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悖论: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尼思·夏普(KennethSharpe)和我都认为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我们看到美国的一些重要公共机构正在走下坡路,《遗失的智慧》一书应运而生。金融、教育、医疗、刑事司法等机构所提供的统统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无论是服务的接受者还是服务的提供者都没有满足感。人们通常认为对付体制缺陷的办法就是制定更多的规则,提供“更管用”的物质奖励。《遗失的智慧》却指出,不管是规则还是奖励,都无法给予我们所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实践智慧”——做正确之事的意愿和弄清楚何为正确之事所需的技能。换句话说,规则和奖励是道德品质的低劣替代品。
《遗失的智慧》介绍了许多有关实践智慧的真实例子。睿智的人知道如何随机应变、如何倾听、如何与他人产生共鸣,而最重要的一点也许是,他们的目的是服务于人,而不是利用人。实践智慧不是那种可以在课堂上学会的东西,需要在指导下试验并从所犯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学会。我们必须允许人们犯错并从错误中学习。
中国人有自己的智慧传统,但问题是,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中国人会奋力发扬这些传统,还是会像西方人一样将其摒弃?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前言(1)
前言
多即是少
大约6年前,我去盖普(GAP)时装品牌店买牛仔裤。我是那种会把一条裤子穿到烂才买新裤子的人,所以从上次掏腰包到现在,已经隔了好长一段时间了。一位年轻销售员走过来,亲切地问我有什么需要。
“我想买一条牛仔裤,腰围32,裤长28的。”我说。
“您想要修身款、简约款、休闲款、宽松款还是超宽松款呢?”她回应道,“您想要石洗的、酸洗的还是砂洗的?拉链的还是纽扣的?褪色的还是一般的?”
我惊呆了。一两分钟之后我对那位销售员说:“我只是想买条普通的牛仔裤,就是以前在市面上唯一能看到的那种款式。”这反倒难倒了她。在问过资历更深的同事后,她终于知道了“普通”牛仔裤长什么样子,然后告诉我在哪个货架。
麻烦出现了,当我知道可以有那么多选择后,我不再确定一条“普通”的牛仔裤是不是我想要的。或许简约款和休闲款穿起来更舒服。既然我已经泄露了自己在时装潮流方面是多么落伍,我就索性问那位销售员,宽松款、休闲款和简约款之间有什么区别。她拿出一个图样,向我展示几种剪裁有何不同。可我还是无法缩小选择的范围,于是我决定都试试看。
每个款式的牛仔裤我都试了一条,并且在镜子前仔细地打量了自己一番,又再次让销售员进一步说明这几款的区别。尽管我依然毫无头绪,但我深信总有一款最适合自己,我一定要把它找出来。最后我选择了简约款,因为休闲款显得我的腰很粗,还得搭配衣服来遮掩。
这条牛仔裤穿上去刚刚好,但我还是觉得买条裤子不应该变成耗费一整天的大工程。商店为顾客提供了林林总总的选择,的确为不同品味、不同体型的顾客带来了方便。不过,选择过剩也造成了新的麻烦。在有这么多选择之前,像我这样的顾客也许买不到百分百合身的牛仔裤,但那也不过是5分钟之内就能解决的事。现在它变成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让自己充满怀疑、焦虑,担惊受怕。
┅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前言(2)
选牛仔裤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暗示着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主题,那就是:当人们无从选择的时候,生活似乎是无法忍受的。在当今鼓吹消费的文化中,选择不断增加,自主权、控制权和自由度也随之增大;社会正在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不过当选择数量持续增加时,海量选择的消极作用就会显现。要是可供选择的数目继续疯长,可能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不再是自由,而是自虐。
自虐?
这种说法有点夸张,尤其是在买牛仔裤这件事情上。不过本书的主题绝不只是讨论怎样挑选商品。这本书涉及人们在生活中所要面对的所有选择:教育、职业、友谊、性、恋爱、生儿育女以及宗教信仰。选择无疑会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离“心想事成”的目标越来越近。选择是拥有自主权的重要指标,而自主权又会对人们的幸福感产生重大影响。身心健康的人都渴望并需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可另一方面,“有选择是好事”并不代表选择越多越好。稍后,我就会向你证明,选择太多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们的文化推崇自由、事事自己做主以及选择多元化,在这种氛围中,我们不愿放弃任何一个选择。但若想牢牢抓住所有的选择,可能会使人做出糟糕的决定,导致焦虑感上升;压力和不满增加,严重时甚至会患上抑郁症。
多年前,大名鼎鼎的政治哲学家以赛亚·伯林(IsaiahBerlin)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他把自由划分为消极自由(negativeliberty)和积极自由(positiveliberty)。消极自由是一种“不做”的自由(libertyfrom),人们有免受他人强制的自由,不按他人意愿来做事的自由。而积极自由是一种“去做”(libertyto)的自由,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分量。通常情况下,这两种自由是如影随形的。要是人们无法摆脱想“不做”的事情,也就不会有“去做”的自由。但这两种自由并非总是同时出现。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哲学家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也研究过自由和自主的本质与重要性,以及促进二者发展的条件。在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DevelopmentasFreedom)中,他对选择本身的重要性和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作用进行了区分。他建议,与其盲目崇拜选择自由,我们更应该问问自己:这种选择的自由是让我们过得更好还是更糟?是让我们变得更灵活还是更被动?是增强还是削弱了我们的自尊心?是让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更亲密还是更疏远?
自由在自尊、公众参与、能动性和自我成长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不是所有的选择都可以让人更自由。尤其是增加物品和服务的选择,对于我们上面所说的这种自由毫无裨益。实际上,过多的选择会占据原本可以用于其他事情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反而会侵犯我们的自由。
前言(3)
我发现,尽管选择越来越多,许多美国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却变低了。本书希望解释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改善的建议。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美国的立国之本乃是承诺让个人拥有自由与自主权,而自由选择的权利就是最为核心的价值。不过依我看来,要是认为“自由=选择”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就好像我们非得增加选择的数量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似的。
和这个观点不同,我相信只有学会对真正重要的事情做出恰当的选择,同时卸下为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做选择的担子,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本书第一部分将会探讨近年来人们所面对的选择是怎样与日俱增的。第二部分探讨我们是怎样做选择的,你会看到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对于一切都要选最好的人而言更是难上加难,我把这类人称做最大化者(maximizer)。第三部分是关于选择折磨我们的表现以及其中的原因。这部分提出了一个问题:选择机会的增多是否真的让我们更快乐?结论是,大多数时候并非如此。同时,这个部分还会解释增加选择不会让人们过得更好的原因,比如适应、后悔、机会成本、期望值上升以及那种被其他人比下去的挫败感。综上所述,选择太多或许真的是导致抑郁症在西方国家蔓延的诱因。最后,在第四部分我会给你一些建议,让你学会在这个到处都是自由选择的时代里趋利避害,做出更明智的选择。┃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你将会了解到许多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市场营销学家以及决策科学家在选择与决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有很多重要收获,其中一些结论并不那么显而易见,有一些甚至违反我们的直觉,比如:
1。想过得更好,就应该在选择的自由上自愿接受一些限制,
而不是完全拒绝束缚;
2。想过得更好,就该追求“足够好”,而不是“最好”;
3。想过得更好,就该降低对选择结果的期望;
4。想过得更好,做决定时就不应该给自己留退路;
5。想过得更好,就应该少关注身边的人在做什么。
有些生活中的常识,如选择越多越好、高标准出好结果、有退路总比没有好,正好与上面提到的结论截然相反。我希望告诉大家,这些常识其实是错的,至少在我们做决定时,不是选择越多我们就会越满意。
正如前文所说,我们要去了解那些让人不堪重负的选择,因为它们对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不容忽视。要建立过量选择的档案,我们必须从需求层次中的底层开始,慢慢往上走。那就让我们先去逛逛街,买买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