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黑皮书-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彦宏:这是很不公平的。这里有点细节的东西。1987年~1991年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我的专业就是信息管理,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在研究与搜索引擎相关的技术。到美国读书后,更是接触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那时叫信息检索技术。虽然,那时互联网意义上的搜索引擎还没有诞生,但这套技术其实已有几十年历史,而美国一直站在这个领域的最前沿。1996年的时候,我发明了“超链分析”,这是1999年之后,世界主流搜索引擎都采用的一种搜索引擎技术。1998年,在硅谷我是第一个将长远分析理论和技术实际运用到搜索引擎的人。那时,谷歌还不是一家主流搜索引擎企业,但他们已经开始使用这套东西。
2000年,我回国做百度的时候,谷歌仍然不是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司,我们也没有想去学它。现在,从我们推出的产品中,就可以看出我们与谷歌在指导思想上非常不同。比如2003年12月,我们创办第一家贴吧。再早期的时候,大家对中文人名没有进行过认真考虑,“王志”和“王志东”本是两个不同的人,但在英文搜索技术中,人们在检索“王志”的时候,就会出现“王志东”的相关信息,因为在英文搜索技术中它们是相互匹配的。百度对此进行了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了信息检索的精确与有效。如果没有这些,而仅仅是依靠模仿,我相信,百度不可能有今天的市场份额。所有这些,都是由于百度的产品与技术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技术。
苏小和:那在百度的产品链中,最值钱、最具吸引力的是什么?贴吧?
李彦宏:不是这样的,不能将百度的产品简单分开来看。在我看来,所有的网站都是一个面向网民的平台,它的任务就是为网民提供获取信息的综合服务。大多数普通网民,在来百度之前,对百度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认识,或明确表示说要用哪种服务,而只有一个“想知道某件事”或者“获取某一信息”的需求。这种需求驱动他们来百度,但他们具体使用百度的哪一个产品,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的产品设计。所以,我们并不能将某一个服务单独拿出来,对其功过是非进行评判。如果贴吧离开百度,那它一定会失败,因为它失去了百度用户强有力的信息需求。我们当初开发贴吧、知道、MP3等等,就是为了让用户在百度上找到一切他们想找的东西,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因为用户不想找火星上的地图,所以我们没有开发这个工具也是这个道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李彦宏的底线(7)
苏小和:同为搜索引擎,但为什么对同一词条,百度与谷歌检索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李彦宏:对这个问题,我没法给出精确回答,因为对于每一个检索词,在其背后的检索过程中,哪一步起到了关键作用,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对百度来说,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搜集最多、最全的信息索引,以全面满足人们的搜索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用户可能会发现相反的例子。就是说,对同一词条,在百度检索到的信息可能比较少,但在谷歌检索到的却比较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其实与用户使用的检索方式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在百度,检索词越长,用户找到的检索数目就越少。因为我们认为,用户检索的所有词语都应该出现,这样才能确保用户检索的精确性。但在谷歌或西方的搜索引擎,检索词越长,用户检索到的信息就越多。因为它们认为,所有与检索词中任一词语相关的信息都应该出现。换句话说,百度采用的是“与”逻辑,而谷歌或西方的搜索引擎采用的则是“或”逻辑。对用户来说,检索结果数量的多少并没有太大价值,最关键的是,他想要找的东西找到没有。
苏小和:我印象中,北大毕业的学生都比较有使命感,比较有社会责任心,参与意识也很强,但在你身上,我看到的更多是工具理性,更多是踏踏实实做事。
李彦宏:我还是挺有激情的,虽然不能说忧国忧民,但还是在关心很多事情。只是对我来说,我所能做的最大的事情还是管理好公司,还是在我所从事的这个事业。成天去对别人评头论足,这并不能够改变什么。
田溯宁的国企梦想
田溯宁,辽宁人,1963年生。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美国得州理工大学资源管理专业博士,曾被评为“明日世界领袖”,“中国互联网十大人物”之一,2001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商业周刊“亚洲之星”等荣誉称号。
田溯宁是我见过的最有智慧的企业家,但他奋力一搏的网通事业,却归于失败。许多年以后,如果有人总结他,只能沿着官商结合的学术模型加以分析。
不过,直到今天为止,关于田溯宁,人们显然低估了他的价值。这位意气风发、学识深厚的年轻人,八年前被邀请筹建网通,意欲提升中国通讯产业的价值与体系,但八年后,他却不得不失意退出,将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这样一个投资型的机构中。
人们记得 2007年7月9日, 电讯盈科(0008。 HK)发布公告,称中国网通原CEO田溯宁辞任集团非执行董事兼副主席职务,田的老朋友、老同事范星槎也辞任执行董事职务。这条消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田溯宁从此与他曾经激情奔走、日日夜夜忙个不停的网通没有了关系,他成了网通的局外人。而就是现在,曾经让田溯宁激情四溢的网通再一次被传统的中国联通合并,由此,网通正式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换句话说,田溯宁的网通事业彻底终结了。
事实上在此之前,田溯宁已经在一步步退守。2006年5月,田溯宁辞去中国网通CEO职务,专注于“中国宽带产业基金”的管理和运营。之后谋得网通在电讯盈科的代表职位,希望能和同样有国际化背景的李泽楷联手做一些事情。显然,电讯盈科是田溯宁最后的避难所。
李彦宏的底线(8)
有人猜测,可能是中国网通和电讯盈科理念不和、合作不畅,才导致田溯宁出局。可事实并非如此。两家的确存在战略分歧,但双方高层多次公开表态,电盈和网通关系良好。田溯宁辞职,网通总裁左迅生随即接任,算是双方关系依旧的最好见证。可见,这场醒目的人事变更,各路利益集团不伤元气,仅仅是田溯宁的网通事业划上了句号。
在这个俗称“小网通”的机构里,梦想家田溯宁可谓志存高远,他提出了自己的使命:一是要建设一条高速的、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二是要进行国有企业的探索,建设新型的国有企业。这就是田溯宁的激情所在。凭心而论,田的第一条理想,只是个技术问题,尚可展望;但第二条理想,则是制度性探索,个中的复杂与艰难,即使是深谙权术的上层人士,也望而生畏。但激情有加的田溯宁却是踌躇满志。
现在看来,有些基本的问题被田溯宁有意无意忽略了。比如企业的自然人产权问题。一个不具有产权要素的职业经理人,肯定缺乏对企业的长远战略执行能力,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只是网通的过客。比如企业的靠山,抑或是田溯宁自己的靠山,也是个变动系数极高的问题,所谓风水轮流转,当年权重一时的大靠山,他日是否会成为牵绊,只有田溯宁自己清楚。至少今天有人敢拿田溯宁开刀,无视田的贡献与利益,就说明田溯宁的大背景已是不复当年了。
生活再一次印证了上述常识的正确。2002年,*业大规模重组开始,原中国网通(小网通)、原吉通及原*所属北方10省*组成了网通集团。田溯宁任重组后的中国网通集团副总裁,负责管理国际业务。表面上看起来,田的阵地在扩大,但影响力却在缩小,他再也不可能像在“小网通”里那样一个才华横溢、指点江山的人了。聪明的田溯宁显然也看到了这样的发展态势,他开始尝试用国际化战略思路倒逼体制问题。比如他主导的中国网通香港上市,就是试图用国际化公众公司的制度设计影响国内的企业制度;比如和李泽楷的电盈联手,则是希望找到股权意义上的制度性制衡,甚至可能希望像李泽楷努力走出李嘉诚官商模式那样,带领网通走出国有企业模式;比如与西班牙电信合作,是希望中国网通从此拥有更加开阔的世界性目光。这一连串的动作,显示田溯宁还是在用自己的个人性格和商业视野改变企业。问题在于,高达20万人的巨型网通,有多少人能理解并支持田溯宁?或者说,即使众人都看到了企业的巨大变化,又有几个人愿意认定,这些变化就是田溯宁一个人所为?
官方的说辞俯首即是。历史从来都是人民创造的。但田溯宁海外游历多年,显然对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不太在行,因此,他用他的激情对国有企业的内在逻辑做出了一系列误判。
比如,田溯宁不认为CEO就是最后在各种文件上画圈的那个人,也不认为所有事必须在他那转一圈。公司内部日常运营的很多事他都授权下去,他的精力主要放在和投资人沟通等层面。可是,在一个标准的中国人看来,万千权力在一身,才是成功的领导人伟大的品质。
比如,田溯宁向来具有浓厚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他曾深入可可西里去保护藏羚羊,也曾走进偏远的西部村庄援助宽带学校。他在西方国家看到那些*的人们手举着牌子,上面写着自己的诉求,总是抑制不住感动。在家里,他甚至对自己的孩子浪费粮食大发脾气,因为他有一次发现,两个美丽的女儿竟然拿着面粉团打仗,这让从小生活拮据的田溯宁难过了好长时间。
李彦宏的底线(9)
还比如,田溯宁总是过于相信像他一样的海归人士,本土人才——尤其是在国企内部积累了长期经验的人才,总是进入不了他的视野,久而久之,田溯宁似乎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这在中国人成堆的世界里,算是大忌中的大忌。
有误判的不止田溯宁一人。很多网通的员工认为自己所在的企业是一个外企,是一个充满新鲜与活力的新型运营商,是有别于其他国有电信运营商的新型企业。事实上,中国网络是再典型不过的国有企业,田溯宁地位消减之后,立即就有网通高层打出了向*学习的口号。
田溯宁的问题就在这里:他当初切入中国国有企业体系,显然是认同了国有企业的制度规则,但他后来的一系列动作,却是与国有企业格格不入的现代企业方法论。田溯宁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悖论之中。其中的选择似乎是二元结构:要么田溯宁从一开始就认同体制,入乡随俗,放弃自己的价值判断,要么,他从一开始就站在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层面,所有工作都坚持国际化、制度化、市场化。但田溯宁没有勇气、也没有空间做出这样的选择,他选择的是中庸之道,是左顾右盼。一方面他要食旧体制之利,一方面又想在旧体制中折腾出新花样。田溯宁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产权不清晰的背景下,寻找企业家的发展空间,可能性不大;在一个臃肿、庞杂的国有企业内部,张扬自己的个人价值体系,不在短时期内迅速入乡随俗,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众人当成食洋不化的书呆子。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得出结论:田溯宁的网通结局,事实上是中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又一次失败;一个连田溯宁都无法容纳的国有企业体系,无疑是没有出路的,它所有的希望只能是抱残守缺,只能是借助政府垄断抢夺市场,而这样的企业体系如果继续成为主流,最终的结局将是垄断势力更加强大,市场容量更加弱小。而一个市场容量持续不足的国家,它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值得人们抱以足够怀疑的。 我所有的工作,是想让人们
自由地获取知识苏小和:网通现在完成了它历史的一幕;重新彻底回到了旧体制上,本来就不充分的一点竞争局面完全被否定,完全被阻断了,我想你八年的网通生涯,这个时候应该好好总结一下。
田溯宁:对,应该总结一下,从我个人倒不重要,但是从国有企业改革这段历史、还有从电信改革的历史来讲,这都很值得总结一下。
苏小和:这就是最大的命题。我曾经有一个观点,中国的国有企业改制的路径或者改制的水平,可能直接决定了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水平。
田溯宁:对,说的非常对。尤其是现在经济出现一种挑战的时候,这种争论会更大。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总结一下网通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苏小和:显然是极好的一个案例。
田溯宁:它另外的一个意思就是电信的基础设施、宽带,这段时间是跟互联网相关联的。为什么呢?因为早期做网通的时候,在1999年,中国互联网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带宽不够、上网速度不够,甚至于互联网在中国要不要发展也有不同的争论。
实际上,网通最开始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全国不断地铺光纤,只有网通铺设了光纤之后,*才意识到要把这个电信的基础设施做好。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也很有意思,就是宽带、互联网这样一个新概念的公司怎样促进了中国的信息化,尤其是互联网的概念能够如此深入人心,我觉得这个意义也是很大的。现在我们看到大家都在上着ADSL、在上着网,但是1999年的时候,谈到互联网本身、宽带本身的时候,大家的观点非常不统一。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李彦宏的底线(10)
苏小和:这的确是一个新技术引发社会进步的典型案例。经济学家赵晓曾经让我去关注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田溯宁。他说你才是中国企业家里面真正志存高远的,曾经试图想用宽带来改变中国,而且这个路径是有道理可循的。什么意思呢?你是这个行业的专家,你最了解中国的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我想从这个路径上,请你多说说你个人的一些想法。
田溯宁:我自己的这段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