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穷在哪-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的股份,以保持公司长盛不衰。富人,一旦踩上了财富的风火轮,就只有一刻不停地转下去。身为富人,创造财富、追逐财富就是天大的使命,其路无二。至于富人从财富中拿走一部分,也是应该的。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如果种大象得蚂蚁,种金子得尘埃,那谁还会拼了死命去当富人呢?
富是致富的发动机,有种就行。
富人被羡慕,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有钱,可以大吃大喝,而是因为他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在这样一个时代,富人并不仅仅只是财富的象征,更多的时候,他是成功的代名词。
自我是个抽象的概念,世界上最神秘的事物,莫过于人的生命,它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以及发展变化的无数种可能性,造成了人生的绚丽多彩。一个人的能量犹如一座矿,也许终其一生,只能开采出其中很小的部分,有时是由于环境的限制,有时是由于能力的欠缺,使那份深埋的宝藏最终随着生命的消亡而湮灭。这当然令人痛心疾首,生命对任何人都只有一次,不能释放能量,不能多姿多彩,就是对生命的浪费。
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物,定是将自己的生命潜能开采得最充分的人。一位伟人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他奉献了什么。这并不是唱高调,挖掘自身能量的过程,也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只要社会的机制是健全的,他的贡献必然会得到回报。
不过这个过程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甚至是失去自我的过程。
很多人羡慕当老板的,其实老板并不自由。当老板就得学会演戏,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做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给人以依赖和鼓舞。只有夜深人静,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里,才能卸下面具,恢复到真正的自己。此时白天的伪装土崩瓦解,他才感到一种实实在在的空虚。
当老板责任太重大,很多时候不得不把自己暂时忘掉,搁在一边。尽管很多人当老板的初衷是想实现自我价值,但实际上当了老板之后,很多人又失去了自我,变成环境的附庸,成为一个庞大机器的一部分。
从来没有一个老板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一个人权力越大,对企业付出的心血就越多,他就越不能自由,越彻底地成为奴隶,成为他自己事业的奴隶。
老板如此,明星如此,一切想要出人头地的人都是如此,永远在戴着脚镣跳舞。
骄傲使人失败
富人变穷人,并不是吃穷用穷的,往往是富了还想富,就投资,就失败,就变穷。富人变穷,往往都是投资失误造成的。挣钱的时候是脚踏实地,在熟悉的行业里日积月累,财富渐渐增加,自信也渐渐膨胀,慢慢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了。
富人总相信自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为天下事道理都差不多,在这些富人眼里,修茅厕是修,修摩天大楼也是修,差不多,都是砖头加水泥;秃头是秃,秃驴也是秃,差不多,打了伞都无法( 发 )无天;蜗牛是牛,犀牛也是牛,差不多,做起土豆烧牛肉来都一样可口。
富人的野心与自信过度膨胀,往往注定了富人从此将会走下坡路,甚至一夜之间变成穷光蛋。富人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在鸡大胯上揩油富起来的经验,不能移植到在老虎屁股上蹭痒。如果你没有武松的哨棍和天生神拳,劝你还是别在老虎身上打主意,老虎和鸡是没有可比性的。
因此聪明的富人总是谨慎的,他们冒险,但并不冒进,他们拼搏,但并不赌博。他们宁愿别人笑他们保守,也不让别人斥为鲁莽。
每个富人都有自己的起点,富人心中都很清楚,从贫民窟出发的他从此再也不想故地重游,更不愿意被打回原形,遣送回府。然身为富人总是太贪,脑子跟不上步子,肚子跟不上眼珠子,一会儿想把喜马拉雅山开个缺口,一会儿想把月球炸成粉末,今天想在火星上挖煤,明天想到银河系开矿,结果当初辛辛苦苦赚的钱就这样被扔进幻想的水塘里泡也没有冒一个。等富人烧退了,再准备拿钱来办点正经事,却发现账户上的数字已经为零。
富人要想富了更富,当然只有不断投资,可富人若是以为自己是陶朱公转世,赵公元帅下凡,干什么都能稳赚不亏,做什么都能财源广聚,那便太危险了。
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更难”。对富人来说则是“自信难,不自信更难”,因为当富人富到一定程度,便很难相信自己只是一个靠杀猪卖肉起家的小贩而已。
正是这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自信力,成就了富人也毁了富人。
富到一定程度,必须要吃退烧药,否则非烧成灰烬不可。
棋坛高手和普通人的差别,往往就在于眼光的远近,高手能算到几十步之后的局面,一般的人也就只能看到两三步远。高瞻远瞩,才能运筹帷幄,这就是素养的问题。
想赚钱就要认真赚钱,把赚钱当成职业,以专业的精神去对待财富,而不是几个哥儿们喝醉了酒,随便说说而已。有计划地赚钱,是致富的必由之路。有计划,是高素质赚钱人才的标志之一。
人们常常将富人的成功归结于聪明和勤奋。聪明犹如一部车的四个轮子,灵敏、结实、质量很好,车要跑得快,跑得远,离不了这样的轮子,我们通常所说的聪明才智,就属于这个范畴。
但光有好轮子显然不够,一部好车最重要的是发动机,没有发动机就没有动力,再精美的汽车都只是摆设。对于人来说,发动机相当于激情、毅力,它使人产生创造的欲望,产生工作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然而,这还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方向盘和刹车,车跑得越快毁灭得越惨。对于人来说,这些控制着人生的方向和方式的因素,就是信念和理性。
一个成功的人的素质中,聪明仅仅只是一种很表面的东西,虽然必不可少,但并不是决定因素,光有聪明远远不够,如果不解决好其他问题,聪明甚至是有害的。
能够有计划地赚钱,就说明你拥有了方向盘和发动机。有计划地赚钱,一步一个脚印地赚钱,所赚到的钱才是真正的钱,而不是一堆泡沫,随时有破灭的危险。
难的是三辈子做富人
中国的传统是子承父业,然而“崽卖爷田不心疼”,创业者打下江山,往往不出百年,就被后人败掉,所谓“富不过三代”是一种普遍现象。生存的条件太好,很可能引起退化,不仅是肢体,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意志。
有人问一位有钱人为什么不把财富留给儿子,他回答得很有哲理:儿子如果有出息,根本不需要这些;儿子如果没出息,给多少也没有用。
想想,八旗子弟,他们的老子有几个是软柿子?他们混到不务正业、不学无术的程度,显然与老子给他们的好条件有很大干系。
千金难买子孙贤,古人的观点是,儿孙自有儿孙福。然而当爹的、当爷爷的又从来不放心,从来都想给儿子孙子创造好条件。富人大多会写点什么家书,比如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似乎便是诫子的。可孔明的儿子到底淡泊宁静否,至今我们抓破头皮也想不出来。
曾国藩的家书更是清代以来为人父母者必看的教科书,可是他的儿子到底有何作为,有何非凡,我们仍是不晓得。其实,写家书几乎都是古代名人们的习作惯例,一者确要交流信息,杜甫有诗为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二者确是沽名钓誉,向自己脸上贴金的多,否则,家书应该只限家内流通,概不外传的。家书的大行天下,可见是家书作者自以为得了教子真经。事实却证明,家书有用却不过如此。
温室里育不出好苗,问题不在苗,人之初,性本善嘛,关键在于温室,过多的爱就是溺爱,而溺爱分明是扼杀孩子才能的罪魁祸首。
陶朱公训练儿子从小就数铜钱,辨殖货,习商经,不管他是爱写写诗还是作作画,一律不被允许,否则陶朱公的财产他岂能守得住?彭祖训练儿子从小就不吃不喝睡大觉,炼仙丹神药,念咒语画桃符。即使小彭天生爱种花植草,爱炒菜做饭,也一律不准。否则彭祖白发人送黑发人,他长寿800岁岂不是受罪?
身为太子,一生下来便开始接受训练如何统御江山,如何守住祖宗基业,如何当明君。可是有的太子分明只喜欢当木匠做木工,有的只喜欢卖东西当售货员,有的只喜欢画画,有的只喜欢饮酒,有的只喜欢泡妞。可是皇帝老子非让他当皇帝,结果太子只好当昏君,最后毁了自己,也误了国家,害了百姓。
日本富人都把孩子送去参加野外生存训练营,只有这样才是对他们的未来负责,才可能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富人的儿子,比富人更像富人。
人都是想过好日子的,但是得有条件。富人的儿子,因为出生时家里已经很富,他就很容易将这一切看成理所当然。富爸爸有时也会对他进行传统教育,但通常收效不大。富人子弟的“苦难教育”就有点像城里人的野外生存,其实没多少苦难的意味,更多的是浪漫,和当年的白毛女完全是两回事。
富人大多是从穷人堆里冒出来的,虽然早年也穷,但骨子里却瞧不起穷人,一旦进入富人阶层,拿到上流社会的入场券,就巴不得立刻清洗,从肉体到灵魂,把下层人的味道统统清除。
但是他们本人毕竟浸染太久,确实很难彻底退色,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于是住富人区,读贵族学校,和名流交往,希望从此脱离穷人圈子。
生物进化的基本原则是“用进废退”。刀子越磨越快,武艺越练越高。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只是因为经济的匮乏激发了孩子的潜能,逼迫他去计算每一个铜板,练出了当家理财的硬功夫。
创业者打下江山,往往不出百年,就被后人败掉,所谓“富不过三代”,是一种普遍现象。生存的条件太好,很可能引起退化,不仅是肢体,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意志。
社会一方面保护私有财产,一方面也在剥夺个人财富。整个社会的财富必须实现动态平衡,不可能无限制地向少数人集中。所以,才有巨额的遗产税、所得税等等,总之要让你把多余的拿出来。
巨大的开支必须要有巨大的收入支撑,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是很难改变的,富人的儿子如果不能比父辈更加杰出,他的财产就只能越来越少。收支的不平衡,也就是没落的开始,最后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也好,旧人出局,又给新人腾出了空间。
能富多久看素质
世界上有很多天才,他们都有灵感闪现的时候,但最终成大师的并不多。少年得志的人,我们可能只看到他眼前的辉煌,却没有看到他日后的危机。过早得志,很可能忽略了素养的打磨,就是他有心锤炼,已经启动的快车,也不容他停下来慢慢调整。
如今富人都在嚷着“充电”,一拨一拨浩浩荡荡杀往名牌大学读MBA。据说,知识在20年前还是每十年换一回“血”,现在则是两年洗次“牌”了。言下之意,两年前看的书已是古董,两年前学的艺已是垃圾,两年前闻的道也很可能已成歪理邪说。所以,我们脑袋更新知识的频率必须调至每两年调整一次才行,否则我们便有被请出地球,开除球籍的危险。
这当然有点像天方夜谭或杞人忧天,但知识的更新和社会的变化之快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把人比喻成电动机,那么充电也就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因此,富人穷人都必须马不停蹄地学习。
可富人们却多是程咬金,以为自己的三板斧对谁都有杀伤力。其实,老程之所以能活到加官晋爵,混成开国元勋,不是靠板斧功夫,而是运气太好,没有碰上岳王爷爷或李逵哥哥。志大才疏的张飞可以说“俺一介武夫粗人,哥哥别见怪”,可项羽这样说,却只能自刎乌江,家破人亡。暴发户多像项羽,以为只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便可一路通吃,所向披靡,结果大抵是功败垂成。
如果说项羽是一位小有成就的CEO,那项总该去充充电了。当然不是去哈佛、剑桥晒晒太阳,镀镀金,而是真正要用心去恶补当年“只爱刀剑不爱书”的知识窟窿。穷人可能嘲笑富人有了钱去名牌大学读MBA,以为他们只是作秀,但我们这个社会的富人如果始终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那又有什么好呢?
其实,穷人和富人都需要明白的是,在发财这条路上,有钱只是一小步,有了钱更有钱,那才真正考验每一个人的素养。肚里有没有货,干到最后才清楚。
生意场犹如竞技场,胜败全凭实力,哪怕偶尔有抢跑的,抓扯衣服的,袭人下身的,收买裁判的,即使因此占了点便宜,终究也成不了大气候。富人致富,终究还是凭本事,也就是能力,也就是素养。
如果我们把做生意看成一种职业,生意人的职业素养,也就像运动员的技能一样,也是在天长日久的训练中打磨出来的,也必须经过很多事,走很多路,才有了经验的积累,才有了令人信服的能力。
素养本身就是一笔财富,要相信,哪怕微软破产了,比尔?盖茨也绝不会失业。相反,一个乞丐,哪怕他中了百万大奖,也很难成为真正的富人,很难富一辈子。
所以,任何事情,只要你好好地去做了,做的过程,就是素养提高的过程,只要你好好地做,不管赚多赚少,你都是赢家,你都在向财富靠近。
穷国富人很焦虑
一个穷国,不仅穷人焦虑,富人也同样焦虑,而且焦虑的问题非常一致。穷人生怕越来越穷,刚从穷人堆里爬出来的富人更怕被重新请回去,人人骨子里都难以心平气和。
在穷国里,无论是富得流油的富人,还是穷得卖血的穷人都是非常焦虑的。为了平息心中这种与时俱增的焦虑与不安,穷人和富人都拼命虔诚地或假装虔诚地去迷信、去布施。穷人喜欢求神拜佛,虔诚得不得了。所以寺庙里的香火十之###是穷人点燃的。如果因此而成了富人,他便认定菩萨显了灵。如果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