃,最可笑的就是舍弃近而易得的,苦心的削足适履去求合于古法。福、蒙诸氏的方法,在当时当地有他们的特殊地位,相当价值,我们现在是中国的幼稚园,似乎不便来抄用”③ 。。

三 鼓楼幼稚园(3)
陈鹤琴提出的课程原则是:“在助人以选择或发展最有益生活之经验,课程所包举者,不仅限于人生日常行事所需之事实原则与方法,亦应兼及事实或活动之本身。”④
  设计组织或中心制是陈鹤琴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他们通常于前一星期商定下周要上的课程,以当时当地自然界和社会风尚、节日等作为设计的目标或课程的中心。自然万物是教育的最好课堂,豆子、黄瓜和节气都被看作是上课内容和教育时机。在陈鹤琴看来,课程是要合乎实际生活的,并且应该活用。同时,儿童的兴趣和适应力也是设计课程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他们采用的教材一部分来自于书本,如歌谣、故事等,大部分是自然界、社会上日常所见的万事万物。这些预定的课程有时也会“因为儿童临时心境的不合,难以应用,常常改变的,有时竟有全部分不用的”②《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7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而与课程有密切关系的教材,有一小部分来自于书本,如歌谣、故事等等,大部分则来自于自然和社会上日常所见的万事万物,“因为课程是根据那些地方来的,教材当然也从那些地方去采取。所以自然、图画、游戏、读法、手工、常识等,没有一科不从那些地方来的,我们只知道给儿童生活,并不主张给他几多###的知识或技能。”②
  其二是幼稚园的教学法。陈鹤琴和他的同事在幼稚园教学法方面所做的实验有:
  1 读法教学法。●游戏法。拟定出约250个生字写在字牌上,儿童可以在游戏中凑对子、拼句子,实验的效果很好。
  ●故事图画法。用图画作为教具引起儿童好听故事的动机,然后教师拿出事先预备好的图画轮廓给儿童讲故事,暗示儿童拿色笔在画中填上颜色,再由教师把儿童自己的话加在图画上并读给儿童听。
  ●歌谣表演法。先做游戏,再教歌谣,然后看图,最后再念歌谣。
  ●自述法。将儿童要表达的意思或想说的话写在一个本子上,再由教师逐字教认。
  ●随地施教。如用儿童画好的画教认字,随时随地都可以有内容用于教学。
  ●用教科书。灵活自由地由儿童阅读,教师在一旁指导。
  ●复习法。2 以自然科为中心编制课程。●将某种或多种自然动植物编成有趣的故事。如《葡萄仙子》等。
  ●以某种自然动植物作为团体游戏的主题。如“瞎子猜花”、“老鹰抓小鸡”。
  ●采集标本。或买来蔬菜、水果等亲口品尝滋味。
  ●野外写生。儿童出去时在小篮里带上纸笔,有合适的景象或物体就可以动手来画。
  ●在教室中陈列最近学习到的自然物标本、图画和实物等。这些最好是由儿童亲手制作的。其三是儿童的习惯。陈鹤琴历来重视和强调儿童的习惯问题。他认为,教育的一部分功效是养成儿童的习惯。幼稚生应该养成多少必须的习惯?怎样才能养成这些习惯?陈鹤琴所采取的方法是,首先拟出一个幼稚生习惯表,将包括卫生、个人品德、接人待物、游戏和工作及学习智力等内容分别列出,然后在开学及各月、学期末逐项对照,根据儿童不同情况分别施教,检查教育效果,并将结果告知幼稚生的家长。检查清洁是养成卫生习惯最好的途径,在清洁检查表上把每天早晨检查的结果用小红旗依评定的等级标示出来。还有一种是用挂图将学习步骤表现出来,将儿童学习进展分别对应表示,以鼓励儿童努力学习。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 鼓楼幼稚园(4)
其四是设备与儿童玩具。陈鹤琴并不主张从大商店里买来耀目的外国货招摇。他提出了五条原则:●省钱的。尤其在中国教育经费匮乏的情况下,提倡勤俭和利用废物。
  ●与当地社会情形相近似的。
  ●利用本国货。
  ●合于儿童心理。
  ●合于教育原理。在办置设备和玩具的时候,“不免要戴起教育的色镜去考验”。几十年后,陈鹤琴在回顾办园历程时写道:鼓楼幼稚园的办学宗旨、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设备,一切的一切以中国儿童为对象,以“中国化”为目的,为起点,为归宿。
  首先,由于缺乏幼稚园教学场所,就在鼓楼城北空地上新盖的家宅客厅里办幼儿园,招生12名。嗣后,募捐修建园舍。我亲自布置园地,种植花卉,添置运动器具如秋千、摇船、摇马、大小积木、沙盘等,又订制课桌椅。园地布置成草坪,四周冬青、四季如春,红红绿绿着实可爱,俨然是个小公园。这样一来,南京鼓楼幼稚园竟成为一个游览之处。《陈鹤琴全集》,第六卷,第457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当年的南京城,市区较小,鼓楼的西面有许多低矮的小山坡,邻近的农村和山坡成了鼓楼幼稚园儿童欢乐的课堂,也成为陈鹤琴、张宗麟等人开展新课程研究的“实验室”。将幼稚园课程逐渐从日本和欧美国家幼稚教育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创造符合中国儿童特点和国情的教育和课程,是他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他们每周至少组织儿童们三次到野外活动,在大自然中上课。白天,陈鹤琴、张宗麟等鼓楼幼稚园的初创者与儿童们在一起游戏、上课,同时进行实验;清晨和傍晚用来整理试验成绩和搜集资料,有时工作持续到半夜。张宗麟曾深情回忆道:每晚工作完了,我们也常有短短的散步,在星月皎洁、树影扶疏的草地上散步,一面欣赏夜的静和美,一面还喁喁谈着各种工作,有时还辩论某项试验工作的准确性,某种玩具的改革,某个孩子的行动与进步,等等。倘若在冬夜,我们更有趣了,吃罢晚饭,常常邀几位爱好儿童教育的朋友,围炉长谈,冰雪满途,但是一个内心充满工作快慰的人,对此反而生出无穷的快慰。《我的半生》序四,江西教育用品厂,1940年。创建一所新型的、中国式的幼稚园作为新教育思想和主张的实验园地,是陈鹤琴一直怀有的愿望和理想。他钟情于实验。在国外,儿童研究都有特设的实验场所,幼稚园就是研究学龄以前儿童的场所。与陶行知进行平民教育实验一样,陈鹤琴希望通过办幼稚园进行实验,为儿童教育、幼稚园普及积累经验。他的计划包括:●继续从前的各种实验。打算用三年的时间,“把这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新路开辟出来”。
  ●儿童研究。鼓楼幼稚园与东南大学继续合作。陈鹤琴本身是东大教授;幼稚园又与东大较近,该校教育科的教授可以常常来园进行指导;同时,该校心理系有研究中国儿童的计划,幼稚园可以予以配合。
  ●试验小学与蒙养园。根据社会需要和鼓楼幼稚园进行的试验,幼稚园与小学衔接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幼稚师范。我国幼稚教育之所以完全落入外人之手的原因是师资缺乏。“为教育主权起见,师范教育不应该请外人代办。因此,我们有办幼稚师范的计划。”《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1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三 鼓楼幼稚园(5)
●计划办能最普遍设立的幼稚园。“把某种教育研究得尽善尽美,固然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是研究所得的结果只能供给少数人享受,那是贵族教育。老实说,在###国家里用不着这类教育。有人指责我们有丰富的设备、优良的教师……非一般社会所能办到,但是我们为试验起见不得不多方尝试;况且我们刻刻不忘平民化的精神……我们正在试验最低限度的幼稚园。我们希望试验出花二百元开办费可以办一所很好的幼稚园;一个极小的村庄里,只要有一位妇女能做幼稚教师,与邻居合作,就可以举办一所家庭幼稚园。”《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15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实际上,这也是陶行知的主张。在谈到建设省钱幼稚园的时候,陶行知想出了一个办法:“一村之中必有一二天资聪敏、同情富厚之妇女。我们就希望他们经过相当训练之后,出来担任乡村幼稚园教师。他们既可得一新职业之出路,又可使幼稚园之薪金不致超过寻常小学之数额,岂不是一举两得?这些妇女中最可有贡献而应最先训练的,无过于乡村校长教员之夫人、姊妹及年长的女学生。他们受过训练之后,只要有人加以提倡,幼稚园就可一举而成。”《陶行知全集》,第一卷,第85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就这样,陈鹤琴与中华教育改进社、东南大学教育科合作,制订办中国自己的幼稚师范的计划。他的这个理想贯穿其一生的教育生涯,只要有条件,他都会努力争取,尽管困难重重,却从未放弃过。
  作为挚友,陶行知先生对陈鹤琴当时的工作和鼓楼幼稚园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向世界教育会议的报告《民国十三年中国教育状况》中称,自1923年秋起的鼓楼幼稚园中国化的实验“是意义重大又令人鼓舞的”。他写道:国立东南大学陈鹤琴教授所指导的幼稚园教育实验,也是意义重大又令人鼓舞的。他和他手下的工作人员有感于目前在幼稚园教育中所使用的一些教材和教法都是照搬外国的,其中有一些不符合中国儿童的实际,所以在1923年秋季开始用自制的玩具,中国的儿歌、童话以及其他的教材在幼稚园里进行实验。他还打算使幼稚园不仅成为幼童教育的中心,而且成为培训母亲的中心。中华教育改进社和陈教授已同意通力合作,在他的计划中列入一项最经济实惠的幼教实验,以便尽可能多的各界民众能够照样举办。《陶行知全集》,第六卷,第285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1925年,由陈鹤琴、张宗麟、俞选清共同拟定《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在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继而在南京特别市全市幼稚园及燕子矶、晓庄等乡村幼稚园实验,以后又在上海实验。由陶行知领导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对鼓楼幼稚园的实验予以支持与配合。
  陈鹤琴和张宗麟(位右)、园主任屠哲梅(位中)
  1927年,由于国内时局动荡,陈鹤琴、张宗麟等在鼓楼幼稚园所进行的幼稚教育实验暂时中止。1932年秋天,刚在大夏大学完成学业的钟昭华受邀请担任园主任,幼稚园才重现活力,许多教学实验继续进行,直到1937年7月抗战爆发前方告一段落。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鼓楼幼稚园复园,周淑钟担任园主任。1952年,鼓楼幼稚园由人民政府接办,定名为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让我们记住鼓楼幼稚园吧!这是中国本土教育家创办最早的幼稚教育实验中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 我们的主张
1926年某日,陈鹤琴家中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陶行知,另一位是东大的教授王伯秋,他们都住在鼓楼附近。鼓楼幼稚园所在地有一段高坡,路面不平,人力车夫和行人经过时多有不便,他们在一起共商“平鼓楼”运动。在他们的倡议和带动下,许多人都来参加平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