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帝王大臣的精神世界:大宋朝的妙人们-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切得来似乎过于容易,赵匡胤这年三十四岁,距离他离家外出讨生活不过十余年的光景,从流浪汉到开国皇帝,他浓墨重彩地写下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传奇。
心理学上说,人的性格是逐渐自我养成的,早年的经历直接影响着后来的行事风格。赵匡胤虽然不是一般人,但也不能例外。
入主皇宫之后,他肯定细细总结过自己成功的原因。这个问题他老娘杜老太也问过,赵匡胤回答得很是敷衍,说都是因为祖宗积德,我才能有今天。很显然,这是哄老太太开心的说法。
不料杜太后没那么好糊弄,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得天下,都是因为别人的江山在孤儿寡母手里,所以你才捡了便宜。所以“国赖长君”,你以后要把位子传给弟弟光义,然后再传给你儿子,才能永葆平安。
姑且不论老太太有没有说过此话,也不论对不对,自己得天下的原因,赵匡胤应该是比任何人都清楚,那里头的奥妙,只不过是两个字而已。
就因为这两个字,赵匡胤后来大刀阔斧实施改革,不厌其烦地制定了种种策略,才造成了宋代独特的治国风格,以及后世子孙的耻辱与遗憾。
到底是哪两个字?兵权!
宋朝是建立起来了,在旁人眼里,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没准又是个短命王朝,几天就改了姓。
当时天下分崩离析,翻开地图,北有北汉和虎视眈眈的契丹,南方更不轻松,南唐、吴越、南汉、湖南、荆南、后蜀,密密麻麻全是割据政权。
在其位谋其政,以前不是自己天下,不操那个心,现在不一样了,周围这些个小国家,怎么越看越别扭,它们就好像某种皮肤顽症,时不时提醒你,要想舒服就挠一挠。
可是老赵现在腾不出手来,因为有人不服气,造反了!
谁不服气就先挠谁,新官上任还有三把火,何况能征善战的新皇帝。
首先跳出来的,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应该是后周老皇帝郭威的外甥,那个凶悍跋扈的李重进,当时他连柴荣都不服气,何况你一个外人,应该是他吧?
错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李重进这一次成了落后分子,反宋大旗先被昭义节度使李筠举了起来!
赵匡胤初登帝位就知道,这些节度使肯定心里不服,给他们各自发了诏书安慰,特地让李筠加兼中书令。
到目前为止,李筠都还算得上是一条好汉。他早年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也算战功卓著;在潞州盘踞了这么多年,可谓根深叶茂,所以敢于私自征收赋税,敢于召集流氓无产者、逃犯之流入伍,威猛如柴荣者,有时候都拿他没办法,也只是在形式上下诏责问一下而已。
现在这个姓赵的小子篡夺了江山,竟然还派人下诏,显然是无视自己辉煌的曾经,李筠很生气,决定避而不见。
在左右侍从拼命劝告下,他才勉强跪下接收诏书,不过表情不那么美观,阴沉沉绿惨惨,浑似刷了劣质绿漆。
等传谕的使者上了台阶,走到酒席边上,还没有动筷子,就听到身边传来了诡异的哭声,是谁这么不识抬举,举国欢庆之时鬼哭狼嚎!哦,对不起,不知道是您老人家。原来是李筠,他表情十分痛苦,老泪纵横地面对着一幅画,哭哭啼啼。
第二章 免死铁券失效了(4)
画上之人,就是后周太祖郭威,李筠的老上级。
这下把李筠手下的一干人等吓得够呛:老头子活够了,大家还没有。急忙上前跟赵匡胤派来的人解释说,老爷子喝点酒就这样失态,您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李筠的儿子李守节,是个深明大义的好青年,好几次苦苦劝告父亲,说赵宋现在兵强马壮,正想树个靶子来建立权威,咱们可不要往枪口上撞。
李筠沉思许久,就给儿子出了一条“妙计”:不如……你到小赵那里去看看他对我们有没有戒备。
李守节一听这话差点当场昏倒,严重怀疑面前这糟老头子是不是自己亲爹。但是好青年反过来又一想,去一下或许没有坏处,总比在这里闭门造车谋划造反要强。
现在我们已经看清楚了,李筠是个很奇妙的人,他的思路和一般人不一样,时不时会激发出一些创造性思维来。
北汉皇帝刘钧(刘钧就是被郭威所忽悠的那个刘崇的另一个儿子,郭威称帝之后,刘崇也称帝,是为北汉)曾给他送来一封蜡书密信,信上说:“听说你想要造反(天下人都知道了?),我对赵匡胤也不满很久了,咱们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吧。”
李筠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内心暗自点头,事实上他后来也是这样做的。
然后,他又把这封信上交给了赵匡胤!这下把赵匡胤搞糊涂了,这是赤裸裸的挑衅,还是忠心耿耿的证明?李筠这是设了个迷魂阵啊。
其实误会了,李筠本人没那么聪明,首鼠两端、犹豫不决是他人格最鲜明的特征。
接收赵匡胤的诏书,却又公然缅怀先帝;紧锣密鼓准备起兵,同时又派自己儿子深入虎穴涉险;勾结刘钧造反,却又献上密书向赵匡胤示好……一直到后来,一边以臣子之礼参拜合作者刘钧,一边又口口声声说“忠于周室,不敢臣宋”云云。
一个拥有这样性格的人,他要是能成功,狗都会笑昏过去的。
李守节忐忑不安地站到赵匡胤面前时,他看到的是一个笑眯眯的黑胖子。胖子问他:“太子,你来干什么?”李守节立刻双腿发软,跪地以头作捣蒜状,说:“您何出此言,一定是有奸人陷害我父亲。”
赵匡胤微微点头表示知道,说:“我也知道你好多次劝谏,但是你爹那厮不听(老贼不汝听耳!),他派你来,就是想让我杀掉你,我杀你干什么?回去跟他说,我不当天子的时候,他怎么干都成;现在我当了天子,难道他就不能让着我点,给点面子好不好?”
赵匡胤果然仁厚,就凭这几句话判断,此人绝对不坏。
但李筠不是三岁孩子,说好话没用,现在,就算赵匡胤抱着他流泪哀求不要造反,他也停不住了,他在自己神奇的思想境界里扬帆远航,看到美丽的,天国……
我乃周朝宿将,和世宗当年也是称兄道弟的关系,禁军里面也都是熟人,大家一听说是我神奇的李筠,那肯定是喜不自胜,纷纷前来归降。
况且我还有两样撒手锏——爱将儋珪,一条长枪使得出神入化;宝马拨汗,日行七百,快如闪电。
你们这些知识分子闭嘴吧,别出那么多馊主意,我来了!
等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好像粮草不是那么充足,怎么办,偷还是抢?老流氓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又提出一个创造性的金点子。
他找到城里数一数二的高僧,此人信徒甚多,很有号召力。李筠跟僧人商量说:“现在我部队的给养有些跟不上,我给你跑个腿,化缘钱、粮各三十万,先存在我的库里,事后二一添作五平分,如何?”
第二章 免死铁券失效了(5)
该僧也是财迷,满口应承下来,有钱大家赚,合作出效益。
于是,和尚坐在高高的柴堆上宣称,不久之后就要自焚了,时日无多,要结缘要种福田的抓紧时间,过期不候,这下引来众人纷纷围观。李筠则在地下悄悄挖了一条通道,告诉和尚:“到时候你悄悄跳下来,从地道钻出来就好了。”
接下来,李筠带头和他太太前去参拜,将所有的家财都布施出去给圣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快众人疯狂捐钱捐物,几天之内就捐了六十万,超额完成任务。
李筠一看东西到手,立刻很不厚道地堵上地道,真的把和尚给焚了!
看看,李筠再一次施展了他神奇的“反复无常”神功,效果出奇地好。这个人能够位居万人之上,应该说还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首先,他是个孝子,对母亲十分孝顺,每当暴怒将要杀人时,他母亲就在屏风后面呼喊:“听说你要杀人了,不能免除么?为我们积点福吧。”这时李筠就立刻冷静了,放了将要杀死之人。其次,他跟随后周两任皇帝南征北战,战斗经验比较丰富。不过吃亏就在于过分膨胀的自信,以及这个不久之后带来灭顶之灾的“神功”。
粮草备足之后,李筠正式开始了他的造反之旅。思前想后,他还是觉得有一点势单力薄,需要找个靠山。
这个靠山就锁定了第二个“儿皇帝”,曾经向他摇动橄榄枝的北汉刘钧。为了表达诚意,他派人将赵匡胤的监军——亳州防御使周光逊、闲厩使李廷玉绑了,送给刘钧做礼物,意思是说:我态度十分坚决,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紧接着,他派人干掉了泽州刺史张福,占泽州作为据点。
刘钧那边接到礼物立刻行动,亲自率兵赶到太平驿和李筠会合,李筠望穿秋水迎来了他的新主子,隆重地施以臣子之礼。
不过,当他抬头仰望,才发现这次会面是令人极度沮丧的,这才多久啊,北汉现在简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兵士人少不说,而且面有菜色、无精打采的。
李筠很郁闷,聪明的自己还是忽略了一点:契丹既然认了北汉这个干儿子,不狠劲剥夺,难道还当独生子娇生惯养?这些年来,北汉已经被干爹蚕食得差不多了,几乎成了空壳子。
如果早知道如此,我还造这个反干什么?李筠开始觉得,世界不是自己最初理解的那样了。不料虎死不倒威,刘钧这个瘪三,仗着契丹洋爹撑腰,开始摊派:李筠你是我的臣子,那契丹也是你爹,以后要服服帖帖,跟我一起……
李筠的神功又开始发作,说自己生是周室的人,死是周室的——死人!不愿归顺契丹,搞得刘钧有点不舒服,不过还是封他为西平王,赐马三百匹。这个赏赐不是白给的,还派了个监军,来监视李筠是不是老老实实的。
赵匡胤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而且他知道,此战非同寻常,根据杀鸡骇猴定理,只要这个出头鸟被打死,其他的鸟,比如说哭哭啼啼的成德节度使郭崇,天天维修军器的保义节度使袁彦(就是一开始和他关系不妙的那位),以及护国节度使杨承信等,就很快会收起造反之心,老老实实做人,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首先奉命出征的是石守信和高怀德,接着是慕容延钊、王全斌由东路接应,目的只有一个:遏制李筠的进程,绝对不能让他西出太行!
此时李筠正率兵南下迎战,留下好青年李守节在老巢守候。双方在长平首次接火,因为太祖下了死命令,所以西平王的部下吃了点小亏,留下三千具尸体退守。
第二章 免死铁券失效了(6)
鉴于此战意义重大,不久之后太祖策马亲征,好让李筠死得心服口服。据说这里头有赵普的主意,他告诉太祖说,敌人以为我们国家初建,肯定不会主动出击,如果倍道兼行出其不意,肯定可以一举拿下!太祖深以为然。
途中山路崎岖,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不利马匹行进,如果强行推进,很可能增加很多非战斗减员,赵匡胤就亲自用马匹搬运石头。皇帝亲自动手了,众人哪敢怠慢,一个个争先恐后搬运,一天之内,一条平坦大道就出现了。
太祖与石守信、高怀德会合之后,三军在泽州南部大败李筠数万人,有三千人当即投降,李筠只好退守泽州。这一战不算辉煌,值得一提的是,刘钧派来监视李筠的那个人被打死了,也不知道对李筠而言是喜还是忧。
危城困守,中国战争史上最典型的画面出现了。
城墙外面,宋太祖英气勃勃意气风发,史称“列栅围之”,说不好听一点,就是“瓮中捉鳖”,一副十拿九稳的胜利者姿态。
城墙里面,李筠正和一个女人在说悄悄话,这个女人叫刘氏,是他的侍妾。
刘氏忧心忡忡地问李筠:“城里现在还有多少马匹?”李筠说:“你一个妇道人家,问这个做什么?”刘氏说:“现在城门随时可能会被攻破,我们不如带着心腹火速突围,保住昭义,向河东求援,总比在这里坐以待毙强吧。”
李筠想想有道理,清点一下,居然还有千匹战马,于是,决定晚上突围。
不料边上有人说:“您再考虑考虑,现在做计划说得天花乱坠,一旦出城,难保没有人把你挟制住去投降邀功啊!”
李筠想想,也很有道理!
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施展“反复无常”神功了。没有多久坏消息传来,龙捷使王廷鲁、吐浑留后汾州团练使王全德,这两个意志薄弱的家伙,从昭义过来投降了赵匡胤,李筠退路已断,死局既定!
六月,赵匡胤亲自指挥攻城,冒着箭雨飞石,加入敢死队,颇有当年周世宗亲征的气概!李筠眼看败局已定,只好自杀了!至于他是怎么死的,有的资料说“赴火死”,有的资料说“赴水死”,连死都这么含糊不定,真是个有特色的人。
罪魁祸首死掉了,赵匡胤继续挥师上党,好青年李守节虽然死了老爹,却也不敢怀恨在心,乖乖开门投降,得到了太祖的嘉奖。
太祖这一次声威大壮,一举拿下叛贼,立刻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可以设想,如果李筠久攻不下,四方诸侯恐怕就要闻风而动,局面就会相当糟糕。
事实上,已经有人这么做了。李筠刚举起旗帜,李重进就派遣心腹翟守珣去昭义镇联络,要联合起事。
不知道是李重进运气不好,还是李筠祖上无德(他老娘心眼不错啊!),两人的合作没有成功,这个所谓的“心腹”,一拐弯跑到新皇帝那里邀功,打小报告揭露了李重进。
赵匡胤一看形势不妙,马上对翟守珣许以高官,并重重赏赐,任务只有一个:尽量拖住李重进,以免造成遭南北夹击的被动局面。
李重进就这样失去了唯一的机会。
翟守珣则立功不小,后来平定李重进后,太祖遍寻不到此人,只能通过悬赏的方式找到他,提升为供奉官。
其他的节度使,就相对好对付一点。
成德节度使郭崇的手下辛仲甫劝告郭崇应该遵纪守法,顺应时代潮流,节外生枝基本上等于自寻死路,看看李筠的下场!郭崇思忖再三,接受了这个意见,对朝廷使者彬彬有礼,消除了赵匡胤的怀疑。
第二章 免死铁券失效了(7)
至于成天修缮兵甲的保义节度使袁彦,一看李筠如此不敌,也只好找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