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孩子受了委屈而哭泣的时候,不要训斥孩子,而应该对他说:“先不要哭,告诉妈妈是怎么回事?”
要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每天都要和孩子做有益的交谈。你可以说:“孩子,说说今天学校里的事情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细节23 主动向孩子学习
王先生工作很忙,和刚上初中的儿子沟通非常少。
这段时间,他发现儿子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玩电脑,而他自己却对电脑一窍不通。当时买电脑也是妻子极力要买的,他并不十分赞成,因此现在看到这种情况,不免有些反感。于是,他总是批评儿子,让儿子少玩点电脑,可是儿子不仅不听他的话,还经常顶嘴。
一次,儿子甚至对他说:“玩电脑没有什么不好,并且非常有意思,我知道你不会,要不我来教你吧!”
听到儿子要教自己,王先生更加生气,咆哮着对儿子说:“笑话!儿子还教起老子来了!你的事我不管了,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于是,王先生再也不管儿子玩电脑,儿子也对王先生不理不睬,父子之间出现了深深的“代沟”。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都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强调“父为子纲”、“长幼有序”。孩子应该向家长学习,相反,如果让家长向孩子学习,那肯定被认为是无稽之谈,甚至是大逆不道。但是,如今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家长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甚至孩子凭借思想灵活、反应快的优势,在接受新事物上更胜一筹。
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说过:“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因此,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把自己与子女摆在平等的位置上。谁是教育者,谁是受教育者,应该是不断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现今社会,父母向孩子学习,不仅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赏识和尊重,而且有利于父母的知识更新和进步,促进父母的工作和事业。
当孩子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或出现错误,父母应该通过教育让孩子明白事理,改正错误和改进缺点。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而自己却不具备时,子女就变成了教育者,父母应该主动扮演受教育者,去请教孩子,向孩子学习。特别是在知识爆炸、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提倡父母向孩子学习,父母不要总是以教育者自居,而应该弯下身向孩子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对孩子的赏识和尊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从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陈先生在一条繁华的马路上开了一家杂货店。他很会做生意,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光顾小店。经常会有一些外国游客来买东西,由于语言障碍,他只能通过“哑语”手势沟通,互相理解都很困难,生意也很难做成。
在又一次与老外的生意失败后,他决心要学英语了。回到家,看到刚上初中的儿子正在背英语单词,于是就对儿子说:“爸爸也想学英语,怎么学呢?”儿子一听,非常高兴地对他说:“跟我学!”。
从那天起,陈先生和儿子每天都很早起床,拿着书本,提着录音机,到公园里边听磁带边轻声朗读单词。就这样,每天从不间断。
两年来,父子俩的英语水平大有提高。父亲从“英语盲”到能用英语接待外国顾客,不但做大了生意,还交了几个外国朋友呢!
赏识孩子的知识,尊重孩子的特长,主动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不仅可以实现家庭情感的互动交流,营造家庭温馨学习的气氛,而且可以建立畅通无阻的亲子沟通渠道。父母与孩子平等对话,子女对长辈能尊重体谅,从而跨越代沟,实现两代人心灵上的双向互动。
在向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在我们的教育方式遭到孩子的拒绝。比如说家长很想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如果我们以质问的口气去问孩子,孩子往往会三缄其口,不愿与我们交流。这时候,我们不妨采取向孩子讨教问题的方法。比如可以问孩子:“我在工作中有一个难题,能不能帮爸爸解决一下?”“我同事的小孩,跟你差不多年龄,他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帮忙出出主意?”等等。这时候,孩子感觉自己得到了父母的赏识、信任和尊重,会非常高兴地来帮忙,父母也就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发现孩子内心的想法,进而“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另一种是孩子在某个领域确实强于父母的情况。因为孩子学习和适应新生事物的能力一般都会强于父母,这时候,父母应该虚心向孩子学习,从而更快地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事物。这样,不仅父母自己能够更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还能通过向孩子学习,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从而有利于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
当孩子对某项事物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和长处时,作为父母,应该主动向孩子学习。你可以说:“孩子,妈妈真的弄不懂这个,你能教教我吗?”
当孩子拒绝与父母交流时,父母可以通过向孩子请教的方式获得他的信任。你可以说:“妈妈有一件事非常不理解,你能帮帮妈妈吗?”
细节24 主动向孩子道歉
有一位妈妈苦恼地说:“有一天,我发现鱼缸被打破了。因为儿子平时比较好动,我就以为是儿子淘气时打碎的,还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当时很委屈,一直说不是他打碎的。我以为儿子在狡辩,就打了他一下。晚上,孩子父亲回来了,说鱼缸是他拿东西时不小心打碎的,我才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孩子。但是,我是一个爱面子的人,我对儿子说:‘虽然不是你打碎的,但是,你平时太淘气,以后要注意。’没想到,儿子接下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意跟我说话。我知道当时我没有向他道歉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但是,我放不下家长的权威,而且,现在也不知道怎么跟儿子谈这件事。”
被人冤枉、误解是件痛苦的事。当孩子犯了错误,经常会受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打骂;但是当父母犯了错误,却往往没有人责备他们。
在生活中,父母也经常会犯错误。错怪孩子,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自己宽恕自己。也许这个错误当时没有什么,但迟早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如果因为放不下面子而坚持不承认错误,让孩子蒙受冤屈,这不仅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伤害,而且会让孩子陷入迷茫之中,产生错误的观念和想法。
因此,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诚恳地给孩子道个歉吧!家长并不一定要做到一贯正确,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家长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实际上是赏识和尊重孩子,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原则,而且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由衷的崇敬,家长的威信才会真正树立起来,亲子关系也会进一步融洽。
徐敏和丈夫工作都很忙,于是把儿子送回乡下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一次,儿子在一些大孩子的鼓动下,从奶奶那里拿走了10块钱。事后,在徐敏回乡下的时候,儿子的奶奶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她非常生气,狠狠地训了儿子一顿,儿子也知道自己错了,答应妈妈以后一定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徐敏再次回乡下看儿子。到了晚上,儿子的爷爷又偷偷告诉她,儿子又拿走了他15块钱。徐敏立即把儿子叫过来,质问他是不是又拿了爷爷的钱。
儿子大声说:“我没有拿!不是我拿的!”
徐敏非常生气,大声训斥儿子:“不是你拿的,难道是爷爷冤枉你了?!”徐敏甚至要动手打他,被爷爷奶奶拉住了。
“就是冤枉我了,我真的没拿!”儿子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蜷缩在墙角,小声地抽泣着。
第二天清晨,爷爷很不好意思地告诉徐敏,钱确实不是孩子拿的,而是他把钱放在抽屉里,忘记了,还以为是孩子又拿了他的钱。
徐敏不禁一阵难受,她真的错怪儿子了。她立刻来到儿子身边,轻轻地抱着他,说:“儿子,我知道钱不是你拿的,是爷爷和妈妈错怪你了,妈妈给你道歉。”
“妈妈,自从上次因为拿钱你批评我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拿过钱了,真的。”
徐敏紧紧地抱着儿子,轻轻地说:“妈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爷爷老了,记性不好,你不要怪他。妈妈不相信你,是妈妈的错。”这时,儿子终于露出了笑容。
因此,当父母错怪了孩子的时候,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歉意,从而坚持正确的行为和方向。
给孩子道歉,要做到主旨明确,不要含糊其辞;态度要中肯,不要嬉皮笑脸;否则会让孩子感觉你的道歉不是出于真心,让孩子怀疑你的诚意。
家庭里,许多父母常常将自己定位为统治者。在基于各种原因给孩子道歉时,往往自我批评很少,借题发挥居多,甚至还是以批评孩子告终。这样让孩子感觉你不是在道歉,而是在变相批评他,那么,这种道歉是无效的。合格的道歉应该使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赏识和尊重。
道歉时要心平气和,不要边发脾气边道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你的道歉。不要轻易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而给孩子道歉,不能为了取悦孩子而没有原则地自我否定,否则,父母的威信会丧失,父母在孩子面前会显得软弱无能。所以,道歉一定要有的放矢,其目的是通过道歉让孩子感觉父母对他的尊重,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而不是故意取悦和讨好孩子。
当你误解或错怪了自己的孩子,应该诚恳地向孩子道歉。你可以说:“是妈妈错怪了你,妈妈给你道歉。”
当你错误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产生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并为此做了错误的事情,你应该说:“孩子,是妈妈错了,我们一起改正好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细节25 不以分数论成败
超超的爸爸对他的管教非常严格。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超超的学习成绩不是太好,期末考试时,他的语文只考了80分。
回到家里,爸爸一看到超超的卷子就火冒三丈,大声地训他:“这才一年级就只考80分,以后肯定越来越没出息!考试前你不是说好好复习了吗?怎么还考成这样?”
超超很害怕,小声对爸爸说:“我真的复习了,可是我复习的都没有考到。”
“还敢撒谎,我看你是想挨打!”爸爸根本不听他的解释,把他按在沙发上,狠狠打起屁股来。
超超一边挣扎一边喊:“我真的复习了,我没有撒谎!”可是爸爸根本不信,反而打得更厉害了。超超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
超超的哭声惊动了院子里的邻居,很多人都跑来看热闹。超超又羞又恼,恨不得找一条地缝钻下去。
自从被打以后,超超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了。他心想:反正在爸爸的心目中我已经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了,不如干脆就不学了。于是他的成绩越来越糟糕了。
孩子都有不足,更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考第一名,总有孩子会落在后面。当孩子在考试中没有得到预期的好成绩时,他已经非常难过了。这时候,他需要的是父母的宽容和安慰,而不是在他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
赏识孩子,应该宽容孩子的不足,细心呵护孩子脆弱而单纯的心灵。当他们需要安慰和鼓励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孩子从父母的宽容中找回重新振作的动力。
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甚至打骂,则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消极抵抗父母的责备,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即使孩子的成绩非常糟糕,父母也要忍住一时气愤,调整好心态,给孩子最大的宽容和鼓励,让孩子在父母的宽容中找到安慰和继续努力的力量。赏识和宽容孩子的不足,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有时会产生让人吃惊的效果。
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也坐不了。你最好带他上医院去看看。”回家的路上,孩子问:“老师说了些什么?”她告诉儿子:“老师赞扬了你,说你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我的宝宝进步了。”
第二次,小学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考了10分。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查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了泪,然而回到家,她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很有信心,老师说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一定会赶上你的同桌。”这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去的都早。
第三次,初中开家长会时,妈妈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发现儿子在等她,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考结束后,儿子被清华大学第一批录取了。他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一直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赏识和宽容孩子,体现在父母能够从孩子的不足中看到优点,鼓励孩子克服不足,充分认识并发挥自己的优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因此,作为父母,你应该尽可能多地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宽容和理解,让孩子从中获取无穷的力量,从而扬起生活的风帆,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当发现孩子的不足,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遇到别的挫折时,应该给孩子一些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