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

第4部分

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第4部分

小说: 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在回忆中,把这一段实践活动看做是孙中山建军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熟时期。
  对这段历史,叶剑英是这样评述的:“1921年至1924年是中山先生的晚年,也是中山先生一生思想的最高峰。
  在建党方面,中山先生坚决排斥了右派势力,改组国民党,制定了三大政策。
  同时,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了建军、建立根据地的工作。
  “中山先生在这一段时期,根据过去几十年革命的经验及当前情况,了解到要想革命,非有革命的武装不可,不能光靠暴动和运动旧军队倒戈的办法。
  因此,在桂林独秀峰下开始了整军。
  “可是那个时期,主要是依靠个人的整军方法,让个人能接受革命思想,了解三民主义,还没有从建立革命的军事制度去保证它。
  1922年,中山先生回到广州后,根据自己研究的苏联革命经验,以及和加伦将军在一起研究了苏联建立红军的经验之后,深深感到要实行革命非得有革命的军队不可。
  这支革命军不仅每一个成员具有革命思想,也必须有革命的军事制度。
  所以,后来下决心办黄埔军校,在军队中实行党代表制度,建立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形成了中山先生那个时期的比较完整的建军思想。”
  九、为筹办军校四处奔走
  筹办军校谈何容易!摆在叶剑英面前的困难一个一个接踵而来。
  就说军校的校址吧,究竟放在哪里好?分歧不小,遇到许多麻烦。
  当初,孙中山指定在黄埔岛上办校,但后来许多人不同意。
  驻在广东的各派军事势力差不多都有自己的军事干部学校。
  粤军有江西讲武堂,湘军、赣军、桂军、滇军也都有自己的讲武学校或军官学校,等等。
  各派各系都主张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选择一所学校加以扩充,反对重新建校。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12)
邓演达、王柏龄、叶剑英等筹备处的多数人主张另外选地点,单独创办军校。
  但这需要勘察、论证。
  各派提出几个地点,都在广州城里。
  经过实地勘察,发现不是环境不合适,就是房舍不好,结果一处也没有看中。
  后来,叶剑英随同王柏龄、林振雄等筹备处人员到黄埔勘察。
  黄埔岛位于广州南边二十公里的珠江中,北通广州,南连虎门,是控制珠江口,捍卫广州市的第二门户。
  它虽是个孤岛,却堪称中流砥柱。
  珠江主流沿着岛的东北,支流沿着岛的西南流去。
  这个周围二十多里的岛屿,山峦起伏,林木葱茏,中间有一座高山叫升旗山。
  山的东头,筑有几座炮台,地名叫蝴蝶岗。
  岗后有村落,有乡场,北面还有船坞。
  岛上大地名叫长洲,设有长洲要塞司令部,罗列着要塞炮阵地。
  岛的周围驻泊海军,海军是当时比较可靠的革命力量,因此,在此地办校就更为安全可靠。
  只是岛上的广东陆军学堂和海军学堂旧址,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有些房屋的屋顶上还保留着几个大洞,这是前两年陈炯明叛变,炮轰过的痕迹。
  虽是如此,海军学堂里面的房屋大多还是完好的。
  大家里里外外看了个遍,都认为这里办校是最好的场所了。
  回到广州,报告蒋介石、廖仲恺,蒋介石又亲自视察,编造了修缮案。
  经过一番修葺,披荆斩棘,扫秽去污,校舍焕然一新。
  校址和校舍修缮问题解决了,招聘教职员工、招生问题又摆在面前。
  王柏龄、邓演达、叶剑英等四处奔走,发函,邀请合适人选,考察任用。
  他们撰写了招生简章草案,分配各省区招考学生名额324名。
  考虑到当时各省多处在军阀铁蹄之下,公开招生有困难,决定派出人员分赴各地招生,再举行入学考试。
  然而,筹备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前进一步都遇到困难和障碍。
  对于坚持办校问题,国民党党内意见并不一致。
  真心拥护孙中山的只有廖仲恺、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等少数左派。
  而为数颇多的党内右派分子则持反对的态度。
  盘踞在广东的滇、桂系军阀表面上接受孙中山的指挥,暗地里各踞防区,把持税收,对于筹建军校的经费,不但不予支持,反而阻挠破坏。
  孙中山、廖仲恺依靠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克服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极大困难,为建校铺平了道路。
  邓演达、叶剑英等奉命奔走于粤军各军各师之间,特别是请求粤军师长李济深、张民达等人的帮助,抽调下层军官主办校务,借来步枪200余支,现款数万元,以应急需。
  十、顶住蒋介石停办风波,坚持建校
  办校的难关一个一个渡过来了,想不到正当邓演达、叶剑英等人起劲地使军校筹备工作走上正轨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
  一天,蒋介石的秘书王登云忽然来到筹备处会议室,召集大家开会,他突然宣布了蒋介石停办军校的命令。
  叶剑英和在座的同志眼睛望着这个突如其来的使者,感到莫明其妙!此时大家都盼望少将主任王柏龄出来讲话,可偏巧他又不在。
  其实,蒋介石作出这个决定之前,已经向几个心腹打过招呼。
  他找到王柏龄和王登云说:“我现在要回上海,你们赶紧结束,等我回来就走……”一向正气凛然、不苟言笑的邓演达面色严肃地问道:“请问,蒋先生这个决定,总理和廖先生是否知道?”王登云傲气十足,不屑一顾:“这个无可奉告,本人的职责只限于传达命令。”
  沉着冷静的叶剑英耐着性子说:“王秘书,筹办军校是件大事,究竟为什么停办呢?请你向蒋先生转达我们的意见,要求将此决定转报大元帅。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13)
创办军校是党代表大会的决定,任何人不得任意宣布停办。
  再说现在筹备工作已经就绪,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即使不办了,也要说明白才是。”
  这理直气壮的一番言语博得了在座同志们的赞同,纷纷起来同声附和。
  王登云虽然觉得理亏,但仍硬撑着,用坚定的口气说:“现在蒋先生已经离开广州。
  军校不办是肯定了,没有什么好议论的。
  筹备处马上解散。
  蒋先生走前交代,参加筹备处的同仁,一律发给遣散费。”
  接着,从皮包里拿出名单念起来:“邓演达先生250元……叶剑英先生150元……”这时有些人见王登云态度很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又听到有遣散费可领,觉得坚持下去也没有作用,便动摇起来,准备散伙。
  邓演达和叶剑英交换了一下目光,提出抗议:“王秘书,此事事关重大,我们不能不明不白地停办散伙!”然后向大家说:“请诸位暂留一步,即使要停办散伙,有些事情也要从长计议,不必这样匆忙嘛!”室内又是一阵沉静,人们面面相觑。
  王登云觉得十分尴尬,夹起皮包,溜之大吉。
  停办军校,筹备处散伙,像一阵旋风在广州和黄埔岛的上空刮起来,一时弄得人心惶惶。
  邓演达、叶剑英等人摸不清底细,经过商量,觉得此事颇有蹊跷,决定去请示廖仲恺。
  邓演达、叶剑英匆匆来到大本营拜见廖仲恺。
  不料廖已不在广州,到香山开会了。
  他俩只好回来说服大家,稳住情绪,坚持把筹办开学的工作做下去。
  廖仲恺从香山县回来以后,见过孙中山,立即到筹备处来安定人心,主持办校大计。
  叶剑英等问廖仲恺,怎么办?他坚定地回答:“办黄埔军校是党要办的,而且一定要办成。
  你们中间有不少人是蒋先生邀来的,你们应该以君子爱人以德的态度帮助蒋先生。
  如果党要办,蒋先生不要办,或因此办不成,蒋先生要开罪于全党,将来他如想回来再参加革命,怕也很困难了,所以筹备工作要照常进行……”由于王柏龄三心二意,若即若离,筹备处有关教授方面的事务多半落在叶剑英的肩上。
  从制定教授计划方案、招聘教员、招考学生、编写教材,到置办教具,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操办。
  许多重大问题还要同王柏龄、邓演达等商量,请示廖仲恺才能得到解决。
  一天,叶剑英同邓演达到珠江南岸大元帅府去拜见廖先生,向他请示筹备处工作。
  邓演达刚从上海回来,先汇报说,我这次奉总理和先生之命去请蒋先生,他还是执意不回,眼下李济深师长又不能来筹备处主事,王柏龄高参还是想回上海去找蒋先生。
  军校的筹办事宜全靠廖等先生出主意,拍板。”
  说罢,他拿出一份急需修订的学校办学章程,交廖过目。
  廖仲恺看后,表示即呈送总理审定。
  他谈到正在全力以赴筹款办校。
  苏俄顾问已经答应无条件地给200万现款作开办费,还准备运送大批军械到广州。
  随后,廖仲恺征询叶剑英的意见。
  叶剑英谦虚地说:“我只当过几年教员,没有办过大学校,缺少经验。
  从教授工作的角度看,目前,学生报考很踊跃,本校入学考试委员会已经成立,需要确定日期,举行入学考试。
  除此之外,有两大问题急需解决:第一,对各方推荐来的教官和考官,教授部已填具履历,逐一呈送先生,请先生亲自考核选定。
  特别是考官,不论是谁推荐的,一定在拥护孙先生,执行党的办校方针上立场坚定,且有真才实学,堪为师表者才行;不然的话,滥竽充数,是教不出好学生,培养不出拔尖的人才的。”
  接着,叶剑英谈了第二条意见,有关撰写教育纲领和计划,确定课程、编写教材等教务方面的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14)
这些都是开学前必须做好准备的。
  廖仲恺听了表示赞同,对所谈问题应交筹委会立即开会研究,再报告总理。
  邓演达和叶剑英准备告辞。
  廖仲恺还是有点不放心,又说,“根据总理的意思,学校要争取5月开课,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一边筹办,一边招生,先做起来如何。”
  他继续询问还有什么事要办。
  叶剑英同邓演达商量后,谈了关于课程设置的意见。
  他说谨遵总理所教,军校的宗旨就是创造革命军,而军队能不能革命,全在于培养将士有革命的志气。
  所以学校应当重视政治课程,政治与军事应当规定一个比例,新生入校先进行一个月的入校军人教育,再进行正规教育,学期定为一年毕业,是否合适?请先生定夺。
  廖仲恺听了很满意。
  他非常重视苏联红军的经验,尤其是政治思想工作,叮嘱他俩回去请教苏俄顾问,再确定教育计划和军政课程的时间比例。
  叶剑英和邓演达带着重托,满怀信心,离开大元帅府。
  十一、“全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按照廖仲恺的嘱托,叶剑英和筹备处的几个教官,常常从南堤来到东山,向苏俄顾问请教,编制和修订第一期学生教育计划,确定军事教育科目。
  第一期军事教育科目,分为学科与术科两大项。
  政治教育科目,教授部统筹规划,由政治部专司编制详细的政治训练计划。
  邓演达和叶剑英等根据苏联顾问的意见,提出初步计划,确定以最基本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为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列入正课。
  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书籍,本校学生皆可阅读。”
  叶剑英作为教授部的一个负责人,除制定教育计划,参与指导整个教程、教令、教材的编写外,还亲自编写兵器等方面的教材,认真组织备课。
  与此同时,叶剑英还要兼做筹备处的招生准备工作。
  3月下旬,经过各地考试和学校最后复试,筹备处从1200余名考生中正式录取350名,备取100余名。
  但是,当时碍于经费不足,100多名备取生不能入学。
  这些人大多处于人地生疏、生活无着的境地,要求学校收容。
  叶剑英和筹备处的一些同志很同情他们的处境,让入伍生派代表去谒见孙中山,提出全体学生愿把自己每天的伙食改为两餐,匀出一餐给备取生吃,让他们入学深造。
  中山先生甚为感动,当面嘉许同学们这种团结友爱、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勉励大家说:“命要革,饭也要吃饱,每天三餐不能减。
  就是减少大元帅府的开支,也要让备取学生全入学。”
  同学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叶剑英从这件事情上,看到孙中山为革命建校,对青年爱护备至的光辉榜样,又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5月5日,黄埔军校正式开课了。
  孙中山亲自兼任学校总理,确定办校宗旨为“创建革命军”,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倡导“团结、奋斗、牺牲”三大精神,仿照苏联红军的经验,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
  5月9日,他特别任命廖仲恺为校国民党代表,执行党代表的职权。
  凡军校的一切命令公文必须由党代表签署交由校长执行,否则无效。
  5月16日,举行盛大的开学典礼,孙中山亲自到校视察并发表演讲。
  军校在校长和党代表之下设六个部,即政治部、教授部、教练部、管理部、军需部和军医部。
  还聘请了一大批中外教官,组成了一支阵容相当可观的教员队伍。
  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军校规定,教授部除分工负责全校教学业务外,还兼管一些行政事务。
  叶剑英一心按照孙中山、廖仲恺确定的办校方针办事,献身于教育事业。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15)
当年在黄埔军校就读的第一期生,曾当过国民党第七十三军军长的韩浚先生回首往事,说:“那时王柏龄抛头露面的多,但是在教授部里踏踏实实管教学的还是副主任叶剑英,这方面实际由他负责,由他主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