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义渠赶紧把大帐让出来给袁绍住,自己住在另一地方,替袁绍传布号令。四处溃散的袁军将士听说袁绍在黎阳,又逐渐聚拢来一些人。
官渡大战前,因反对袁绍南征而被关进监狱的田丰,这时又面临着一场生死的考验。事实证明田丰当初的意见是正确的,因此袁绍大败的消息传来后,有人便对田丰说:
“这回你一定要被袁公重用了。”
但田丰心中有数,回答说:
“袁公表面对人宽和,但内心特别爱嫉恨人。他不了解我的忠心,我几次因进献忠言而触犯了他。如果他得胜回来,心中高兴,可能还会饶我一命;现在战败而回,又气又恼,内心的嫉恨必将朝我发泄,我是没有希望再活命了!”
袁绍回来后,对当初没有听从田丰的意见本来还多少有点感到羞惭,但这时有个谋士在他面前进谗,说田丰得知他大败而回的消息后,在那里拍手大笑,为自己把话说对了高兴。这一下把袁绍心中的嫉恨之火撩拨了起来,于是不加分辨,对身边的僚属说:
。。
第九章官渡之战(15)
“我不听田丰的劝告,果然落到被他耻笑的地步!”
立即下令将田丰杀掉了。
当初曹操听说田丰被袁绍关了起来,没有随军南下,就高兴地说:
“袁绍一定是会被我打败的!”
等到袁绍大败北逃,曹操又说:
“如果当初袁绍能用田别驾的计谋,胜负还很难说啊!”
可见,曹操对袁绍帐下的谋士,实际上要比袁绍更为了解。
曹操大获全胜后,立即向献帝上表告捷。表文说:
大将军邺侯袁绍,前与冀州牧韩馥,立故大司马刘虞,刻作金玺,遣故任长毕瑜诣虞,为说命禄之数。又绍与臣书云:“可都鄄城,当有所立。”擅铸金银印,考廉计吏皆往诣绍。从弟济阴太守叙与绍书云:“今海内丧败,天意实在我家,神应有征,当在尊兄。南兄,臣下欲使即位,南兄言,以年则北兄长,以位则北兄重。便欲送玺,会曹操断道。”绍宗族累世受国重恩,而凶逆无道,乃至于此。辄勒兵马,与战官渡。乘圣朝之威,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绍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巨亿。
“任长”,即任县的长官。当对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其行政首长称令,万户以下的县,则称长。“命禄之数”,谓天命禄位的定数。袁绍欲立刘虞为帝时,曾派前任任长华瑜到刘虞那里去,说他称帝是上天的旨意。“擅铸金银印”,指袁绍筹划在鄄城建立新朝廷,擅自铸造百官所用的印,准备任用百官。当时百官所用的印,因官爵等级不同,有金质、银质、铜质的区别,大小也不相等。“计吏”,州郡里的属官,负责每年向朝廷呈报所在州郡的户口、屯田、赋税和盗贼等事务。“从弟”,即堂弟。“南兄”,指袁术。“北兄”即指袁绍。报告前部历叙袁绍谋立刘虞为帝、谋在鄄城建立新都及袁术图谋拥戴袁绍为帝等史实,言之凿凿,从而有力地展示了袁绍虽“累世受国重恩”而“凶逆无道”的罪恶,为自己“辄勒兵马,与战官渡”的行动大张其本,说明了讨袁的正义性。后部罗列辉煌战果,不言己功而己功自明。“巨亿”,指十万以上,言其极多。全文纯用事实说话,无虚报浮夸之弊,也无志满意娇之嫌,是一篇非常实在的文字。
这份表文,算是为曹操的官渡之战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七“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我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从军队人数来讲,曹操的军队要比袁绍少得多。袁绍的兵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说有“众十余万”,同书《袁绍传》说有“众数十万”,从中挑选了“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后汉书·袁绍传》的说法与此相同。而曹操的兵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说是“不满万”人,其中还“伤者十二三”,同书《荀彧传》载荀彧给曹操的答书也说曹操是“以十分居一之众”抗击袁绍,《后汉书·荀彧传》的说法与此相同。曹操兵力不满一万的说法,恐非事实,南朝宋时的裴松之即已对此说表示怀疑,并在《三国志》注中作了比较详尽的分析。裴松之认为,曹操初起兵时,即已有兵五千,此后百战百胜,败者不过十之二三而已。但一破黄巾,又接受降卒三十余万,此后不断吞并敌对势力,虽然每次征战都有死伤,但至官渡之战时不应少到如此地步。裴松之还进一步就官渡之战时双方对抗的具体情势提出质疑,认为,其时袁绍有兵十余万,曹操再有谋略,也无法以数千之兵与之长期对峙;而且,袁绍屯营东西数十里,曹操能够摆开阵势与之对抗,可见其兵力不会太少,这是其一;其二,如果袁绍有十倍于曹操的兵力,理应尽力固守,断绝内外,而曹操竟能先派徐晃袭击粮车,后又亲自带兵袭击乌巢,往来自如,并无阻隔不通的事情,可见袁绍并不能对曹操加以控制,这也说明曹操的兵力不会太少;其三,史籍称曹操活埋袁绍降卒八万(一说七万),如果八万人奔散起来,八千人是无法控御的,而袁绍的几万士兵竟然束手待毙,是靠什么力量来控御的呢?这也说明曹操的兵力不会太少。最后,裴松之还提出了《三国志》所以这样记载的原因,认为恐怕是“记述者欲以少见奇,非其实录也”。应当说,裴松之的质疑和分析是有道理的。不过,总的说来,不能否认袁强曹弱的事实,双方之间的人数不仅有差距,而且有较大的差距,估计曹操的军队最多不会超过三四万人。沮授曾对袁绍说:“北兵虽众而劲果不及南。”也是承认了北兵在人数上比南兵众多的事实的。如果不是在人数上存在较大差距,曹操就不会在粮少利于速决的情况下,去与袁绍坚壁相持,甚至中途产生撤兵的想法了。
第九章官渡之战(16)
从军队的装备来讲,曹操与袁绍有很大差距。曹操后来曾发布过一道《军策令》,其中谈到官渡之战时双方装备的情况:
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见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兵破之。是时士卒精练,不与今时等也。
无论是人穿的铠甲还是马披的铠甲,曹操都比袁绍要少得多。曹操见自己的铠甲少,干脆舍去不用,而以奇兵打败了敌人。一是士卒精练,二是出了奇兵,兵好,又用好了兵,从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弥补了物质条件的不足。文字虽短,却已大体总结了官渡之战所以能够取胜的经验。
此外、袁绍有战马万匹,而曹操加上后来司隶校尉钟繇从关中送来的战马二千余匹,大概也只有三千匹左右。其余攻防所用的武器、器械等袁绍当也比曹操多得多。
从经济力量来讲,曹操占领的兖、豫二州自董卓之乱以来,农业生产遭受了相当严重的破坏,后来虽在许都附近地区实行了屯田,到这时已实行了四、五年光景,但由于战争连续不断,粮食消耗惊人,以至曹操在官渡同袁绍相持到许攸来奔时,只剩下能维持一个月的军粮。而袁绍占有幽、冀、青、并四州,人口众多,农业较发达,其中尤以冀州为最,是人力物力补给基地。袁绍第一次从河北运来粮食数千车,被曹操烧毁后,紧接着又运来一万多车,可见其经济实力、军粮储备是远比曹操要充裕的。
从后方的安定来说,兖、豫二州是四战之地,占领后要巩固比较困难,在官渡对峙的最困难的日子,两州的不少郡县起而反叛,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同时,曹操虽已先后击败或消灭袁术、吕布和刘备,收降了张绣,可南边还有刘表和孙坚,还不能说完全消除了后顾之忧。而袁绍占领的河北,有山河之固,同北面的乌桓、鲜卑等族保持着和亲关系,后方较为稳定。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条件,也是曹操所不具备的。
以上条件曹操都不如袁绍,但他却干净利落、彻彻底底地把袁绍打败了,这决不是偶然的,这是他长期以来,特别是迎献帝都许以来多方努力的必然结果。这种努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行屯田,既解决了流民问题,有利于后方的安定,同时也找到了一条恢复农业生产、解决军粮问题的有效途径。曹操在官渡之战期间军粮不足,但如果不推行屯田,则不仅仅是军粮不足的问题,能否进行这一场大规模的旷日持久的战斗都将成为问题。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派典农中郎将任峻主管军器供应和粮食运输,所运输的粮食很可能多半是积贮在各地的屯田区域内所收获的粮食。袁绍也想截断曹军粮道,曾多次派兵攻击抢惊,任峻为此想出了一个对付的办法。他以一千辆粮车为一部,分十部并进,每队用两层军队护卫,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运粮车队的安全。
二是在官渡之战前,当机立断攻取徐州,擒杀吕布,赶走刘备,降伏张绣,稳定关中,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避免两线作战的问题。刘表、孙坚虽然虎踞南面,还不能说已经完全排除后顾之忧,但刘表胸无大志,坐守成业,孙策后来被刺身亡,都没有对曹操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在官渡之战期间,曹操还派遣部将臧霸多次带兵进入青州,稳定了东部局势。镇守关中的司隶校尉钟繇,则不仅招抚流民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争取马腾、韩遂暂时归附了朝廷,使曹操免除了西顾之忧,还在曹操兵少粮缺的关键时刻,挑选了二千多匹战马送到官渡,给了曹操以有力支援。曹操为此异常高兴,当即给钟繇写去了一封信:
所得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关右”,指函谷关以西之地,亦即关中。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辅佐者,楚汉战争时期留守关中,负责士卒和粮饷的补给,支援前线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作出了重大贡献。曹操将钟繇的“送马”与萧何的“足食成军”相提并论,对其功劳作了高度评价。这件事说明,曹操不仅没有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周边地区的支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九章官渡之战(17)
相反,袁绍虽然也想开辟第二战场,但却始终未能奏效。官渡会战前.袁绍想拉拢刘表和张绣,未能取得成功。后来,刘辟、龚都及兖、豫二州的一些郡县背叛曹操,这又给袁绍提供了一个开辟第二战场的机会。对这个机会,袁绍本来也想加以利用,但他对部下分兵南下乘虚攻击许都的建议一再加以拒绝,主观上想在官渡把曹军一锅端下,因此下的决心不大,仅派与之存有异心的刘备带了不多的兵力,前去与刘辟等人配合,因此也未能收到多大效果。袁绍在这个问题上的失算,在客观上帮了曹操的忙,使曹操得以在官渡全力以赴,最终夺取了战争的胜利。
由于曹操做了比较充分的政治准备和军事准备,因而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而当战斗正式打响后,曹操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又为夺取战争的胜利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首先,曹操对战争的全局作了通盘考虑,先后派兵攻占了射犬、延津、白马等战略要地,使自己在战争的初期获取了主动。其次,曹操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审时度势,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果断捕捉有利于自己的战机,从而节节夺取战争的胜利。他先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取得白马大捷;接着用诱敌之术,歼灭了袁绍的追兵。首战的胜利挫伤了敌军的锐气,但自己的力量仍处于劣势,于是曹操又先退一步,固守官渡,以少量的兵力拖住大量敌人,耐心寻求有利的战机。最后,因许攸来奔而深入摸清了敌情,于是及时抓住战机,集中兵力,避实击虚,以轻骑奔袭乌巢;在乌巢面临腹背受敌的危急时刻,又毫不动摇,厉兵奋击,终于抓住袁绍援军将到未到的短暂机会,击败了淳于琼,烧毁了袁军囤粮;接着乘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的时机,发起全面反攻,最后终于取得了决战的胜利。灵活、机动和果断,这些优秀指挥员必备的素质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
相比之下,袁绍在指挥上就显得办法不多,十分被动。他自恃兵力众多,企图全线推进,直捣许都,结果十万大军被牵制于官渡。在官渡期间,他又只知正面强攻,一再拒绝部下迂回敌后的建议,使全军进退失据,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在决战关头,又缺乏头脑,没有把主力用于具有决定意义的乌巢方向,而是继续攻打已经攻了数月也不见有进展的曹军官渡阵地,结果弄到覆没的地步。
曹操的出色指挥,固然和他本人的军事才能有关,但也和他知人善任、注意听取部下正确意见的品质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声东击西解除白马之围是由于他听取了荀攸的意见,坚守官渡是由于他听取了荀彧的意见,出击乌巢是由于他听取了许攸、荀攸和贾诩的意见。可以说,官渡之战的每一个胜利,都有着曹操谋士献计献策的功劳,也有着曹操言听计从、从谏如流的功劳。
相比之下,袁绍在这方面就做得太差。田丰、沮授、许攸和张郃等人都曾向他提出过非常重要、如果加以采纳实施很可能使战局发生重大改观的意见,可他一次也没有听从。袁绍外表宽和闲雅、落落大度,忧喜不形于色,但内心狭隘猜忌,性情刚愎傲慢,自以为是,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好谋无决,迟疑误事,这种种毛病,都在这场关系生死存亡的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曹操的好谋多决、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