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渗透 >

第1部分

渗透-第1部分

小说: 渗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个飘着绵绵秋雨的凌晨,中部平原的一个小村庄还在熟睡之中,蒙蒙的雨雾笼罩着整个天空,小村一片模模糊糊,显得很安静。而村生产队牛屋的窗子里,却还透露出一丝微弱的灯光来。窗外,在煤油灯昏暗灯光的映射下,几张表情着急的脸隐约可见。突然,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划破夜空的宁静,一个小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母子平安,几颗忐忑不安的心也随之平静了下来。因为生下的是一个男孩,所以众人都很兴奋。接生婆小心翼翼地包好手中的婴儿,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喜悦,为她又一次成功的接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个婴儿凝聚了全家人又一次的希望。因为已经有了一个儿子,第二胎又是一个男孩,孩子的父亲更是兴奋有加,激动的心差点儿蹦出胸膛。这个儿子是在计划生育风头正紧的时候出生的,所以显得更加不易。为了逃避村计划生育小分队的围追堵截,母亲专门躲回了娘家;但是当地有一个习俗,嫁出去的姑娘是不能回到娘家屋子里生小孩的,否则的话会对娘家人不利。于是母亲就被安排到了娘家生产队的牛屋里接生。现在小孩终于生下来了,所有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被包裹起来的小孩呱呱地啼哭着,在寂静的雨夜里听起来是那样的响亮,似乎在哭诉着他赤条条地来到人世间的喜悦与哀怨。小孩的屁股上方有一块很明显的暗青色,据老年人讲是出生之前被阎王爷打的。据说在阴间里,自由的生活使他们不愿意投胎到人间来承受苦难,但为了阴阳两界三世轮回的平衡,阎王爷就派小鬼们用鞭子狠狠地抽打着他们去投胎转世。凡是出生时屁股上方有一块暗青色的,都是被迫打到人间来的。似乎这个小孩被打得特别严重,也许在另一个世界里的时候,他就对人世间的丑恶充满了憎恶。

  几天后,母亲便带着孩子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孩子的奶奶还专门在自家堂屋里的神像前烧香磕头,以示对上苍的感谢。人逢喜事精神爽,孩子的父亲更是如此,自豪的表情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已经有两个儿子了,自家又多了一把香火,不但充分尽了孝道,而且村生产队又可以多分给自家一份人头地,想想心里就高兴。为了给孩子取一个名字,父亲还专门找了算命先生。经算命先生推算,孩子的五行还算齐全,算命先生说只要取一个能够代表孩子出生时的情境的名字就可以了。因为孩子是在凌晨即将抚晓时出生的,所以父亲便为儿子取名叫萧晗宇。

  萧父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心里暗暗聚攒着力量,往事再次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萧家世代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诚恳为人,踏实做事。就像自己的国家一样,历来不实行霸权主义。可是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萧父便充分领教了这句至理名言的真实性。萧家的左邻李大仓时常对萧家实行霸权主义。李大仓名若其人,三两重的馒头一顿能吃八个。长得五大三粗,虎背熊腰,又有四个儿子。仗着自家人多势重,便在村上称王称霸。就好似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样,随时都有可能挑起战争,对其他国家发起进攻。李大仓为了霸占萧家二尺宅基地,经常对萧家大打出手。萧父只有兄弟三人,而且老大又体弱多病,老二经常流浪在外。萧晗宇的爷爷早在“大跃进”时期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就被饿死了。因此,萧家势单力薄,根本不是李家的对手,经常挨打。但是又对其奈何不了。两家每打一次架,村长便调解一次,但是每调解一次,李家就找机会再打一次,如此循环。时间久了,村长便不再调解,任其战争肆意发展蔓延。因此,萧、李两家结怨甚深。于是,在这样饱受欺凌的环境下,萧父便暗下决心,想方设法多生几个儿子,以壮大自家力量,免受外人欺负。所以,萧晗宇的降生,使得萧父的心里更多了一份希望。他希望自家的儿子长大以后能够撑起这个家庭,不再受敌对势力的侵略,好使自己扬眉吐气,挺直腰杆走路。因此,当他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时,心里就暗自聚攒着力量。虽然他明白像他这样贫穷的家庭抚养一个儿子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是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可怜的萧晗宇成为其家庭争气和传宗接代的工具,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生了。

  萧母回到家后不久,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小村,村上人都知道萧家又添了一个儿子。然而就这点事,却成为老太太、长舌妇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乐此不疲。

  这是中部平原一个极为普通的小村庄。一座座青砖瓦房交错排列着,其间透出一两座红砖平房来,像早熟的西红柿一样格外显眼。在这里居住的人们世代以耕种为生。一条小河绕村南自东向西流过,小河向西流不远处就到了尽头,注入一条大河——萧河。萧河自北向南从小村西面流过,萧河的西岸就是小镇的集市。由于萧河从县城内穿流而过,因此这个县被称之为萧河县。

  这一年的秋雨似乎特别多情,和大地缠绵了很长一段时间。使得小河水暴涨,像身怀六甲的女人肚子一样。乡间小路上到处一片泥泞,瓦檐下滴出了一个个小水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身披蓑衣的忙碌身影。若不是秋收秋种,谁也不愿意去踩那些泥泞。

  虽然是秋收的大忙季节,萧晗宇的外婆仍不忘做一套棉衣给萧晗宇,让其舅舅送过来。晗宇的舅舅是一个木匠,家中四个儿子,其父亲死得早,他十四岁就开始跟别人学做木匠活,行走江湖。由于他经常外出,于是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就落在萧晗宇外婆的肩上。多年的积劳成疾,使得萧晗宇的外婆突然病倒了。当萧晗宇的舅舅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晗宇的母亲时,萧母的心情甚是沉重,她一个人躲在门后边悄悄地抹眼泪。于是,当萧晗宇的舅舅走后,萧父萧母就商量着回娘家看望一下老人家。萧母很想给自己的母亲买一些营养品给她老人家滋补一下身子,可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又能买些什么呢?还是萧父聪明,他突发创意,用自家面条机轧了一些面条作为补品带了过去。心里还盘算着这些面条够自家吃好几顿饭呢!当两人带着所谓的“补品”来到萧母娘家的村庄时,有邻居问萧母:“闺女啊,给你妈带了什么好吃的?”萧母搪塞着回答,瞥了萧父一眼,心里像打翻的五味瓶一样,什么滋味都有。她又委屈又自责又自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再也不出来。回到屋里,看着病床上的母亲,萧母忍不住失声痛哭,泪水似喷泉一般倾泄而出……而萧父则坐在旁边一言不发,他悄悄地把自行车上的面条拿到了屋里放下。下午回去的时候,萧母一言不发,而萧父若有所思却又不屑一顾。

  这一年的秋雨一直连绵了很多天。萧晗宇外婆的病也越来越重,她的子女却又没有多少钱来为她治疗,终于在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撒手而去。当萧母得到这个消息时,差点晕了过去,她一口气跑回了娘家,一头扑在母亲的床边哭成了泪人。

  娘家人在秋雨中处理了丧事。下葬那天,雨下得特别大,一大群人披麻带孝,冒着大雨把棺材埋到了墓地里。哭声、雨声、唢呐声交织在一起,使悲凉的气氛更加凝重。村上的人都为这位早逝的善良的妇女而深感宛惜。

  处理完丧事之后,萧父萧母便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由于母亲刚刚去世,萧母的心情还处在悲痛之中,吃饭也没有胃口,人明显地憔悴了许多。一天到镇上赶集时顺便买了一包白糖,想在吃稀饭的时候放点白糖以增加点食欲。不料这个举动被萧父发现,他顿时勃然大怒,想起毛泽东他老人家曾经教导全国人民的话:“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便认为她的行为是挥霍钱财的表现。于是就迅速启动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搜索功能,恨不得挖地三尺,立即在自家三间瓦房内展开拉网式搜查。当他找到那包白糖后便“哗”的一声天女散花般把它全部撒落到了地上,紧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扫帚把地上的白糖扫得到处都是,好让她拾不起来。

  于是两个人便吵了起来,引起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萧父毫不退让,萧母力争词辩。暴风骤雨般的争吵吓得刚出生不久的小晗宇哇哇大哭起来,于是萧母便抱起孩子就往外走。这一下萧晗宇的奶奶可急了,这要是把孩子一带走断了一把香火可咋办?于是便一个箭步冲上去从萧母手中夺过孩子,赶紧跑到邻居家的屋里把孩子藏了起来。还边跑边喊道:“把俺家的娃儿留下,要走你自己走吧!”亏得她老人家老当益壮,一大把年纪了竟然没闪着腰。最后被闻讯赶来的邻居给劝开了,总算是结束了这一场家庭内战。而这一切都被左邻李大仓看得清清楚楚,他一个人躲在自家屋子里偷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当萧晗宇的奶奶事后得知争吵的起因时,对萧父的所作所为大加赞赏,并由衷地感到欣慰。脸上的表情仿佛在告诉人们:“孺子可教也!”为儿子能够继承自己勤俭持家的优良光荣革命传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恨不得唱一场大戏来庆祝一下。晚上在喂猪的时候,萧晗宇的奶奶用手狠狠地拍打着猪屁股指桑骂槐道:“你这头猪就知道吃!你嘴真馋!你就会吃,馋死你!”萧母看到这情景的时候更是欲哭无泪,只能把悲伤悄悄地藏在心里。她只希望萧晗宇能够健康地成长,长大以后能够成为一个人,而不是成为一头猪。这就是她当时最大的愿望。

  萧母自幼家贫,因此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渴望,渴望有一天能够过上好日子。可是自从嫁了人之后,她那渴望也就慢慢地变成了失望。她出生在农村一个多子女的家庭,没念过多少书。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她也只能够按照传统的老路蹒跚着自己的人生。除此之外,她又能做些什么呢?于是便把希望又寄托在了萧晗宇的身上,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实现自己所未曾实现的过上好日子的理想。

  就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家庭中,萧晗宇慢慢地长大。因此,在他幼小的心里就比别人多了一份感触,常常使他用另外一种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活着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在他的眼中,自己就是上一辈人传宗接代的牺牲品,活着的日的就是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家族继续延续下去,然后自己再娶妻生子,自己的下一代再重复着自己的生活。如此周而复始,以使香火能够永远延续下去。这一片土地上的人就是这样心安理得地生活了一辈又一辈。可是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想过走出这个圈子,去改变这种周而复始的生活状态,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去创造更精彩的生活?

  虽然生活是贫穷的,精神也是贫穷的,但是无忧无虑的童年还是给萧晗宇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滚铁环,夏天去小河里游泳、钓鱼、捉螃蟹,冬天时打雪仗、滑冰、捕鸟……小河潺潺的流水,小村袅袅的炊烟,都成为记忆中的符号。朝阳升起时的希望,夕阳西下时的哀伤,都伴随着童年的梦想,一路成长。

  时间不会为谁而停留,古老的小村就像一辆破旧的手推车,每天不停地辗动着沉重的轮子。转眼间萧晗宇到了上学的年龄,于是便去了村里的小学读书。这使他很兴奋,因为他可以学习了。破旧的瓦房教室里,他捧着书本摇头晃脑地读到:“我爱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从此,在通往村小学的乡间小路上就多了一个背着蓝色帆布书包的身影,每天来往于家庭和学校之间。

  进入学校后,萧晗宇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每到期末,总能捧回一张奖状。加之人缘又好,因此,倍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和他一样每学期都捧回一张奖状的还有另外一个人,而这个人的成绩却并不怎么好,在班里还时常犯点错误。但是每年期末他照样能拿奖,雷打不动。何以如此呢?因为他的父亲是村干部。而对于这一切,所有的学生都是心知肚明,却也口不出声。谁让你没有一个当高官的爸爸呢?

  儿子的成长是父母的希望,也是他们的精神动力。每当别人夸奖自己的儿子时,萧父萧母总是显得很自豪。他们家世代都是老实本分的种地农民,从来没有出过一个能派上大用场的读书人,有这样的儿子,不知道是他们祖上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儿子的优秀自然使作父母的心里高兴,可是在萧父的心里却多了一种别人都不知道的自己也说不出口的忧虑。要是萧晗宇的成绩不好也就罢了,初中毕业就可以去打工了。可是现在他的成绩这么优秀,要是以后考上大学我可怎样去供他读书呢?家里这么穷往哪儿去弄钱呢?当然可以砸锅卖铁,可如果真的砸了锅去卖铁又能卖多少钱呢?那砸了锅家人又怎样吃饭呢?要是不供他读书,他会不会恨我呢?等自己老了如果他不养活自己可咋办?再说了,自家又没有人势关系,即便是想尽一切办法供他上了大学,那将来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可咋办呢?那不是等于白上个大学吗?哎!真是难啊!每当想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萧父总会无奈地叹一口气,一层阴云从脸上掠过。他也想让儿子出人头地,以光宗耀祖。可又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儿子的坚强的后盾;他也想到外面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支撑起这个家,可是又没有勇气迈出家门半步。于是便幻想着儿子能够看到他的艰难,主动退学,然后到外面去闯出一片天地来,轰轰烈烈地干出一番事业,衣锦还乡,以光耀门楣,也给自己脸上添光。或者是幻想着自己突发意外之财,走路时突然栽一跟头捡到一大笔钱,以供儿子读书,将来出人头地。可是这些想法都是那样的缥缈,看着聪明可爱的儿子,萧父的心里是酸涩的喜悦。于是逢人就夸*时大集体的生活是多么的优越,可以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