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走出强迫症 找回美丽的日子 >

第21部分

走出强迫症 找回美丽的日子-第21部分

小说: 走出强迫症 找回美丽的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当时的相信程度是90%。东老师分别针对这三个认知偏差和我做了验证、辩论和解释。
他告诉我:我们的大脑里会出现什么样的想法和图像是不能完全受自己意识控制的。人脑有140多亿个脑细胞,每秒钟可以发生10万次的生物化学变化,任何想法和图像都可能出现。这些东西的出现没有应该和不应该之说,所以不要对它们的出现进行任何价值的判断。我就是善、恶,是、非,对、错,美、丑,应该、不应该,这类的判断太多了。他说其实现实并非是如此简单的二元标准可以区分的。而且对于我们自己头脑里出现的东西根本就不需要去区分这些。出现就出现吧,既来之则安之。心平气和的去接纳它们,不必反抗也不必抵制,也不必当真,被它们拉着鼻子走更是大可不必了。要学会区分想法和事实。想法无论多么真实,都仅仅是想法,不必为自己的想法烦恼,也不必对自己的想法害怕。他说蹲在脑子里的老虎不吃人,如果有一个真的老虎蹲在我们面前,那我们可以害怕,恐惧,可以逃跑或者找武器和老虎搏斗。但,现在是老虎蹲在我们的脑子里,对我们没有任何威胁,不必害怕,更不必逃跑和搏斗。我们所有的强迫症其实都是在和自己脑子里的这个假老虎在搏斗,所以要放弃这种搏斗。要明白,脑子里这个老虎是我们自己主观臆想出来的,不是真的,是虚假空的,没必要理会它,就让它在那里蹲着好了。
至于“霉女”形象的出现会带来不好的事情。东老师让我找证据来证明我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但我找不到证据来证明我的观点,我只是感觉会是这样。东老师说我们需要相信科学,不能跟着感觉走。科学是可以证实或者证伪的。比如看书这件事情,是我在看书,她的形象出现在我头脑里,她本人怎么能看到我正在看的书呢?这是不可能。再比如吃饭,我只是在吃饭的时候想到了她的形象,怎么可能就把她吃到肚子里去了呢?这也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件事情是否发生都是有诸多因素的,而我们可以想象到的因素里不包含是否想到她的形象。比如是否会发生车祸,那是和当时的天气、路况、司机的熟练程度、司机的负责程度、车子的性能以及是否有故障等因素有关,而和我们的头脑里出现什么人的形象无关。通过东老师深入的分析和形象的举例,我也能在理智上明白了,这些联系都是我自己的感觉而已,不是事实。这些感觉是错误的。
对于我的强迫行为能预防不好的事情的发生,东老师大概是这样给我解释的。首先,因为前面的分析,会发生不好的事情的这个想法就是错误的。那么所有的强迫行为就都是建立在这个错误的前提基础之上的。前提都是错的,前提都是虚假空的,那么后面这些为了解决的强迫行为就都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徒劳的了。另外,即使是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前面的联系是对的。比如,想到“霉女”的形象真的会带来不好的事情,那又岂能通过“呸、呸、呸”和“滚你妈个蛋,去死吧”所能预防得了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强迫行为都是自己自欺欺人的一种徒劳行为,是完全没有必要去做的。
道理说的虽然很清楚,我也相信。可是强迫症并没有因此而一下子就好了。那种感觉依然缠绕着我。不过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已经减轻了很多。接下来是暴露/仪式行为阻止法。东老师让我主动的想象“霉女”的形象,并在头脑里清晰的保持她的形象。第一次开始想的时候焦虑是60分,想象20分钟左右焦虑升高到70分,想象45分钟之后焦虑降低到30分。第二次想的时候,最高的焦虑也只有30分,无论怎么想都没有再升高。东老师说他还是第一次遇到像我这样只练习一次之后焦虑就降低这么多的案例呢。然而后来证明,这只是一次特殊情况,第三次的想象暴露练习分数仍然达到了60分。东老师让我坚持每天进行想象练习。直到最高分数不超过30分为止。
行为阻止是从30分的项目开始,其实我每一个分值的项目都有很多,前面的只是一些代表而已。要求我在做30分的项目时如果出现了“霉女”的形象,我要继续做,不能重做,也不能执行那些强迫行为。30分的项目我完成的很好,几乎是在没有遇到任何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之后40分,50分,60分的项目也都是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虽然有些小障碍但都能克服。偶尔控制不好还是会有些强迫行为,不过比之前好了很多。
东老师又用了3次咨询的时间和我探讨了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因素,以及那些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内心冲突。使我认识到我为什么会这样,这其中是哪些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东老师告诉我,这些是必须要明白的,但仅仅明白这些我们的强迫并不会就好了。仍然需要坚持接纳和行为阻止的练习。我现在的问题是自己不够主动,不是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就不会主动的去克服。好像只有东老师布置的才需要去完成一样。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自己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不能被动的接受和等待。要更加主动和积极。对“霉女”的出现会带来不好的事情,虽然已经分析过了,但我现在还是有50%的相信真的会是这样。虽然有些时候能完全不相信,但真的在做事情的时候还是有些担心。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其中关于我的那三个错误的认知东老师又专门的和我探讨过几次。虽然理智上我能明白,但还是会隐隐的感觉那可能是真的。关于“呸、呸、呸”和“滚你妈个蛋,去死吧”以及要用猪八戒的形象去替换,这三个强迫行为我都能控制住了。但,关于做事情之前要在头脑里想象初中时我暗恋的那个女同学的形象这个强迫行为还是不能完全去掉。进步表现在,以前我要把这个形象想的很清楚才可以做事情,现在我不用想的那么清晰了,只要模糊的想一下就可以开始做事情了。东老师说,这个内瘾的强迫行为只能靠我自己去控制,别人无法从外在帮助我们去控制。又从道理上和我分析了这样去做是否真的有必要,是否真的能阻止和预防什么。道理上明白之后,要求我自己去控制。而且要求我继续巩固之前所取得的成果。
四个月之后,我所有的情况都基本好转。只是那个“霉女”还是会偶尔闯入我的头脑,她闯入的时候我也多少有些不自在。但所有的强迫行为都已经控制住了。虽然有些难受但都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在做一些重要的事情的时候表现的会严重些。但我自己完全可以应付了。东老师又说90%左右的正常人也会偶尔出现强迫的症状的,让我不必太在意。不必总是评估自己到底有没有完全好。把精力都投入到生活中去。

问题与讨论:
5。4。1关于信念强度
所谓信念强度是指强迫症朋友对其自己错误认知的相信程度。此案例中对于“霉女”的出现将导致不好的事情这个错误认知的相信程度为80%。这是一个较高的信念强度。
少数强迫症朋友极端顽固的相信其错误认知是正确的。他们可能会坚信他们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是理性而且也是必要的。对于这样的朋友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
但,大部分强迫症朋友对其错误认知的相信程度是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的。降低强迫症朋友的信念强度可以使他们更有理由依从治疗师的要求去进行暴露练习和阻止强迫行为。通常可以使用专业的认知治疗技术和行为试验来降低信念强度。另外,如果强迫症朋友的依从性较好,能很好的完成暴露练习和强迫行为阻止,这时事实会提供大量的信息使得其信念强度自动降低。

5。4。2完全缓解的间歇期
此案例在高考之后有两年多的时间完全正常,我们把这叫做完全缓解的间歇期。有11%…14%的强迫症朋友会有这种完全缓解的间歇期。一般来说这是由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本案中是因为高考的结束,升学压力没有了所以暑假里强迫症状也消失了。进入大学的头两年由于环境的变化,加之大学里学习压力比较小,所以也没有出现什么强迫症状。但由于开始谈恋爱使他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强迫症又再次出现了。有些朋友是因为大学里要考英语四级或者准备考研,或者就业压力等使得强迫症再次出现。也有朋友是因为生活中其他因素的改变而症状缓解或反复的。
对于这种有完全缓解的间歇期的朋友,在其间歇期内进行干预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这时针对其性格基础进行旨在完善其性格的发展性咨询可以有效的防止强迫症的反复。强迫症朋友也可以自己在这时期内阅读一些调整心态以及完善性格方面的书籍。

5。4。3症状的变化与替代
有一少部分朋友其强迫症的症状始终固着在某一方面,更多的朋友其症状是不断迁延泛化的。一些症状的变化看起来具有跳跃性,从症状表现来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认真分析不同症状表现背后的深层原因可以发现不同症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说来都是源于相同的核心信念。这也提示我们治疗师不仅仅要直接针对症状做工作,也要对其背后的核心信念做调整。
更常见的情况是当一个更恐惧的刺激出现后,先前所恐惧的内容就被这个更恐惧的内容所代替了。当通过治疗或者自救这个更大的恐惧得到缓解之后,之前的恐惧内容可能又重新成为问题,这时仍然需要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尤其要注意处理不同症状背后的相同的核心信念。

5。5冲动!冲动!可怕的冲动!! 
三年前参加朋友的婚礼,婚宴在20楼,那天我正好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海的夜景看起来很美。一共喝了2瓶啤酒,大家边吃边聊。吃的差不多之后我看着窗外的景色,突然有种想跳下去的冲动,虽然玻璃幕墙很坚固,但这个想法还是吓得我一身冷汗。而且是越想越恐惧,后来我只得换了一个离窗较远的位置。晚上回到家里后我还在想,我怎么会有这么可怕的冲动呢?要是真的跳下去了那可怎么办啊?躺在床上想到这些还仍然在害怕。后来在酒精的作用下我慢慢的睡去。一觉醒来似乎忘了昨晚的事情。接下来的几周过得也算平静。一次去拜访客户,他的办公室在6楼,我去的时候他在开会需要在一个小会议室里等一会。巧的很又是靠窗的位置,那个想跳下去的冲动突然又出现了,我吓得半死,只能到走廊去抽烟来使自己平静一点。



从此之后只要一到高处我就会有这种冲动。每次都是非常恐惧。这样我就尽量避免到高处去。可是我家住在12楼,在家里也会经常出现这个冲动,这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那种冲动带来的恐惧不但真实而且非常严重。这样一年之后我不得不把房子卖掉,换了一套在一楼的房子。问题似乎解决了,但冲动越来越多。等地铁的时候,我有种想跳下轨道的冲动。所以每次等地铁我都是离轨道远远的,等车停好了再上车。坐车的过程也是相当痛苦的,因为我看到50多岁的男人就有一种想叫他爸爸的冲动,这是多么荒唐、尴尬、愚蠢的行为啊!为了避免自己真的喊出来,我一路上都要把嘴闭的紧紧的。每次下车之后都感觉到牙根和脸部肌肉的酸痛。但就算这样我还是觉得不保险,慢慢的我每次坐车都要用手捂着嘴。
情况不断泛化,在马路上看到开过的车子,我就有种撞上去的冲动。所以每次走路我都必须走在人行道的最内侧,这样才能稍微安心些。我的生活就这样每天都心惊胆战的,感觉累的不得了。
一年前更可怕的冲动出现了,一次看着正在熟睡的儿子,我突然有种想掐死他的冲动。这个冲动比我自己想跳楼的冲动更让我恐惧和无法接受。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冲动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是那么的爱儿子,他是那么的活泼可爱,我怎么能这样呢?这个冲动一经出现就无法消除。面对儿子成了我最害怕的事情。我真的想那么去做。每次见到儿子我都要有意离的远远的,根本不敢靠近他,更别说抱抱他了。可就算是这样我仍然提心吊胆,还是觉得不安全。后来慢慢的担心自己会在睡觉的时候起来掐死儿子。这让我更加恐惧,因为睡着了我就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了,万一真的把儿子掐死了怎么办。我实在没办法,最后只能把儿子送到我妈妈家里住。这样虽然对儿子的恐惧没有了,但自责和内疚却每天折磨着我。而且对其他东西的恐惧并没有减少,还在不断的增加。吃饭时看见筷子我有种想扎自己的眼睛或者身边人的眼睛的冲动。开会时我有想拿杯子砸领导的冲动。和朋友说话的时候会出现想骂对方的冲动。还有很多不是固定的冲动,是根据当时情况产生的临时冲动。我每天都活的战战兢兢,还要花很大的力气来控制自己不要去做。这样的生活不仅苦而且很累。
后来妻子在网上找到了东老师的网站,听了他的讲座后我感觉一下子好了很多。我感觉就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第二天一早我就迫不及待的拨通了东老师的电话,并约好了周末见面。经过系统的咨询使我完全回复了正常。虽然那些冲动有时还会冒出来,但我并不怎么害怕它们了。我知道它们都是虚假空的信息,都是纸老虎。



东老师首先给我讲了强迫症是怎么回事。他说:强迫症是一种病,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所有的强迫症的症状都是病态的,都是虚假空的,都不是真实的。仅仅是我们大脑里出现的一种无意义的也不会去做的想法、图像、冲动而已。要学会区分想法和事实,不要害怕我们大脑里出现的任何冲动。要知道这些仅仅是冲动而已,我们是不会去做的。道理上虽然这么说,可是我怎么知道如果不控制的话我真的不会去做呢?东老师从两个方面给我解释了这个问题。首先从强迫症的本身来说: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这种冲动。这种冲动是典型的强迫症的一类症状,全世界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有这样的冲动。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对强迫症的研究发现,没有人真的把这些冲动付诸实施了。从强迫症的性质来看,强迫症只是我们的头脑里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