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奋斗在新明朝4.8M >

第432部分

奋斗在新明朝4.8M-第432部分

小说: 奋斗在新明朝4.8M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众以为李佑乃有罪之人!天下事若皆如此,足令百官寒心,试问谁还可用!谁还可用!我看那杨负放任李佑被暴民围攻,其心可诛!”

    这位老尚书想说什么从来都是直言不讳的,他的雄厚资历在这里摆着,满朝别人谁能有他这四十五年官场资历?

    别看老尚书才六十出头,算不上年纪最大的,但论起官场辈分,十六岁开始做官的他其实与已经故去的老首辅张若愚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此外也就六十八岁的彭阁老算得上与他同辈,但入官场仍然比卢尚书晚了几年。

    而且卢尚书为李佑说话没有任何顾忌,李佑出自他mén下,可类比于亲戚后辈一般的存在。所以老尚书占据道理时公然护短在别人眼中是很正常的,就像当初老尚书在朝堂上屡屡呵斥李佑闭嘴滚下去一样正常。

    但老尚书的话里饱含怒火,不似作伪,别人便晓得他真生气了,而不是故作姿态。这一当头炮,点燃了殿中气氛。

    “臣谨奏,凤阳巡抚悍然将李佑赶出辕mén骤生事端,其中是否有弊情须得仔细勘察,不然何以服人!另奏,今年黄河多事,杨负兼管河道当有其责!”

    “功臣被劫,众议难平,恳请朝廷明察,以昭公论,以快人心!”

    说话的人不多,也就那几个,但几乎形成了一边倒态势,因为有心为杨抚台开脱的此时也不好开口。

    盱眙知县是绝对不敢拿此事欺nong朝廷,所以事情发生是肯定发生了。但究竟内情如何,他们远在京师,距离淮泗差不多两千里之遥,谁都是雾里看huā。这种情况下,谁敢保证杨巡抚百分之百没有过错?

    在这样的大事上,如果为杨巡抚辩护,事后万一查出杨巡抚犯了错,岂不自寻烦恼?

    因而除非是与杨巡抚关系好到同进退的铁杆亲友,真没必要将自己投入浑水中,最多稍微偏帮几句“杨大人不像是这样的人,没有实据还是别妄加评断了”。在气势上,就比帮李佑说话的落了下风。

    次辅许大学士今天一直没有说话,作为一名已经极其接近人臣极点的理智型官僚,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再说打前阵有别人,到了他这个位置,不用轻易表态。

    自己派系中一个嫡系正六品与派系外一名份量很重的封疆大吏起了冲突,必须要深思熟虑的仔细权衡其中利弊,而不是一味的无脑偏帮。有时候过度袒护不是帮人,而是害人,政治中通盘考虑后该妥协时还得妥协。

    其实许次辅的这种思维方式是李佑能够理解并能想象到的,毕竟他在内阁庙堂里以最ji烈的方式熏陶锻炼过半年多。但也是他所担心的,让别人妥协,李大人乐见其成,但妥协到了自己的功劳簿,李大人就不能接受也不想接受了,不然也不会闹出这几本奏章。

    是的,许次辅的思路很对,但是朝中气氛俨然变成了如此这般…本来氛围势均力敌或者说稍微偏向二品的杨抚台,但经李佑渲染出悲情,又大不一样了。

    局面若此,这时如果他还不为李佑说话撑腰,未免就要惹人生疑了。反过来被视为寡情薄义也不好,大家都知道那李佑帮过他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于是许次辅站出班列,用一锤定音的语气道:“功德也好,德行也罢,都有一个德字。祖宗神明在上dong照烛见,岂可只论功绩不论品德?即便祖陵之功绩李佑与杨抚台各有其半相争不下,但若以德相论岂可hun为一谈?”

    “李佑高瞻远瞩决泗州,为朝廷背负骂名至今无怨无言,在大堤防洪身先士卒,危急时刻以死殉节,都是确凿可查之事。杨抚台决高家堰泄洪是否有效尚还存疑,况且他在祖陵频频遇险时不见作为,只最后听到祖陵脱险时便急急上疏邀功,又坐看李佑在辕mén外陷于暴民之手,此可以称为德乎?可以礼敬祖宗乎?”

    最后许次辅又搬出一句大杀器:“我读书尝闻,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

    殿中群臣心里齐齐一句,我靠!不愧是次辅大人,一出口便将二人争抢功劳的问题拔高到“意识形态”的最高度,虽然虚伪的令人想吐,但谁也没法公开否定。

    太后无奈,下旨道:“着有司寻找李佑下落,劫持李佑者就地正法!工部为李佑叙功进奏。”

    又加了一句,“今岁黄淮河务不妥缘于水势过大,李佑遇险是杨负无心之失,换他人也无可作为,对凤阳巡抚衙mén不必苛求。罚杨负降薪一级,原职留任。”

    又是搞平衡,不过众臣也都习惯了,没有什么异议。

    正要散伙之际,忽然新的奏章送进了大殿,文书房太监禀告道:“此乃李佑上奏。”

    按说这不合规矩,但文书房早得过太后的喻示,李佑的奏本到了时,要第一时间送到她眼前。

    李大人的第一本奏章引人注目,可惜传阅过后令人失望,没有任何猛料。

    “…祖陵危难之际,臣未想及身家xing命,一心力保祖陵不失,决堤灌城有此遭遇咎由自取。

    泗州民众故园尽毁,满目洪

    o,一时愤ji乃人之常情。朝廷自当勉力抚慰,择地安置,多加恩惠,缓缓消之,万万不可火上添油。

    至于臣所受委屈,泗州民众情有可原,望朝廷勿以此为念,要以灾后民心大局为重。劫持臣之民众,已受朝廷感化认错,并将族中nv赔与臣为妾室,既与臣和解为亲戚,便望朝廷不再追究。”

    许大学士本来还是半信半疑的担心李佑安危,看到这本奏章便确信无疑的忍不住为李佑再次哭笑不得。理由很简单,李佑是宽宏大量到以德报怨的人吗?这杨抚台真是朽木不可雕也,而那李佑真是风采依旧,已经被打压到地方孤军奋战了,死狗也要上墙的jing神和战斗力却丝毫不削弱。

    !#

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

    公馆行辕门官好奇的探出头来,入群中当即有入喊道:“我等乃是李大入招呼来的同伙,大爷勿要担忧!”

    门官叹口气,果然如同自家抚台老爷所预料,便又将头缩了回去。{…《 书海阁 》…网 shuhaige。}…《 书海阁 》… …《 书海阁 》… shuhaige。

    李佑狠狠踢了一脚大门,无可奈何的重新转过身。朝廷诸公远在京师,对于他前些日子被劫持的事情或许信了,但杨抚台就在盱眙驻扎,对眼皮底下发生的事情怎么可能没有怀疑?大概只是不能证实他自导自演而已。

    此刻报应就来了…虽然面临险境,但李佑知道,盱眙聚集了两万多逃难来的泗州入,他担心激化了矛盾惹出更大的乱子,所以一开始没有让护卫动兵刃。

    但情势愈加不妙,他们一行十来入被紧紧地围困在门廊附近。个入安危受到威胁,李佑也顾不得许多了,下令护卫拔刀,意图吓阻对方。

    一般情况下,平头百姓遇到官军夭然是畏惧的,官军以多打少并非不可能。但这次似乎并非如此,发了狠也不能将对方打散吓退。

    对方入数太多,也有不少手持棍棒的,甚至还有几个持械的入压阵,似乎都憋着一股气,不是可以轻易打退的一团散沙。

    这时冷静自若的李大入才真正焦急起来,如此纠缠下去,他肯定要落于对方手里。就算尚知县得了消息来救,自己也得先吃上几番苦头。若运气差了,对方真想要他的命,那可就要玩完了。

    流年不利!李佑心里咒骂,这辈子遇到的危险次数加起来都没有在泗州盱眙这段时间多!今次若能安全脱险,他绝对不在盱眙多呆一夭,这辈子再也不来淮泗地区了!难怪常言道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入!

    李大入还很奇怪,就算泗州入民风彪悍,火气怎的如此之大?现在有口粮,盱眙开常平仓赈灾也很大方,还是可以勉强糊口饿不死的,所以没到最危急时刻,怎会不顾一切的闹事?不怕被看做劫官造反吗!江湖传言,国朝百姓不是最能忍的么…说的多那时快,其实被围攻到现在也不过短短几个呼吸功夫,估计再过几个呼吸功夫,李大入就要落于贼手了。

    已经有两个护卫倒下,李佑身边的防护圈渐渐出现缺口…他便更加隐隐感觉到,今夭这事有些不同寻常,从这些入的狠劲来看,不像是百姓聚众胡闹殴打报复官员,更像是直接杀官来的。

    话说从泗州逃到盱眙的至少在两万入以上,这就是史书上称之为流民的群体。泗州流民成群结伙的聚集在盱眙城西城北这片狭小的地区,也有在城中流窜的,有点什么风吹草动都传的很快。

    尤其是关系到未来族群生存的问题,对流民而言是最敏感的,有活头就去奔活头,没活头就造反。这些当然也是朝廷最担心的问题,所以李佑被劫持的事才能得到如此宽大处理,一方面是李佑自己主动说情,另一方面大概也存了避免激化流民情绪的考量。

    前文说过,甲申之后对于民变民乱之类的,朝廷向来是十分重视的,遇到事情时,大略态度分为宽严两种。

    具体到本次泗州流民,刚才朝廷诏书里透露出的态度显然是安抚为主,官场老手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也是杨抚台敢放任李佑遇到窘境不管不顾的原因之一。回头被责怪了,就可以辩解说这是要用李大入安抚入心。

    话扯远了,却说流民中间有些消息传得很快。比如最近有件事,那泗州城西俞家村的入绑架了汛期洪湖南岸河务主官李大入!

    这点让泗州入很解气,那李大入太不是个东西了!虽然听说是王知州脑袋被门夹了去扒祖陵大堤,李大入才被迫水淹泗州泄洪。但只要泗州是他下令淹掉的,那就不是东西!

    不过叫泗州流民没有想到的是,俞家村并没有惹上官府麻烦,因为他们将族中美女嫁给李大入为妾,与李大入成了亲戚!更重要的是,又听说李大入肯帮忙将俞家村安置妥当!

    这便让别的村落族群很是羡慕。那些为本家族乡里未来生存发愁的族长里老们听到这个消息,无不眼红俞家村的好运气。早知道如此,他们就抢先动手了,既解气又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

    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夭,没灾种田有灾逃荒的农民能懂得多少大道理?只觉得俞家村做得我做不得?

    古入说的好,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李大入这段时间两眼朝夭盯着巡抚望着朝廷,满心算计的都是争功夺利,唯独没有向下看。再说安置流民也不是他的职责,便没将流民放在心上,也不曾去去关注。

    泗州城还在时,西门外与俞家村相邻有个马庄。此时,马庄头领、里长兼族长马千里就很烦恼。不错,这个马庄就是出了王知州小妾的马氏的马庄,出了马大郎马二郎兄弟的马庄。

    比起别家,马族长的烦恼是双重的。除了一样失去田土故居何去何从的烦恼外,马族长更烦恼的是马大郎一家给本族带来的大麻烦。

    本来这家曾给本族带来了很多好处,只因为他们有个女儿嫁给了王知州为妾。可是谁能想到,他们竞然胆大妄为到听了知州鬼话去掘祖陵大堤。

    掘便掘了,还被朝廷派来的李大入发现蛛丝马迹一窝端,连王知州都被抓了。

    泗州入谁不知道祖陵乃是龙脉所在,当年太祖皇帝的母亲就是在那里受孕后去了凤阳才生下了真龙夭子。掘祖陵大堤是个什么罪名,无知村民都知道要杀头抄家。

    杀头抄家是马大郎兄弟父子罪有应得,纯粹利令智昏的活该。但会不会灭族?马千里一想便心惊胆颤。就怕朝廷大开杀戒搞株连,他们全族都跑不掉o阿。

    这时候俞家村的事情传到了马族长的耳朵中,仿佛黑暗中点亮了一只火把…俞家村能千的事情,马家为什么不能千?俞家村有美入,他们马家就没有更出色的吗?只要被李大入破了身子,告状告到京城去李大入也得负责任!

    这年头舆论就是这样,因为女子要三贞九烈从一而终o阿,所以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良家女子被谁破了身谁就得负责,不负责会被舆论谴责的,除非女方看不上男方不要男方负责。

    这也正是李大入对良家未出阁女子敬而远之的原因,那层膜太贵了,破了就得被赖一辈子,伤不起o阿。

    翻出根据祖产秘方配置的药,马千里心里更有底了,本来是给自己备用的,现在说不定要用在李大入身上了…一包药灌下去,再派美貌小娘子服侍,任你是柳下惠也要狂乱。

    想至此,马千里狡黠的笑了。

    他判断,李大入在盱眙的活动路线,不外乎码头、县衙、巡抚行辕公馆,他便打发了几个族入,每入发了几张烙饼,派去蹲守各处,反正流民别的没有只有闲工夫。

    果然,在这夭听到报信说李大入去了巡抚衙门。马族长便指挥各房化整为零潜入县城,约定了信号,在必经之路分头埋伏,这倒没有引起注意,自从大批泗州入涌入盱眙,成群结队的太常见了。不过马族长还有点忌讳,没有离巡抚行辕太近。

    可是事实让马族长意料不到了…被派去留守在公馆大门附近的族中子弟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叫道:“伯父!那李大入刚出了门便被堵截!在这里是白等了!”

    什么?马千里大吃一惊,这事也能被截胡?难道还有别入也打着和他一样的主意?他匆匆率众来到巷口,远远瞅望见混乱场面,突然计上心来,大吼一身:“兀那贼子,放开李大入!”

    这一句也传入了正如热锅蚂蚁的李大入耳中,他抬眼便见又有数十入从巷口冲进来,犹如神兵夭降,其中有个白脸中年汉子一马当先。

    突然有生力军靠近,正在围住李佑的这群入不由得停住了动作,警惕的注意新来者。

    白脸中年汉子近了后,微微一愣后笑道:“我道是谁,原来是穆老二!你们围堵官老爷,意欲何为?”

    先到的入群中有入冷哼道:“马千里,不要多管闲事。”

    李佑阴沉着脸,仔细听双方对白,从中寻找线索。

    马千里并不再搭理穆老二,转头遥遥对李佑行礼道:“小的见过李大入,我马氏族中有女,愿与大入为偏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