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一个季节的西藏 >

第2部分

一个季节的西藏-第2部分

小说: 一个季节的西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曾听说,早先塔尔寺的酥油花只在农历正月十五展出,供信徒朝拜,第二日就要将其悄悄吉化。整个寺院广场的酥油花在一夜间全然消失,这或许也暗合了酥油花由来的一个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曾做了一个五彩缤纷、天花飞舞的梦,若昙花一现。此后,在寺院供献花灯、酥油花即是还原这样一个佛梦景象。如梦如幻,如露如电,这应该是佛祖留给人类的启示吧:美好的东西总是容易消逝的,生死若梦,应当珍惜。

    如今,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酥油花采用了现代的更为持久的保存方法,制作酥油花的工艺也更科学和精细。看着塔尔寺华丽、铺张的酥油花,我跟随涌动的人群在冷气中一时迷失了方向,它们带给我的感动远不如木如寺所见的酥油花那么朴素、安静。木如寺的酥油花深藏于寺,自然消融——它们身后的艺僧仍然在幽暗的室内藏药净身、活佛加持;艺僧内心干净如冰雪,心怀他们的佛陀,他们深知一切不过是昙花一现,依然虔诚地为其造像。这是酥油花能真正成就的意义,它是祈愿,是颂祷,是宁静的人心在与他们的神对话。

    离开青藏后,我给那位大昭寺门口卖藏饰的店家发了一条短信,告诉他,我的手也许终生不会捏出任何花朵,但我见到了美丽的酥油花,和他的名字一样美好的酥油花。他有一个普通的藏族名字,叫作格桑顿珠(格桑,意为幸福;顿珠,为完成事情之意)。
玛吉阿米,伤逝(1)
    某一日,去拉孜县的一个藏族同胞家做客。主人早有准备,客房里长长的桌子上摆满了藏家特产的食物:炒青稞、烤羊肉、煮土豆、奶渣、糌粑、酥油果……我们团团坐下,东尝西尝,胳膊短的绕到桌子另一头,直接用手抓羊肉,七嘴八舌地交流哪样好吃……正大肆“围剿”那些沾着藏地腥膻气的食物时,藏家大女儿卓玛端着一大壶酒出来,给我们每人斟上满满一杯自酿的青稞酒。有人迫不及待地呷了一口,卓玛赶忙说:“我先给大家唱一支祝酒歌。”

    随之歌声传来: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出现在我的心上……她先用汉语唱,又用藏语唱了一段,我清晰地听见她唱道:“玛吉阿米……玛吉阿米……”大伙在卓玛嘹亮的歌声中举杯欢笑,气氛喧腾。我却被她的歌声牵引,忧伤地想起一个人:仓央嘉措。u米u花u书u库u ;www。7mihua。com

    玛吉阿米,藏语中是“圣洁的母亲,纯洁的少女”之意。后世也有人根据仓央嘉措《在那东山顶上》这样的情歌附会为他情人的名字。青稞酒喝到一半的时候,我在心里说:仓央嘉措,你是否能听见,如今,你的情歌还在被人们传唱?他们以此作为祝酒歌唱给远方的客人。你终于不动声色地融入寻常人家世俗的欢愉里,你是否感到慰安?

    仓央嘉措是历代达赖喇嘛中争议最大,也是唯一一个不以其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被人深深记忆的达赖喇嘛。“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初三的明月发白/它已尽了发白的能事/请你对我发一个/和十五日的夜色一样的誓约”……这些委婉动人又充满世俗爱欲的情诗,皆出自一个深居宗教、政治中心和清规戒律中心的达赖喇嘛之手,这让他充满了世俗的人性光辉,以及各种矛盾和身份纠缠、分裂的神秘力量。

    一六九七年,仓央嘉措被选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由此走上了他挣扎和传奇的一生。在布达拉宫,我看到了他曾经的寝宫——德丹吉殿,这也是布达拉宫唯一保存的与他相关的殿堂。站在德丹吉殿临窗远眺,可以看到远处的街市,熙攘的人群,寻常人家的屋顶挂满经幡(风马旗),有时鸽子飞过八廓街的上空,有时苍鹰掠过拉萨河岸。群山蜿蜒在布达拉宫面前,它却阻碍着森严的深宫与俗世的生活。

    翻看仓央嘉措的诗作时,有一首诗让我不能忘怀,他写道:天空中洁白的仙鹤/请将你的双翅借我/我不到远处去飞/只到理塘①转一转就回。仓央嘉措应该无数次站在布达拉宫张望不远处的村舍,自由流动的云天,以及前来朝圣的人群,但他并不钟情于“达赖喇嘛”这样的红袍加身,他更向往做一个普通的藏家人,能在夜里到酒肆饮酒;能每日穿梭在热闹的街道;能与善饮的汉子结成兄弟;能爱上一个平凡的女子,在月出东山的时辰与她在水边幽会……他向仙鹤祈求翅膀,幽怨地哀叹,不能自持地想要进入山下的世界。于是,他“黄昏去会情人,黎明大雪飞扬。莫说瞒与不瞒,脚印已留雪上”。

    在许多人眼里,仓央嘉措情歌抒发的大多是爱情之思,他也因此成为亲近人间烟火的“情僧”而被一再提起。一个周身浸染宗教色彩和政治意义的活佛,以爱情为出口,找到一条通往世俗的道路,倒让人觉得仓央嘉措情歌抒发的不仅仅是小我的男女私情。时逢西藏政治宗教斗争动荡的复杂时期,被宗教身份挟持又身处旋涡中心的仓央嘉措,敏感的他所惆怅和渴望的“爱情”更多的应是对自由的渴望,对上层权势斗争的厌弃,对孤独的漫长跋涉,以及对人世缺陷和外界禁锢的本能的抗拒,还有对隐身于平常生活的向往。
玛吉阿米,伤逝(2)
i米i花i书i库i ;www。7mihua。com
    一七零五年,藏王桑结嘉措与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爆发了积蓄已久的战争。事变中,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成为宗教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以“耽于酒色、不守清规”等缘由被康熙帝废黜,并要求将其送京予以处罚。关于仓央嘉措的身世和归途,在此后更是坠入深深的谜团。有人说,他在押解途中抱病而终;有人说,他在路上被政敌拉藏汗秘密下毒谋杀;有人说,他被康熙帝囚禁于五台山,抑郁而亡;还有一种说法,他在去京途中,抵达青海附近时被偷偷放走,从此,隐遁于世,不知所终。

    爱戴和怀念着六世达赖的人,也许更倾向于他隐世而去、云游不归的这种传说。如是这般,决然隐姓埋名的仓央嘉措,又能否在脱离庙堂之后获得世俗的安宁和欢乐?还是在离家去国、颠沛流离中依然心怀愁闷和苦痛?这个曾被神灵厚爱又施加惩戒的人,注定是无法安然享受常人的欢愉和悲伤的,他只能在诗中写道: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初到拉萨的傍晚,我站在八廓街拍照,全然未察觉身后的黄色楼阁就是著名的“玛吉阿米”。玛吉阿米,如今是一家在各种西藏旅行推介上重点渲染的趋于西化的主题餐厅。传说这里曾经是仓央嘉措偷偷下山化名为宕桑旺波,与情人玛吉阿米幽会的酒肆。当仓央嘉措的情歌被越来越多的人传唱,当藏地被赋予了邂逅爱情的浪漫情愫,我想每个走到这里的人,都会停下来想念一会儿,也许是想念名叫玛吉阿米的美丽女子,也许是多情的圣僧,也许是那些已消逝或未到来的爱情。还有更多的人,带着猎奇及怀想的心情走上楼去,饮一杯热酒,感受仓央嘉措的余韵,或者在餐厅的留言册上写下自己的故事,又被后来者的心事覆盖和掩埋。

    餐厅外悬挂的美丽宣传画上,玛吉阿米的脸庞皎洁如月,她的微笑可曾温暖过仓央嘉措那颗寂寞的心?今日热闹的餐厅将他们的爱情作为噱头,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即使仓央嘉措甘于隐秘,却始终无法活得像一个面目模糊姓甚名谁都不再重要的人。倘若他真正在这样瞩目的热闹中活着,是否又会怀念深宫里的精修和岑寂呢?我在楼下站了一小会儿,便随着转经的人流向他处。我突然感到,仓央嘉措其实和每个到来的人一样,都是未知的世界上并不自由的旅行者。这黄色的阁楼,那纯洁美丽的玛吉阿米也许能给他带来些许尘世的温暖,让他短暂地忘却烦忧,却无法让他长久地停留。

    爱是生命中的艰难时刻。自由,更要付出生命中至痛的决裂,甚至以心灵依靠的失去作为代价。

    黄昏尽头,我仿佛看到一个翩翩少年,面容肃穆,内心饱满如理塘雨季的湖水。他长途跋涉,独自去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在为他剃发受戒的五世班禅面前长跪不起:你给我的袈裟我还给你,你给我的教戒我还给你……后来,他眉目成霜、红袍披散、衣衫褴褛,唱着哀伤的情歌,流着眼泪,在一场狂乱的大雪后,消失在人海……
印象布达拉宫(1)
    初见与断山

    初到拉萨的傍晚,从火车站坐车去旅馆,开车的拉萨朋友在一个拐弯时很随意地往反方向一指说:“喏,那边就是布达拉宫。”我急忙转头,却根本没有看见,只有一抹晚霞轻轻遮挡着西藏过于空旷的天空。刚从火车狭小的空间下来,我还有点不适应,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能看到西藏标志性的建筑——布达拉宫。后来几乎穿遍拉萨的大街小巷,发现拉萨城本身并不很大,宽阔的北京路纵贯了八廓街到布达拉宫的街道,俨然现代化城市的格局。若是不赶时间,从八廓街步行到布达拉宫也就二十多分钟,还时不时有三轮车停下来问你去哪里,十五块钱走不走。

    用时髦的话来说,布达拉宫是拉萨的地标性建筑,它是全拉萨最高的建筑。最初是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宫殿,后因火灾和战乱,乃至吐蕃王朝崩溃等原因而进行了无数次重建和修缮,最终在十七世纪时形成了今天的宫殿式建筑群,同时布达拉宫也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布达拉宫是早晨,其实根本不用问路,一路上都是转经去往布达拉宫的藏族同胞。还没有跨过马路,第一眼看到布达拉宫,我并不觉得它雄伟,终于亲见这座无数人心目中的圣地,也没有那种被强烈撞击的震撼。也许,在城市森林中生活惯了,在四角的天空下依赖地标来判断方向的人们初看它时会跟我一样,并不觉得布达拉宫像传说中那么雄伟奇崛,也不觉得它的巍然伫立使人心潮澎湃。然而当我在此后的许多清晨和黄昏静静地路过它,看着许多磕长头到此朝拜的人,慢慢会觉得布达拉宫骄傲地处于一个永不可及的高处。

    当我们跨过马路,直抵布达拉宫脚下,它确实呈现出宫殿那种需要仰视的威严和气派,红白两色的宫墙错落有致,遮盖了整座山体。许多人对着它磕长头,还有人支起三脚架捕捉它晨光中的侧影。走到门口,发现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进宫。我们上去一问,一个貌似导游的人告诉我们,布达拉宫的门票是需要提前一天预约的,要到西边另一个门口去排队。他顿了顿,然后对我们说:“不过,今天,我想你们已经来晚了,可能排不到明天的票了。”

    走到西门,木门紧闭,门口已挂出告示。我不甘心地凑上去看那几行细字,同伴无奈地笑笑:明日请早吧。待转身再走,就由北京路从三座白塔中间开过,车流不断。公路对面则再次蜿蜒起青山,还有一个类似观景台的地方。北京路这样的分割让我颇感别扭,并有些纳闷,以前在画上看到的布达拉宫脚下是一片沼泽和绿地,如今怎么是现代化的大马路呢?

    不久,我就解开了这个心结。从前的布达拉宫首尾青山相连,布达拉宫所在的是红山,对面的是药王山,两山一脉相承。后来,因为城市改造,北京路修建,青山因道路阻隔而被斩断,只好修建三座白塔,象征性地连接起两座山峰,意为首尾依然未断。听到这样的解释,我黯然神伤。
印象布达拉宫(2)
    在拉萨的大街如江苏路、宇拓路步行街上行走,如果不是一遍遍抬头望望湛蓝的天空,再路过一些身穿藏袍的人,我已然分不清身处哪个现代的城市。城市化进程对于一方地域的建设和重塑到底有多重要,它付出了哪些代价并促进了哪种意义上的进步?最直观的是,它对古老建筑的破坏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盘桓在我心中,我知道它将是无数年的积累,人们花费一代又一代人的时间,也许才可以去证明人类在这个时代和星球上所耗费的心力,付出的代价,以及能够达成的和解。但在我们所经历的这一时代,我到过那么多的城乡,我深知城市化进程并不会因为许多人和我同样的诘问而推迟半步。好在在西藏布达拉宫依然会高高在上,没有其他建筑来逾越它的高度。但仅仅只是这样,足够吗?

    披星戴月买票之旅

    第二天六点起身去排队买票。既然到了拉萨,怎么也得去看看布达拉宫——我想很多人都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摸黑起早的。除了站岗的武警,街巷里没有什么人,黎明前的黑暗让周身束缚在一种紧张的冷气中。

    得知八月是拉萨旅游旺季,各种票务紧张,我们多少有些怨气。我边走边裹头巾,刚走到北京路主干道的时候,一辆的士“哧溜”一下停在我旁边,司机冲我喊:“快上来吧!”只见副驾上还坐了客,我被吓了一跳,问:“啊?不是有人吗?你知道我去哪啊?”司机鼻子一哼说:“这么早能去哪?排布宫的票呗?走不走?一起!”副驾上的客人无动于衷,抬起手腕看表,司机起个大早为了多赚点钱,那我们也就不客气了。还没见过这样拼车的。上车后司机说:“我都拉好几拨了,人家是连被子都抱去排队的!你们不算早啦!”

    到了布达拉宫西门前,队伍已经歪歪扭扭快站到北京路上了,一个少年在我们前面边吃饼干边说:“我来的时候就这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