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 >

第35部分

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第35部分

小说: 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从家庭的收入水平看。家庭的消费水平首先和家庭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有关。该地区人均月收入(包括工资、奖金、福利)为元。其中人均月收入在—55元之间的占到52 % ;元以上的占家庭总数的;在80元以上的高收入户占;还有一些人均月收入在35元以下的家庭(不包括不同居亲属的资助费)。因此,家庭消费除日常生活开支外,有购买中高档消费品的趋向,但这种趋向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层次。
  ②从日常生活的基本开支看。由于大多数家庭收支不记帐,这项调查数据不很准确,
  书报费所用比例不大,是由于不少人认为反正工作单位订了许多报刊杂志,家庭里可以省了这项开支。
  从储蓄和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情况看。由于收入的增加,大多数家庭每月都有积余,83 % 的家庭有定期储蓄,平均每家每月储蓄额为17元左右,其中最高的每月存150元。当然,储蓄之目的各有不同,有的用于养老或作为应急事故的备用金,但相当一部分将投入市场购买耐用消费品。
  近年来,该地区已添置的电视机、收录机、电子计算器、洗衣机、电冰箱等物品已成倍增长。如646个家庭中的48台洗衣机、29只(共有32只)电冰箱、508台(共有577台)电视机都是77年后添置的。
  上表说明,家庭消费除日常开支外,有购买中高档消费品的趋向,但这种趋向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层次。
  目前,欲购洗衣机、电冰箱的人为最多,反映人们在当前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想用家用电器来减轻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想用家用电器来减轻家务劳动强度和减少所耗时间的意向。
  随着家用电器的广泛使用,无疑会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并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5)上海市虹口区长春街道的家庭生活调查
  虹口区长春街道东起溧阳路、西至淞沪铁路、南接横浜河、北达虹口体育场和虹口公园,面积约平方公里。居民总户数是17483户,总人口为64517人,人口密度较高。
  这个地区在鸦片战争后就逐渐形成,其中一部分曾经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租界。但不少革命人士亦曾经在这地区居住过。鲁迅的住宅(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就在这个地区,“左联”也曾设在这个地区。解放后,在住宅建设等方面,虽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但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格局。这里是上海比较典型的老的街道、地区。
  目前在这个街道内,有市属工厂企业十六家,其中最大的上海无线电八厂有一千多职工。繁华的四川北路贯穿长春街道,再加上街道企业、里弄生产组发展,工商业比较繁荣。
  长春街道文教事业也比较发达,有中学三所,小学五年,医院(包括市属医院、部队医院)三所。这个街道居民的文化程度比较高,文盲大大低于市区水平,仅占(市区为),高中程度的占,大学以上文凭程度的占(市区为),知识分子多,是长春街道的特点之一。
  长春街道下属18个居委会。就籍贯而言,长春街道的居民主要是由上海人、江苏人、浙江人、广东人组成,但他们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由于人口的自然结合,有些居委江苏籍的较为集中,有些居委浙江籍的为多。以邢一居委来看,江苏籍最多,占,而且多数是苏北(江苏长江以北)籍。余庆坊居委浙江籍居民最多,占将近一半。永安居委则是广东籍为多。由于历史原因,祖籍不同,所从事职业、经济收入、住房、生活条件就各不相同。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982…83年城市家庭生活状况(4)
就住房条件而言,由于长春街道的部分地区历史上曾是日租界的一部分,花园洋房较多,但棚户区也多,所以住房条件差别很大。山二(山阴路)居委会居民的居住条件最好,每户(居住面积)平均平方米,全都有卫生设备,62 % 有浴缸,家家使用煤气。多伦居委则相反,居民住房面积较小,每户平均平方米。
  就经济收入而言,不同居委会居民的工资收入也不尽相同。山二居委最高,人均达元,(工资调整前)余庆坊居委最低,人均工资只有元。人均消费支出也不同,邢一居委为元,而山二居委则达元,此差别跟家庭人口数及职业有关。上海市区家庭户口平均人;人均住房面积4平方米。长春街道人均平方米。
  (6)上海市杨浦区双阳路的家庭生活调查
  上海市杨浦区宁国街道双阳路居委,地处长阳路双阳路一带,整个地段为中国纺织机械厂和五一电机厂所包围,马路对面还有华东建筑机械厂、国棉三十厂等工厂企业。该地区是产业工人居住之地,也有部分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和商业服务人员。
  居民中有一半以上原籍在农村和外地城市,其中江苏籍的占调查对象的51 % ,浙江籍占16 %,上海籍的占17 % 。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记载,整个居委共897户(不包括集体户),3514人,其中退休工人531人。居委会共有29个居民小组,分四块集中管理。居民区分为四条弄堂,各条弄堂特点各有不同。
  1839弄最早是日本东华纺厂的职员住房区。抗战胜利后,中国纺织器材公司接受了这批房屋,住进了一批老职员。原来约50户,文革前兴建了两幢工房,搬进20多户,现1889弄共77户。居住在这里的成员中,知识分子、职员居多,他们的子女文化程度也较高,77户中就有大学生40名。
  1841弄原来是三友毛巾厂的厂房区。1937年“八·一三”战事以后,被日本东华纺厂作为该厂的工人住宅区。这里的住房大多数是平房和简易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修缮作为中国纺织机械厂的工房。住在这条弄堂的200多户人家;大多是轻、重工业的工人。
  1887弄原先有一些平房和草房。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广大农村实行“三光政策”,江苏、安徽等地农民离乡背井逃难来到上海。日本投降后,一些工厂恢复生产招收工人,因而这些贫困的农民就进了煤气厂、纺厂、纺织机械厂工作,逐渐在这里开设一些小商店,诸如布店、小百货店、理发店、酱油店等,有国营的,也有合营的。因而居住此地的大多是劳动人民,包括一些商业服务人员。
  现在的1860弄所在地,在30年代还是一片荒地、河沟、坟山遍长野草。当时只有十几户人家在这儿搭草棚住下,种菜干苦力以度生计。解放以后,在这块土地上盖起了十一幢新的工房,270多户家庭搬进了新房。其余130多户住在自盖私房里,三中全会后有80 %的私房住户都翻建了新房,现在他们都住上了二层或三层的新楼房。1860弄的居民绝大多数来自苏北和安徽,他们都是普通的劳动人民,女同志大多在纺厂工作,他们父辈中的有的是踏三轮车的,有的是码头扛大包的,有的是泥水匠,有的则是拉人力车的车夫。
  (本调查工作开始于1983年1月。确定1982年12月31日为调查的标准时间。)
  [附录]上海市1982—1983年的物价
  1982-1983年间,改革开放初期,“官价”跟“议价”的明显差距逐步靠拢,物价稳中略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1982-1983年间,官价普通大米每斤1角3分,上等大米每斤约2角钱;1元可以买5—7斤大米;猪肉每斤1元1角-1元2角;1元人民币可以买-斤猪肉; 植物油每斤8角—9角钱,1元可以买—斤植物油;新鲜青菜每斤约6分钱,1元可以买15斤青菜;棉布每市尺大约3角钱,1元可以买3尺棉布;1982—1983年间上海“一块钱”平均折合今人民币大约6元5角。
  (7)南京市秦淮区四福巷的家庭生活调查
  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街道四福巷,位于城区南郊,秦淮河蜿蜒其间。秦淮河孕育了南京古城的发展,流经夫子庙地区,形成了著名的繁华闹市。有历史上许多诗人、文学家为之吟诗作文咏叹怀古的记载;也有“六朝金粉”夜夜笙歌的“艳迹”。解放前,夫子庙地区妓院、赌场和烟馆林立。解放后,经过彻底的社会改造,卖淫、吸毒等丑恶现象被清除,绝迹了。目前,这里商店、饭馆、旅社、书场、影剧院相当集中。1981年又设立了全市最大的小五金百货市场和唯一的花鸟鱼虫市场。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形式多样的游乐场所,使夫子庙地区成为南京消费、娱乐的中心,许多外地人来到南京,也慕名前往参加游览。每天流动人口达14万,车水“人”龙,十分繁华。
  四福巷居民段处于夫子庙地区的西部,由大四福巷、小四福巷、大全福巷和瞻园路中段所组成(以下简称四福巷)。它靠近闹市区而不在闹市区之中。西面毗邻太平天国博物馆(原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王府);东面与繁华中心地段夫子庙广场相通;南面不远处有医院、工厂相望;北面是一片典型的老居民住宅区。辖区内,有航天工业部科技干部进修学院、羊毛衫二厂一个车间和散热器厂一个车间等单位。
   。 想看书来

1982…83年城市家庭生活状况(5)
1982年人口普查时,该居民段有671户。目前,这671户居民中基层劳动群众居多,祖居百年以上的老住房居多。据统计,调查对象中从事轻重工业、运输业的工人占,商业服务业工作人员占,两者共;此外,科技干部进修学院的宿舍居住着一些中、高级知识分子;大全福巷还有一个军队干部家属宿舍。由此可见,这里既具有南京古都的特色,能为我们探索南京城市家庭的演变提供一个历史的纵剖面;也具有现代南京的某些特点,可以为我们研究城市不同阶层的家庭状况提供一个现实的横断面。
  1982年12月,正式进点调查。南京市统计局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城市家庭200户,进行家计调查。其平均家庭人口数为人,人均月收入为元。我们的调查样本,平均家庭人口数为人,人均月收入为元,相差不大。
  [附录]南京市1982—1983年的物价
  标准面粉每斤1角2分,挂面每斤2角6分,中等籼米每斤1角2分,食用油每斤7角9分,鲜鱼每斤5角6分,猪肉每斤1元0角6分,鸡蛋每斤6角—8角5分,青菜每斤3分,牛奶(订户价)每千克6角,棉毛衫每件3元3角,洗衣肥皂每条4角3分。
  可见,1982—1983年间南京的物价比北京便宜些(人均收入也比北京市低一些),“一块钱” 大约折合今人民币6元7角。
  (8)成都市东城区如是庵街的家庭生活调查
  成都市东城区梓童辖区如是庵街居民段,接近市中心区,由四条街道组成:如是庵街、藩库街、穿巷子、不穿巷子。整个街道的格局,自民国初年四川军阀杨森修建成都街道以来,至今无重大变化,较多地保留了老成都的特色。
  这里的居民户多数是解放前就定居于此的老住户,只有东城区委宿舍、省财政厅宿舍、省汽车配件公司宿舍是解放后新建起来的,居民也是解放后迁来定居的。这种情况在成都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为了对本调查资料的可靠性作一个大致的评估,成都市统计局1982年公布的《成都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中与家庭有关的部分资料进行对比,两个资料的数据接近。
  

海外报道的中国工资状况(1)
西方人见面谈话,有两件事情不能提:一件是女人的年龄,再一件就是对方的薪金。然而在中国,人们见面常问两件事情,一件是“你吃了吗?” 再一件是“你工资多少钱呀?”
  在中国的外国人(特别是新闻记者)从侧面打听到中国职工的工资状况后,都大惑不解。他们从不同角度采写了一些文章。本文收集了1988年的若干报道,综合整理如下——
  工资水平的比较
  从名义工资来看,无论工人、职员,刚参加工作的一般都在人民币40元至100元之间,工龄较长的中老年职工一般在人民币100元至200元之间。月工资在200元以上的很少,大约占3—5 % 的比例,如高级干部(简称高干)、高级工程师(简称高工)、教授等所谓高级知识分子(简称高知),以及名医生、名演员、名作家;所谓“三名三高”。
  大体上月工资额最高的,不高于最低工资额的10倍(外资企业又当别论)。工资高的,如果家庭人口多负担重的话,也不一定比工资额低但只需要养活自己的职工好多少。还因为工资高的支出用途相对广些,如雇保姆操持家务等等。即使拿工资额几倍于低工资的人来说,其表面值也只相当于欧美日本最低工资者一天收入的金额。在美国饭店洗碗碟打工者,每日工资为100美元左右,按1988年现行汇率(1美金=人民币4元)折算,约合400元人民币。在日本东京餐馆洗碗工干8小时可收入约5000日元,折算成人民币,也相当于上海一个工程师的月收入——150元。
  国外一个从事简单体力劳动者一天的收入,相当或高于上海从事复杂劳动、脑力劳动者整月的工资。有些外国记者通过这种表面值的对比,发现中国知识分子的收入实在低得不成比例,而在某些重要场合公开向另政府领导人提出这一问题,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待遇鸣不平。
  有一封打工者(华人)自美国纽约寄来的信,提到纽约的物价水准以及他的收入简况:“我每天6时半起床,7点钟坐上BUS,8点钟上班,一直到晚上5点钟下班,整理一下工具,洗洗手等最快也要到5半点才能离开;买些蔬菜,到家已是晚上7点半了。8小时工作的劳累与大陆的工作程度是无法相比的,回家后已是筋疲力尽了。”这个低收入的体力打工者自述:“每天85美金的收入,如一个月一天假都不请,可拿到2040美金,然而开销大。青菜要卖1元多一磅,乘巴士每次就要花去1元美金,房租、电、煤、电话费总共要花去500美金,厨房与浴室还是两家合用的,如独用还要更贵,说来惭愧,我的太太看病住院,还要向政府申请免费,实在住不起啊,住一天病房就要600美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