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驻军樊口的刘备,得知曹军日益逼近,心中非常焦急,天天派人到江边巡逻,打探孙权军队的消息。这天,他得知孙权水军已经开到,立即派人前去慰劳,并亲自乘着小船前去拜见周瑜。接着,两军一起西上迎敌。
孙、刘联军在长江南岸的赤壁与曹军相遇,刚一接战,曹军就吃了亏,于是退守北岸的乌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正如诸葛亮和周瑜所预料的那样,这时曹军因水土不服,不少人染上了疾病,大大地影响了战斗力。北方人不习惯乘船的问题这时也充分暴露了出来,不少人在船上站立不稳,眩晕呕吐,别说作战,连正常生活都发生了困难。曹操看到这个情况,非常忧虑。为了解决晕船的问题,他不知是听了谁的建议,也可能是自己想出来的办法,下令将战船用铁链互相连接起来,以减轻船身的摇晃。这样一来,士兵在船上有了如履平地之感,精神又都振作起来。
。。
第十三章兵败赤壁(11)
这一情况,很快被周瑜的部将黄盖发现,他向周瑜建议说:
“现在敌人众多,而我军人少,很难同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如今曹军用铁链把战船连接起来,首尾相接,我们可以用火攻的办法把他们打败。”
周瑜立即接受了黄盖的建议。为了麻痹曹操,以便在展开火攻时尽量接近曹营,周瑜决定让黄盖诈降,由黄盖写了一封降书,派人送到江北曹营。降书写道:
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事有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今日归命,是其实计。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
曹操细细读了降书,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上次送书孙权之后,在江东引起很大震动,不少人主张投降,对这曹操已有所闻,因此感到降书中所说的都是事实。在这种情况下,黄盖愿意前来投降,也属情理中事。但曹操仍担心其中有诈,于是又把送信的人叫来,仔细盘问了一番,仍没有发现什么破绽。这下,曹操高兴了,对送信的人说:
“黄将军如果真照所说的办,我一定要重重地赏给他爵禄,超过此前此后所有前来投顺的人!”
曹操与送信人约定了黄盖前来投降时双方联络的信号。然后,命士兵每日注意观察江面上的动静。
周瑜这边,加紧准备主动出击的工作。他调来几十艘战船,船上装满干草枯柴,把油脂浇到中间,外面用红色的帷幕遮盖起来,再插上旌旗。同时,还准备了快艇多艘,分别系在大船后面,以便大船点燃后士兵撤离。
一切准备就绪,周瑜选择一个有东南风的日子向曹操发起进攻。黄盖指挥几十艘战船,依次向北岸急驶而去。船到江心后,东南风刮得越来越大,黄盖下令让十艘战船驶在最前面,并挂起了风帆。眼看离曹营不远了,黄盖便命士兵按预定的联络信号举火,并齐声呼喊:
“黄盖来投降了!”赤壁之战示意图
曹军信以为真,一点不加防备,还纷纷走出船舱伸长了脖子观望。两军相距不过二里地时,黄盖命令解开快艇,同时在各船点起火来。曹军这才发觉上当,但要避让已经来不及了。
火烈风猛,船驶如飞,转眼之间便冲进了曹军水寨,将一艘艘战船点燃,曹军水寨顿时淹没在一片烟山火海之中。这时风势正猛,大火很快蔓延到岸上的营寨,一时间火光冲天,把南岸的赤壁映照得一片火红。周瑜和刘备率领精锐跟在黄盖后面,擂鼓声震耳欲聋,将士个个奋勇冲杀。曹军本来多为陆战士兵,不少人又有病在身,特别是对突如其来的攻击毫无防备,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完全丧失了抵抗力,被烧死、淹死和杀死的人不计其数。
在一片混乱和弥漫的烟火中,曹操被众将保护着弃船上马,带着残兵败将从陆路经华容向江陵方向逃去。逃走前,又下令将还没有烧着的战船和带不走的军用物资烧掉,以免落到孙、刘联军手里。
华容道既狭窄又泥泞,战马在淤泥中行进,十分艰难。偏偏天又大风,一行人又冷又饿,十分狼狈。后面仍有追兵,不能耽误太久,曹操于是命士兵四处寻找枯枝败草铺填道路,战马才勉强得以通过。衰疲不堪的士兵争先恐后,挤成一团,人马践踏,又有不少人死伤。
经过一番艰苦的跋涉,好不容易脱离了险境。曹操突然仰起头来,哈哈哈地一阵大笑。诸将莫名其妙,问曹操为何发笑。曹操回答说:
“刘备是一个能同我相匹敌的人物,但他遇事主意拿得慢。如果他早点派人到这华容道来放火,我们就要死得一个不剩了!”
不久,刘备果然派了人来华容道放火,但这时曹操一行已经逃远了。
曹操在逃跑中,想到这次失败得这样惨,不由得悲从中来,想起了曾经屡建奇策、使他屡战屡胜的郭嘉,十分感慨地说: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三章兵败赤壁(12)
“要是郭奉孝还在,我是决不会落到这个地步的!”
停了一停,又万分悲痛地喊道:
“悲哀啊奉孝!痛苦啊奉孝!可惜啊奉孝!”
郭嘉死后,曹操曾在给荀彧的一封信中,回忆郭嘉生前曾同他谈过有关南征荆州的事:
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也许正因郭嘉生前曾同他提起过南征荆州的事情,所以现在他又想起了郭嘉,哀痛如果郭嘉还在,他就不至于遭到如此惨败了。这里既有缅怀和重视人才的用意,但由于是说给周围的部下听的,似乎也还包含着一层“委过于下”的用意,让他们也为这一次的惨败,分担一点未能尽职的责任。
曹操败退后,刘备、周瑜水陆并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南郡。曹操在战斗中损兵折将,加上饥饿和疾病的侵袭,这时兵力已损失了大半,剩下来的也士气低落,再也无力对孙、刘联军展开反击。恰在这时,又传来了孙权率军围攻合肥的消息,必须派兵驰援。曹操只得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晁驻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驻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余的部众踏上了北归的路途。
五退保襄樊
曹操北撤后,周瑜率兵数万攻打据守江陵的曹仁。江陵城池坚固,粮食充足,曹仁又骁勇善战,周瑜碰到的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周瑜先派兵攻下了江陵北面的夷陵,企图迫使曹仁退兵,未能达到目的。接着,双方在江陵城下展开激战。周瑜前锋数千人刚到城下时,曹仁派部将牛金率兵三百出城迎战,被包围,曹仁亲率麾下壮士数十骑冲出城外,杀入重围,救出牛金,部属无不佩服其英勇。后来曹操得知此事,也十分赞赏,特转封曹仁为安平亭侯。一次,周瑜亲自骑马督战,被乱箭射中右胁,伤势很重,伏鞍回营。曹仁得知周瑜卧床不起的消息,乘机率兵叫阵。周瑜为了稳定军心,只得强忍伤痛,骑马巡视各营。曹仁见了,知道无隙可乘,这才收兵回城。
三国形势图
经过一年多的激烈战斗,曹仁伤亡不少,渐觉孤军难以坚守。曹操此时正忙于在东线江淮一带同孙权周旋,难以派兵增援,只得命曹仁放弃江陵,退保襄樊。从此以后,襄阳、樊城一直掌握在曹操的手中,成为他南面重要的战略屏障。
曹仁北撤后,孙权取得了江陵及其以东的大片土地,于是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驻守江陵;程普为江夏太守,驻守沙羡;吕范为彭泽太守,吕蒙为寻阳令。这几人在从江陵到九江的沿江一线布防,从而稳定了孙权在江东的统治。
在此同时,刘备乘机扩展自己的势力。他先推举刘琦为荆州刺史,利用刘琦在荆州潜在的势力和影响,巩固自己在荆州的地位。接着派兵攻打长江以南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四郡太守先后投降。刘备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收其赋税以供军政费用;以偏将军赵云为桂阳太守。不久,刘琦病死,刘备自己做起了荆州牧,治所设在公安。
刘备有了实力和地盘,这使孙权感到了威胁。但孙权须在东边江淮一线顶住曹操的压力,荆州防务不得不倚重刘备,因此也只能认可刘备的既得利益。为了拉拢刘备,孙权还主动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后来在鲁肃的建议下,还答应刘备的请求,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以巩固双方的联盟关系。
赤壁之战,终以曹操空前规模的惨败而告结束。此后,曹操的势力大体局限在北部中国,再也无力南下。刘备通过这次战争,占据了荆州的大部分地方,获取了立足之地,得以向刘璋的益州扩展。孙权则通过这一次战争,巩固了自己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势力,并继续向岭南方向发展,实力有了进一步增强。曹、刘、孙三股势力各有长短,相互觊觎,彼此争夺,但谁也吃不掉谁,从而初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第十三章兵败赤壁(13)
曹操对自己在赤壁的战败,并不怎么服气,回到北方后,曾给孙权写去一封信,掩饰自己的失败。留存下来的文字已不完整,只有互不联系的两段话。其一云: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其二云:
赤壁之困,过云梦泽中,有大雾,遂便失道。
在赤壁之战中,曹军碰上疾病、自烧战船及在沼泽中行军因雾大而迷了路,这些事都可能确实发生过,但决不可能是造成失败的根本原因,曹操对自己失败的掩饰实在是有些笨拙的。当然,从另一角度看,曹操的失败确实不是由于他力量特别弱小而周瑜的力量特别强大。曹操的兵力自称八十万,这显然是夸张不实之辞,其实际兵力据周瑜估计是二十二、三万或二十三、四万人,这则可能是一个被有意缩小的数字。但即使是这个数字,仍然超出孙、刘联军的五万兵力若干倍,曹操占有绝对优势。更重要的是,曹操刚刚势如破竹地拿下了荆州,战胜了刘备,一时四方震动,在气势上、心理上也占有绝对优势。以张昭为首的一批人为其所慑,主张投降,不是偶然的。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张昭劝孙权投降是由于他眼光远大,是想抓住这个机会,让匡扶汉室的曹操实现天下的统一,这样做虽无功于孙氏,却有功于国家,实未见其必然。此外,曹操还有其他的一些优势,如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师出有名;占据了荆州上游,可以水陆俱下,长江天险不再为孙权所独有。等等。但是,曹操虽然拥有这些优势,但还是打了败仗。这是为什么呢?
诚然,曹操也有他的一些劣势,诸葛亮和周瑜所分析的那几条,都并非无中生有之谈。比如荆州新附,人心不稳,军心不稳,就是一个大问题。刘琮投降之后,他的部将王威还曾劝他说:
“曹操得知将军已经投降,刘备已经南逃,一定会懈弛无备,轻行单进。将军如果能给我奇兵数千,在险要之地拦击他,一定可以将他活捉。活捉了曹操,就可以威震四海,不只是保守荆州的问题了!”
王威真是有胆有识,如果真照他所说的去办,后果是很难设想的。但懦弱无能的刘琮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建议。象王威这样的人留在降军之中,随时都在想着如何反戈一击,哪里会真心实意地替曹操打仗呢?刘表治理荆州多年,虽没有雄才大略,但他保土安民还是有一套办法的。刘备在荆州数年,有意收揽人心,在他周围更是团聚了一大批人,影响所及,以至在南撤时,有不少人主动前来投奔,其中还包括一些刘琮手下的人。相比之下,曹操初来乍到,没有根基,兵力虽多,但实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要想把仗打赢,也就难乎其难了。
曹操还碰到另外一个难题,就是孙、刘(刘备及与孙氏有世仇的刘琦)两家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结成了虽是暂时的、但却是牢固的联盟。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来攻破,此前曹操所取得的胜利,不少都同敌人内部的不团结有关,如吕布反复无常,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袁术同袁绍反目成仇;袁绍同公孙瓒互相攻伐;袁尚兄弟彼此火并等。内部不团结,就给进攻的一方提供了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便利。刘备在当阳一役损失已很惨重,孙权虽据有江东六郡,但毕竟偏在一隅,兵力也很有限。如果他们单独与曹操对抗,都将很难成为曹操的对手。如果孙权想吃掉刘备,双方在火并一番之后再来对抗曹操,那无疑更是自取灭亡。因此,他们都深感到了联合抗曹的必要性。他们首先统一了内部的认识,认识一经统一,就不再犹疑,全力以赴,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即使是原来主张投降的一批人,在抗敌方针定下后,也不再固执己见,而是服从大局,各尽其力。其次,以鲁肃、诸葛亮和周瑜为首的一些人,不为曹军的一时强大所吓倒,能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作冷静认真的分析,既知己又知彼,不仅因此而增强了克敌制胜的信心,同时也为正确地制定发扬我之所长,攻击敌之所短的作战方针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最后,他们能够把握有利战机,利用有利条件,出奇制胜,从而一举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所谓有利条件,包括了利用东南风这个有利条件。一般来说,冬天只刮西北风,不刮东南风。如刮西北风,显然对战船北进不利,反之,则是大大的有利。孙、刘联军大举进攻之时,恰恰刮起了东南风,而且越刮越大,结果船借风力,火借风势,顷刻大火蔓延,敌人土崩瓦解。裴松之认为这是“盖有运数”、“天实为之”,也就是老天帮了孙、刘的大忙。确实,东南风不是人能够“借”或“煽”起来的,只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现象,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却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规律加以认识、把握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