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太祖赵匡胤,就算在现代也是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郭绍早就知道他是这个时代的人,但就算同在禁军也一直没机会见到真人。如果真和赵匡胤见面了,能不动容?这可是名垂千古大名鼎鼎的人物,居然叫郭绍给亲眼见到了?
“你是郭绍,小底军郭绍?”那大汉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字正腔圆。
郭绍忙道:“回赵将军,末将正是小底军郭绍。”
赵匡胤赞许地点点头:“是你一箭射死了北汉大将张元徽?”
郭绍努力控制住内心的激动,尽量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态度:“是,末将听得有人喊张元徽来了,就拉满弓射了一箭,好像射中了他的脖子。”
他虽然说得轻松,但乱军之中,远距离射一个活动的目标本就不易,还要命中脖子这种小范围目标,而且是一箭毙命!别人不懂,同是武将的赵将军能不懂其难度有多高么?
“好!好!”赵匡胤爽朗地大笑喝彩,气势十足,似乎要响彻群山。
赵匡胤又笑道:“张都指挥使今日在官家面前表功,在场如许多浴血奋战的将领,他只力荐其中二人之功;其中一人便是你。你虽是一个都头,但阵斩张元徽当得此殊荣!那张元徽可是号称汉军第一猛将,名声在全天下都是响当当的,他一死,北汉军就像被夺了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后汉主对契丹蛮夷自称侄儿,勾结外寇杀我中原百姓,张元徽等一干爪牙无不是帮凶,末将杀之心头痛快,更是分内之职!”郭绍不知道自己这么说话算不算得体,好在随机应变、却也能面对地位比他高很多的武将时对答如流,这要是一般的底层将士,倒不一定能不怯场而且言辞清楚。
“咦!”赵匡胤的黑脸露出诧异之色,转瞬又大笑道:“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某赵匡胤最敬重明大义、忠勇兼有的好汉。他日凯旋班师回朝,定要请郭都头开怀畅饮一番,不醉不归!”
郭绍忙道:“末将位低人微,赵将军礼贤下士,叫人受宠若惊。”
赵匡胤道:“对了,今日张都指挥在官家前面提起你,官家金口玉言,曰‘宜授指挥使’,你好好干,回朝之后定有恩赏。”
“多谢张都指挥使、赵将军在官家前面美言。”
赵匡胤点点头,说道:“本将言尽于此,还有别事,你我另择时日再叙,你等好生养伤。”
郭绍忙抱拳执礼目送,杨彪等人也赶紧拜别。
一行人牵着马走后,罗孟子高兴道:“这下好了,郭十将要发财!皇帝要赏,可不比拿钱下来一大群人分!”杨彪没开口说话,不过看郭绍的目光已有所不同。
郭绍大方地说道:“若是真赏了钱,兄弟们见者有份,何况今日杨兄阵前杀敌立的功不比我少,只不过没让上头看到罢了。”
第十一章 武讫镇(一)
次日,营中一众伤兵坐民夫的牛车到了潞州城西南方的一个名叫武讫镇的节镇。军中伤兵大概有四五十人,路上不断有人死掉,只能挖个坑草草掩埋了事。伤患大多只能依靠民夫照料,军中只有一个号称郎中的人,挂了个不入流的文书郎官职,平素可能就干些抄写的工作,战时摇身一变成了医治伤兵的郎中。不管医术如何,那么多人他根本瞧不过来。
镇是县一级的军事据点,一般有镇将和军队守备。但郭绍来到武讫镇,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是一个镇?
黄土大路上立着一块牌坊,上面写着武讫镇三个字,这大概是此地最有人类文明痕迹的建筑。牌坊后面,残破坍塌的土墙已经有了风化的迹象,到处都是窟窿,所以简陋的城门只是摆设,更不见有站哨的士卒。远远看去,城里有许多低矮破败的房子,有的是茅屋,大概和窝棚差不多的建筑;说是镇所,看样子和一个村子也没多大区别。
进得镇所,沿途所见,尽是老弱妇人,青壮男丁几乎未见,还有衣衫褴褛的残疾老头上来乞讨。
出来交接公文的人是一个胖子,自称是镇将、叫李得胜,但没看出来有半点武将的样子。李得胜被迫将伤兵分散安置在各处民宅之中,并强行下令每一处伤兵由周围十户人家轮流供给食物、送人照料生活。
郭绍当然和杨、罗二人住一起,其它伤兵也各自与认识的人抱团。
安顿下来后才知,郭绍等人觉得这里像一个村子一点都没错,除了武讫镇这个名号、这里还有一个别名叫“寡妇村”。因为武讫镇几乎只有几种人:老弱病残、寡妇。
河东昭义军节度下辖诸州长期负责抵挡来自北汉、契丹的袭扰,向来是中原王朝的一道北方人力屏障。此地战争频发,死伤极多。一些镇兵死了或残了,依靠军饷生存的家眷便失去了生活来源,潞州幕僚府也无力继续供养;于是那些人就会被强行迁出军事据点,另划一个地方和一些土地给他们自谋活路。武讫镇就是这样的地方之一。
贫瘠的耕地、落后的经济,灾荒、盗匪、兵祸横行,迁来的人大多又没有强壮劳动力,人们活得相当艰难。饶是如此,军府仍然不放过机会将一些负担转嫁到这些苦难的人身上,养伤兵就是负担之一,军府连一颗粮食都没调过来。
郭绍住的地方旁边有一处茅草棚危房,里面住着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妇,眼睛瞎了瘦得皮包骨头,全靠镇民施舍吊着一口气。没来多久就听说她的事,丈夫和三个儿子陆续死在战场上,女儿被契丹人南下时捉进草堆里凌辱至死,而今全家就剩这么一个半身入土的老妇人。
活着,原来也是如许痛苦。郭绍等每天都听到那老妇的干嚎。
罗猛子看不得这等惨事,常常把自己的口粮省下一部分给瞎老妇。杨彪这厮却偶尔牢骚骂骂咧咧:“活着作甚,眼睛一闭啥事都没了,还活着有啥意思!”
不过这厮就是嘴贱,郭绍认识他这么久就没听到过一句好听的;但杨彪话说得难听,也会丢下半张饼什么的。郭绍以为,一个人的好歹不必听他说什么、却要看他做什么。
……
三人朝夕相处,关系比在东京时更好,过了一阵子就商量着以兄弟相称。
罗猛子提议让郭绍做大哥。三人中郭绍年龄最小,他当下就推辞道:“杨兄比我大许多岁,叫我大哥怎生像话?”
罗猛子不容分说道:“俺们又不是一个爹妈生的,只凭本事论大小,看啥年纪大小哩!戏里面,刘玄德比关公小,不也做大哥?”
郭绍沉吟不已,用不经意的眼神从杨彪脸上扫过。杨彪板着脸道:“罗二的话糙理不糙,是得凭本事论大小。”
“杨兄真的心服呢?”罗猛子嬉皮笑脸道,“在东京那会儿大哥就是比你大了一级,杨兄不是觉得自己堂堂干都头的人,放不下脸?”
这厮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郭杨早不提以前的过节了,罗猛子倒好,张嘴就来。
杨彪哼了一声:“杨某若是不服的人,刀架脖子上也不叫一声大哥!”
郭绍听罢还废话作甚,说太多就是矫情,立刻便当机立断:“好,那我就勉为其难做长兄,今后我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大哥!”“大哥!”“二弟、三弟!”
郭绍伸出手掌举在半空,杨罗二人面面相觑,也疑惑地把手伸出来,郭绍便用力击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罗猛子嘿嘿笑了一阵。杨彪仍旧面无笑容,半晌才说道:“那天姓赵的将领专程到军营嘉奖大哥,说‘宜授指挥使’;殿前司都指挥使张永德好似也很欣赏大哥,两番替你说话了,他又掌殿前司诸军兵权,看样子大哥真会直升指挥使。大哥凭借阵斩张元徽的奇功,虽说也能服众,但升得太快便容易根基不稳,将来一个指挥五百人,就靠兄弟二人帮扶恐怕不够。我有个想法,武讫镇这帮伤兵四五十人,伤好能恢复战力的也应该有二三十,这些人被打乱了部属兵不识将,没地方依附;大哥何不趁机让他们附军麾下?”
郭绍听得频频点头:“二弟言之有理,到底是做过都头的将领,此番话很是中肯。”
杨彪又道:“咱们从高平过来,这一众伤兵当时都在一个营地,那赵将军当晚嗓门大,说你一箭射死张元徽、官家亲口嘉奖的事恐怕全营都听到了。伤兵们虽不认识咱们,但大哥只凭这份威信,便可以收服人心。”
郭绍想了想道:“文书郎兼军医左攸那里有将士名单,而今不在左攸手里就一定在镇将手里,咱们先做两件事,第一拿到军籍名单,第二获得镇将的支持。”
三人商量好了,说干就干,当下就分头行事。杨彪去找左攸,罗猛子扶郭绍去拜访镇将李得胜。
第十二章 武讫镇(二)
李得胜知道郭绍的来历后,热情邀请他们兄弟搬到家中去住。但郭绍见李家房屋也并不宽敞,又有妻妾,好意回绝了。
一个月后,武讫镇来了几个货郎。这是多日以来人们第一次见到来自外面的人。
镇里大路中间一时间非常热闹,顿时这如同废墟的破镇里竟有了一些商业气息。据说此时各国间的贸易非常频繁,哪怕是敌对的国家间也有商业往来;不过应该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和南方比较太平的地区,而在这个几乎被遗弃的武讫镇,实在没多少商业可言。
贩货的货郎不是很远的人,从潞州来的,一老二少三个人、两辆驴车。贩卖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货物,大多是百姓无法自给自足生产的东西。郭绍瞧了一阵,不仅可以用钱币买,还可以以物易物,麦、布、皮、牛筋甚至牲口是货郎最愿意接受的东西。
郭绍瞧见摊位上有一柄弓,便打了声招呼伸手去拿,手指刚一摸到弓弦,他就放下收了回来。老头儿见状笑道:“打猎倒可以使使,壮士要买趁手的,得提前下订才行。”
郭绍道:“你们是每过一月才来一趟?”
老头摇头道:“下次却不知是何时……潞州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契丹兵要过浊漳水掠潞州,你们还没听到风声?”
郭绍听罢摇头,惊讶道:“我朝大军围太原,契丹人能从何处南下?”
“不知,只是听说会到潞州来,真要来的话可能也快了。”
郭绍又想多打探些消息,可惜老头知道的也不多,语焉不详。
他只得招呼上杨罗二人离开。杨彪纳闷道:“恐怕货郎是信口雌黄。官家的大军攻打晋阳,北汉危在旦夕,契丹人不救北汉,又跑潞州来作甚?”
郭绍道:“若是契丹人有法子掠沁、潞等地,当然有用。禁军这次出征的目的原本是击退外寇,高平之战后却继续围晋阳,难免准备不足,拉长路线后更会造成补给困难;契丹若袭扰我朝后方粮道,势必加剧前方缺粮的问题。我想不通的只是契丹军从哪里下来,他们已经打通代忻盆地了?咱们手上也没图,不好猜测怎么回事。”
杨彪听罢说道:“去问镇将李得胜,看他知道多少。”
“正是。”郭绍道。
二人计议,罗猛子在后面搭不上话,也不插嘴。相比杨彪的见识,罗猛子要差得多,谈正事时只能听着。
一行三人说着话走到李家门口,却见里头大箱小箱正抬东西出来。门口靠着两驾骡车,东西都快装满了,这阵仗像是要搬家似的。过得一会儿李得胜走出来看东西,发现了他们,忙上前来见面。郭绍指着东西道:“李将军是要乔迁新居?”
李得胜凑眉苦脸道:“迁什么呀!契丹人要掠潞州,我赶紧让妻儿带着东西先去潞州躲一阵……正说要派人去告诉郭将军一声,您就亲自登门来了。”
按品级高低镇将要比都头的官大,何况郭绍的实际军制其实只是十将,只是曾升过都头。但李得胜这样的光杆镇将,没兵就没地位;他得知郭绍立过奇功,连官家和殿前司都指挥使都嘉奖过,所以言语之间是非常客气的。
“原来如此……李将军也要去潞州?那武讫镇归谁管?”
李得胜一跺脚,咬着牙道:“嗨呀!我怎么敢跑!您不知道么,新官家登基,在高平大战,怪部将贪生怕死已经砍了好多人,据说班师之后还要算账。在这刀口上,我要敢闻风而逃不是找死么?您也看到了,这武讫镇就是老弱等死的地方、早已荒废,没兵没将……唉唉,只望那契丹兵知道咱们这儿穷,别来了。”
郭绍道:“您今天忙着哩,我就不多叨扰了。”
“您看,起码进去喝口茶……”
郭绍看这镇将一身白胖的肥肉觉着没啥本领,人倒是不像个坏人。这下算证实了有敌兵来犯的消息,镇将都开始送妻儿走了,应该不会有假;消息要是完全不可靠,镇将何必急成这样?
离开李家,杨彪便道:“看样子咱们兄弟也该早作打算了。这武讫镇是潞州李筠的地盘,不关禁军的事;何况上头安置咱们一众人在此养伤,并没有要防守本镇的军令。现在伤好得差不多了,不如带着伤兵离开此地,先去潞州找昭义军军府安置。潞州城高墙坚,在城里会安稳得多。”
郭绍听罢不置可否。
数人回到破败的住处,一时间因为有事挂在心头,气氛略显沉闷。郭绍沉思了半天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我认为契丹人尚未打通代忻盆地,否则一过忻州就兵临晋阳;如此一来官家便不能继续围晋阳,可能已经退兵了。也不可能从河北来,契丹人若从太行山以东奔袭,跑潞州来作甚?
眼下这股契丹兵马不知从何处而来,可能是辽州那边?但无论如何,只要没通代忻,其兵力绝不会太多。应该只是趁虚骚扰,伺机劫粮罢了。”
杨彪道:“大哥言下之意,是想留在武讫镇不走?”
郭绍紧皱眉头拿右拳击打了两下左手手心,咬了咬牙说道:“我是这么想的,我等以往多次提着脑袋上阵拼命,哪次不比这回凶险?此地虽靠近潞州但不在大路上,契丹兵人数可能不多,打到这里也极可能只是散兵游勇,咱们还怕了他?”
杨彪当下就斩钉截铁道:“你是大哥,只要言语一声,就说如何决定吧!”
郭绍又看向插不上话的罗猛子,罗猛子摸摸圆脑袋:“俺们是兄弟,大哥走到哪儿,兄弟还能不跟着?”
郭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